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初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也许片面夸大了人的能力,但落在苟超针织技艺的探索上,还是有几分中肯的。
那日与张小四聊过,得知真正府军的不易,与其之前给校尉做私兵,那是极大不同的。
冬月里虽不如腊月天那么苦寒,可军士操练都要着盔甲。一想到,大冷天站在户外,还要穿身上一身铁衣,苟超就条件反射地直打哆嗦。
张小四大半年来又窜了不少,现在都快赶上张屠户了。看起来人高马大,但长得太急,就显得有些单薄。
那小子替别人着想时还挺周到,落到自己身上就总是粗心大意。
为了让他大冬天的好过一点,苟超就加急了针织毛衣的研发工作。
两天里除了给张小四当回纳吉使者,其余空闲全花在了毛线上面。
要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时没晌地钻研,他终于琢磨出锁边和织套子的技能。
然而——
也仅止于此啦!
张小四走得匆忙,苟超实在没时间再研究,只好求童家娘子帮忙。
还记得童家婶子那震惊地神态,那变了调的语气,
“呀!这是甚么线?!”
对于苟超能将羊毛纺成毛线这件事情,童家娘子表示,苟超他娘都该被立长生牌位。
用毛线织成的布,摸起来暖和极了。白白的,毛绒绒的,只是轻轻捧着,就能想象得出穿在身上的感觉。
童家娘子简直爱不释手,哪舍得在其上动剪刀!
可苟超根本不会织毛衣,时间也有限得很,必须一天之内就彻底做好,才不误期限。
再舍不得,也不能让张小四将个套子套在腋窝下。
两人一阵商量,最后还是没俺苟超预想得那样——将针织半成品当做布料,重新剪裁成衣。
而是听从童家娘子的建议,又快速织了两条半掌宽的毛线片,与原来的套子缝在了一起。
当天晚上,张小四送二蛋回来,顺便准备与苟超话别,没想到就收到了一个奇怪礼物。
“给俺哒?这是做甚用的,摸着好舒服啊。”
苟超有心想说毛衣,可看到那如同吊带背心地奇葩玩意儿,实在张不开口,就避重就轻地说道:
“这是羊毛织成的线,做成的,套在身上比较暖和,你试试吧。”
一听是穿身上的,张小四更觉神奇,颠来倒去不知如何入手。
“咳——”
苟超见他完全摸不着头脑,就把“毛衣”拿回手里,一字一顿地板脸说道,
“你、拿、反、了。”
“嘿嘿”张小四抓抓脑袋,毫不尴尬地推说到,
“这一裳好生奇怪,真想不出要如何穿着。”
二蛋早就看呆了,听张小四发表言论,赶紧点头附和,
“嗯哪,俺也没见过呐!”
你俩就两只土包子,能见过什么!
想到这,苟超也不觉着窘迫了,亲手给张小四套在身上。
别说,还挺合身!
针织的衣物很有弹性,套在张小四的外衣上,微有些紧,特别服贴。看起来,跟穿了简易版防弹背心似的。
“哇,四阿兄美甚啊!”
二蛋直勾勾地盯着张小四的新衣,羡慕地口水都要就出来了。
美、甚!
苟超听得满头黑线,张小四却美滋滋地。
又伸胳膊,又弯腰,无师自通地原地转了一圈不说,还做了个开弓射箭地动作。
“大郎,这衣裳穿着太舒坦啦,身上像带了火炉似的,暖洋洋的!”
见张小四反复抚摸着身上的新衣,一副喜欢地不得了的样子,二蛋可是急得不行。
一把拽住张小四的袍衫,蹦起来往上够,嘴里嚷嚷到:
“让俺摸摸,让俺摸摸,俺也想摸摸!”
张小四哈哈一笑,揪着二蛋的后衣领,单手一提,一送,就把他抱在了左手里。
“哇,好暖呀,还痒痒哒!”
