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新营生(1/1)

穿越初唐 !住在石河子村的农户,不论来得早晚,都有一种感觉——今年的新鲜事特别多!

在交通通讯极为不便的古代,乡下人能走出去的非常有限,极端点的,甚至从生到死,都没出过村子。

大多数的人,一生都要圈在一方小天地里,经历的事物也就不那么丰富多彩。

但,“人”,作为高级生物,区别于动物的存在,无论高低贵贱,都是需要精神生活的。

这就使得村里人,养成了东家长西家短,爱聊八卦爱嚼舌根的小习惯。

也不是天生就爱道人是非,实在是精神生活太过贫乏,没有什么娱乐可做消遣。

可今年的石河子与往年太过不同,与住过的其他村子也不一样。

今年疯传的消息,经历的新鲜事,是一茬接一茬,内容上也新奇,让好些村人有了目不暇接之感。

远的不说,就说上个月才爆出赵家大郎做糖换钱,又认识县里明府的大消息,就又听说张家四郎要与齐家村里正之女联姻!

要知道齐家村里正,可不是村里的田里正。齐家村可是有百户以上的大村庄,齐里正那是正儿八经在县里头有门路。

田里正的大侄子不过是县衙当差的小役,连班头都不是,都风光得不行,何况齐家的背景深着呢。

要说到底有多深,村里人也不晓得,只是见那齐家村人与别村之人打交道时多带傲气,且分得的劳役也好上稍许,就都作此猜测。

不过想到自家村里,竟出了个能在县尊跟前说上话的(←村里人对苟超的看法),顿觉扬眉吐气。

但近些天,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不是张家正在盖着的新房,而是已经持续发酵了一阵的新鲜事物——火炕!

自打那日,童家妇幼体验了一把如坐针毡的热炕,全村又是一番暗流涌动。

只是苟超根本没有得闲的时候,不是忙着田地,就是忙着进山,很少有在家的时候。好些前来探看的村人都扑了空,瓜田李下的也不敢独自进院。

后来又听说那火炕是连着灶台的,只有生火做饭之后,才有热气。众人又不好赶着饭点前来,是以真正体验了火炕妙处的乡亲还是寥寥无几。

没见过的,自是好的!在那些坐过热炕之人的满口称赞下,赵家火炕愈发被传得神乎其神。

这不,这次张小四盖房的消息一传出去,除了平日里关系近的,大半个村的顶门劳力都不请自来了。

虽然人多盖房快,可张小四心里却不自在。觑了个空,跟到苟超身边,小声说道:

“大郎,这些人都是奔着搭炕手艺来得,要不还是别给俺搭了,反正这些年住床早都习惯,省的教人学了去。”

“呵呵”

苟超看他一脸为难样,拍拍他的肩膀,也压低声音,回道:

“没事,我也不指得它赚钱。再说盘炕这手艺也不是看看就会的,里面好些门道,若仅是照葫芦画瓢,住不住得了人,我不敢说,但估计都得四处倒烟。”

张小四见苟超还没傻到白白将一门手艺教了人,总算替他松口气。与赵大郎交往以来,发现他为人好轻信,还大大咧咧,好多应该秘不示人的手艺,直直地就显露人前。亏他早前还有种对方比自己成熟的错觉,相处久了才发现他不过是个有本事的弟弟。

张小四是兄弟里的老小,虽然男孩子免不了摔摔打打,可也是在父母兄长的关怀下长大。和苟超相处以后,他也算当了兄长,哪怕觉得异姓弟弟本事大些,可心智还不成熟,就很享受为对方操心的感觉。

苟超来石河子大半年,身高多少长了些,人也结实不少,但总归年纪小,怎么看也不像十六岁的少年。

心里一直想还张小四的人情,苟超早就打招呼要来帮忙盖房,可人家说啥也没同意,只让盘炕时再动手。

早就憋足了劲儿,打炕所需的材料都是上山精挑细选搬回来的,苟超闲暇时都处理过,所以正式盘炕根本没用多少功夫。

众人看得意犹未尽,纷纷问到:

“大郎,这就能住啦?”

