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1)

第七十二章

贾敏没了,史氏病了。唐朝也跟着上起了火。

唐朝多年受贾敏喜欢和爱护,对于这么一个喜欢表演行为艺术的文艺女青年。唐朝打心眼里喜欢。没有想到当年一别,竟成了永别。

再一想到贾敏留下来的两个孩子,心里也更是难过。

尤其是林妹妹,在拼妈的时候,没了妈。在拼爹的时候,又没了爹。幸好此生还有个亲兄弟,不然真真不比原著强到哪里去。

低下头,看了一眼和贾芝一起半跪在史氏榻前的宝玉。又觉得宝玉和林妹妹也许这一回能够得偿所愿。

那薛家是不可能再住到荣国府来了,当家的都不是王氏这个姐妹了,薛姨妈就算是再如何也不会举家投奔前姐夫和侄女的。

就算是她厚着脸皮想这么做,邢氏也不会让这事顺顺利利的进行的。被原配比了这些年,对于原配的亲戚又怎么可能有好心态。

噢,当然了,薛家也可以投奔凤姐这个娘家侄女,只是可惜的是,凤姐并不是荣国府的当家奶奶。而且就算是薛家想要住进来,荣国府也要有地方住不是。

梨香院那边的两个院子住着二房,东边一大一小的两个院子住着贾瑚贾琏兄弟。荣庆堂前面的四个小跨院,又住着宝玉叔侄三个。

整个荣国府虽然在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有一些小院子,但那小些院子可住不下薛氏一家三口。更何况真要住进那样的小院,薛家还要不要脸面,贾家这样折辱亲戚,还要不要这门关系了。

当然了,还有一处院子,风景,大小都不错。就是在荣禧堂正后面,挨着库房的那个院子,方方正正的格局,正是当初原著中凤姐和贾琏的居住。

但那里早就让张氏想好了,将来给贾琮成亲用。做为最小的儿子,和最喜欢,得意的儿媳妇,自然是要住的离她近一些。

现在如此,将来有一日,她们搬到了荣庆堂,她也会让小儿子住到现在的梨香院去的。

当然除了这一点,这座院子就地理位置上,又怎么可能让外八路的亲戚住进来。

更何况,要脸面的人家,也没有娘家姑妈带着儿女投奔已经出嫁的侄女的。尤其是在娘家还在的情况下。

所以这辈子,在没了薛宝钗插在两人中央,没有了嫡亲的婆婆,应该会幸福的吧。看了一眼,捂着脸,哭不出来,也没半点悲伤的邢氏,唐朝又想到,

这位的娘家侄女,就算是想要插手进来,估计也没有那个身份和脸面了。谁让当初的事情,让邢氏姑娘嫁出去都难了呢。

做妾,做二房。人家还怕一不小心再跑了呢。而且谁知道这轻狂的血脉会不会遗传下一代。所以,对于邢岫烟来说,永远不上京城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在不知情的人眼里,有一个做荣国府二太太的亲姑妈,出嫁也不是那么困难......

其实说起来,贾敏这一两年来身子越发的不好了。儿子和女儿也多亏了张氏送过去的嬷嬷帮忙照顾着。这才算是省了一点心力。

日常管家的时候,也将闺女黛玉接到身边来,小小年纪,也不求她能学到多少,但做到心里有数,将来再学的时候,也有个底子。

现在贾敏一下子没了,最伤心难过的黛玉倒是还记得自己长姐的身份,在嬷嬷的帮忙下,学习着照顾弟弟。

贾敏的身后事,倒也不难,林家虽然没有了女主子,但张家的一位多年受到林家庇护的姑奶奶倒是不避嫌的来到了林家,帮着料理起了事情。

这一举动,着实让林如海感激不尽。

史氏一病,精气神便去了一半。半靠在榻上,看了一眼两个儿子,又看了身边一圈的大孙子们。贾琮出去游学了。贾瑚已经入了朝,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贾琏和贾珠倒是考完了进士,没考上庶吉士,这会儿也没有什么事情,就等着吏部派官了。

可贾珠虽然年长,但那个性子也不适合出门去。史氏便将头看向了贾琏。张氏侍候史氏大半辈子,又有什么不明白的。

“老太太放心。这会正是顺风顺水,媳妇让人给我们老爷去吏部告个假,让他带着琏儿和珠儿一起去扬州。保证不会让人小瞧了妹妹的身后事。”

