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刘恒杀妻戮子?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的精妙布局(1/1)

刘邦的话,响彻大殿。

在场的大汉群臣,也不意外。

前几年的朝局,本就是刘恒挑战刘盈。

如今诸侯王全部都被召回长安,但其他皇子皇孙除了逢年过节之外连入宫一次都难。

刘恒却能以协助丞相萧何理事的名义天天坐在大殿中观看金幕。

这种待遇,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刘盈既然被废,刘恒上位理所当然。

道理是这个道理,刘邦一天不开口,那此事就还有变数。

如今,尘埃落定!

刘恒跪在地上,心情激动。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真正册封皇太子的仪式自然不可能如此草率的进行。

那是需要更衣沐浴,告祭天地祖宗,昭告天下等一系列仪式后,才算是彻底大功告成。

但眼下的刘恒已确然无疑,成为了大汉的新一任皇太子!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与其父亲相比,汉景帝刘启的权术手腕就要差一些,性格也更加急躁一些。】

【同时,西汉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因为时间的推移,渐渐浮现出来。】

【首先是汉景帝本人,他乃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二任正妻窦漪房所生,是刘恒的第五个儿子。】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中的刘邦不由咦了一声。

“第五个儿子?”

“怎么搞的,嫡长子继承制又不遵守了?”

说到这里,刘邦非常不满意地瞪了一眼刘恒。

刘恒也傻眼了。

啥情况?

刘恒自认为是绝对遵守嫡长子继承制的。

怎么会让老五当上儿子呢?

金幕中的声音还在继续传出。

【汉文帝的第一任妻子,姓名不详。有人认为是吕氏女,也有人认为是其他高门大族之女。】

【就在吕雉死前一段时间,汉文帝的第一任妻子死去,史书并未记载原因。】

【更加奇怪的是,在第一任妻子死去后不久,汉文帝刘恒和她生下的四个儿子也先后死去。】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猜测,汉文帝刘恒的第一任妻子是吕氏女,这便是刘恒能逃脱吕雉毒手的关键。】

【陈平和周勃等功臣集团既然铲除了吕氏,那么刘恒和吕氏女生的四个儿子就不可能存活于世。】

【这便是汉文帝刘恒的前四个儿子死去的原因。】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刘恒身上,表情怪异。

天家无亲情不假。

但,为了当皇帝杀了四个儿子?

是个狠人啊。

刘邦同样也颇为不满,本想发作,却又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刘恒赶忙辩解:

“父皇,儿臣不觉得自己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倒是实话。

刘恒扪心自问,让自己杀掉四个儿子。

真不行。

太毒了!

突然,陈平开口道:

“不对,这种猜测有问题。”

周勃也道:

“不可能!”

如果金幕中的说法成立,陈平和周勃等于逼死了刘恒的四个儿子。

这种罪名,他两人是肯定承担不起的。

刘邦表情平静地看着陈平。

“老陈,说说你的看法。”

事关重大,陈平深吸一口气,表情凝重地开口:

“首先臣要指出的是,金幕已经明确说了,这只是一种猜测,并非历史事实。”

刘邦淡淡道:

“猜测的确不是事实,但猜测也可能就是事实。”

无风不起浪!

陈平点头道: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何不能证实?”

“如果历史上的太子……嗯,文帝陛下真的因为登基杀了四个儿子,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瞒得过天底下所有人。”

“当时代王府里的诸多幕僚,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还有史家直笔。”

“这么多渠道,竟然都无只言片语流传下来。”

刘邦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历史是可以被更改的,早在晋国时,历史就被改过了。”

接连被反驳的陈平并未沮丧,而是正色道:

“是,历史可以被更改,但这种为了皇位杀掉四个儿子,堪称惊世骇俗的事情,不可能毫无流传。”

“陛下,李唐是咱们大汉之后几百年的朝代,李世民都改不了玄武门事变的真相!”

“这是皇位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关心的事情。臣不相信,杀了四个儿子只为皇位这种大事,居然会毫无痕迹,会被抹杀在当时!”

听着陈平恳切的话,刘邦摸着白须,若有所思。

萧何旁观片刻,终于开口道:

“陛下,臣也觉得不对。”

“首先,刘恒殿下的仁慈是众所周知的,就连金幕也说,刘恒殿下,嗯,那位历史上的文帝废除了诸多苛政法律,奉行黄老,与民修养生息。”

“陛下还记得刘恒殿下的死后名号吧?谥号文帝,庙号太宗!”

“一个能为了皇位杀死四个儿子的人,后代真的敢给他上‘文帝’这样的谥号吗?”

听着萧何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刘邦又怔住了。

是啊,谥号、庙号这种东西,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是要告祭九泉之下祖宗的!

别的朝代,刘邦不懂。

但在大汉,以及大汉之前的朝代,谥号是一定要体现出一个君主平生经历、特点,而且必须尽量中肯的。

“文”,是一个非常高的谥号。

它代表着“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

一个“道德博闻,慈惠爱民”的君主,居然是杀掉四个儿子的人?

想一想都知道,不可能!

更何况,汉文帝还有庙号!

