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转折(1/1)

大豪杰 !史载,当河东太守董卓应战冀州黄巾时遭遇不利,全赖刘备、关羽、张飞碰巧撞见,途中加盟帮了董卓一把,这才使得董卓麾下的北军不至于被冀州广宗黄巾彻底击溃。

但恒久以来一直令人颇为费解的是,董卓也算是一位慧眼识英雄的枭雄,然而对于刘备、关羽、张飞却不假以辞色。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

【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命,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了!”玄德曰:“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总地概括这两段话,无非就是刘备、关羽、张飞帮助董卓击退了冀州广宗黄巾,但却得不到董卓的尊重,因此惹来张飞的恨意,恨不得杀死董卓泄愤。

可实际上,真相却是这样的……

“该死的$6,!岂有此理!”

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面带愤慨地离开了帅帐之后,方才还故作面无表情的董卓竟然也是骤然面色大变,一股愠怒之色跃然于面上。

“多日谋划,功亏一篑!……三个混账东西!”

砰地一声,董卓手中的茶盏被他狠狠摔碎在地上。

从旁,董卓的心腹谋士李儒亦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摇摇头苦笑说道,“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呐……”

回溯这段日子,就算是在张煌单人匹马赶往颍川的期间。其实董卓、李儒二人与广宗黄巾的“合作”并没有中断,广宗黄巾的知情者郭泰代替张煌主持着这场“演戏”般的战役。

在李儒的全权谋划下,北军与广宗黄巾战事不断,虽然看似北军的战绩有了起色,但是实际上,北军的力量却在逐步地被衰弱、被瓦解,而对面的广宗黄巾,因为有着一开始十五万的兵力基数,因此,哪怕北军这边连番向朝廷上奏了几次杀敌数千人的捷报。却也无法再撼动广宗黄巾已逐渐压制北军的这个主趋势。

今日,多日来辛辛苦苦的谋划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董卓率领残存的北军再次应战广宗黄巾,若是顺利的话,这一仗,北军中的长水营、步兵营、越骑营、射声营将会全部成为历史,而唯一被“选择”幸存下来的屯骑营,将会在不久之后逐渐演变为董卓私人的班底。

是的,这才是董卓、李儒心中真正的剧本:在逐步衰弱朝廷军事力量的同时。吸纳立场并不坚定的军队强大自身。

可董卓与李儒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想方设法要将北军送入广宗黄巾虎口的时候,碰巧路过的刘备、关羽、张飞却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加盟了董卓的一方。

要知道关羽、张飞那可是日后名震一方的大豪杰,就算是实力相对较弱的刘备。起码也拥有着骁将的水准,这三人的加盟,对整个战况将带来何等的变化?

说句不客气的话,别说张煌不在。就算他此时身在广宗,充其量也就只能招架一个刘备,然而这位未来刘皇叔的两位结义兄弟。关羽与张飞,他也是万万招架不住的,毕竟后两者那几乎是与孙坚、董卓一个等级的大豪杰。

[我要宰了他们!我定要宰了他们!]

当刘备、关羽、张飞在打赢了此仗之后欢欢喜喜地来到帅帐求见董卓的时候,其实董卓心中一直在骂娘,恨不得将他们三个杀之而后快。

可不是嘛,明明他与广宗黄巾的郭泰已经暗中商量完毕,在这场战役中让北军彻底成为历史,没想到却全被刘备、关羽、张飞给搅和了。

这下好了,广宗黄巾的郭泰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吃了一场败仗,而且还是惨败,虽然不至于因此怀疑董卓与李儒,但是短时间内是不能再次出兵了,这意味着“北军除屯骑兵外全军覆没”这桩事的日程将不得不延后。

若在以往,这也算是就了,这眼下这是什么时候?眼下可是最关键的时期!