这个时代,出嫁的女儿没了,在办后事的时候,如果娘家没有来人的话,是非常难看的。去的人越多,越表示娘家的看重。

“是呀,老太太放心吧。儿子领着两个小子一路快马加鞭,一定不会误了时日。”林家报丧的人,走的便是官驿六百里加急。所以如果路上赶一赶,正经能送妹妹最后一程。

史氏听了老大的话,点了点头。老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你妹妹自小便被我和你们老爷捧在手心里养大。出嫁时,也是千挑万挑的。哪成想,自那年一去,竟是再不得见。可怜老婆子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妹妹膝下就留了那么两滴骨血。这次你们去,务必把人接了回来。”

张氏一听,拿帕子的手便是一顿。林家就两个孩子?老太太的意思竟是要都接过来?那林家可会同意?

以张氏和贾敏多年的感情,帮着她抚养两个孩子长大,义不容辞。但问题是林家姑爷可会同意?

把一个六岁大的姑娘和一个四五岁大的哥儿都留在林家,别说婆婆不放心,就是她也不会放心的。可要是接了来,林家可就这两根独苗呀!

算了,不想了。这事还要等到了扬州再说了。

“老太太放心吧。这事有儿子呢。就是老太太今年的寿诞,儿子没办法陪着您一起过了。”

满头的黑线瞬间便落了下来。唐朝一听贾赦这话,都忍不住翻白眼了。七月中才知道死了闺女。八月初还有心过寿的人,真的存在吗?

明显和唐朝一样想法的,还有很多。至少张氏便趁着人不注意狠狠地掐了贾赦一下。

“老太太的药呢,怎么还没送来?快去催催。”张氏也没管贾赦的话,一直接提高了一声,将刚刚贾赦的话当成什么也没说。企图彻底掩饰过去这不合适宜的话。不过有人明显并不想让张氏如意。

“大哥这说的是什么话,妹妹没了,老太太哪还有什么心思过寿呢。”邢氏这两年倒是越发的浅薄了。除了整个府里,因着元春的事情,都对邢氏有些意见。所以史氏和张氏在能不搭理她的情况下,都对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当然了,睚眦必报的凤姐和眼光规格一直不高的赵姨娘倒是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上。

“弟妹这话说的很是。我们老爷去南边,为的是兄妹的情谊,去送姑奶奶最后一程。不能留在家里孝侍老太太,是为人子的孝顺。只是我们做小辈的,就算是做不到让老太太开心,也不能时时的提起老太太的伤心事。”说完正好看见鹦哥托着药碗过来,连忙接了过来。“给我吧。去把老太太爱吃的那两样蜜饯果子拿来。”

史氏懒得搭理这对妯娌的官司,直接就着张氏的手将药喝了下去。

“都下去吧。他们爷几个要出门。你们也回去给他们收拾收拾行李。”史氏闭上眼,挥了挥手,便将张氏和贾赦为首的一干人打发走了。

等史氏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榻前就只剩下宝玉和贾芝了。

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史氏长叹了口气。

这一天,还是来了。

当初在闺女勉强怀孕时,史氏就害怕有这么一天。等到终于生下了哥儿,贾敏的身子也彻底的败了。

史氏是既心疼,又庆幸。心疼自家千娇百宠的闺女因着子嗣而半生抑郁。庆幸终于生了个男孩,庆幸身子虽然败了下来,至少还活着。

可这一天,还是来了。

还是来了。

“你们的姑妈去逝了。等过几年月,你林家的表妹和表弟就要来家里住了,宝玉最是听话懂事了。可不能欺负他们噢。”

“老太太,宝玉知晓的。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表妹和表弟也是没有亲娘了吗?

“老太太,宝二叔的表妹和表弟,是芝哥的表姑和表叔,对不对?那他们来了,芝儿也会陪他们玩的。”虽然差了几个月,但贾芝却是没有宝玉成熟的,心里想的,也没有那么的深奥,谁让这是一个被全家都捧在手心的孩子呢。

史氏听了两个孩子的话,心下大慰。“好,好。老太太的心肝肉都是好孩子。”

......

