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双赢(1/1)

司马光被一路簇拥着,过了州桥,到了御街上。

在御街上,他遇到了前来慰劳他的太皇太后使者。

然后是皇太后使者,也带着皇太后的诏书,亲自慰劳。

最后的最后,天子使者,持节而来。

在无数人的围观中,天子钦使,带来了天子亲笔手书的一张字帖。

并且当众交到了司马光手中。

司马光接过天子亲笔手书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因为,那张薄薄的元书纸上,所用的馆阁楷书,端端正正的写了八个字。

股肱宋室,师保万民!

这比任何语言,任何嘉勉,任何慰劳,更让司马光感动。

师保万民,系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大公,佑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

天子,果然在读春秋。

而且,读懂了!

司马光进一步联想,如今那位少主的种种传说。

“陛下,乃以圣人经义,勉励老夫!”

司马光顿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干劲。

这种被信任、被期待,甚至隐隐约约,有一丝被依赖和仰仗的感觉,司马光从未感受过。

却也是司马光毕生所求,却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

熙宁初年,大行皇帝之遇王介甫的最初……

以师保待之,委以全部信任,给与全部权力!

现在,轮到老夫了吗?

司马光内心深处,一点微不可查的满足升起。

“陛下厚望……”司马光当众表态:“老臣敢不效死忠之?!”

围观百姓,更是欢呼雀跃。

天子遣使,慰劳司马相公,还赐下亲笔御书曰:股肱宋室,师保万民!

这司马相公,若不能入朝为相。

谁能为之?

……

傍晚时分。

司马光入京后的第一次上书,通过通见司,送到了两宫手中。

向太后看完后,特地把司马光的上书带来了福宁殿,拿给赵煦看。

赵煦拿着在手中,看了一遍,就抬头看向向太后,道:“母后,父皇给儿选的师保,果然是文华出众,字字珠玑啊!”

向太后满意的点头。

赵煦则回味了一下司马光的文字。

不得不承认,司马光的文字,就和他的书法一样,犀利而锋锐。

至少,糊弄住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没有任何问题。

整篇上书,全文不过数百字,但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字都紧扣着政治正确,没有给人留下任何空子和机会。

更紧要的是——司马光这篇上书,看似没有一个字在说新法不对,也没有说熙宁、元丰做错了事情。

但每一個字,都在指责新法,每一个句子都将变法以来的一切否定。

确实不愧是修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也确实不愧是连王安石都忌惮不已的旧党赤帜。

这篇上书,在赵煦眼中和当年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劄子》一样,都是一篇缴文。

这是在向新法,向熙宁以来的种种宣战。

为什么?

因为司马光,要求广开言路!

而经历了熙宁、元丰变法,特别是元丰以来,赵煦父皇乾坤独断的统治。

从地方到中央,都已经积累了大量怨言,大量的怨气。

言路一开,这天下州郡,都要沸腾。

无数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给新法和新党添堵。

别说新法本来问题一大堆。

就算没有问题,也能制造出问题来。

现在,就看都堂上的章惇、李清臣、张璪如何应对了?

赵煦对此很期待。

向太后却是满脸惊喜:“我儿能看懂司马公的上书?“

赵煦点点头,答道:“儿大概能看懂……”

“司马公在请求广开言路,以正视听!”

向太后顿时喜不自胜。

这孩子,居然是这么的聪明!

于是,她试探着问道:“我儿以为呢?”

赵煦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看着向太后说道:“儿以为,司马公说的对!”

“广开言路,让天下人来谈论、议论天下事,是有好处的!”

“父皇就教导过儿:为政者要让人说话!”

赵煦知道,新法推行了这么多年,累积的怨气和怨言,是该有个渠道释放了。

堵不如疏嘛。

而且,这些事情现在做是恰当的。

总不能赵煦自己长大后再做吧?

子不言父过,否定自己的父皇,就是否定赵煦自己。

现在,借旧党的手去做这些就很好了。

做得好的,那是天子圣明,垂拱而治。

做差了、惹出麻烦来了。

那就是奸党祸国,小人乱政。

朕要拨乱反正!

所以,这是双赢!赵煦赢两次!

向太后立刻开心起来,抱着赵煦:“我儿来日必为尧舜!”

她已经想好了。

等六哥十四岁,长大了,可以理政了。

就拉着姑后一起退居后苑,将国家大权,交还给六哥。

以六哥的聪慧,到那个时候,想必是一定可以处理好国家大事的。

赵煦在向太后怀中,轻轻闭上了眼睛。

现代留学十年,不仅仅让他完成对儒家的怯魅。

也让他跳出了一切儒家意识形态的束缚和限制。

更跳出了新党旧党的信息茧房。

再也不是那个,会意气用事的年轻天子。

再也不是那个,会纠结对错是非的少年皇帝。

在帝都大学求学的时候,赵煦就已经被社会教育的明明白白——小孩子才计较对错,大人只在乎成败。

……

司马光入京,引发的涟漪,在整个汴京内外,震荡不休。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市易务、提举汴河堤岸司、杂买处等新法实施的官衙。

