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航一六四二 !大年三十这天,正值炎炎夏日……好吧,虽然这有些别扭,但中南的居民们还是接受了这一现实。炽热的阳光烤在水泥路面上,隐约可见升腾着的水蒸气。
挤在人丛中,杨德山擦了擦脖子上的汗珠子,摘下遮阳帽,来回扇风。他这边不紧不慢地挪着步子,其身后还跟着一串的尾巴。后头头一个就是儿子杨小柱,再往后是他婆姨……以及一个三十出头土里土气的女人,那女人手里还牵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没错,杨德山响应了中南政府的号召,前几天去了一趟难民的帐篷区,便选了这么一对母女跟他们全家一起过年。理由?他婆姨认为对方看着很本分,不至于偷东西……而且就俩人,一个女人一个孩子,吃也吃不多少东西。政府给的一百块补贴,说不定还能剩下不少……女人家嘛,没事儿总喜欢算计。
那女人是个寡妇,湖北人士,名张周氏,本身是军户,丈夫打仗的时候不知所踪。家里揭不开锅,再加上那阵子闯军打了过来,张周氏逼不得已便领着一双女儿南下逃难。这一路上的艰险自不用提,中途为了口吃的,还把大女儿卖了一家富户做童养媳。一直逃到广州,断炊好几天的母女,一听有地方管饭,便登上了前往澳洲的船队。
凭良心讲,张周氏模样还算周正,三十出头的人了,看着不过二十五六的样子。美中不足的就是带着个拖油瓶,而且还是个赔钱货的闺女。条件在难民里头算是中等偏下。前一阵子,王婆子为了她的婚事,很是跑断了腿。强扭着张周氏见了一个又一个,里头还真有点头同意的男的,可张周氏就是死活不同意。一个劲地说,丈夫生死不明,不能再嫁。即便是真死了,也要守寡三年才算对得起丈夫……
就这么着,张周氏也就没赶上这一波的结婚潮。本心来讲,张周氏是担心自己嫁了,男方亏待自己这闺女。
“前面就是家乐福,大超市,里头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他张婶子,待会儿可得瞧仔细咯。可别晃花了眼,咯咯……”杨德山婆姨炫耀地介绍着,她身旁的张周氏只是唯唯诺诺地应着。这一路之上,杨德山婆姨没少这么炫耀,完全就是拿张周氏当了土包子,自己则是一副城里人……中南城里人的架势。
炫耀一通,始终没得到应有的回应,婆姨微微有些不满,找了借口,急走两步追上杨德山,先是大声地说:“他爹,你说咱出来干啥?满大街都是人,这得啥时候能逛完啊?”随即又小声地说:“他爹,领她们出来作甚?政府讲好了,那一百块就是她们的饭钱。给她们买了衣衫,政府也不会多给咱一分……”在杨德山瞪得溜圆的双目之下,婆姨越说声越小,但脸上依旧挂着不满。
“你这婆姨,怎地这么小气?乡里乡亲的,人家遇了难处,帮一把有什么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不定咱啥时候用到人家呢。”杨德山教训道。
婆姨撇撇嘴:“咱是河南人,她是湖北人,咋乡里乡亲了?再说了——”朝后头努努嘴:“——咱能用到她们?”
杨德山嗤的一声,继续瞪眼:“瓜婆姨,再多嘴信不信俺抽你?”
婆姨哼哼两声,不说话了,然后退了回去,继续跟张周氏并排走。
走了没一会儿,婆姨猛然指着路边一家人满为患的小店喊道:“他爹,别走了,这家的衣裳不错。”
杨德山扭头一瞧,马马虎虎的店面,牌匾上写着《一六九成衣店》,随即皱起了眉头。一六九,顾名思义,里头卖的衣服不是十六块就是十九块,再没有第三个价格。这样的价位,绝对是低端中的低端了。去年年初的时候,杨德山也许还会在这家店铺买东西。可现在?也就刚到的难民口袋里没多少钱才会光顾,他杨德山好歹是四级钳工,一个月不算带徒弟,光是薪水就四千多,上这儿买东西?那不等着工友背后戳脊梁骨么?
“胡说八道这家衣裳穿不住,大过年的咋能上这儿买东西?”
婆姨一边挤眉弄眼,一边继续犟嘴:“诶呀,他爹。他婶子是本分人,能穿住就行。小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买那么好的,没几个月就穿不住,多浪费?他婶子,你说是不?”