谥号,是每个皇帝死后都有的。

庙号,则必须是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才有。

通俗的说,有庙号的,就是公认的明君!

就比如说刘恒之前的汉惠帝刘盈,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刘恒,有谥号,也有庙号。

谥号是“文”,庙号是“太宗”。

太宗!

这个称号,是公认的“第二代明君”。

如此之多的因素叠加,实在是很难想象。

这样的刘恒,是一个能为了皇位杀掉四个儿子的人。

几乎不可能!

再说一次,大汉的谥号、庙号是非常非常严谨的。

不像大清那样,什么太祖、世祖、高祖各种批发,是个皇帝就一定有庙号。

尤其是,这个时间段,大汉奉行的是黄老学派。

黄老,那是道家思想。

道,是人道,也是天道!

黄老学派的大臣们,敢违背人道,天道,去给一个已死的皇帝洗白?

不可能的。

更何况,西汉的皇帝也不像大清皇帝一样能用军机处一言九鼎。

汉初讲的是垂拱而治,是给丞相为首的大臣让渡权力。

大臣们有思想支持,也有权力支撑来给一个杀害四个儿子只为登基的皇帝一个不好的谥号。

而不是给刘恒“道德博闻,慈惠爱民”这种几乎是道德圣人一样的评价。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历史如此真实,而其他文明的历史却乱七八糟,被各种质疑为野史的原因。

华夏人,是真的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刘邦长出一口气,心中疑惑消散。

“看来,应该是朕误会了。”

“没想到啊,以金幕之能,竟然也在这种事情上含糊其辞。”

“真想知道历史的真相啊……”

听着刘邦的感慨,刘恒一边放心,一边也是非常疑惑。

历史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和四个儿子,究竟是怎么死去的呢?

瘟疫?暗杀?

还是说,自己当真丧心病狂……

不!

刘恒强行收拢了念头,突然发现一件事情。

这个历史上的汉景帝叫刘启。

而如今汉初世界线中,萧何孙女萧氏给刘恒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叫刘启。

这,难道是巧合吗?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刘启在十岁时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但他的脾气并不算好,曾经在一次争吵中,用棋盘活活打死了吴王刘濞送到长安当人质的吴国世子。】

【此事立刻震惊了整个西汉,但在汉文帝高超的权术手腕之下,吴王刘濞最终还是捏着鼻子认下了这口气。】

【只是从此以后,吴王刘濞和太子刘启之间,自然不可避免地有了仇恨。】

【当汉文帝在世时,刘濞只能将这仇恨埋在心中,等刘启即位后,事情自然就有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仅仅是私人恩怨,同时还有汉朝自建国以来留下的许多弊病。】

【首先,就是刘邦留下的分封制度。】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中的刘邦揉了揉太阳穴,哼了一声。

“果然还是来了。”

早在很多期金幕视频之前,刘邦就已经意识到了分封制度出现的巨大问题。

作为开国皇帝,如今这个制度已经被刘邦搞定了。

所有的诸侯王都被集中到了长安,政务、军事、财政权力尽数被朝廷派下去的官员接管,封国也被取消,只在地方上还有一部分食邑。

说是王,其实跟普通的侯相比,无非就是食邑大一些罢了。

有这个基础在,刘邦看到这里时,心情还是比较轻松,更多的是好奇。

自己后世的子孙们,会怎么样去解决这个诸侯国的问题呢?

【由于汉文帝属于半路接班当的皇帝,他在位时更多的是和朝廷的功臣集团进行博弈,对地方上的诸侯国无法投入过多精力。】

【诸侯国在此期间,同样也吃到了西汉国力恢复的红利,一个个变得强盛起来。】

【尤其是吴王刘濞,当时的吴国境内盐、铁行业非常发达,刘濞又拥有铸币权,让吴国的财富迅速增加。】

【在复仇心的驱使下,刘濞用这些财富打造了大量兵甲武器,培养了一支数量众多的军队,招揽了许多奇人异士。】

【除了吴国之外,还有齐国、梁国等国家同样也是相当富庶和强盛。】

【各诸侯国的力量加起来,已经足以和大汉中央朝廷对抗,甚至可能超过了大汉朝廷。】

【在大汉朝的内部,黄老学派、儒家、法家三大学派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

【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学派并不会去禁止其他学派的学说,这在创造了一个宽松环境的同时,也让它的对手们迅速地成长了。】

【此外,汉景帝的母亲,大汉皇太后窦漪房也凭借着她的身份对朝政施加影响力。】

【汉景帝面对的局面,虽不如当年汉文帝刚刚即位时那般前途未卜,但同样也是限制多多,举步维艰。】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呵呵一笑。

“和朕当年比,还是差了点。”

扶苏一想,还真是。

秦始皇刚登基的时候才十三岁,由他的生母赵太后(赵姬)摄政,相国吕不韦辅佐。

对当时的秦始皇而言,限制主要还是来源于生母赵太后。

秦汉之前,太后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职位。

单单是大秦就出过好几个被载入史册的太后,比如说被改编为《芈月传》女主的秦昭王嬴稷母亲芈氏,还有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赵太后。

这些太后只要活着,就能很大程度左右皇帝的政策,甚至可以凭借太后的身份否决皇帝的政策。

就以秦始皇的生母赵太后来说吧。

养了个面首嫪毐,一度和吕不韦权力平分秋色,共治秦国。

按照古礼,贵族男子二十岁“及冠”,也就是戴上冠冕,宣告成年。

成年了,当然也就能亲政了。

赵太后为了面首嫪毐,硬生生地把秦始皇的成年礼往后拖了两年,直到秦始皇二十二岁,才在诸多大臣的抗议和斗争下允许秦始皇亲政。

甚至,赵太后还默许嫪毐对秦始皇发动兵变。

若嫪毐兵变成功,那么嫪毐和赵太后私通所生的两个儿子中的长子,就会成为下一代秦王!

