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每天从早上起来,谢寸官就从老屋来到庙里,先帮助田师父将庙里庙外打扫一番,然后就开始练拳。他先稍微活动一番,练一遍软十盘,将全身的筋骨关节撑开,身体微热之后,就开始在院子里,而向东方,蹲练猴桩。
谢寸官先站在那里,双腿并立,双臂自然下垂,舌往上卷,一搭雀桥,呼吸之间,意念日月之辉光由顶门照入,脑中一片玉明,浑身四肢百骸之气,都往丹田中敛收。
等平心静气之后,双肩就向前合,这在戴家心意拳里,叫包肩。双肩尽力前合,双手背就在腹前靠在一起,然后双手臂往上,双肘紧贴自己的肋部,往两边屈起,双手手背相贴,慢慢地从丹田往上经过心口,直到咽喉之后,再从下颌顺嘴吧往前,双手掌翻转朝前,掌心朝上如托盘盛物一般,然后就往下降,随着手臂下降,身体就仰头、裹臀送胯,膝盖就自然弯曲,丹田小腹上翻,骨盆小腹如同一个锅子,将丹田盛在腹中。
这样,随身体下蹲,双手掌心就翻向前面,手背贴在自己膝盖上方。此时,头虽然仰起,看眼睛却向前看。这时整个身体,有头颈、腰胯、膝盖三处弯曲,呈现出龙身三折之势。
一身三折,收臀弓腰实腹地包天,此为天地翻。
而颌尖、膝尖和脚尖相对于一线,此为三尖相照。
在蹲体束身天地翻的时候,要先从尾闾卷起,先是尾巴骨,再是第一节脊椎,然后第二节,这样一直向上,随着身体束蹲,一节节拉扯,直到颈项之处自然被拉弯,让人的头面自然朝天。此时在感觉上,丹田处要像一个发条的绕轴,腿胯和大脊,分别就像是绕轴上的两根发条,紧紧地缠在绕轴上,随着一呼一吸,要有愈来愈紧的念头。
这时,身体要尽量往后仰坐,直到脚上五指本能地趴住地为止。
这是猴桩中的束势。
就这样静静地呼吸一阵,直到人感觉有些累时,就开始展势!
先是臀尾惊挺,一条大脊就随着惊尾闾的运作,从前弓转向反弯,此时丹田之气息,要一分为二,上冲下塌。上冲的要翻裆过背,气贴背走,顺着大脊节节向上。下塌的要翻腰过腹,丹田里,顺着腹直肌的位置,沿腹球滚动,往下冲压,然后顺两腿直冲地下。
随着这个动作,身体直起,头悬颈竖,双肘贴肋回拉,将手掌由掌心向前,翻转为掌心朝里,拍向丹田。与此同时,四梢齐惊,发欲冲冠、舌欲摧齿、齿俗断金,指甲足甲欲透骨而出。同时,气冲穴窍,涤荡身心,气冲牛斗,不由地发出一声“噫!”来。
猴桩用祁县的土话来说,叫蹲猴猴。因为从外形来说,猴桩仰面、包肩、裹臀、顶胯,小腹上翻,仅从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这个是外形,猴桩中,主要还是气机运行。而气机的运行,则主要来自于内外天地翻。内外天地翻主要表现在头、腹、足的外形上,头仰颌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脚尖朝天。这是外在的形状,内在的,则是丹田的气机。
按田师父的传授,谢寸官整个腹部,以丹田、命门和会阴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翻丹田时,这三点要保持身体直立时的位置,不能缩腹。
在经过无数次翻转之后,渐渐地会在身体里找到一个似乎存在而其实不存在的轴,当出现这个轴的感觉时,就会让腹部的翻转变得协调、自然。
这样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练闸气,具体的作法,就是在猴桩的束势中,将一口气吸入丹田中,随着吸气,将腿胯和脊柱这两根伸入丹田中心的发条拧得更紧。然后呼气时,这两根拧紧的发条,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进一步紧起来。
在紧的过程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有将部分丹田存纳的气机,分散于四肢梢节、以及背部脊柱上的意识。
而在一次呼吸之后,还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进一步将气纳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涨起来,但在呼气时,丹田照样不能放松,重复第一次呼吸的动作。
闸气就是这样一口一口地闸,最开始可能闸两三口气小腹就撑不住了,闸不住时,就要展身。展身时,就要由内外天地翻的束势,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起身时,丹田中闸好的气,要像以前没有闸气时一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上冲,另一部分下塌。身形束展,气走开合,就是猴桩。
