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1)

南怀县特别热闹,站在大街道,能被人流推着一直走,想停都停不下来,各种各样的声音自四面八方涌进耳朵,可真是噪杂,却不会心生烦闷,只会觉的,这县城果真是不一样,繁华喧嚣,处处都透着鲜活劲儿,朝气蓬勃。

暖冬一行人过来的晚,正是科举时期,大大小小的客栈早就满客。沈郎中却不慌不忙,仍跟个没事人似的,兴致勃勃的带着他们逛街,姿态悠闲的介绍各摊各物,他并非简单的说着如何美味或是其用途,他会将更深层些的典故讲出来,或是某年某日在某摊见过或发生的事情,他语速缓慢,从从容容,暖冬他们听的津津有味,一下就记在了心里头,着实增了不少见识和常识。

天色将将暗,拥挤的人流渐渐散去,他们来到一座朴素的旧宅前,沈郎中向前两步,欲要轻扣门环,青山眨巴眨巴眼睛,指着那精美的铁制门环道。“沈伯这个好漂亮。”

沈郎中笑着指向那圆圆的环。“圆环有圆圆满满之意,仔细看这铺首上的图案,这是象征着福,寿的吉祥图案,配上圆环便是福寿圆满。”说着,他轻扣门环。

一会的功夫就有位老仆打开了一扇门,恭敬的道。“沈郎中,里面请,屋舍俱都打扫妥当。”

他们是在馆子里吃过晚食的,那馆子不大,由沈郎中娓娓道来,如同一位隐世在闹市里的高人般,味道实在好极,吃的相当满足。就是太饱了,这才慢慢的走了会消食,踏着夜色归家。一路过来,县城的夜也是繁华,灯火通明,热闹远在身后,耳朵总算清净些了,却不寂寥,家家户户门前灯笼高挂,嘻闹声透过一堵堵的围墙飘出来,清凉如水的夜,平添了几分美好。

次日一早,暖冬众人送着沈元前去县试,连考五场,由各地的知县主持。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官府,连考三场。县试府试皆通过,便是童生了。才有资格参加由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会称为生员,也就是村里人说道的秀才了。

前往县试的路上,沈郎中稍稍的给几个小孩普及一下科举知识,暖冬他们头一回知道的这般仔细。心想这科举可真艰难,难怪村里人常说,倾一家之力才能供个读书人出来,有时候还一定能供出来,八成都是钱扔水里,连个响声都不见,一般有点闲钱的农户,想的也不多,就是让孩子学些字就够了,读个一两年,夫子说有出息的,才会考虑继续供。

叶永宏暗暗的握紧双手,他能识字读书,没怎么花费家里的钱财,端是平日里常呆在沈家的原故。沈大哥眼看就要满十二,今年六月他也满十岁,他俩年岁差的不多,他得再认真点,沈伯说他还是有些灵气的,再过两年说不定也可以下考考试,童试每年春上都会举行,只要通过了县、府试就是童生了。他把知识学扎实,得了沈伯了同意,就能随时下场,比不得沈大哥,和村里的其余小孩却是能比的,他出了头,叶家也就出了头,往后就不会再有人随随便便的欺负他们叶家了。

送着沈元进了考场,沈郎中领着他们在县城里逛着,倒是半点都不担忧儿子。暖冬是重生的,她盲目的相信着,便是今生和前世有着大区别,阿元哥哥却不会变,他还是那么厉害,十二岁的秀才,十六岁的举人老爷,今日于他而言,也不过小菜一碟。

叶永宏也是盲目的相信着沈大哥,知他定会成功。青山和知秋年岁尚小,在他俩的心里,沈大哥早就是高山仰止。只有老叶头,一颗心惶惶不安,七上八下静不下来。十二岁半大的孩子,刚刚在考场,就没见着和阿元一般大的,平日里看着老成懂事,可年岁摆着呢,才活了堪堪十二个年头,比起旁人总要吃亏些。

三日转眼就过,下午去考场接沈元时,暖冬他们个个都红光满面,说不出的春风,只要老叶头,看着憔悴极了,都显老了两分。几个孩子也曾好声好气的安慰过,却不得法,老叶头还道他们年岁小不知事呢,沈郎中没有劝,只是笑笑,领着孩子们日日该吃吃该喝喝,好不潇洒。

见到阿元哥哥身影的瞬间,暖冬激动的什么也没有想,一下就扑了过去,咧嘴甜甜的笑着。“阿元哥哥。”

“小丫头。”沈元捏了下她的脸。“看你面色红润,这三日过的相当滋润吧?”

