贵不可挡 !甄婉怡小嘴儿一嘟,挽上甄茹怡的胳膊,“我最近不是在忙吗?再说这才刚过完年的,急什么呀。今年傅姑姑回来得这样早,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呀?”
甄茹怡左右看了看,“这事我倒是听姨娘提起过,说是余太太把她娘家侄儿留在家里,已经好一段时间了,傅姑姑估计是为了躲个清静才早早的来府里的。”
甄婉怡睁大了眼睛,“这余太太想干什么呀?”
甄茹怡嘴角也露出一丝嘲讽,“余太太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拨的,如今这样殷情的留客只怕没安好心,傅姑姑早早的来府到也是好事一桩。”
甄婉怡发愁道:“如今你们都要出嫁了,傅姑姑也不知道还能留到几时,她以后可怎么办呀?”
甄茹怡也叹了一口气,“希望母亲能多留傅姑姑一段时间,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甄婉怡想起余太太那市侩的模样,对甄茹怡说的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却也明白目前是没有好的办法了。
甄府刚分完家,贾府的媒婆就上了门,只是大太太病在床上起不了身,二太太忙着去新宅子打扫,于是接待媒婆的事儿就落到了四太太头上。
四太太从长康院回来就直接来到韵意楼,进门就喝了满满一杯水,长吐一口气,坐到了罗汉床上,看来是累得够呛。
甄婉怡端着点心放在四太太跟前,打趣道:“母亲这是跟人骂架去了不成,累成这般模样?”
四太太睨了一眼,“哼,就算不是骂架也差不多了。”随即摇了摇头,“还好当时贾大夫人动你主意的时候我没动心,否则今儿还不得气得吐血了。”
甄婉怡坐直了身子,今天她去芷兰院学双面绣去了,并不知道长康院发生的事。好奇道:“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今天贾府派人上门求亲来了,你大伯母病在床上,二伯母则去了杏花胡同,所以你祖母就让我去跟那媒婆谈,可把我气坏了,那贾府也是欺人太甚。”
甄婉怡心一沉,“贾府提什么要求了?”
四太太脸色极差,“哼,她们府上不知道从哪请来了个教养嬷嬷,说是送过来先侍候八姐儿,让主仆俩先熟悉熟悉。这是哪来的道理,还没嫁进她们贾府呢,就想着来蹉跎我们府里的姑娘了,还真以为她们贾府是那红墙金殿里的尊贵人物,当这是选秀呢,连教养嬷嬷都弄出来了,这不是打我们甄府的脸面吗。”
甄婉怡咬了咬唇,“那祖母是怎么说的?”
“你祖母直接被气得回了内室,什么话也没说。”
甄婉怡长吁一口气,“母亲这样厉害,想必那嬷嬷也没讨到好去。”
四太太闷笑了一声。“你个丫头,有这样说自个母亲的吗?”
甄婉怡狗腿道:“那是女儿知道母亲厉害,决不会让自家人吃亏的。”
“今日虽把那嬷嬷打发了,可只怕贾大夫人不会善罢干休,以后八姐儿的日子只怕是艰辛了。”四太太说完看着甄婉怡愁眉苦脸的样子,又道:“这事与你不相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八姐儿自己的选择,后果也只能她自己去承担。”
甄婉怡嘟呶道:“这哪是八姐自己的选择呀,明明就是贾三太太算计了八姐。”
四太太睨了一眼,“你真当别人都是傻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八姐儿若没有那种心思,能跟三太太搭到一起去。碗儿,看事情我们不能太过感情用事,否则任人唯亲的以后怎么能管一府之事,怎么能让下人忠心服从呢,你若是一味的信任亲赖身边的几人,那其他人看不到机会对你对府里的事自不会用心,而府里的杂事大多是一些二三等丫鬟去完成的,失去了她们府里的运转就成一团乱麻,所以你得一视同仁的对待知道吧?”
甄婉怡咬着唇点点头,靠在四太太肩膀上,“母亲,女儿能不能就一直待在家里呀。一想到要去陌生的地儿,女儿就心慌害怕。”
四太太也叹了一口气,“你呀,别瞎想了。好在这慕府也不是陌生地儿,隐善你也熟悉,错不到哪儿去的。”
“那八姐怎么办呢?”
“八姐儿的事我也不能管得太多,明儿开始我得忙七姐儿的婚事了,齐太太摧得急,想着在齐昌明赶考前先成亲,已经让媒婆跑了好几趟了,只怕是诚心要娶,打明儿起我得准备七姐儿的嫁妆去,好在她是庶女,嫁妆府里都有定数,倒是不难。不过她的嫁衣只怕得赶一赶了,你得空多去她那里帮一手,绣些小活件,也当练练手了。”
甄婉怡自是点头不已,这事赶事的都集中到一起去了。
“今儿听映月说大舅母和珍表姐她们也要走了?”
四太太脸上重新露出笑容,“你祖母已经松口了,珍娘与你六哥的婚事也可以定下来,这次先交换八字,等你六哥进京的时候便亲自去喻府提亲。若不是出了你这事,你舅母她们这会只怕已经在去往京城的路上了。”
甄婉怡想着温和大方的珍表姐,笑了笑,“难怪这几日珍表姐都躲在屋里不见人呢,原来是害羞了呀。舅母她们什么时候离开呀,我得备些礼物。”
“你不用管这些,这段时日就好好陪你珍表姐出门逛逛,顺便给七姐儿买些精巧玩意儿。”说着就从镜台那取了个荷包递给甄婉怡,“这里头有四十两银子,你拿在手里见到喜欢的就买下来,顺便也给你珍表姐买一些。”
甄婉怡没有多想的便接了过来,笑道:“还是母亲富有呀,我一年都存不下这么多银子呢?”
四太太点点她额头,“你那花钱的架式也不知道跟了谁,一家子里就你一个人花起来没个顾忌,八哥儿手里的余钱都比你多。”
甄婉怡嘟呶道:“人家是女孩儿,针头线脑,衣裳首饰,胭脂水粉的都不可少,还要买书,打赏下人,若不是有母亲支援女儿,女儿只怕要闹饥荒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