张周氏只是腼腆地回道:“是哩,是哩。”瞧向杨德山,尬尴着笑道:“这家……挺好。”
“好个甚”杨德山来了脾气,背着手回身就走:“大过年的上这买东西,暮气”
一家之主发了脾气,婆姨顿时不敢出声了,只得唯唯诺诺跟在后头。婆姨心里头早就把杨德山骂了个遍,吃里扒外对家里人那么抠门,对一个外人这么大方,这不是胳膊肘朝外拐么?老东西准是瞧着人家寡妇年轻好看,动了春心……
骂归骂,一家之主的话还得听。结果转了半天,到底在家乐福旁边的一间成衣铺子买了衣裳。小女娃一件漂亮的红色小连衣裙,保守的张周氏选了一套翠绿色的衣裙。当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母女二人就在铺子里换了新衣裳,往镜子前那么一站,就好似换了人一般。
杨德山看得连连点头,柱子跟着嘿嘿傻笑,只有婆姨拉长了脸,满脸的不高兴。付账的时候,婆姨的脸更长了。两件加起来快九十了而政府拢共才给他们家一百块的补贴。
瞧见婆姨脸色不对,张周氏连忙推却,只说是衣裳不合适,还拉扯着小女娃要把衣服脱下来。小姑娘多少年了也没一件新衣裳,当即就哭闹起来,死活不肯脱。张周氏急切之下,还狠心打了小姑娘**掌。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张周氏心里。孩子的哭声仿佛勾起了过往的心酸,张周氏鼻子一酸,跟着眼泪也掉了下来。一时之间,大人哭,孩子闹。
杨德山一个大老爷们嘴笨,也不好说什么,翻来覆去那么两句话,见劝不住,只得不停地朝婆姨打眼色。事已至此,眼见闹得不可开交,婆姨即便再不情愿,也得依着杨德山上前劝慰。几句暖心的话一说,张周氏又红了眼圈,哭泣半晌,推诿不得,只得收了下来。只是出了店门的时候,张周氏对着杨德山夫妇二人连连躬身,说这两套衣裳的钱,他日手头宽绰了定当奉还云云。
杨德山的婆姨,不过是个喜欢算计的小市民。虽然爱占小便宜,可本心却不坏。人心都是肉长的,瞧着母女二人如此可怜,原本憋闷在心里的怨气也就烟消云散,转而开始可怜母女二人。一把拉过张周氏的手,说这衣裳是张周氏自己买的,钱就是从政府补贴的一百块里扣的。如今去了九十,还剩下十元,足够母女二人伙食费用。再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便不够又怎样?过年请吃顿饭而已,不必算计的那么清楚。
张周氏千恩万谢,只道是遇到了好人。气氛缓和下来,瞧见路边有卖冰棍的,杨小柱乐颠颠跑去,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几支,分到每个人手里。吃着甜甜的冰棍,回去的路上变得其乐融融起来。
路过天津街的时候,张周氏突然变得扭捏起来,好似在躲着什么人。杨德山婆姨往前一瞅,却是婚介所的王婆子……话说,张周氏这个难题,可一直都是王婆子负责的。难怪张周氏有些扭捏。
距离太近,想躲都躲不开了。婆姨随即笑着打招呼:“诶哟,王媒婆,这大过年的……你这又给谁家保媒了?”
王婆子一张小脸立刻虎起来:“什么媒婆?说多少次了?我现在是红娘,喏——”王婆子指了指胸前的一块标牌,上头写着《世纪佳缘—17号红娘》。“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要老是用老脑筋看问题。”撇了撇嘴,瞧见小声跟自己打招呼的张周氏,王婆子先是纠结,继而叹息一声:“张周氏,不是我说……算了,大过年的不说这个。总之,你什么时候改主意了,就找我。我王婆子别的本事没有,保准给你找个如意的夫婿。”
为了张周氏这个老大难的问题,王婆子差点没跑断腿。前前后后给其介绍了十来个称心的,对方也都点头同意,可张周氏就是死活不同意。还因为这个问题,严重耽误了王婆子的业绩,导致几天前的红娘评选中,王婆子错过了首席红娘的职称,以及一千块的奖金。这会儿看见张周氏,王婆子那神情,颇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又闲话两句,王婆子风风火火地走了。
婆姨纳闷地问:“他爹,啥是红娘?”
“这都不知道?”杨德山随口说道:“前一阵那个《西厢记》还记得不?里头那个牵线搭桥的小丫鬟,就叫红娘。”
婆姨‘哦’了一声,想想戏里头那个粉雕玉琢的红娘,再想想王婆子满脸的褶子,随即呸了一声:“王婆子五十来岁的人了,还红娘?呸”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