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国税(1/1)

夜来昼往,又是五日已过。朱慈烺君臣一行,虽是老老少少,但人人都有车马代步,昼夜赶路辛苦些,一日也可行得百余里路程。前日里已过了保定府,距离真定府也不过一日路程了。

算算京师到武昌和南京差不多都是两千余里,前往武昌送信的马吉翔和前往扬州送信的李成栋都还在路上奔波。这五日之中,警卫局受伤众人在李太医细心调理下已是全无大碍。趁着闲来无事,朱慈烺每日早起和陈同尘请教下防身健体的格斗之术,他已经快十六岁,早已过了练童子功的年龄,自然无望成为武林高手,现下学点奇正大师这位武学宗师的不传之秘,一是为了强健身体,二是怕遇到危难之时,自己全无抵抗之力。

日过中午,他也不休息,就在马车上召宋献策和各位大人,搞个“经筵日讲”,这本是为皇帝讲解经义的规矩,向来由饱读圣贤书的大臣充任讲官,朱慈烺却多多询问民生经济,农林水利,兵备军务,常常让翰林出生的方岳贡李遇知等人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私下里不禁腹诽这哪里是什么经筵日讲,分明是平台召对,不,马车召对。

听得几日,朱慈烺实在是无心再学,这明末的国家政治盘根错节,官吏腐败,水旱连连,官商勾结,豪强兼并,军备松弛,战力低下。这个王朝,还真是从根子上烂透了,如此局面,想要扶持,怕是回天乏术。要想重新铸造大明辉煌,还非得存下不破不立的观念,要打破一切旧的,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朱慈烺心中打定注意,自己要先为自己身边这帮文武大臣洗脑,让他们树立不破不立的观念,今后自己才好方便行事。今日他“罢免”了方岳贡和李遇知的经筵讲官的职务,自己亲自组织日讲。他坐在马车最里面,五位大人并宋献策,杨涛甚至李太医都围坐在下首。这辆马车颇为宽大,由两匹健马拉着,是牛金星专门为朱慈烺准备的。

朱慈烺昨夜已经打好腹稿,整理了思路,他面向群臣,正色言道:

“如今国家危亡,民逢大变,虽有水旱天灾不断,但有史两千年以来,又有哪个朝代是单单因为水旱之灾而致国家于如此危急局面的?究竟国家沦落到如此局面是什么原因,今天请各位大人们都来谈谈。“他略微停顿了下,怕各位大人们有所顾忌,又微笑着柔声说道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今日就当作闲谈议论,不要有君臣之别,不要有上下之分,不要有祖宗成法之限,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孤先立一条规矩,从今日起,国策讨论,绝不因言获罪。“

朱慈烺说完,便微笑着向大家扫去。下面众臣围在一起,却一时都不说话,要知道有明一朝,因言获罪的人太多了,每年”廷杖“之下伤残了多少不畏皇权的大臣。如今太子小爷去如此立下规矩,大家一时之间不能适应,都不由低头沉思琢磨。却见户科给事中罗应儒抬起头来,跃跃欲试。

“罗大人有何说法啊?”朱慈烺笑着说道。

罗应儒是年轻大臣,进士出身,又久在六科给事中这等重要部门,有才学,又见地。他因缘巧合,得以伺候在太子身侧,他日太子登基,他也是有从龙之功,前途光明,所以现下听得太子如此不拘一格,也是大涨忠君报国之心,心中一横,越众而出。

“回太子小爷的话,微臣蒙先帝信赖,出任户科给事中,可微臣觉得,当今国乱,与先帝时税赋体制,却是大大有干。“

众臣听得罗应儒如此直刺先帝之非,心中也是一惊,想这罗应儒也是天大的胆子,敢当着太子小爷的面如此直率的说,心下也不由为他担心。罗应儒心中一横之下如此直谏,说完也是惶恐万分。低着头不再说话。

却见朱慈烺听得罗应儒的回禀,毫不生气,仍然微笑着对罗应儒柔声说道

”罗爱卿细细道来,究竟先帝税赋体制,有何不妥,让大家都听听。“

罗应儒见朱慈烺并无不悦,心中赞一声太子小爷果然是大度宽宏的仁君,他坐在软凳上回道

”太子爷,我大明税赋体制,民间有言‘穷人纳粮,富人纳凉’。穷苦百姓该交之税,赋,租,役等,一文都不能少,而官绅豪右却一文都不会多。我大明税赋本来极低,田赋三十税一,至万历爷爷以来,开征辽饷,每亩九厘,至先帝四年,辽东局势紧张,又每亩加增三厘,每亩即为一分二厘。全国共派六百六十七万余两。十年至,又加增剿饷,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七成出于田赋。十二年,朝廷再加增练饷,每年派银多达七百三十万两。这三饷多达二千余万两,已是朝廷正税数倍。再加上上行下效,层层加收,小民得谷一石,朝廷就要征八斗。所以稍有天灾,即流民失所,抛荒田地,沦为盗贼。朝廷越征三饷,流匪越多,流匪越多,就更需要征饷。如此循环,国家怎能不越来越难以支撑。“