二蛋在张小四怀里一阵乱摸,最后还扭着身子,大头朝下将脸往毛衣上直蹭。
苟超看他那样喜欢,忙许诺下一件就给他做,保证比这一件好的多,才把他从张小四身上扒下来。
表达完对礼物的喜爱,三人互诉一段衷肠,就提前一天做了告别。
想到那件不成功的毛背心,再看看手里的毛衣片,苟超不免对自己的手艺、脑瓜感到沾沾自喜。
仅仅过去半个月,他就突飞猛进地“发明”了“并针“织法。
呃,就是把棒针上挨着的两针当作一针,织到一块去……
但是,别看技艺粗糙,可效果真很显著。
他用一副新做的较细竹针,运用“并针”法织成了两片类似梯形加长方形的毛线片,缝在一起后就成了个马甲。又用同样手法织成两个上粗下细地毛线套子,就成了两条简陋“袖子”。
一个人磕磕绊绊瞎鼓捣,竟也织成了一件像模像样的小毛衣!
虽然中途拆卸过很多次,导致毛衣的弹力不是很大,毛毛也显得不蓬松,可比张小四那件满是大窟窿眼儿的“吊带背心”可好多了。
今个是冬至,本地的重要节日。苟超先领着二蛋对这他父母祖父母的牌位拜了一拜,算是祭奠过祖先。才带着麦芽糖出去拜见长辈。
说起这祖宗牌位,还是苟超跟着二蛋学字的进度,待牌位上的字都已学到之后,刨了木头自己做的。
不仅做了牌位,苟超还在自家桑田里起了两座空坟,减了两缕二蛋和自己的头发埋进去,算是父母、祖父母的葬身祭奠之地。
好些逃难而来的人家也是一样,路上死去的亲人没法带走,到了石河子后便做了衣冠冢。只是那时狗蛋和二蛋太小,不晓得这些事情,等到苟超穿来,他那身子的父母早不知哪里去了。
现在只好取“身体发肤,授之父母”的巧意,权代是父母祖宗之物。
这么做倒不全是因为此地重孝重祖,四时八节尽是拜祭之风,赵家兄弟就凸显地格格不入。还因为苟超心里的内疚之情。
虽说若不是自己穿来,二蛋都有可能活不下来。可毕竟自己还是占据了狗蛋的身子。
二蛋口口声声地喊着阿兄,但真正的赵家之人就仅剩他一个。若是人真得有灵魂,那二蛋祭拜他这具身体的毛发时,狗蛋也许就会在天上看见,也可以安心地去投胎了。
“哟,这就是大郎做的糖饴,可真好看!”
这个大唐王朝的冬至是个大节,除了祭拜祖先,还流行拜见长辈,互赠吃食。
赵家就兄弟两人在此,苟超便熬了不少麦芽糖分成几小碗,要送与童家、张屠和里正家。这三家都算长辈不说,还都帮过苟超大忙,平时走动得也算频繁。
“嗯哪,那时候忙着去卖,也没带过来让大家尝尝。婶子若是喜欢,准备些糯米麦子,我教你熬。”
童家娘子一听,赶忙摆手,
“大郎可别说笑,这可是赚钱的手艺,哪能随便教人。”
从县衙回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再没有人来询问过他制糖之事,苟超心里也慢慢放松下来。不过,到底那日县令的软硬兼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是决定把这门手艺给传出去。
“没有说笑,这东西得用糯米熬,费事不说,本钱也高。我又不想做商户,起先紧着去卖,不过是赚点应急钱米周转,现在村里乡亲要是想跟着学学,我也不藏私。”
石河子关于苟超制糖卖钱的事,早在私下里传来好久。不少人觉着他能置办现在的家当,就是因了这个缘故。
不是没有人想打他的主意,可愣没一个人在他跟前说过酸话。这可全仰赖于童大壮和田里正关于苟超和郑县令关系的揣测与传扬。
没想到赵家大郎自家倒松了口,也不知该说他大方,还是傻。
连着拜访了三家,苟超不光得到了许多回礼,自己愿意教乡邻熬糖的讯息也传将开去。
领着二蛋兴冲冲地回到家,重新收拾一番,把剩下的一罐饧糖带好,两人再次来到童家。
这回童家四口也准备好了,六个人一同往村外走去。途中遇到好多同行的村人,大家有说有笑地打着招呼,欢欢喜喜讨论着将要看到的场面。
原来今年齐家村要在冬至举行祭天仪式,祈祷明年风调雨顺。届时还会请来杂耍、戏曲等班子,在齐家社庙前演出,十里八乡的村民听到得到消息,都想赶着去瞧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