要知道,董卓始终关注着皇甫嵩那位他短时间内还无法超越的用兵如神的当代名将,因此,他自然从朝廷的报讯消息中得知皇甫嵩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颍川黄巾、陈国黄巾与汝南黄巾,根据李儒的判断,董卓断定皇甫嵩率大军踏足东郡,并由此跨过黄河参与冀州战场的日子,将距此不远。

因此,董卓与李儒迫切想要在皇甫嵩踏足冀州战场之前,先让北军彻底哑火,否则,一旦皇甫嵩大军抵达广宗黄巾的身后腹地,两面夹攻,广宗黄巾就算兵力超过两者总和,也难逃覆灭的结局。这是董卓不希望看到的。

董卓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朝廷踏入黄巾叛乱的泥潭而无法抽身,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于他控制陇西、甚至是将势力伸入京畿雒阳,都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反过来说,倘若黄巾叛乱在大汉朝廷并没有伤筋动骨的前提下便被终结了,那么天晓得朝廷对他掌控下的陇西将会持以什么样的态度?

或许有人会觉得,如今北军已折损大半,就算皇甫嵩率领那数千三河骑兵抵达了广宗黄巾的后背,就真的能改变整个战局么?

可事实上的关键,在于皇甫嵩若是真个参与到了冀州战场,那么董卓便不敢再耍诈了,毕竟这种“资敌”的阴谋一旦被皇甫嵩洞察、拆穿,随即上奏朝廷,那么董卓将面对的,便将会是天子与朝廷的震怒。就算是董卓,也将再没有容身之地。

因此,到时候董卓不得不“解除”与广宗黄巾的郭泰的合作,也不得不违心地与皇甫嵩合作,展示出真正的实力。使广宗黄巾覆灭。哪怕现阶段就覆灭掉冀州黄巾根本不符合董卓的个人利益。

“白身。”

当刘备自认为坦率地回答了那句话的时候,他并不晓得,其实董卓心中已充满了杀意。

毕竟杀几人“白身”的平民,对于董卓来说并不算什么,要知道董卓就连北军五营校尉之一的长水营校尉马窦都在先斩后奏,又何况是刘备?

唯一的顾虑只有一点,那就是刘备、关羽、张飞“助”他打赢了广宗黄巾,并且这桩事被无数北军士卒亲眼目睹。无端端杀这样一个有功之人,日后若是朝廷追究起来,董卓难以答复。

因此。思前想后许久的董卓在李儒的暗示下,放弃了杀刘备、关羽、张飞的念头,然而他心中的怒意却无从发泄。这才使得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误以为董卓轻视白身的他们兄弟,愤而离开。

“东郡方向传来消息,左中郎将、皇甫嵩大人已于昨日拿下仓亭,正准备强渡黄河,希望我军做好站前准备,以待其大军至时,前后夹击广宗贼!”

不适时宜的一通报讯传来。让董卓与李儒无奈地对视了一眼,相视苦笑。

“这就是天意啊……”摇摇头,董卓满脸遗憾地对李儒说道,“不枉相识一场。阿儒你想办法将此事告知那郭泰小子,我等……不得不要与他划清界限了。”

“唔。”李儒附和地点了点头。毕竟他们与郭泰的“暗中合作”,骗骗寻常家伙还可以,可是要想骗过皇甫嵩那位兵家名将的眼睛。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与其到时候被皇甫嵩看穿把戏,千夫所指,不如眼下就跟广宗黄巾的郭泰说清楚。划清界限,相信郭泰也能体谅。毕竟在董卓与李儒的暗助下,广宗黄巾几乎是将有赫赫威名的北军打地溃不成军,这可是数十年来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办到的事。

“且不知煌小子现下在何处?又知或不知皇甫嵩已拿下仓亭?”

