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国我当家 !刘墉笑道:“周大哥,不如你也加进去,分别跟这二人比武如何?”
“哇!”周仓心中狂喜,一拍脑门,咧嘴大笑道:“俺怎么没想到呢?对,对,对,刘兄弟,俺这去想想他们的招式,再想想俺该如何应付。”
刘墉一把拉住周仓,笑道:“周大哥先别去想了。咱们还要去高管事府中呢。”周仓“啊”一声大叫,“俺都忘了还有这事。走走,咱们快去快回。”
刘墉摇摇头,带着周仓寻机又进了高府。高管事早已准备妥当,连自己共四个人,每人一个几案,一把算盘。
刘墉抄起算盘,看着一眼高主事事先在纸上写的加、减、乘、除复杂题目,手指一阵拨动,片刻便报出答案,众人瞠目结舌,自己可都是算了半天的啊,顿时一阵兴奋。刘墉见大家兴味盎然,也是高兴,便把算珠的作用、口诀等细细讲解了一番……
第二日,刘墉仍是孤身一人,携带算盘,再赴隆中。黄月英早等得不耐,不待刘墉坐定,指着算盘便要刘墉讲解。诸葛亮一阵苦笑,刘墉对这位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的女发明家也极是推崇,便笑嘻嘻地取过算盘,将算盘的结构,上下珠子的区别,运算的原理甚至拨珠的手势等都详加解释一番,然后从怀里取出一页口诀交给黄月英,让其背熟。
这边黄月英一脸兴奋地拿着算盘到后堂练习,诸葛亮则挂上自制的地图与刘墉谈论天下大势。诸葛亮道:“崇如兄曾和曹操坐论天下,言道曹操必胜袁绍一统河北,而江东则归孙策所有,亮深以为然。如此一来,双雄并存,南北对恃,位于长江之腹的荆襄之地便举足轻重,谁先拿下此地,谁便可一统全国。”
刘墉点了点头。赞叹道:“孔明兄慧眼独具,刘墉也深有同感。”又故意问道:“刘荆州非等闲之辈。初平元年,刘景升虽任荆州刺史,然南阳归于袁术。长沙、华容亦有民兵称霸,不从朝廷号令。刘表胆识超群,迎难而上,匿名只身赴任荆州,以襄阳人蔡瑁为辅。纳蒯良、蒯越之言,恩威并施,和袁术、杀孙坚,一统荆襄之地。刘荆州有胆有识,帐下良臣武将众多,岂会坐以待毙。即便不能远攻而争天下,难道还不能拱卫自保么?”
诸葛亮叹叹气,答道:“刘荆州若能年轻十岁,或许还可以守住。而今刘景升年事已高,畏首畏尾。霸气早无,又忌贤妒能,任人唯亲,更兼荆襄之地多年来政治清明,民心安定,生活富足,以致士兵不习武事,将官闲散惧战,此等羸兵怯将,如何能敌曹操、孙策虎狼之师?”
的确。一个养尊处优、身材羸弱的富家子怎敌得过身经百战、孔武有力的大汉呢?刘墉颔首赞许,又问道:“孔明兄以为曹、孙两家谁会夺得荆州?”
诸葛亮立即回道:“那便看谁先能抽身了。不过若论实力,孙策则要难得多。”
刘墉又问道:“依孔明兄之意,以后便是孙、曹两家争天下了?”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道:“那却不一定。”
刘墉吃了一惊。问道:“那又是为何?”
“孙策虽据有江东,实力仍远不及曹操。若有人于曹操、孙策前先行占据荆州,再结交孙策,共抗曹操,则可三分天下。”
“说得好,三家相互制衡、相互钳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一来,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刘墉一阵赞叹,想了一想,又问道:“这么说,刘荆州也可交好孙策,共抗曹****?”
诸葛亮摇了摇头,答道:“不会是刘荆州。”
刘墉迟疑片刻,问道:“这是为何?”
“孙策与刘景升有杀父之仇,积恨难消,此其一也;刘使君胸无大志,傲慢自负,只愿守土自保,不肯屈膝与人,此其二也。”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忧愁,叹道,“刘景升年高体弱,恐怕时日无多,膝下虽有刘琦、刘琮二子,却都难堪重担,此其三也。”
刘墉心悦诚服,又问道:“如今一来,那还有谁能与孙曹两家共争天下的?不会是刘璋、张鲁之辈吧。”
诸葛亮盯着刘墉看了一阵儿,微微一笑,却不说话,端起杯子,品起茶来。刘墉被瞧得有些心中发毛,不知诸葛亮这是何意,也端起茶杯,假装饮茶。
好一会儿,诸葛亮又指着地图道:“荆襄据九郡四十二州县,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利尽南海,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这儿……”手指向旁边又一指,“益州地势险固,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是高祖建立霸业之地。若据此二州,不仅可与曹、孙抗衡,便是一争天下也未可知。”
刘墉听诸葛亮慷慨激昂、侃侃而谈,心中更是钦佩,这孔明真是天才,年纪虽轻看天下大势便如胸中沟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诸葛亮仰天长叹一声道:“可惜这两处膏腴之地便要落入曹操、孙策之手,若如此,汉室复兴无望,天下苍生不幸啊。”
刘墉大吃一惊道:“孔明如此说辞,不是污蔑曹公为****佞臣么?就不怕刘墉上书告之丞相吗?”
