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爱管闲事的沈老(1/1)

沈老的全名为沈有道,八十年代后期,曾经担任过梅关地区行署专员。

我们国家有很多地级市,刚解放的时候都不叫市,而是叫行政专区,后来又改叫地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渐撤地设市。

行署专员排名第二,仅次于地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正厅级干部。

沈有道是当时汉南省委书记的得力干将,本来有机会成为副省级干部的,但因为省委书记突发重病,提前卸任,他的仕途也被耽误了。

最终在正厅级岗位上退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刚退休那会,沈有道还挺想的开,每天钓鱼遛鸟,题字作画,也算悠然自得。

可没过多久,就觉得不得劲了。

尤其是省委干休所大院里的一些人,把他的称谓从“沈老”变成老沈,更是令他心里极不舒服,甚至还大病了一场。

说白了,还是犯了恋权恋名的毛病,无法适应退休后身份的转变。

病好后,沈有道开始管起了闲事,到处体察民情,帮老百姓打抱不平。

他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影响力还是有的,不少老同事和旧部下都会给点面子,大问题解决不了,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依然不在话下。

久而久之,外界对沈有道的看法,出现了两极分化。

领导干部们嫌弃的要命,像见到瘟神似的避之不及,而老百姓们却对他十分崇拜,说他是“沈青天”。

这一点,和汉东的陈岩石颇为相似。

沈有道的老伴虽然不太认同这种行为,但她也知道,沈有道不爱钱,只看中权力和名声。

如今权力没了,如果再不让他赚点名声,恐怕会憋出病来。

既然他乐在其中,连身体和精神都好了很多,干脆不劝了,听之任之吧……

戴久林是在沈有道担任梅关地区专员的时候,和他认识的。

当时梅关市民广场这一带,还是城乡结合部,有个叫南湾的村子。

戴久林响应政府号召,率先种植平菇脱贫,并成为万元户,受到了沈有道的接见。

几年前,戴久林家的房子刚建起来,就被有关部门盯上了,要求拆除三层以上建筑,他便跑到沈有道那里去诉苦。

说自己儿子多,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只建三层楼,家里根本住不下,以后娶老婆都娶不到。

沈有道见他说的可怜,便打电话给梅关市委书记朱文龙,帮戴久林说情。

这种小事,朱文龙不好去驳沈有道的面子,干脆让相关部门算了。

后来戴久林能够长期无证经营出租屋,而一直没人去管,也和沈有道的这个电话,脱不了干系……

戴久林老婆春香,按照事先约定,把事情经过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沈有道听完后很生气。

“这个祁同伟,身为一市之长,怎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不尊重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搞强制拆迁也就罢了,怎么还能把你一家人全都抓起来呢。

春香,你放心,这事我管定了,一定给你们全家一个满意的交待,你赶紧回去守着房子,等我的消息吧。”

春香走后,沈有道立即拿起电话,想要打给梅关市委书记王凡,却被老伴拦住了。

“我的沈老,之前管那么多事,我从来不跟你唱反调,但是这次不行,对方是市长,你得罪不起。”

“市长怎么了,我十几年前就是梅关行政专员,还怕一个后生小辈?”

“什么后生小辈,人家明明是如日中天好吧,你一个退了休的老头子,无职无权的,何必要和这种实权派过不去。

而且我看这个春香,说的话也不能全信,你小心被她骗了。”老伴做为旁观者,显得比较清醒。

只可惜沈有道当局者迷许,压根听不进意见,硬是把电话打给了王凡。

王凡哪里敢接招。

嘴上说的好听:沈老放心,梅关市委一定会认真调查此事,等调查完毕后,会向您汇报的……

忽悠一通之后,王凡挂了电话,去找祁同伟通气。

“这个沈老,退休多少年了,现在多少岁?”祁同伟问道。

“他是在省里退的,具体几年不太清楚,年龄大概七十左右。”

“这么大年纪了也不消停,真是吃饱了撑的,不理他就是了。”

王凡见祁同伟没把沈有道当回事,善意的提醒道:

“祁市长,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这些退休高干,虽然成不了事,但是能坏事。”

“谢谢王书记的关心,我自有分寸。”

祁同伟依然没有将沈有道放在眼里。

一个从正厅级岗位退下来的干部,而且退居二线的时间已经长达十年以上,还能有多大的能量?

竟然跑来管我这个实职正厅的事,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真是倚老卖老……

当然,通过两次棚户区拆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怪象,也让祁同伟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活不好干。

太费时费力了,而且吃力不讨好。

因此,他决定不再亲自管理棚改工程的具体事项,把这些全都交给手下人去办。

反正局面已经帮他们打开了,要是还做不好工作,那就是能力问题了,直接换人,让能干的上。

……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梅关市下一年度的GDP增长50%以上,基本已成定局。

所以,祁同伟打算暂时缓一缓,不再推动重大工程项目。

毕竟梅关的经济底子摆在那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又不能搞重工业,发展上限不高。

如果一下子把重大项目都干完了,后续增长空间就将变得非常有限,搞不好还会出现经济滑坡的现象,严重拖累政绩考核。

梅关市委市政府下一次换届,是在07年初。

假如05年和06年连续两年增长50%,可以让梅关GDP从280亿涨到630亿。

假如05年增长100%,06年增长10%,同样也能让梅关GDP增长到大约620亿。

数据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祁同伟的政绩考核上,第二种会吃很大的亏。

与其去冒那个险,还不如趁此机会,认真发展特色农业,让山区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来。

老百姓的兜里有钱了,就可以带动消费和房价上涨,给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然后再加大投入市政建设。

市政建设完善了,土地又会增值,政府可以从银行里贷到更多的钱,修桥做路,补贴医疗教育,惠及民生。

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千万不要以为,那几十万亿城投债,都是因为修桥做路和市政工程欠下的。

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完全可以对冲上述支出。

导致巨额债务的真正原因,是在这些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各种猫腻,以及无序规划和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