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大唐 !第四百六十六章 邀人赴宴出善心
坐在长丰阁的三楼,李东的心情非常好,闻着杯中美酒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赚钱了,赚大钱了,赚的还是唐朝的纸币,拥有唐朝的纸币,以后能够在唐朝买到许多唐朝商人不卖过来的好东西。
“木县令,今年县中的百姓日子过的不错吧?”
李东轻抿一口杯中酒,透过敞开的窗户,看向外面还在稀稀疏疏飘下来的小雪,说了一句。
其称呼的木县令是坐于其对面一年有四十许的人,听到他的声音,任凭从窗户吹进来的寒风拂过脸颊,露出两颗黄牙,连连点头。
“不错,何止是不错,上面已经提出让我升迁的事宜,却被我推掉,别处再好,也不如紧临交界的地方,今年一场大雪下来,县中的百姓无一户房屋倒塌。
要说大唐确实厉害,卖到我新罗的工具,但凡铁制的,那钢口就非同一般,尤其是用来锯树的长锯,哗哗几下,一抱粗的树眨眼便断,有了木头,家家翻新房屋,好着呢。”
木县令说着说着,似乎想起什么好事情,笑的眼睛都快眯到一起去了,同样端着杯酒,脑袋微微摇晃。
李东也跟着露出笑容,没端杯的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根新鲜的黄瓜,放到自己的眼前左看右看。
“这就是技术,如黄瓜,大唐早已能在冬天种植,我新罗今天才开始照学,不比已往,那时大唐封锁的厉害,但现在大唐稍微靠北的地方几乎全有人种植,再想保密可不成。
唯一让人憋屈的是,冬天种黄瓜易学,那炼钢之法却是找不到机会偷来,听人说,上个月有人找你,商议在本县建一冶炼作坊,你可得派人去好好看看,如能学到,更是大功一件。”
说起技术方面的事情,李东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唐纸币的好处。
自从大唐纸币出来,再想到大唐买好东西,必须要使用大唐的钱,以前铸的铜钱根本无用武之地,治病的药材,好料子的衣服,精美的玻璃制品,细腻的陶瓷器,想买必须得拿出来大唐的钱。
明明是大唐的钱与新罗的钱有一个兑换的比例,但想要直接用新罗的铜钱去换大唐的钱,大唐还不给换,只能把货物卖过去,方可得到大唐的钱。
问题是新罗能卖的除了木炭就只有几样金属,大唐还使劲压价,加上收去的两成关税,赚点大唐的钱不容易。
自己也是因为在交界的地方与大唐的人比较熟,这才知道大唐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从而最先发现商机,提前赚一笔,其他的商人却不是这样容易。
或许是心有灵犀,木县令也想到了此事,看了眼桌子上的西瓜,舔舔嘴唇说道:“李东家,黄瓜好种,可西瓜还要从大唐买,听长丰阁的人说,今年冬天只是从大唐购买西瓜就花掉不少钱。
得想办法弄到玻璃才行,最好是玻璃的制造技术,李东家,你说我们多找商人,联合起来凑集钱财,买通大唐负责制造玻璃事情的官员怎样?我就不相信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
李东一时陷入了沉思当中,不等他说话,木县令又接着道:“要说大唐确实对我新罗不错,把粮食便宜卖过来,比他大唐本地还便宜,这就是大唐的礼仪,还有布帛,可他们为什么在买木炭的时候不拿大唐的钱来买呢?”
李东微微颔首,确如木县令所言,大唐的商人过来合作用土地,砍伐树木烧炭,却不给大唐的钱,只是发给干活的人大量的木炭。
寻常的百姓,甚至是买卖做的不大的商家,别说是使用大唐的纸币,就是见都不曾见过。
“李东家,你说凑够一百万贯,能不能买到制造玻璃的技术?一旦弄来,到时候……。”木县令脑海中出现了自己躺在玻璃山上的一幕情景,对李东说着。
不等他说完,李东就笑了“呵呵,木县令,醒醒,别做梦了,玻璃,你知道玻璃哪出的?陆州,离大唐京城很远很远的陆州。
他们宁愿从远处送到大唐各地,承担路上船只与车辆不稳所带来的损失,也不把造玻璃的地方在大唐多设几个,还不是为了保密?