唐朝看着祖孙三代人互相依偎的样子,悄悄地退出了史氏的正房。回到宝玉房间旁,属于自己的耳房后,唐朝思虑再三,才提笔写下了一张字条,让人送回自己家去。

晚膳前,李决便出现在荣国府的西角门处了。

“扬州林家的姑奶奶没了。府里的爷们要去吊唁。你收拾收拾行李,也陪着走一遭。替娘在灵堂磕上几个头。”

李决很孝顺,唐朝一说,他便答应了。

“娘十岁的时候便入了老太太的院子,做二等丫头。自那时起,读书习字都是姑奶奶手把手教出来的。娘能有今天,咱们家能有今天,姑奶奶在最初给了娘很多的帮助。你妹妹自小到大,穿的所有衣料,还有你小时候玩的那些玩具,用的那些笔墨也都是姑奶奶让人稍给娘和你们的。这一趟,虽然辛苦,却是一定要去的。”

“嗯,我知道的。娘不用担心我。家里有姥姥和二叔,二婶呢。娘也不用担心家里。”

“娘不担心,就是忍不住要说两句。你回去收拾东西吧。也不用多带什么,换洗的衣服都要带些素色的。切不可坏了吊唁的规矩。让人笑话。还有等会儿,娘去找大太太问好了行程时间,便让人通知你。你在家里别落跑,知道吗?”

“娘,我不是小孩子了。对了,下晌的时候知道娘找我。姥姥特意煨了几个红薯,让我给您送来。还有她给您送做的鞋。”

“你姥姥也真是的。我没两天就回去了,怎么还稍这东西来。”唐朝看了一下唐婆子做的那双鞋,一边高兴,嘴里还在嘟囔着。

“谁的闺女谁心疼呗。诺,你宝贝闺女绣的荷包,我姥姥一阵的夸。这不,让我拿来给您看看,说是您若是喜欢,便留下。”其实他那宝贝妹妹想的却是让她娘好好夸一夸她哪。

“现在这个时候出门去,多带些厚衣服。晚上要是住在那什么客栈,估计也暖和不到哪里去。南边跟北边不同,阴冷阴冷,走时千万记得多带些厚衣服。噢,对了,多带点糖姜,那玩意打寒。”

絮絮叨叨的唐朝又开始对儿子交待这交待那。虽然这个年纪的男孩,都是当大人使了,可这毕竟是头一朝出远门,当娘的哪能放心得下。

李决也知道娘这是关心自己呢。心里有些小不自在,但还是认真地听了。他是家里的长子,自父亲出门后,便像是一夜间长大了一般。早就不跟娘撒娇了。底下的弟弟妹妹也渐渐长大,很多时候,都为了维护长兄的形象,而不得不装出一副成熟稳重的样子。

其实,他还是喜欢娘将他揽在怀里,说着心疼他的话。

“瞧我这记性,前儿就想着了。一会儿你回家去,拿着我特意让你弄出来的,咱们家的拜帖,送到冷家去。邀她们家的太太这两天去看看你姥姥。”

“是周姨又出事了?”

“可不是,那冷子兴也不是个东西。当初靠着周家发家了,现在周家不得势,往死了磋磨你周姨,前儿我就听府里的婆子回来嚼舌说是冷子兴准备将外面的女人弄回家来当平妻,二房。咱们家好歹也是官家了,再加上咱们家跟荣国府的关系,那冷家的至少也会顾忌一二。也让你周姨好过一些日子。”

自从元春进了宫,周瑞两口子便去了庄子。庄子离城里远。再加上失了势,对女儿也有些照顾不到。这就让冷家那对母子欺上了头去。

好歹相交一场,周瑞家的,当初对他们母女也是多有关照。无论这人本质如何,她们对自己的好,自己却是不能忘记的。

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做的事情,说的话也就不同。原著中周瑞家的得势,欺负客居的表姑娘。送个宫花都不分主次,确实是让人咯应。但反过来想,林家的表姑娘跟她有什么关系。她不跟着自家的主子太太的步伐走,难道还会向着表姑娘。

好人也不好绝对的好人,而坏人也不会是单纯的坏人。所有的选择,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现在周家变成了这样,唐朝却是不愿意袖手旁观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一把便帮一把。这才想着时不时地让自家下帖子请了周瑞两口子唯一的姑娘去她们家坐坐。给她撑个腰。也算是还了当初周瑞家的帮衬她们母女的那份情谊了。