董卓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喃喃嘀咕道。

————与此同时————

此时的张煌,是知道皇甫嵩已攻克仓亭的。更确切地说,他是亲眼目睹仓亭渡口的营寨上飘扬着“左中郎将皇甫”字样的旗帜的。

“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在张煌的身旁,东郡黄巾渠帅卜巳满脸晦气地一合拳掌,眼中满是不甘的神色。

“……”张煌默然不语。

两日前,张煌心中思得一条计策,总算是干掉了这两日始终跟在他大队伍身侧的尾巴,即那三百骑三河骑兵。

算不上什么奇思妙想偶得的妙计,无非就是“视敌以弱”、故意将并不存在的破绽暴露给对方,让那三百骑三河骑兵误以为有可趁之机而已。至于结局,当区区三百骑三河骑兵贸然闯入近乎四万黄巾步卒所设下的埋伏中时,全军覆没已成为他们唯一的结果。

“皇甫嵩……发现咱们了。”

卜巳朝着仓亭渡口的方向努努嘴,他口中的皇甫嵩,其实指的是皇甫嵩麾下的三河骑军。距离他们在此地勘查仓亭渡口的状况大概一炷香工夫,警惕的三河骑兵们似乎也已察觉到他们这支“原驻扎在濮阳的东郡黄巾军主力”的到来,警钟声陆续响起。

“算了吧。”

张煌略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他明白卜巳方才用话提醒他的用意,无非就是提醒他须尽快下达进攻仓亭的命令,莫要再给皇甫嵩与其麾下三河骑兵更多的应对时间。

可问题在于,张煌并不认为他们此番进攻仓亭能得到什么收获。要知道据他所知,他身边这位东郡黄巾渠帅,就是在仓亭附近被皇甫嵩生生活捉的。

虽然张煌并不清楚兵力远远少于卜巳的皇甫嵩是如何办到这一点的,但是既定的历史进程已充分说明了这场战役的结局。

“小天师?”

见张煌始终没有下令进攻的意思,卜巳不免有些着急,毕竟仓亭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终于,张煌缓缓开口了,他询问了卜巳一个仿佛不相干的疑问。

“卜巳,你认为皇甫嵩是几时到的仓亭?”

卜巳愣了一下,在心中盘算了一会后,不怎么自信地回答道。“大概也就是这一两日吧?”

事实上,皇甫嵩在三日前便已经率领麾下三河骑兵抵达了仓亭,不过再算上他休整军队攻克仓亭渡口的时间,卜巳的回答倒也没有什么错。

不过张煌在听到这个答案后,面色却变得更加凝重了。他凝神审视着远方那看似平静的仓亭渡口,缓缓说道,“我相信此刻的皇甫嵩,亦万分迫切想加入到冀州战场中去,可为何……为何他还要在这个时候,在仓亭渡口耽搁足足一、两日的光景?……他已经攻克仓亭渡口了不是么?他随时可以横渡黄河。”

“这个……”听张煌这么一说。卜巳的脸上亦露出了疑虑之色。

[除非……那皇甫嵩打算着在这里一举端掉东郡黄巾!]

张煌的眼中闪过一缕精光。

“卜巳。”

“在。”

“据你所说,东阿一带你尚未收服?”

“呃……”卜巳稍稍尴尬了一下,如实回道,“东阿县的薛房有点本事,我前番围困他县城半月,但没有拿下……”说到这里,他好似醒悟了什么,望着张煌表情古怪地试探道,“小天师的意思是。皇甫嵩或有可能联合东阿的薛房,着使此人伏击我军?”

也难怪卜巳露出这样的表情,毕竟东阿的薛家家主薛房之前虽然在他卜巳的大举进攻下守住了城县,但也只是据城自保而已。至于出兵帮助皇甫嵩,相信后者并没有那个胆魄与兵力。

“不是东阿……”张煌摇了摇头,旋即沉声说道,“你即刻命人去搜查一下四周。看看此仓亭到东阿一带是否隐伏有朝廷的兵马。”

“呃……诺!”

平心而论,张煌并不担心东阿的薛房,但问题是。东阿跟仓亭一样,它也是一个渡口县城,连接着东郡与兖州。

是的,张煌真正所顾虑的,其实是兖州刺史刘岱,一个谋权才气并不逊色刘表刘景升的另一位炎刘皇室贵胄!