诸葛亮看着刘墉淡淡一笑道:“崇如兄有功不居,有赏不受,与曹操若即若离,岂会是曹操心腹?”
刘墉一阵惊诧,兀自强辩道:“孔明兄仅凭此因便说在下与曹公不睦,怕是有些牵强。”
诸葛亮摇摇头,又一阵微笑,说道:“许田射猎时,曹操纵马越过天子的马头,此僭越之举实乃大不敬之至。关将军义愤难遏,伸手摘刀要杀曹操,以正国法,却为刘皇叔所止。此一幕多人看见,只是瞒着那曹操。崇如兄追随皇叔左右,又岂会真心辅佐那曹操。”
刘墉一阵愕然,这孔明真是奇才,心中叹服,又道:“原来孔明兄早知刘墉心思,却害得我空自猜疑。”
“想不到以刘墉之能亦有看岔之时。”诸葛亮哈哈大笑。旋即又正色道,“荆州之地须早取才是,若迁延时日,为曹操、孙策所取。追悔莫急。”
刘墉也有同感,可惜急不得啊,刘备如今还在“种菜”呢。不对啊,诸葛亮这样问,说明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的。会是谁呢?刘墉小心问道:“孔明兄以为还有谁可取得此二州,与曹、孙相抗?”
诸葛亮深深地看了刘墉一眼,答道:“本来有一个人选,便是刘备刘皇叔。玄德公本拥徐州之地,又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若渴,天下归心。可如今却被曹操幽闭于许都,手下有将无兵,虽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亮本已心灰意冷。如今却觅得一人,较之刘备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墉一阵狐疑,居然还有人与刘备相当,便问道:“敢问孔明兄此人是谁?刘墉是否知晓?”
诸葛亮微笑不语,用手指轻轻一点刘墉。
刘墉大惊道:“孔明兄说的是在下么?刘墉才疏德薄,只是区区一个参谋将军,有职无权,缺兵少将,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孔明兄切莫取笑。”
诸葛亮正色道:“崇如兄何须自谦。你施巧计解富义之围。兵不血刃轻取河内,才辩无双说服张绣来降,如此之人岂是庸才?”
刘墉更是诧异,“孔明怎对在下如此了然?”
诸葛亮昂然道:“亮虽少出隆中。亦知天下大事。那富义本寂寂小城,弹指间便与江夏齐名,何故?崇如虽含明隐迹,刻意隐瞒,但亮好友众多,了知其中奥妙亦非难事。”
刘墉无言以对。只得说道:“多谢孔明兄抬举。只是刘墉才疏学浅,难当重任,何况我又是西域人士,难以服众。”
“崇如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前面的言辞或许还是谦词,不过后面这句却是致命的,诸葛亮一阵踌躇,顷刻间竟想不出应答之辞。
只听刘墉又道:“玄德公虽蛰居于许都,我料早晚必脱困而出,以皇叔之尊登高一呼,必四海响应。此事何须孔明兄烦忧?”
诸葛亮大喜道:“皇叔真能脱困吗?”
刘墉郑重答道:“我已与皇叔商定好应对之策,这几日便有消息传来。”
诸葛亮抚掌欣喜道:“如此,汉室有望了。”
两人相视大笑,刘墉心中忽然有个疑问,便问道:“孔明兄,在下有一事请教,就凭这荆、益二州之地便能复兴汉室,一统天下么?”
诸葛亮摇摇头道:“非也。既便跨有荆益,也得先固守险要,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交孙策,内修政理,蓄势而发。待天下有变,一队将荆州之兵以向宛城、洛阳;一队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两路并举,才可复兴汉室,完成大业。”
刘墉盯着那地图,思索着诸葛亮的话语,他心中的疑惑总算是解开了。以前总是听有人在争论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切实际,根本就不可能由蜀国来统一天下,其实这些人都误解了诸葛亮的筹划。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决定的因素,一是必须是荆州、益州共同出兵;二是天下有变,要么是战乱灾祸,要么是吏治腐败,使得民怨沸腾,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可惜历史上关羽大意失了荆州,使得蜀汉王朝早早就失去了机会。诸葛亮其实早知北伐不会成功的,他六出岐山不过是继承刘备的遗愿,也是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而勉强施行的,最后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于五丈原。如果诸葛亮不出兵北伐,以他的才干,蜀国未必最早灭亡,这也是刘墉读三国时替诸葛亮叹息的地方。不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确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也是后人对他顶礼膜拜的缘由。
诸葛亮见刘墉呆呆地出神,久久不说话,在他肩头上轻轻一推,“崇如兄!”
刘墉如梦方醒,讪讪一笑道:“孔明兄所言甚是。”
诸葛亮笑道:“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策占地利,皇叔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业,先成鼎足之势,后伺机进兵中原,重兴社稷,再振朝纲。”
两人打开心结,更觉畅快,刘墉突想到一事,便言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孔明兄能否答应?”(未完待续。)xh:.254.19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