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1)

棠辞一案牵涉之人太多,吏部尚书秦延,豫王府,去年科举会试的主事丁永昌……位极人臣的要员,身份尴尬地位显赫的皇室宗亲,人微言轻却扼住朝野传闻咽喉的小官——皆不能独善其身,自愿与否知情与否都在事败那刻被拖入泥潭,不得脱逃。

风声传得快,鲁王一派也早有趁火打劫的应对之策,无论身居何职在文在武都想方设法地把棠辞的事与东宫扯上关系,更有甚者,还在民间散播谣言——自然,他们也晓得分寸,棠辞乃前朝嫡长公主永嘉的事并不提及,只一条女扮男装即可将她置之死地。

胡来彦将静慈带进刑部大牢后,便知自己这方打的小算盘八成使不上了,忙匆匆忙忙地奔去鲁王府,劝着鲁王与韩儒,煽风点火的弹劾奏折赶紧烧了,遣去街头巷尾各大酒楼闹市散播谣言的人也给调了回来。

果不其然。

翌日,皇帝上早朝时满面红光,春风得意,闭口不谈棠辞的事,只令礼部草拟册封皇后的仪注。

那日在刑部大牢,腰带解到一半,懿慈眼角的泪将他灼醒,冲动的念头止住了,他只问她,要绕她一命可以,你往后还待在碧云寺里么?懿慈自然摇头。

皇帝便将她带回了皇宫,金笼子里关着金丝雀,什么都不做,好似也能令他心满意足。他近来身子不太好了,他不想再苦等下去了,哪怕将她困在眼前每天看着她,也是好的。

话罢,满殿鸦雀无声,文武权臣宽大官服下遮掩的肚子里横七竖八地不知道躺了多少牢骚,却是半个不字也不敢言。

荒唐无度的皇帝史册上见了不少,大晋朝有史以来确实也不缺淳祐帝这么一个,虽则夺兄之妻掠为己室的行径百年后多半要沦为谈资与典例在市井私塾中流传,可皇帝毕竟是皇帝,忍了十三年好不容易遂愿圆梦了,为人臣子的即便要谏也不应急于一时,否则真是黑布蒙着眼睛直往刀口上撞有命不要了。

令人震惊的旨意不止这一道。

下朝后,皇帝召了胡来彦来,问他应当如何处置棠辞。

胡来彦心里想的自然是将她弄死,除之后快了。可若这么简单,皇帝还问他作甚?

于是他思索了半晌,硬着头皮答,棠大人行为不端,言辞乖戾,触怒龙颜,如何处置理应全凭陛下发落。

怎么行为不端,怎么言辞乖戾?胡来彦避重就轻,他很聪明,知道皇帝约莫应着懿慈皇后不便处死棠辞,可经此一事,她的身份已不是秘密,朝中有前朝余孽死灰复燃也未可知,放在京里养在身边如同养虎为患。他心里有层心思许与皇帝不谋而合,他若说了出来,恐为皇帝忌惮,索性将担子全推给皇帝。

皇帝笑了声,道:“大善。”即命胡来彦当场写了奏本。

胡来彦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颤颤巍巍地拟了一份,跪呈与皇帝,御览后驳了回来。

于是又拟,又驳……五六次后,皇帝提起御笔,蘸饱朱砂,批了奏本,扔给胡来彦,朗声笑道:“胡爱卿素有急智,可解朕之忧愁,朕甚喜之!”

殿内掌管起居注的中书舍人自胡来彦进殿后手上便没闲暇过,此刻更是奋笔疾书。

胡来彦接过奏折,伏地下拜,恭敬告退。

临走时哀怨地瞥了眼那中书舍人,心道自己死后虽则定然在史册上落不下什么好名声,可此事着实被逼无奈为皇帝背锅啊。

奏本写得明白,朱批一下,胡来彦自赶紧去置办了,中途无人知晓,连劝阻都来不及。

黥刑——毁她颜面,胫杖——断她腿脚,发配至凉州参军——绝她念想。

所有后路皆堵得干干净净。

你不是求我绕她一命么,我饶了,这已是我最大的让步。

两朝老人李顺德在御前伺候着,两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针扎似的分外不是滋味。想劝几句,却被一旁的张保拽住了衣袖,不使他触了霉头。

冲动转瞬即逝,后怕一丝丝一点点地滚上心头,李顺德忙战战兢兢地缩回半只脚尖,只一个劲儿地感慨在至高无上的权势利益面前,那么些零星半点的血脉牵连算得上什么?

皇帝连与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都狠心逼死,区区一个侄女儿又有何碍?