你拿着一百万贯找过去,估计刚拿出来,就会让人抓住,换成别人的买卖,或许还能通过大唐的官员去施加压力,比如工部过去询问,从而得到秘密,张王两家的买卖谁敢去?去了不是奸细也会按照奸细来审,何况现在的工部就是张家的家主张忠。”
“那怎么办?”木县令被说的一腔热水凉下来,沮丧地问道。
“忍和装,看看日本,他们就懂得忍与装,离着大唐明明比我新罗还远,却能装成孙子,刻意去讨好大唐,还不是想让大唐疏于防备,认为他们没有威胁,好骗取技术?”
李东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要获得好的技术,只能等待大唐赋予,不能露出任何一点的野心。
木县令用鼻子呼出热气,咬咬牙,道:“我懂了,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大唐的几个工厂建在本县,我会选机灵的人过去干活,多看,多听,多想,少问,让大唐人觉得我们笨,好放松警惕。”
“恩,如此就好,吃,以后要多去去离这里不远的水云间或碧海银沙吃饭,那里大唐的商人多,或许能听到有用的消息。”
李东说罢便不再提此事,低头吃喝起来。
正如二人说的那样,新罗的百姓房子修的不错,无数的木柴被砍伐,天冷的时候不必担心挨冻。
可种地的百姓在住了好房子的时候,心情并不好,今年的粮食卖掉,所得的钱财比不上去年的一半,如果不是大唐的人过来招工干活,估计年都无法过去。
等活干完了,是不是除了家中的地被征用的人之外,其他种田的人全被饿死?
在这样的想法支撑下,种地的百姓觉得今年的冬天更冷了,从里到外的冷,不知明年怎样。
几天的时间悄然流逝,在新罗有人高兴有人愁的时候,张铁带了一个人找到李东,于碧海银沙酒楼设宴。
为了让李东吃好,刻意弄了一个鸳鸯锅,一边是清汤,一边是辣的,为数不多的辣椒拿出来一部分,当然,都是辣椒皮,没有籽,籽还要用来种。
李东一见红彤彤的东西,惊讶不已,鸳鸯锅他吃过,用的是山上的一种东西,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出来足够的辣味,却不曾见过红色的。
“这是……。”李东举着筷子,想要尝一尝,又没有那种勇气,疑惑地问张铁。
张铁以实际行动来回答李东,夹起一卷薄薄的羊肉,在辣味的锅中轻轻涮了涮,只几息便拿出来沾沾碟子中的调料,放进嘴里美美地咀嚼起来。
“啊~爽,李东家尝尝,这是我大唐司农寺新琢磨出来的东西,美味非常,只是数量稀少,如人参一般,难得,实在难得。”
张铁一副真诚的样子,好象真的是司农寺弄出来的。
见有人试毒,并且闻着味道还确实不错,李东也大大方方地夹了一卷羊肉在锅中摆弄两下,随后也不沾调料,直接塞到口中。
“嘶~呼~咳咳咳辣死我了。”李东没吃过辣椒,一口下去不小心呛到鼻腔里去了,眼泪登时流下来,嘴里抱怨着,手却不停,张大筷子,一次夹三卷羊肉,再放进去涮,迫不及待地吃到嘴里,边嘶溜边把羊肉当成仇人使劲咬,一副过瘾的模样。
“还成吧?”张铁关切地问道。
“成,成,果然比人参好吃,可有种子?”李东被辣椒给征服了,越辣越想吃,恨不能把鸳鸯锅辣的那一面的汤端起来往嘴里灌。
“没有。”张铁回答的非常干脆,见李东露出遗憾的神色,连忙转移话题,给其介绍自己带来的人。
“李东家,这位是淮南布行的宋东家,专门做布帛生意,家中钱财无数,货卖淮南一路,更有人不远千里前去求购,于当地善名远播,是个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的大善人。”
“幸会幸会,原来是宋大善人。”李东不得不停下猛吃的动作,表现出应有的礼节。
被张铁介绍的宋东家有点发福,脸圆圆的,总是带着一副笑容,似乎他不笑也像笑,跟弥勒佛似的,慈眉善目,长的很有特点,一看就和气。
说话之前脸上的肉先是动动,接着声音才出现“李东家,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乃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
“好说好说,都是别人以讹传讹吹捧的,不知宋东家到此……?”李东还没幼稚到看别人的样子来判断虚实的程度。
“自然是有事要做,若非说行善,那得天打雷劈,还是求财,我想在新罗多寻几处地,专门种植白叠子,雇原来农者,给当初各种所得三倍工钱,还需有人帮忙牵线搭桥。”宋东家很实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