方岳贡久在内阁,自然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他不由轻声问道

”国家府库空虚,无粮无钱自然难以剿匪御敌,不知罗大人有什么好办法。“

”那自然是有。万历爷爷时,首辅张居正清丈全国土地,全国得地,共计十一亿亩,每年产量,当有十四亿石之多。而我大明田租定额不过二千六百余万石。可为何朝廷为了数百万两银子还要左支右绌,四下哀求?那就是因为官绅托庇,有功名者,减免租税,不必徭役。朝廷大部分的田地都在豪强富绅之手,江南江北,挂千倾万倾牌的不再少数,可朝廷,一个子都不要想从他们手上拿到,只能全将租税转嫁于升斗小民。臣请太子考虑‘摊丁入亩,一体纳粮’,则国家危机可解,亿兆黎民可安。“

众位大人听完罗应儒慷慨陈词,思索想着那‘摊丁入亩,一体纳粮’八个字。想着,这不就是要重新再启用”一条鞭“么。只是想向天下士绅要着钱粮,可不是要破了他们几千年来的颜面,怕是难比登天。

李遇知正想说话,就见朱慈烺含笑说道

”罗大人果然一心为国为民,颇有见地。耕地纳粮,当差服役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如今国家危亡,更是应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官绅世家都是读书明理之人,更应该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怎能不为国尽忠。孤决意成立大明税务总局,总办天下一切税,租,赋,庸及杂役增收加派的事物。就由罗大人暂任这局正。先思索下具体实施步骤,写下条陈制度,待得孤登基后,便可实施。“

方李二位大人见太子如此坚决支持罗应儒的提议,便也不开言反对,其余众人对此也不甚了解,也不说话。只李遇知小心开口道

”下臣请教太子爷,我朝有阁部院寺及各司仓库使,太子爷如今命成的局究竟是何意义,前日太子爷任了杨大人为警卫局局正,按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三品秩,今日命罗大人做了税务总局局正,不知这又是如何安排?“他本是吏部尚书,对太子层出不穷的新机构还不太适应。

朱慈烺也是不由一愣,自己不自觉的说出了前世的机构,却忽略了现下的情况。他略一思索,扬声到

”局者,口易错,故以尺法度相拘束。今后我立朝务机构衙门,必得以法度规矩行事。至于这总局局正,扔暂按正三品职,待得大事既定,孤再与李大人并众爱卿探讨这部阁设置。“

”太子真知灼见,臣下佩服不已。“李遇知得了解释,心想太子竟然要改革六部,真是好大手段。

罗应儒在下侧,忙不迭的谢恩,他今天大胆直刺先帝之非,却得了太子如此信赖,心存感激之下不觉欢欣鼓舞,却耳听得朱慈烺对他说

”罗大人,历朝历代中,田租几乎是朝廷岁入的重中之重。想那升斗小民,日日耕耘不辍,不过换来果腹而已。豪商巨贾南货北殖,却是积下金银无数。这国家整军备武,安民保靖,本事保全了他们的富贵,国难当头之时,他们也需得多多分担。先帝不欲与民争利,免了商税,可孤认为,繁荣商业,收取商税才是税赋正道。罗大人制定国税之时,要细细考虑此点。孤相信,不出十年,我大明即便不收一文田租,也可国富民强,府库充盈。诸位大人对于国家危亡,还有何见解啊?“

众人听到太子如此说,也是心中惊讶,自古田租都是朝廷第一财政来源。而今太子小爷居然发下宏愿,十年之后可不收田租,当真惊世骇俗。大家心存疑虑,却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多言。众人见罗应儒得了头彩,心下再无顾忌,纷纷开口回禀。

”臣以为漕运盘剥甚多,致南粮北调十不足四,因解除海禁,分流漕粮海路进京......“

“下臣以为鞑虏骑射骁勇,应加倍重视火器,重建火器局......“

“党争祸国殃民,各党争相抢夺京察大计,相互倾轧,于国大害.....“

.......

马车继续前行在废弛的官道上,向南方缓慢却又坚定的前进,朱慈烺和众大臣的探讨还在乐此不疲的继续,承载着国家的中兴希望,也随着马车的前进而渐渐来临。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