暖冬笑嘻嘻的看着他,不说话也不点头,眼神儿亮晶晶的,满满的全是欢喜。沈元那点子小郁闷一下就消了个干净,把她抱了起来。“跟我说说都吃什么喝什么了。”

“可多可多了。”暖冬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的数着。

青元和知秋就在旁边插话。捏的小泥人,特别的像,还香香的,一点都不臭,村里的泥可都是臭的。小糖人好好吃啊,甜滋滋的,有点儿微微的酸,比镇上的糖人好多吃了,虾串儿肉串儿,糖霜花生等等。

“米粑粑好香,下面焦脆焦脆,上边软嫩软嫩,香!”

“炸小果也是脆脆的,里头有鸡蛋,好好吃啊。”

叶永宏忍不住笑着接了句。“还有花生的味道。”

“对对对,香喷喷的花生味,可是没有吃到花生哦。”青山皱了皱小眉头好疑惑。

本来肚子不饿的沈元,听着他们说的话,都有些犯馋了。“用的应该是花生油。”

“怪道五文钱才两个。”暖冬点着脑袋煞有其事的说着。

知秋砸砸嘴。“青团也好吃,糯糯的,粘牙。”

说说笑笑的回到家里,沈元先去梳洗一番,待再出来,还未进花厅,就闻到了满室的香味,眼角眉梢都透了笑意,进屋一瞧,果真。一个大圆桌摆满了吃的,应都是刚买回来的,还冒着热气儿,饭食也摆了,有荤有素汤汤水水,他觉的肚子更饿了。

“阿元哥哥快来吃啊。”暖冬蹬蹬的跑了过来,拉着沈元的手,扯到了桌边,伸出小胖手指着说。“这个冷了就不好吃了,还有这个,这个,这个这个都是的,得赶紧吃,阿元哥哥不要担心肚子啦,都只有一点点,吃了完全不饱肚的。”

“好。”沈元坐到了桌边,拿着暖冬刚刚指过的小吃,一样一样的吃着,边吃边问。“你张罗着去买的?”

暖冬点点头。“我们都吃过了,阿元哥哥定也要尝尝的。”

沈元心里愉悦极了,快乐自心底散出,眉眼的笑意,将他衬的越发俊秀。

府试在四月中旬,足有半个月的时间。在县城的花费实在大,随后又玩耍了两天,给家里人带了些稀罕礼品,四月初回到了侧溪村。村民们不太敢靠近沈家,不敢和沈家父子打交道,就挠心挠肺的等着,等沈家父子离开了叶家,然后,一窝蜂似的涌进了叶家老屋,七嘴八舌的问着,一连三天老屋都热闹的很,茶水烧了一壶又一壶。

夜里,每次回屋睡觉前,苏氏都会去隔壁屋,看看孩子睡的好好,今个儿依旧,她轻手轻脚的进了屋,没点灯,随着屋外稀薄的月光,站到了床前。虽是四月的天,可夜里还透着寒凉,她仔细的掖了掖被角,伸手往里探了探热呼呼的,她满意的笑了,正欲走时,却听见大儿子喊她。

“睡不着?”苏氏小声的问,轻轻的柔柔的,抚了抚大儿子的发顶。

叶永宏能感受到母亲的满腔慈爱,他忽觉的眼眶有点发热,从被子里伸出右手,握住了母亲的手,干燥温暖。“娘,过两年我也下场考试。”

“嗳。”苏氏笑着应了,眼里全是欣慰。“宏儿,娘让你跟着沈郎中读书识字,也没想着让你多有出息,别一门心思钻死在里头,出不来就坏事了。”顿了顿,又道。“能考上是好事,考不上呢,也没什么,总归书没有白读,都在脑子里,可以干点别的事,所谓的出息呀,其实有很多种,娘啊,不拘哪种,只要你们哥俩好,我就高兴。”

“娘我知道的。”叶永宏沉沉稳稳的应着。“娘,你回屋吧。”

大儿子向来懂事,苏氏是很放心她的,没有多说什么,笑着又抚了抚他的发顶,这才慢慢的出了屋。叶汉贵就站在屋门口,见媳妇出来,扶着她的胳膊。“说什么呢?”