这位扶苏亲奶奶的人生经历,非常直观地证明了一个太后如果想要使坏,会让国家面临多大的危机。

想到这里,扶苏心中突然一动。

或许父皇之前一直不立皇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父皇不想让大秦将来的第二世皇帝也受到太后的掣肘!

扶苏长出一口气,多少有几分幸灾乐祸地看着金幕中的汉景帝。

这位汉景帝,又打算怎么去解决这个事情呢?

【诸多大事小情都摆在眼前,刚刚即位的汉景帝雄心勃勃,他决定首先解决最大的矛盾,那便是朝廷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金幕中出现了两个人。

【汉景帝刘启,时年三十三岁。】

【大汉御史大夫晁错,时年四十五岁。】

晁错,法家大能张恢门下弟子。

晁错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早在汉文帝时期就曾经进献过《言兵事疏》,希望能改变汉高祖刘邦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大规模对匈奴发动反攻。

被汉文帝拒绝后,晁错并未丧气,又进《守边劝农疏》,希望能大规模迁移流民前往边塞开垦田地,充实边疆防御。

这一次,汉文帝采纳了。

大量汉朝罪犯、流民、百姓被有计划地迁移到了汉匈边境,极大地增强了汉朝边境的防御力量,减轻了匈奴人南下骚扰的力度和损失。

晁错的这份《守边劝农疏》,在后世被曹操发扬光大,不但边境如此,中原核心地带也是如此。

这就是“屯田”。

见识到晁错的能力后,汉文帝命晁错前往齐国,在当时儒家领袖伏生门下受教,得授《尚书》。

从齐国得授《尚书》归来后,汉文帝将晁错任命为太子家令,教导和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

这是精通帝王制衡权术的汉文帝留下的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是为了解决另外一个汉朝内部对皇帝构成巨大挑战,和诸侯王并列的庞大势力。

功臣集团。

黄老学派的帝王垂拱,无为而治,对相权为代表的臣权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权力就那么多,相权强了,君权就弱了。

汉文帝并未选择直接打压黄老学派。

当时的黄老学派实在是太强了!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

一个个西汉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功臣,全是黄老学派的领袖。

可以这么说,黄老学派就等于功臣集团。

汉文帝本人也是被功臣集团力推上位,他也没有傻到去和自己最大的支持者们作对,这不是自毁长城嘛。

晁错,就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的破局之人。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当时都无法和一家独大的黄老学派抗衡。

那就——儒法合流!

晁错身为法家领袖张恢弟子,又得儒家领袖伏生授《尚书》,还是太子刘启的头号智囊,在即位后被升到御史大夫。

汉初是三公九卿辅助皇帝治国,“三公”中丞相毫无悬念是老大,太尉则主管兵权,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晁错利用御史大夫本身的职权,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功臣集团的臣子们进行弹劾、打压。

他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最锋利的一把刀,用来肢解功臣集团的利刃。

精明的汉文帝在这里,还给汉景帝刘启留了一条退路。

晁错代表儒、法两家去和黄老学派背后的功臣集团抗衡,就不需要身为皇帝的刘启去冲锋陷阵了。

皇帝亲自冲锋陷阵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失败,必然被废。

反之,用晁错去冲锋陷阵,就算事情出了波折,汉景帝也能把晁错丢出来背锅,和功臣集团认错达成和解。

这里还有一个点。

汉文帝的正妻窦漪房,本身也是力挺黄老学派的。

为什么亲娘不挺儿子的儒法合流,而是去站黄老学派呢?

一旦儒法两家挑战失败,窦漪房就能以黄老学派支持者的身份站出来召集众人,训斥一番皇帝刘启,让刘启“重归黄老正道”。

功臣集团一看,老太后是我们自己人,陛下也知错就改了,算了算了,给个面子,大家无事发生。

可以说,在身后给儿子刘启的布局上,汉文帝刘恒做到了极致。

既有晁错这种身兼两家,才能出众的大臣冲锋陷阵。

还有太后窦漪房作为失败时至少能保住皇位的退路。

这些安排,汉景帝刘启自然心知肚明。

但雄心勃勃的他,并不觉得自己会失败。

他觉得,父皇多虑了!

于是,这位即将进入执政第三年,自认为皇位巩固,再无后顾之忧的盛年皇帝,迫不及待地开口了。

“晁卿,你说朕直接把所有诸侯国封地全部废除并收归朝廷,可以吗?”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