“大郎,怎地烧热啊?”

“那灶眼砌在屋内,冒烟咋办?”

有那去家里见识过得,不等苟超答话,赶紧抢着回答:

“这炕都是要等到泥干透了才能睡人哩。”

还有补充的,

“对,还不能直接睡,大郎家可是铺上了草席。”

苟超听他们说得热闹,也没插话,等渐渐安静,才带着他们来到了厨房。

因围观的人数太多,一些进不来的就堵在门框、后窗张望。

“要想灶烟不冒烟,上面安置的锅釜就得合适,就得严丝合缝,最好不要来回拆卸。这和平时大家做饭的习惯很不一样。”

看到有些人脸上显出失望、遗憾,苟超想了一想,说道:

“还有个折中的法子……”

众人围在这里,都是想看看自家能不能住上会发热的“土床”,这样冬天更能好过一些。可是不是家家都能加盖出个厨房,甚至还要打制专门炊具的。有些已经心灰意冷,一听还可改动,顿时又打起精神,追问着怎么折中?

苟超也想让大家都住好些,就带着人群又来到房子后面。

指指火炕与后墙连接的部分,解释道:

“大家可以在外面砌个炉灶,那样冒烟也不怕了。到时候火炕不要盘成这样,改成南北向的,炉灶就可以砌在前院里。”

可是屋子墙上都开了窗,炊烟免不了就往里面跑,苟超又建议到:

“还可以不接灶眼,只留个进烟口。这样想谁热炕时,就烧点火,不想时就不烧,灶台还是像原来一样砌在院子里也行,就是费柴火。”

看着苟超连说带比划的给众人讲解,张小四既有种交了大气朋友的自豪,又怕他把窍门都说与别人知晓。

按说里面有好些老乡亲,合该比赵家大郎这个外来户亲近。可人与人相处讲眼缘,张小四就有些看不上他们对苟超追根问底。

谁家的手艺也不是大风刮来地,怎就好意思问来问去!都晓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可还没开门授徒呢,还不是看大郎面岁小,不晓得拒绝。

见人群转会前院,又要问烟囱砌法,张小四清清嗓子,喊到:

“大郎,这离天黑还有好一阵呢,俺今儿就留汝吃饭了。”

说完,又抱起多半袋粮食,提议到:

“这些粮食俺给大郎一道送家去吧。”

苟超看着走过来的张小四,没想到他还准备了报酬,赶紧推辞到:

“都说我是来帮忙的,怎地还给这些,赶紧放回去,我可不要。”

张小四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大着嗓门说道:

“那怎地行,大郎带着二蛋本就过得不容易,为俺盘炕前前后后跑了多少时候,俺哪能让大郎白忙活。”

扫了一眼围观地众人,张小四又笑着接道:

“再说这是独门的手艺,日后要是给城里的人家盘炕,不定能给多少酬劳,咱都是乡亲,大郎不要嫌弃才是。”

苟超还要推辞,一旁站着的张家兄弟也都开口帮腔让他收下。

见他还在那犹豫,张小四一把拽了他的胳膊,

“走吧,这米还挺沉的,俺送大郎回去!”

等两人离了人群,苟超才甩开张小四的大手,没好气地说到:

“你这是干什么啊,不就是盘铺炕,哪就用给东西?咱还是朋友呢,这把我当啥人啦!”

张小四见他生气,也不着急,笑嘻嘻地解释:

“俺晓得大郎的心意,这不今天炕盘得快么,俺怕日后有那厚脸皮的,觉得容易,只供顿饭食就要劳累大郎,可不能开了这个口子。”

果然,听他这么一说,大郎脸色瞬间就好了,张小四又接着替他费心打算,

“以后就跟帮厨一样,谁也不好白用大郎,省的求到跟前再不好推辞。这样打一铺炕,就换点粮食,还能多个进项……”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