“宏儿也想下考场。”苏氏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笑意。进了屋,夫妻俩躺下了,沉默了会,苏氏叹了口气。“咱们呐,亏沈家颇多呢,要不是有沈家帮着,宏儿哪能有现在的模样。”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尤其是练字,想要一笔好字,就得多练多写,都是靠钱堆出来的,还有那书本,要不是有沈家在,就是倾全家的力,也供不出一个读书的来。

叶汉贵没有说话,这帐啊,还真没法算清。只有在平日里细心的打着交道,沈家有个啥事,就去搭把手,逢年过节该送的送,时常喊着一块吃个饭,当个正儿百经的亲戚走动,有着情分在,亏不亏的也就没什么了。往后宏儿真出了头,让他把沈伯当干爹敬着孝顺着,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宏儿想什么就让他去,他是个心里清楚的。”半响,叶汉贵才接了句。暖冬是个闺女,不算她,家里的其它三个孩子都得有些出息才行,才算没有落了沈郎中的名声。

这边夫妻俩说话,那边小哥俩也在说话,知道爹娘走远了,小青山才翻了个身,趴在了哥哥的身上。“哥。”悄悄话的喊着。

“吵醒你了?”叶永宏忙躺平了,把被子掖紧实不让冷水灌进来。

小青山摇摇头。“没睡。”又道。“哥,我以后也要当秀才。”

“好啊。那你得努力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没有!”这两年他好乖的。小青山拧着小眉头。“我要给小姑姑撑腰。”别看他才六岁,也是能听懂话的,年关村里发生的大事,他自然也知道,不说十成,八分总是听懂了。小小的孩子,打小就爱顾着他小姑姑,连哥哥都得靠边站,那股子护犊子劲儿。

“给小姑姑撑腰!”叶永宏认真的应着。娘常跟他说,虽是小姑姑,可年岁比他还小,辈份是大,但得当妹妹待着才好,往后要像个哥哥似的护好小姑姑,莫让她被欺负了。小时候听的懵懂,以为是要护着小姑姑不被别的调皮孩子欺负了,渐渐长大了,经了些事,才慢慢懂这话里头的含义。

现在不算太热,一只鸡吃两天,每天中午苏氏都送一碗鸡汤过去,特意找沈郎中配了些药材炖着,小火慢炖,特别的香。晚饭就送骨头汤,鲫鱼汤,顿顿都是一荤一素一汤的送过去,沈郎中还笑着说沾了儿子的光,这些日子倒是省事了。当然家里的孩子也是沾了光的,老二老三家都送了点,不多,就是小饭碗,也是个心意。半个月下来,俱都长了点肉,脸色都好看了不少。

吃食有苏氏张罗着,叶荷花琢磨着就置办了春衫鞋袜等,家里的孩子一人一身,沈小郎中就送了两身,这穿不比旁的,得顾及些,沈郎中那里就直接送了布匹。孩子们都在沈家读书,笔墨纸砚便一并送到了沈家,剩下的就是零嘴儿,琐琐碎碎的也费了些钱财。

自年关出的那事,叶荷花和江长乐俩口子待侧溪村就更亲近了些,隔三差五的总要过来趟,村里有八婆叨嘴说,叶家这是多了个上门女婿,这碎语传了一嘴就沉了,叶家和沈家那股亲密劲儿,哪个敢没事胡咧咧,管不住自个的嘴要作死可别把他们搭上,他们还想好好过日子呢。

四月中旬的府试,沈郎中带着沈元去的,叶家的孩子没跟着,短短不过五天时间便回来了。紧接着没几日传来了喜讯,沈小郎中中了童生,还是头一名。他有了参加府院的资格了!来报信的也有趣儿,平日里大伙儿喊沈元直接称他沈小郎中,那人未进村,就敲着锣高喊,沈小郎中中啦!沈小郎中中啦!!一声高过一声,那股子欢喜劲,比他成亲的时候还激动。

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当它真的成了现实,其心情啊,真是美妙的没法形容。沈小郎中中童生了,接下来就是考秀才,沈小郎中要考秀才啦!

正是农忙时节,乡亲们却热情高涨,见了面说不是地里的活儿,一张嘴就说起沈小郎中,哎呀,他们侧溪村当真是个福地,才招来了沈家父子,瞧瞧沈郎中,再瞧瞧沈小郎中,马上就要出秀才喽!

离的近的邻村好多过来看热闹说话儿,有亲戚在侧溪则的,当天就颠颠儿的跑来了,甭管是村长还是里正,或是村里的老人儿,都觉的倍有面子。有些心大的,听说沈郎中教着叶家的几个孩子,连叶家那个小闺女也跟着学,就起了心思,想让村长出面说说,能不能让沈郎中开间学馆,钱财都好说,便是房屋也好说,桌椅的都好说,由他们张罗的整齐,沈郎中只要教学就行,旁的琐碎不要他操心。

村长被各种好话一捧,还真飘飘然了,挺自信的去了趟沈家。要是沈郎中真能开学馆,肯定得先紧着村里的孩子,然后是出了力的那几家地主乡绅,再过个几年的,侧溪村说不定真能成为秀才村呢,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秀才,想想就美的不行。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