而,汴京城里的聪明人,则都瞪大了眼睛,观察着局势的发展。

很多人都敏锐的察觉到了,又一场新的洗牌,近在眼前。

就像熙宁变法一样,这一次,只要勇敢的踩中时代的浪潮。

那么,就又将涌现出一批弄潮儿。

而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出手。

在见到了司马光,受两宫和天子慰劳之后。翌日一早,一封奏疏,就被送到了通见司的官署。

通见司的人,在看了一遍奏疏内容,和奏疏的署名后,不敢怠慢,立刻送到了两宫面前。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看完奏疏,大喜不已。

向太后甚至拿着那封奏疏,拿到了赵煦面前,给赵煦看。

赵煦看完奏疏,心中就已经笑了起来。

不过,他表面上依旧还是很平静的。

平静的就像是一个拿着鱼竿,坐在河岸边垂钓的钓鱼人。

众所周知,钓鱼人除了鱼,不管什么东西,都可能钓起来。

赵煦也是一样。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昨日随手写了一张字帖,就能钓出这么大的一条鱼。

而且,鱼是主动咬钩的!

赵煦保证,他甚至连提杆的动作都没有做,这条鱼儿就自己甩着尾巴,往赵煦的鱼护里跳了。

“真是一条好鱼!”赵煦在心中说着。

他看着奏疏上署名的名字:户部侍郎臣李定。

一个新法干将,甚至是王安石的门生出身!

当初,王安石为了保他,可是得罪了一大票人。

但是,现在当新法面临风雨飘摇的时候,就是这个当年王安石力保的门生,对着新法刺出了致命的一剑!

不过,这和赵煦有什么关系?

鱼儿是自己咬的钩,也是自己非要往赵煦的鱼护里跳。

……

这个上午,在福宁殿中,向太后拿着奏疏,细心的,一句一句的教着赵煦。

自然,这是赵煦的表演的结果。

他故意装作不懂,也故意问一些属于孩子的问题。

向太后耐心很好,当然,这也和赵煦给的反馈总是很及时有关。

不管什么事情,向太后只要一教,赵煦‘稍加琢磨’,最多多问一次,就可以理解。

于是,虽然向太后是一句句教的。

但她一点也不感觉累。

恰恰相反,向太后的成就感十足!内心的骄傲,更是难以言表!

“六哥懂了没有?”向太后放下奏疏问着。

“儿大体明白了!”

“那六哥给母后说说看,这奏疏上讲的是什么事情?”向太后忍着激动问道。

“儿大概知道,此奏疏所言,乃是京东西路一个叫吴居厚的官员,在当地推行一个叫保马法的事情的时候,似乎做了不少错事,让百姓受了苦,所以,上书之人请求母后和太母,派人去调查当地的情况……”赵煦说着,然后就看着向太后的眼睛,问道:“母后,儿说的可对?”

“我儿必可为圣天子!”向太后骄傲的抱住赵煦。

八岁的六哥,居然在她的教导下,读懂一本大臣上书的内容。

而且,这些内容还是和国事、政事直接相关的!

当然,向太后为了确定,赵煦是真的了解这奏疏上所讲的事情,便问道:“六哥给母后说说,什么是保马法?这个吴居厚又做了什么?”

赵煦稍作思考,便用着稚嫩的童音,照着向太后教他的保马法的内容,认真的复述了一遍。

然后又完整背诵了,向太后告诉他的,吴居厚在京东西路做过的种种事情。

最后,他看着向太后:“母后,儿可说错了?”

向太后的眼睛,都要生花了。

她握住赵煦的手,对赵煦道:“走,六哥,母后带你去见太母,这个好消息必须告诉太母!”

是的。

六哥虽然年纪小,但非常聪明的事情,朝野上下都知道了。

但是,向太后不允许没有人知道,官家在她的教育和教导下,读懂了大臣上书言及国事的事情!

所以,向太后不止要去告诉太皇太后。

还要去告诉朝臣。

甚至,在下一次祭奠大行皇帝的典礼上,她要在大行皇帝梓宫之前,上禀大行皇帝神灵。

这不仅仅是为了炫耀。

也是为了告诉天下人——官家圣哲聪俊!

从而,堵死将来六哥长大后,保慈宫却不愿意归政的可能!

向太后记得很清楚的,在闺阁时,父兄教过她国朝故事,重点教了章献明肃时的种种。

而章献明肃,未能及时归政仁庙,险些铸成刘氏一族族灭的下场,让向太后记忆犹新。

如今,她与六哥,母子情谊深厚。

六哥将来长大了,绝不会亏待她向家。

哪怕是她百年后,向氏一族,也依旧会得到六哥器重和厚爱。

就像仁庙时的保庆杨太后的杨家。

当初杨家的富贵恩宠,可谓冠绝天下!

错非仁庙无子,否则此刻,杨家依旧是国朝数一数二的外戚大族!

足可与国同休!

想到这里,向太后心里的心思就又多了一分。

她想起了,当初慈圣光献养太皇太后于禁中的故事。

也想起了,章献明肃养的那些养女。

太后、太母为天子,遴选贤淑贞惠之女于禁中,从小教其宫中之事。

本就是太后、太母的事情。

尤其是,考虑到大宋历代天子,子嗣艰难的往事。

向太后就知道,这个事情必须提上日程来。

等到大行皇帝丧期过后,可以让曹家、高家,都选些女儿入宫来。

如此想着,向太后就带着赵煦,出了福宁殿,在御龙直的簇拥和保护下,一路呼应,往保慈宫而去。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