尽管在青州黄巾骁将白饶的威逼下,刘岱被迫放弃了兖州许多地盘,但是归根到底,在那几场战役中损失严重的其实是济北国、东平国、鲁国等几位封王诸侯的军队,刘岱自身的兵力并未受到怎样的重创。相反地说,由于守卫的地盘逐渐收缩,他麾下的军士反而也收拢了起来。若是他真在这个时候与皇甫嵩取得了默契,在东郡黄巾进攻仓亭之际在背后狠狠一击,那么结局恐怕就正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皇甫嵩于仓亭大破东郡黄巾,捉贼首卜巳。

“下令全军退后五里安札立寨,须提防仓亭的三河骑兵!”

“诺!”

在深思了片刻后,张煌下达了暂时退兵的命令。

这令在仓亭渡口关注这支东郡黄巾的皇甫嵩、皇甫寿坚、皇甫郦这父子侄三人惊讶不已。

“没有看到王礼那三百骑……被干掉了么?”

其实在张煌大军初抵仓亭的时候,皇甫郦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看样子多半是了……”皇甫寿坚略有些惊讶地插嘴道,“想不通,父帅明明已几番叮嘱王礼他们,何以他们竟还是会被东郡黄巾贼所杀?”

皇甫嵩闻言望了一眼自己儿子,没有说话。

毕竟在这位用兵如神的名家心中,恐怕有一百种方法可以反制王礼那三百骑三河骑兵的无尽骚扰。不过在立场互换的情况下,他倒是对此事亦感觉有些惊讶。

[小看了这帮贼军么?]

皇甫嵩自嘲地笑了笑,虽然他对失去了王礼那三百骑三河骑兵有些惋惜,但是他并不后悔,毕竟正是因为王礼那三百骑的拖延,他才能在东郡黄巾救援仓亭之前,无惊无险地拿下这座渡口,得到加盟冀州战场的门票。

至于这座渡口会不会得而复失,皇甫嵩并不担心,反过来说,他巴不得东郡黄巾进攻仓亭。

张煌猜对了,其实早在皇甫嵩决定弃濮阳而取仓亭时,他便已经派遣去联系了驻军在邺城的兖州刺史刘岱,想方设法在仓亭给东郡黄巾挖了一个足以叫其尽数覆灭在此的深坑。

毫不怀疑,当东郡黄巾得知仓亭失守,迫不及待强攻渡口要夺回此地时,突然后方遭到兖州刺史刘岱的大军攻打,东郡黄巾将会是何等的惊慌,到时候,皇甫嵩只需率领三河骑兵进行一轮冲锋,恐怕就能彻底击溃这支原本只是平民所组成的军队。

然而不知怎么回事,对面的东郡黄巾竟然选择了后撤。

“……”望着那徐徐后撤的东郡黄巾,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迷惑。

短短半日后,张煌的不详预感得到了验证,因为卜巳所派出去的斥候,果然在仓亭东南三十里处发现了一支军队的踪迹,因为该地地形单一,因此斥候清楚地就能估摸出这支军队的数量,差不多三万!

[三万兖州军?!]

当反复查证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张煌的心中难免有些苦涩。

因为就凭这三万兖州军,就注定东郡黄巾难以再夺回关键的仓亭渡口,甚至于,还有反被皇甫嵩与刘岱击破了危险。

[黄巾,就真的注定覆灭么?]

深夜,张煌站在临时的营寨帅帐,默默地抬头仰望着苍穹。

或许他一直认为黄巾军只是他向第五宫元报仇的筹码,但不可否认,已坐稳了天下黄巾总帅的他,心中也难免地开始为手底下的士卒们考虑起来。毕竟那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口口声声尊敬地喊他“小天师”的生命。

“小天师,您叫我?”

身后,传来了东郡黄巾渠帅卜巳疑惑的询问。

张煌缓缓地转过头去,目视着卜巳。

“若不能力挽狂澜,便只有卧薪尝胆!是时候……让我太平道再次隐于浓雾了!”

“……”(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