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斡旋与谈判(1/1)

超神大军阀 !“是,将军,我们接受您的授权。”军官们对着劳伦斯中将,缓缓的举起手来敬了个军礼。或许是错觉,劳伦斯中将感觉到队伍中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官兵们脸上反而有了些喜色。

当后方追击的几个团抵达谅山时,劳伦斯中将率领的两千高卢官兵已经投降了,对于这样的功劳,追击部队是不会争的。因为华兰军中有着严格而系统的军功计算制度,就算最终受降的是黄公略,后面追击的部队也会分得八成的军功。

经过镇南关下和谅山两役,数十万高卢军和土著兵被歼灭或俘虏,高卢军在中南半岛的兵力已经损失大半。更可怕的是谅山一下,中南半岛再无屏障,面对一马平川的地形,华兰军取得了战略优势。如今华兰军可以对中南半岛予取予求,只要守住谅山,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仗打到哪里打到什么程度,已经不是高卢军所能所有的了。

镇南关大捷的消息,再次造成了举国欢腾。倭国和红联国都是后起之秀,战胜他们虽然也振奋人心,但却比如上老牌强国的高卢共和国。何况根据华兰军的战果统计,击毙高卢军十五万以上,俘虏超过三十万人。

华兰军的战报从不掺杂水分,就算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京族土著兵,也足够振奋人心了。国内舆论一边倒的给予了军队赞美之词,甚至有人提议挥军南进,彻底攻克整个中南半岛,将高卢人赶出东大陆。

对于这样的提议,赵守宏也非常愿意,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撒尔人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盟友被驱逐出东大陆,而让华兰国做大。何况红联国遭到打压,倭国战败被控制,白鹰国坐拥苏禄群岛却没有任何动作,兰芳共和国和南十字星共和国根本就是和华兰国穿一条裤子的。斋尼共和国等于是华兰国的傀儡和屏障,遍观整个东大陆,除了撒尔帝国和高卢共和国之外,竟然没有了可以帮忙的盟友,如果高卢国再被迫退出大陆,撒尔帝国就独木难支了,那么华兰国称霸东大陆继而向西扩展就是肯定的了。

撒尔帝国不会有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而白鹰国政府也开始为这件事情担心。撒尔帝国抓住白鹰国的这个心态,第一时间就联络了白鹰国政府,两国很快发表声明,宣布联合调停高卢国和华兰国的战事,希望双方停止军事行动,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赵守宏很想对他们不予理睬,指挥大军进攻河内和西贡,打垮高卢人在中南半岛的统治。可是他非常清楚,华兰国刚刚建国,国内的关系尚未理顺,在这个时候锋芒太露,得罪全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是不明智的。何况连续的内战和对外作战让国家积存的物资消耗大半,再难以对抗新的敌人。华兰国还不够强大,还必须隐忍才能成事,如今他必须做出让步。

在两国发出联合声明之后,赵守宏第一时间表示了同意,并邀请撒尔、白鹰两国作为见证,与高卢国在北华城进行会谈。对于华兰国做出的高姿态,高卢共和国求之不得,他们立刻响应,派出了外长白里安为团长的谈判代表团赶赴北华城。

顾维钧外长首先向三国提交了备忘录,提出此次大战是由高卢国单方面挑起,与华兰国并无任何想干。华兰国在战争中始终严密防守,希望高卢国政府能够迷途知返。而高卢国政府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的一再增兵,华兰军忍无可忍之下,才最终发动了反攻。但是华兰军保持了应有的克制,在占据谅山之后,并未第一时间进军河内,表现出了相当的克制和友善。华兰国认为高卢国应该对此次事件负全责,接受国际社会的惩罚,并赔偿华兰国一切损失。

看着这份备忘录,白里安的脸色无比难看,他知道对方这次是占着理的,而且又打了胜仗,自己根本没有多少翻盘的机会。

最近几次华兰国在外交方面越来越有自信,让西大陆各国也明白,那个如软柿子一般的华兰国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的新华兰国。今后的外交战场上,他们必须重视这个国家,将其当做平等的对手来看待。

高卢国本来也不敢轻易动武,但是有华兰国内势力的邀请,又有倭国的联合行动,才让他们有了足够的底气。谁能想到西部特区的力量如此之大,不但剿灭了国内各方势力,还一举逼降了倭国,如今高卢国独木难支,本土又有万里之遥,根本无法顾及东方的殖民地。今后高卢国与华兰国搞好关系尚可,如果惹恼了这个东大陆的地头蛇,他们就有难了。如今高卢国所想的就是保住殖民地,其他一切都好商量了。

撒尔帝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的脸色也颇为尴尬,在国内他一直宣扬警惕东方的西部特区崛起,可是当初没有多少人响应,不少人还嘲笑他是胆小鬼。等到撒尔帝国政府真正开始重视的时候却为时已晚,西部特区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如今他们又统一了华兰国,让撒尔帝国再无轻易摆布对方的可能。

这次高卢国的确做得很不地道,让他想要帮忙辩解都找不到话题。张伯伦看了看脸色苍白的白里安道:“我认为这次高卢国无故动武,是受到了倭国的挑拨,这件事情的主谋应该是倭国政府。如果因为高卢国受到挑拨,就将罪责全部加在他们的身上,未免有失偏颇。”

张伯伦说的纯属是歪理,但他又不得不这样说,否则根本无法给高卢国脱罪。如今倭国已经战败投降,不少政府官员和高级将领都被华兰国秘密处决,可以说是死无对证了,就算将罪责都推到倭国身上,也没地方去追根究底。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