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做农民 !“番茄(又名西红柿),一般品种,产量属于自封顶型,普通栽植亩产1000斤到1500斤,技术培育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十点兑换点可兑换一枚种子,可使用50点威望值升级当前作物种子品种(下一等级,优良品种,亩产可达一般品种的两倍。”
看完土豆和西红柿的种子价格,朱明一时间被雷的外焦里嫩,对于系统的黑心又是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了。
土豆的种子二两银子一枚,西红柿的一颗种子更是抵得上朱明他所有的私房钱,竟然要十两银子才能换到一颗!
朱明继承了朱家主宅的家业也已经一年多了,所以他更是知道,整个朱家主宅的家底也只有几百两银子,虽然不包括田产地契之类的,但是翻了底朝天,这么大的家掏出所有积蓄也只能换到几十颗西红柿的种子!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失望郁闷之极的朱明直直的躺在床上,不愿动弹,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稀里糊涂的竟然睡到了傍晚,直到下人过来叫他去前厅吃晚饭的时候,才不得不爬起来。
此时前厅上的桌上已经坐满了人,就差朱明一个了,朱家兄弟三个,虽然都是已经成年了,但是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就算各自都有独立的小院,但是三餐基本上都是陪着老太公夫妇一起吃的。
坐在上首的老太公年近六旬了,须发皆白,见朱明进来,关心道:“大郎,你安叔说你自上午从田间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中午饭都没出来吃,莫不是身子不舒服?若是感染风寒,千万别在家挨着,明日一早就去县城里找郎中看一下。”
朱明见老太公这么紧张自己的身体,也是感到万分,不免想起了后世自己的爸妈,发现自己出了意外的他们指不定有多伤心呢,好在自己还有一个哥哥,他们也算是有人养老了!
连忙坐下,朝着老太公把胸膛拍的闷闷作响,表示自己身子骨棒的很:“老爹,莫要担心,我只是昨晚没睡好,白天有些犯困了,就去房里补了一觉而已,没啥事!”
见朱明身体确实没事,老太公也是放心了。
朱明连忙招呼老爹老娘和两个兄弟并妹妹先吃饭,有话边吃边聊。
一家人吃饭,闲聊些家长里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等一家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自有下人来收拾了桌上的碗筷。
朱家也是农民家庭,都是田地里刨食的,老太公饭后不免问道:“大郎,今年的秋收应该差不多了吧?不知道今年咱家的收成怎么样?”
“唉,不瞒爹说,您也是知道,这几年咱们京东路俱是大旱,少有雨水,田地里的庄稼都是难长,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啊!”朱明苦道。
“是啊,俺虽然不管家里事情了,但是做了一辈子农民,这年年大旱,庄稼难活,俺也是看在眼里,想来乡亲们的日子估计也是苦的很呐!”老太公连连叹息,没问自家情况就担心起朱家村的乡亲们的日子来。
但是朱明却是不得不说:“老爹,你是不知道,李叔他家种的是上等田,今年收了估计只有十四石的粮食,连上等田地今年亩产也只有一石四斗了,咱们家共有三等田地七百六十亩,去年收的租子有三百七十石,今年估计能有三百石就不错了。”
“恩,俺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咱家上下用度倒也是够了。”老太公做了一辈子农民,书没读过几本,但是心中自有一本叫“田地经”的老农民都会的书。
见朱明欲言又止的模样,老太公也是有些奇怪的问他怎么了。
朱明只能说道:“老爹,我今天去田里转了转,咱家佃户今年的租子怕是没得交了......”
这时旁边朱明的二弟朱军闻言惊道:“啊?大哥,佃户们不交租子,那俺们家岂不是要饿肚子了?”
朱明狠狠地瞪了一眼大惊小怪的二弟,顺手给了他一个爆栗子:“要你这厮多嘴!我还没说完呢,就给你打断了!”
朱军双手护头,连忙赔笑的赶紧往老太公那边跑了过去,生怕朱明生气再揍他。
老太公也没管,在他看来,自己老了,能看到朱明他们几个兄弟和睦,嬉戏打闹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呵呵笑道:“田租收不了,俺看肯定是有原因的,大郎你说给俺听听。”
朱明一边回答老太公,一边也是说给自己其他几个至亲听:“老爹你是不知道,这几年,年年干旱,虽然田租都如数交了,但是平日里来咱家借粮的也是接二连三,想来你们应该也是知晓,今年年景又是不好,收成更少了,这田租一交,恐怕佃户们都没米下锅了,我今天在田里就见到李叔一家人在喝稀粥!你们怕是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晌午饭,他们家现在一天就开两次伙,一顿稀的一顿干的,到时候再把刚收上来的粮食交了咱家的田租,估计今年这个年都没得过了!我估计咱村的乡亲们都是差不多个情况!”
朱明说完家里人都是叹息不已,老太公更是心中不忍:“咱家祖上也是苦日子过来的,都是土里刨食的,这老天爷不下雨,饿死的都是咱们老百姓,都是乡里乡亲的,往年年景不好的时候,咱们但凡只要有存粮,来咱家借粮的俺从来就没有让他们空手回去过。”
朱明闻言也是道:“老爹你说的没错,我看李叔他们一家都是饿的面色发黄,连青山那侄子,那么小的小孩子都是饿的皮包骨了,我也是心中不忍,就当场许诺他们今天的田租暂时先别交了,等挨过这茬后,家中有存粮的时候再交,总不能眼看着他们家饿死人吧。”
“大哥你做的确实没错,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乡亲们饿死,可是,俺们家咋办呢?咱们还有多少存粮啊?”朱军这时明白了大哥的用意,赞成的同时也不禁发愁。
老太公对朱明这样处理也是十分满意:“大郎你这么做没错,俺们朱家历代都是积善之家,确实不能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