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晋国先且居、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攻打秦国,占取了汪地和彭衙的战役。卿的名字不加记载,这是为了穆公的缘故。尊重秦国,叫做尊重德行。襄仲到齐国致送玉帛财礼,这是合于礼的。凡是国君即位,加强舅甥国家间的友好,办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来主持祭祀,这是孝道。孝道,是礼的开始。
(3)文公三年
三年春季,庄叔会合诸侯的军队攻打沈国,因为沈国向楚国顺服,沈国百姓溃散。凡是百姓逃避他们上级叫做溃,上级逃走叫做逃。卫成公到陈国去,这是为了拜谢陈国促成的卫、晋和议。夏季,四月二十四日,王叔文公去世,发来讣(fù)告,像对同盟国一样去吊唁,这是合于礼仪的。
秦穆公攻打晋国,渡过黄河,烧掉渡船,占取了王官和郊地。晋军不出战。秦军就从茅津渡黄河,在殽(yáo)地为死亡的将士筑一个大坟墓,然后回国。秦穆公就此称霸于西方少数民族诸国,这是由于任用了孟明。君子因此知道,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劝勉,任用人才专一无二;孟明作为君子,努力不懈,能够因为畏惧而思考;子桑忠诚,他了解别人,能够推举好人。
《诗经》说:在哪里去采蒿子?在池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礼上。秦穆公就是这样的。早晚努力不懈,以事奉在最上层的一个人,孟明就是这样的。把谋略留给子孙,以安定和辅佐他们,子桑就是这样的。
秋季,在宋国有大批螽(zhōng)斯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这是死了以后掉下来的。楚国的军队包围江国,晋国的先仆攻打楚国去救援江国。
冬季,晋国把江国的事情报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晋国的阳处父攻打楚国以救援江国。攻打方城山关口,并看到了楚国的息公子朱才回国。晋国人为曾经对鲁文公的失礼而感到恐惧,请求改订盟约。文公到了晋国,和晋襄公结盟。晋襄公设享礼招待文公,赋《菁菁者莪》这首诗。庄叔让文公降价下拜,说: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君王赐我们以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在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晋襄公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拜礼。文公赋《嘉乐》这首诗。
(4)文公四年
四年春季,晋国人释放孔达回到卫国,这是由于把他作为卫国的好人材,所以赦免了他。夏季,卫成公到晋国拜谢释放孔达。曹共公到晋国商谈纳贡的事情。
在齐国迎接姜氏,鲁国的卿没有去迎接,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因此知道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说:用尊贵的礼节行聘而用低贱的礼节迎接她,身分是国家的第一夫人而轻待她,立为第一夫人而废弃她,丢掉信用而损害妇女之首的身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家中必然使国家****,在家族中必然使家族灭亡。没有好下场是应该的了。《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就能保有福禄。这就是说要看重妇女之首这样的身分。
秋季,晋襄公攻打秦国,包围邧地、新成,以报复王宫那次战役。楚国人灭亡了江国,秦穆公为这件事穿上素服,出居别室,减膳撤乐,超过了应有的礼数。大夫劝谏。秦穆公说:同盟的国家被灭,虽然没有救援,岂敢不哀怜呢?我是自己警惕呀。君子说:《诗经》上说,他们两个国家,政事不合法度;四方的国家,只好设法自谋。秦穆公就是这样的。卫国的甯(níng)武子来鲁国聘问,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
甯武子没有辞谢,又不赋诗回答。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甯武子回答说: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从前诸侯正月去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在这个时候赋《湛露》这首诗,那就表示天子对着太阳,诸侯听候命令。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天子因为这样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公十把和箭一千枝,以表彰功劳而用宴乐来报答。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承君王赐宴,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冬季,成风去世。
(5)文公五年
五年春季,周襄王派遣荣叔前来致送含在死者口中的玉和丧仪,召昭公来参加葬礼。这是符合礼仪的。当初,鄀(ruò)国背叛亲近秦国,后来又倾向楚国。夏季,秦国进入鄀国。六国人背叛楚国亲近东夷。秋季,楚国的成大心、仲归带兵灭亡了六国。冬季,楚国的公子燮(xiè)灭亡蓼国。臧文仲听到六国和蓼国灭亡,说:皋陶、庭坚没有人祭祀了。德行不建立,百姓没有人救援,可悲啊!
晋国的阳处父到卫国聘问,回国时路过甯地,甯嬴愿意跟着他。甯嬴到达温地又回来了,他妻子问他,甯嬴说:太刚强了。《商书》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那个人只具备其中之一,恐怕不得善终吧!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行,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而且华而不实,就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而聚集怨恨,不能够安定自身。我是害怕不能得到利益反而遭到祸害,因此才离开他。
晋国的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都已经去世了。
(6)文公六年
六年春季,晋国在夷地检阅军队,撤去两个军。让狐姑射率领中军,赵盾辅助他。阳处父从温地来,改在董地检阅军队,调换了中军主将。阳子,原是成季的下属,所以偏向赵氏,而且认为赵盾富有才能,说:任用能干的人,这是国家的利益。所以使赵盾属于上位。赵宣子从这时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权,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清理诉讼,督察逃亡,使用契约,清楚政治上的污垢,恢复被破坏的次序,重建已经废弃的官职,提拔被压抑的贤能。政令法规完成以后,交给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使之在晋国推行,作为经常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