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御状(1/1)

金銮风月 !皇宫面前的金銮广场之上,有一人自称是鱼岩子爵、鱼岩府知府朱大猷,要进宫向皇帝陛下告御状!

——他状告昆山长公主毒杀了他的女儿庆嫔娘娘,要昆山长公主为他女儿偿命!同时,他也将此时后宫的主事者、包庇了昆山长公主的翊坤宫筱贵妃也一并告了,甚至蛮不讲理地弹劾此妖妃是昆山长公主的同谋。

这朱知府跪在殿前广场之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扯着有如破风箱般的嗓子嚎得尽人皆知。在他身后,一名身高体胖的壮汉扛着一具棺材,充分表明了他不成功便成仁、视死如归的强硬态度。

今日,并不是大朝会之日。但因玉太后的生辰就在两日之后,近段时间,多有官员往来宫中请旨,紧锣密鼓地准备属国朝觐太后、皇帝以及庆典诸事。

所以,朱知府选的这午膳之前的时间非常巧妙。恰好有一大波官员从宫中而出,尽皆成了此事的旁观者。

昆山长公主毒杀宫嫔之事,说起来算是皇帝的家务事,官员们其实没有立场去插手。但其中扯上了宠冠六宫的筱贵妃,这事情立马就不一样了。

前朝与后、宫向来牵扯极深,有复杂的利益纠葛。自来后、宫争斗,除了少许脑残奇葩以外,妃嫔们之所以斗得死去活来,归根究底还是为了争取家族在前朝的利益。

筱贵妃如今越过皇后号令六宫,膝下又有即将成年的九皇子,早就是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是这位宠妃行事圆滑,既有皇上撑腰,又有汾阳侯支持。即便曾经有过几次针对她的阴谋,也都被她有惊无险地化解。

今次,嘿嘿,如此天降的良机,某些人怎么会放过?尤其是不久之前,才刚刚发生了鱼川亲王弹劾兵部宗政尚书,却被筱贵妃从中搅了的事儿。那些眼睁睁地看着快要煮熟的鸭子飞了的人。如何肯甘心?

于是。以许皇后的兄长崇恩公兵部许侍郎为首,会合了贤妃的亲叔父户部金尚书,以及玉家的吏部、礼部两位尚书。这一众高官很快就齐聚一堂,入宫向皇帝请旨,要求严查此案。

至于昆山长公主还是玉太后最宠爱的嫡公主,这事儿根本没有放在他们心里。他们要针对的只是筱贵妃。只要能从此案中牵出筱贵妃的其余事情,到时候只要为昆山长公主开脱此罪就行了。

不过此行。必定艰难!众人心知肚明,以皇帝对筱贵妃的重视宠爱程度,绝对不会坐视他们将她过深地扯入。但谁让那朱知府竟一口咬死了是筱贵妃包庇了昆山长公主?这么大好的理由,不用上是要遭天谴的!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皇帝对于有人胆敢告御状,还将筱贵妃扯了进去,简直是怒不可抑。若非恰好有几位阁老也在场。那胆大包天的朱知府恐怕会被皇帝直接下令打死。

旁人还罢了,刚刚才承了筱贵妃恩情的宗政阁老居然义正辞严地道:“皇上。依老臣愚见,既然此案涉及了昆山长公主以及筱贵妃娘娘,便不可不彻查清楚!”

一言既出,不但以玉首辅为首的几位阁老,就连众部堂高官都大感不解。皇帝气得脸色铁青,瞪着宗政阁老的眼里简直要喷出火来,就差直接骂上一句“忘恩负义”了!

宗政阁老却不慌不忙地道:“昆山长公主不仅是皇朝公主,还是安国公府的媳妇。她背后是晏林郡,是安国公,是镇守边疆的晏家军。徜若此事为真,安国公掌家无方,是否还适宜执掌军权呢?若此事为诬告,若传扬出去,不免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军心恐怕也会不稳。”

“所以,老臣以为,彻查此案,还昆山长公主与筱贵妃一个清白,或者查证此事为真,都势在必行。”宗政阁老微叹,无奈道,“那朱知府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告御状,恐怕此事已经满京城皆知,很快就会遍传天下。”

宗政阁老给出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心将此事搅乱闹大的众人自然要打蛇随棍上,便纷纷出言附和。他们陈情之时,慷慨激昂,甚至将此事上升到了国体颜面的高度——玉太后生辰就在眼前嘛。

最后,玉首辅微咳两声,向皇帝禀道:“皇上,老臣也认为必须查证清楚。此案已不再是内廷之事,还应交由外廷诸有司严查核实才行。”

玉首辅可是皇帝的亲舅舅,爵封文安公,位高爵显权重。重要的是,他的话对玉太后非常有影响力。如果他去劝说玉太后,玉太后便不会给此案设置太多障碍。

可是皇帝很清楚,昆山下毒是真的,筱贵妃包庇却是子虚乌有之事。然而眼前的这些人,他们要查的根本就不是昆山长公主,而是筱贵妃!

另外,这件事里还另有极深极可怕的隐情,是绝对不能被掀开的。皇帝有些拿不准,因那件事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母后她是否已经不再心存忌讳,而甘愿冒险任由查案,以扳倒筱贵妃,同时也将自己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夺走的一部份权利重新收回。

这样一想,别人还罢了,玉家的用意便不能往深处去想。旁人为的是筱贵妃,玉家和太后却恐怕会利用此事向自己发难。这可如何是好?皇帝沉默下去。

忽然有福寿宫的宫人来传太后的懿旨。玉太后大义灭亲,决定将昆山长公主软禁在长公主府里,由京卫营派人看押,直到此案水落石出!

皇帝心头一阵冰冷,足智多谋的爱妃不在身侧,龙案之前,这些臣子已经跪地哭请,大有逼宫之势。

忽然,皇帝听见有人大声道:“老臣以为,此案不可由京中有司来审理,应急调诸郡县有审案之才的官员进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皇上,老臣腆颜举荐时任御史台右副都御史、巡按两杭郡,兼掌两杭郡刑狱诸务的宗政谨主办此案!”

皇帝双眼大亮,简直是迫不及待的大声道:“好!‘白日判官’宗政谨的名头,朕也早有所闻。他是个能者干才,足以胜任此案的主审!那就这么定了,李四全,拟旨、速发!谁要是反对,这案子不查也罢!(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