瞪了儿子一眼,唐朝没好气的打发他回去了。然后打发了一个小丫头让她把东西送回自己房里,便去了大太太张氏那里。

她虽然和儿子谈好了去吊唁的事情,可还没有和张氏说一声呢。

到了张氏那里,张氏正好侍候了史氏晚膳回来。听说唐朝来了,有些诧异。便让人进来了。

听到唐朝的来意,张氏也有些感动,她没有想到唐朝竟然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吊唁贾敏。要知道一路快马南行,可是很累人的,她都不舍得让儿子如此,没有想到唐朝却主动求了上来。

张氏又想到贾敏和唐朝之间的情份,于是张氏也没有说别的,直接许诺贾赦爷几个走的时候,一定带着李决一起上路。

她一直唐朝是个好的,人也仗义。虽然有些小心思,贪些财。可这些年,却能守着宝玉和元春留下来的东西一分不动,一线不拿的,也是忠厚之人。

她能以七品敕命的身份,还留在府里当一个教养嬷嬷。不论别的,只说她对宝玉的这份心,便让人感动。

当初先去的二弟妹没有托错人,唐朝却实是个可以托付后事的人。

“对了,这两天事多,我倒是忘了,前儿你不是说要买一处宅子吗?刚好下晌的时候,管事的来说,半年前犯事的罪臣家私要兜卖,有一处宅子,就在外城。离咱们府也不过是小半个时辰的路。占地倒是不小,大小有两里多地呢。要价却低,一是朝廷发下来的,一般人家忌讳,二是在外城,有身份的人家,也不住在那里。回头你去看看,若是合适,便买下来吧。”

唐朝一听,不想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连忙说道,不用看了,就那处便好。本来也不是要住人的。能现在买下来,她还有的是时间慢慢修整。

张氏见状,也没有多问。便让身边的丫头去通知管事的。等买了下来,过了户,再让唐朝将钱送过来便是。

唐朝连忙谢过,又说了两句话,便告辞出去。

唐朝为什么买宅子,还是为了元春。荣国府现在的情况,将来就算是元春封了妃,省亲的时候,也会打饥荒的。

大房二房早已经分了家,而且大房儿女众多,又怎么可能同意拿出大把的银钱去建省亲别墅。

而二房,有着七层财产的贾珠和凤姐,是不可能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的。邢氏和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别人对她的好,她不能回报全部,也要回报一二。元春对她如何,唐朝是心里有数。以现在的情况,无论是大房还是二房都不会在物价如此离谱的情况下,为元春建省亲园子的。

若是别人都出了宫,回了家,省了亲,而元春却没有,便是面子上,也要比别人矮一头的。唐朝不想这个她看着出生长大的姑娘,将来因着这件事情被人说嘴轻视。所以,便想着换一种方法将这件事情做到位了。

而且为了不出现后世所有人猜测的那样,当初贾家建大观园用的便是林家的钱的事情。唐朝便想着在元春封妃前,便买下一处宅子。然后慢慢的装扮修整。

她心疼元春,但也不能因着猜测而不管不顾贾敏的孩子。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她希望通过她的努力可以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时间充足,又没有竞争抢货的事情。既省了钱,又能将宅子修得更好,更细致。所以自从元春进宫后,唐朝便开始寻磨宅子了。

说来,唐朝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京城这地界,一般的好宅子都是有主的。哪想到就在唐朝准备更外想办法的时候,张氏竟然提供了一条这样的好消息。

若是按着自己所知道的原著剧情发展,元春封妃也就是三年后的事情,那么省亲便是四年后。现在买下宅子,打破重建,三年的时间,绰绰有余。

唐朝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着新宅子的事情。等到她走到史氏的院子时,连新宅子里的丫头下人小厮的出处和培训都已经想好了。

元春当初留下的庄子和铺子里,可都是有人手的。这年代是没有计划.生.育这回事,挑上几个下人,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而且真的等到封妃省亲了,贾家这边也是要出人手帮忙的。再一个,她出了宅子和地方,贾家这边暂时出借一些摆件古玩,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省亲,面子里子就都有了。

等到宅子修好了,省过亲。她还可以将这宅子开放出来,给那些家里没有园子,想要请客的人家提供一个方便,她也能收一些租金,来维护园子的日常供给。

将来宝玉成了亲,便将这宅子送给他。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