而这中间要注意的是,开始练猴桩闸气时,不能强练,因为戴家拳就是讲一个灵字。灵劲上身天地翻!如果强练,则身僵气孥,不仅不能长灵劲,反而会因孥气伤身。
当闸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丹田气足,小腹会膨起,对气机的感应和控制能力加强,这时候就可以将翻丹田当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的一部分,练丹田存气用气的习惯和持久性。这个就好像练力量时,一种练法是将力量暴发练大,而一种练法是要将力量练持久一样。只不过这个是练的丹田气机,而不是力量。
早在京城就听戴若夕说过,在祁县戴家拳,有三年猴猴两年步的说法,意思正式练拳之前,先在蹲三年猴桩。等猴桩练出来,丹田气足,身法到位,就要开始将猴桩丹田束展的身法动作,合到步法上。
戴家拳谱上有话,行如槐虫,起如桃担。
起如桃担,其实就是猴桩里练出的束展劲最形象的描述。如果我们练猴桩展势时,找不到感觉,就想像一下身上挑个担子起来的感觉,找到这个感觉就对了。而戴家拳的步子,是槐虫步。重心在后时,是前腿出,后腿蹬,重心前移。而重心一到前面,就要前腿出扒劲,将后腿拖上去。这个走步的样子,有点像夏天时槐树上,农村人俗称吊死鬼的小青虫。
而槐虫步也是鸡腿法,前腿出则提踩趟顶,后腿拖则尖膝刮扒。
在动势中,要有两腿并一腿的紧急。
三年猴猴两年步,一般是指一个人从没练过拳,到练出丹田劲,进入戴家拳大门的大概时间。但对于谢寸官这样已经练武多年,本身精气神意已经相当足备的人来说,自然不可能要化这么长时间。
拳行里虽然有话,学拳容易改拳难,但那一般是对初了者而言,对于一个练功已经练到劲力顺达的人来说,已经不需要改拳,而只是将所学的东西,校正融入到已经上身的功夫中。所以谢寸官虽然开始学习戴家拳,但压根就没有想放弃自己沪上心意的意思。对于他来说,这不是改投门派,只是一种融入式的学习。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学习戴家拳的短打法,而且能将戴家拳的丹田劲应用到自己的技击中。
在京城时,他同戴若夕交手,最大的感触就是,戴若夕以弱胜强的能力。
因为谢寸官身体并不是非常强壮的类型,虽然对付大块头对手时,能以沪上心意的技巧来弥补自己力量上的不足,但在对付力量超强的对手时,似乎戴家拳这种以丹田气机为神意,以腰身为一臂,用身劲打人的打法,在这方面似乎更强一些。
毕竟一个人手臂四肢力量再大,也大不过腰胯劲。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沪上心意的劲力会不会和戴家拳的丹田功冲突。
这个认知肯定是不对的!活人咋能让死功把住。要知道天下武术,殊途同归,那种认为学了别门武术,不放弃就不能再学戴家拳的想法,根本就是错的。
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当初戴二闾前辈也不可能跟半拉庙李政先生学拳了,二闾前辈不照样将李先生的拳法,以及螳螂拳,都融入到了戴家拳当中吗?
戴家拳本来就是集数家拳法之长的拳法,又怎么会不融于其他拳呢?
谢寸官因为有多年武术基础,所以对戴家拳接受很快,越练他越感觉到了猴桩的神奇。因为随着他的锻炼他发现,猴桩这个姿势,是最容易开胯的动作,臀尾一收,丹田一翻,胯骨一顶,自然就是一个圆档开胯的动作。
而且,这个动作,最容易让劲上脊背,也最容易节节贯通脊椎。
内家拳,一旦劲能出胯上背,那就出了龙虎二劲,也就是竖横二劲了。
另外,不说那些玄之又玄的内力,仅就从物理力量上来说,猴桩的动作也充满了科学性。在这个身法中,胯骨盆腔就好像一个双向凸轮,一边的传导杠是脊柱,另一边的传导杆是双腿。长期的蹲猴训练,一是能加强腹直肌和臀背腰肌的力量,另一方面,让丹田小腹鼓涨圆起,一是也能扩大凸轮的直径,使腹直肌和臀背腰肌起作用的力臂加长,这样一来,力量就是不算气机鼓荡时带来的力量,也会使人的劲力成倍增加。
而且,谢寸官练了一段时间,练顺后,加上同田师父那一次试拳的感觉,他越发感觉到,田师父说,猴桩是戴家心意拳的身法一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科学的认知。因为,这个束展势用于技击中接手打人,简直太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