只是……可怜了那孩子啊。

二十年前人人捧在手心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金枝玉叶,如今命如草芥……活着,竟还不如死了干脆。

鞭伤剑伤被草草医治,棠辞躺在牢房里的石床上,两眼无光地盯着头顶的青黑石墙看。

她已两日两夜未眠,不是不想睡,是睡不着,一闭上眼,两日前的一幕幕场景争先恐后地涌入脑海中,惊惧、绝望、哀恸、凄恻……说不清多少种令人痛彻心扉的情愫纷纷织成一张细细密密的网,她被牢牢地困在里面,每走一步心如蚁噬。

她已两日两夜米水未尽,昨日头脑烧得迷糊,隐隐约约有谁来过,探她的额头,为她带来换洗的衣服与干净厚实的被褥并给她换上。也不说话,坐在硬邦邦石床的边沿,静静守着她,喂水喂饭喂药,一入喉咙一阵恶心,全都吐了出来。那个人,耐心很好,喂了很久,一遍又一遍,甘之若饴——约莫是觉得能喂进去一些是一些,聊胜于无。

没多久,似乎狱卒过来驱赶,那人走了后,她才肯侧过身来,手伸向旁触摸,干草上一片湿润,她点了一点,舔进嘴里,很咸。

然后……她也哭了,无声无息地流下以为早已流尽的眼泪。

她知道那个人是谁,可她如今谁也无颜面对,她恨极了无能的自己。

胡来彦来传旨,也破天荒地来监刑,大抵是手上难得栽倒一个皇孙贵胄,不亲来监刑未免可惜。

棠辞跪在地上听完旨意,她由衷地笑了笑,道:“真好。”

她的希望,尊严,幻想——在两日前已被鲜血淋漓肮脏难堪的事实打得七零八落,如摔在地上的青瓷盏,碎片一个个按着原样粘好,仍有一条不可忽视的裂痕,不随日月消弭,不应时间流逝。

她也曾想过一死了之,饥肠辘辘了两日,竟连摔破灯盏割破手腕的力气也无。

黥刑所用尖细而锐利的长针,在黑炭里滚过一遭,在左颊上沿着描画好的字迹,一点点地钻进细腻白皙的肌肤,殷红的鲜血细细密密地冒出……

胫杖所用的木棍,成人小臂粗细,未到数目,腿骨已应声折断……

心若死了,*上的痛苦恐怕也感知不到罢……

茂州。

与暗潮汹涌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信都不同,茂州虽然清苦了些,两相比对下,俨然世外桃源。

只是陶潜的桃花源里沿河夹道,落英缤纷,村民好客可亲,茂州这儿却有那么一两个人不甚有趣了。

手中握着厚厚一沓亲手誊抄的戏本,叶秋娘一面品茶一面翻阅。

字迹潦草的,沾有墨渍的,纸页褶皱的,皆挑拣出来,搁在桌上。

对面坐着名为守陵思过衣着朴素却不知悔改的宜阳,轻咬手指眼睁睁看着桌上堆着的纸页越来越厚,在叶秋娘信手又甩下一摞时忙攥住她的手腕,急道:“过分了啊过分了啊!昨日还没这么多,哪有越写越差的理?你这是存心使绊子找我茬罢!”

叶秋娘淡淡一笑,将纸收回来,轻飘飘道:“即便殿下如今戴罪之身,我并不敢轻视冷待殿下。”

“可这……”

“来茂州途中,可是殿下诚邀我与您同行,聊解烦闷的。我不似殿下衣食无忧,即使困在此处,定是不能懒怠使那么一点可傍身的手艺生疏了,连营生都无法门可取。

叶秋娘起身欲走,宜阳忙将她拽住,一副混不吝的模样实然像个不识人间烟火不愁吃穿的二世祖:“愁什么营生?你在此处陪我,银两自是不缺!”

“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叶秋娘使劲掰开了宜阳攫着自己衣袖的手,奈何她力气着实大,挣脱不得,无奈道:“殿下,过几日京城按例遣来训导的使臣。您想再多个无故羁留他人的罪名,在此处多待一两年?”

宜阳浑身不寒而粟,松开手,唉声叹气了半晌——她哪是烦闷,她是犯了相思病,每一日,心里都跟被羽毛挠上挠下似的,坐立难安。

叶秋娘整了整衣襟,垂眸见她幽幽地望着床边木架上的一枝梅花,那梅花早已枯败,她却当珍宝护着,日日浇水夜夜凝视,只差没抱着它睡了。

“殿下在想一个人?”

“没……没有!”她嘴上说着没有,做贼心虚地站起身来,拔高声音。

叶秋娘摸了摸下巴,笑道:“看来我多想了,那么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就此别过罢。”

“哎——!”宜阳又将她拽住,终于低下她高昂的头颅,轻声道,“我好好帮你誊抄戏本就是了,你莫要走。”

“不瞒殿下,我现在年岁大了,并不好做强人所难之事。”

宜阳别扭了一番,总算说出心里话:“抄……可以,抄孝经是抄抄祖训是抄,我不差这个——只是,你写了那么多戏本,为何只让我抄《谪仙怨》?莫非茂州百姓只听这出戏目?”

叶秋娘笑:“殿下抄了几日?”

“约莫十来日。”

“殿下还是不懂我的用意?”

宜阳摇头:“于□□上我向来鲁钝,还望指点迷津。”

叶秋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道:“我有一计,或可使殿下聊解相思之苦,却也拿捏不定……”

哪等她说完,宜阳恳切道:“即便一成的把握也请说来。”

叶秋娘被她这猴急的模样逗得笑弯了眉眼,转而问道:“戏本还抄么?”

“抄!”

“昨日敷衍的戏本……”

“重抄!”

叶秋娘情不自禁地伸手向前,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好孩子。”

中宫有主了,宁妃暂且失去了皇帝的宠爱。

可她似乎不以为意。

黄花梨木雕花妆奁中,她拾起一只盒子,打开盒盖,用指腹挖出一小块,凑至鼻间嗅了嗅。

脸上绽出妖冶的笑。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