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10)(1/1)

在战国时期以及秦末乱世之际,纵横家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举足轻重的诸子百家十二派,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一下合纵连横,因为正是这样的情况,才表明了纵横家在乱世当中的影响力。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合纵的开端被认为是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但是在《战国纵横家书》当中提出了一点,那就是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比张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张仪的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说的倡始者。

所谓的苏秦资助张仪入秦,更多是《史记》以讹传讹的一个典故而已。

而在这一点方面,公孙衍是何人?

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国。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经过魏国时,献计于公孙衍。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以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燕赵之王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楚王听说,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但这次进攻,还是一次有名的对秦的进攻。

西戎义渠跟魏有往来。有一次,义渠君朝魏。公孙衍就趁这个机会,劝告义渠君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轻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后来。五国攻秦。恰巧这个时候,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败秦人。

公孙衍一开始并不是仇视秦国的人,相反。其本身就是投奔秦国才被重用的纵横家之一。

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正日益强大。在此之前,齐国经过马陵之战。全歼魏国10万大军;秦国通过进攻河西,诱俘魏国主将公子昂。魏国屡战屡败,主力尽失。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很快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他们所割让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50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正是在这里以区区7万武卒打败了秦国的50万大军,从而长期占据河西之地。

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占据河西之地,死死地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不甘心受到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公孙衍当然明白河西之地的战略地位。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只有走向中原,才能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

魏国被迫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秦惠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把“阴晋”这个魏国意味的名字,改为了带有秦国色彩的“宁秦”。

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而后来因为公孙衍以功自傲,并且收受魏国贿赂,被秦国君臣排斥,然后才不得不离开秦国,返回魏国:

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

就在这时,张仪来到了秦国。他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

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到魏国做了将军。

此时,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他首先找到齐国名将田朌,动员他出兵一起进攻赵国,还说只要出兵五万人,就可以很快打败赵国。田朌认为他说得太容易了,恐怕以后会带来大麻烦。公孙衍说,如果说得太难了,两国的国君就不同意出了。等出兵之后,两国国君见有危险。肯定会派兵增援的。后来果然如此,秦国被联军打得大败。

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

当时。魏国宰相的惠施也主张合纵,多次陪同魏惠王朝见齐威王。魏惠王与齐威王互相推尊为王,又派太子出使齐国为人质,与齐国结盟。但是,由于张仪的破坏,合纵策略暂时遭到失败。在这种形势下,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

所谓的“五国相王”,就是说。这五国一起互相承认对方称王。由于魏国早已经称王,韩国也在此前称王,这样就等于抬高了另外三国的君主身份,达到合纵的目的。

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魏国。楚国打算废掉魏国现任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8个城邑。

在各大国的反对下,“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公孙衍的合纵策略的巅峰,是其在公元前319年担任魏国丞相之后。所发起的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

公元前319年,魏国把张仪逐回到秦国。公孙衍主张合纵,而且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被任命为魏国宰相。

公孙衍登上魏国相位,标志着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但由于各国利害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实际出兵进攻秦国的只有韩、赵、魏三国。

联军气势汹汹攻到函谷关,遭到秦国出兵反击,结果竟不堪一击,一战而溃。魏国遭受损失较大,转而向秦国请求讲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秦国乘胜追击,攻打没有求和的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损兵8万多人。“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在这一次失败之后,公孙衍最终在合纵策略方面,最终宣告失败。

…………………………………………分割线………………………………………………

而在公孙衍之后,则是轮到了苏秦的出现,成为纵横家在合纵方面的又一个巅峰人物。

但是,对于苏秦的一些事情,在《史记》当中的描述相当不靠谱,而张嘉师则是更加倾向于《战国纵横家书》关于苏秦在合纵方面的描述:

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自赵献书燕王曰:始臣甚恶事,恐赵足臣之所恶也,故冒赵而欲说丹与得,事非人为,所出遣臣也。今奉阳君之使与封秦也,任秦也,比燕于赵。令秦与莌宋不可信,若持我其从徐制事,齐必不信赵矣。王毋夏事,务自乐也。臣闻王之不安,臣甚愿之中重齐欲如齐,秦毋恶燕、梁以自持也。今与臣约,五和,入秦使,使齐、韩、梁、燕约?军之日,无伐齐、外齐焉。事之上,齐赵大恶;中,五和,不外燕;下,赵循合齐、秦以谋燕。今臣欲以齐大恶而去赵,胃齐王,赵之禾也,阴外齐、谋齐,齐赵必大恶矣。奉阳君、徐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齐也,有不欲臣之之韩、梁也。燕事小大之诤,必且美矣。臣甚患赵之不出臣也。知能免国,未能免身,愿王之为臣故,此也。使田伐若使使孙疾召臣,因辞于臣也。为予赵甲因在梁者。

苏秦使韩山献书燕王章:

使韩山献书燕王曰:臣使庆报之后,徐为之与臣言甚恶,死亦大物已,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故臣使辛谒大之。王使庆谓臣:“不利于国,且我夏之。”臣为此未敢去之。王之赐使使孙与弘来,甚善已。言臣之后,奉阳君、徐为之视臣益善,有遣臣之语矣。今齐王使李终之勺,怒于勺之止臣也。且告奉阳君相桥于宋,与宋通关。奉阳君甚怒于齐,使勺足问之臣,臣对以弗知也。臣之所患,齐勺之恶日益,奉阳君尽以为臣罪,恐久而后不可□救也。齐王之言臣,反不如已。愿王之使人反复言臣,必毋使臣久于勺也。

苏秦使盛庆献书于燕王章:

使盛庆献书于燕王曰:虽未功齐,事必美者,以齐之任臣,以不功宋,欲从韩、梁取秦以谨勺,勺以用薛公、徐为之谋谨齐,故齐赵相倍也。今齐王使宋窍谓臣曰:“奉阳君使周纳告寡人曰:‘燕王请毋任苏秦以事’,信奉阳君使周纳言之,曰:‘欲谋齐’,寡人弗信也,周纳言:燕勺循善矣,皆不任子以事。奉阳君□□丹若得也,曰:笥毋任子,讲,请以齐为上交。天下有谋齐者请功之。”苏修在齐,使予齐、勺矣。今齐王使宋窍诏臣曰:“鱼将与子□有谋也。”臣之所不功齐,全于介,所见于薛公、徐为,其功齐益疾。王必勺之功齐,若以天下焉。外齐于禾,必不合齐、秦以谋燕,则臣请为免于齐而归矣。为赵择必赵之不合齐、秦以谋燕也,齐王虽归臣,臣将不归。诸可以恶齐勺者将之。以恶可也,以蓐可也,以与勺为大仇可也。今王曰:“必善勺,利于国。”臣与不知其故。奉阳君之所欲,循善齐、秦以定其封,此其上计也。次循善齐以安其国。齐勺循善,燕之大过。将养勺而美之齐乎,害于燕,恶之齐乎,奉阳君怨臣,臣将何处焉。臣以齐善勺,必容焉,以为不利国故也。勺非可与功齐也,无所用。勺毋恶于齐为上。齐勺不恶,国不可得而安,功不可得而成也。齐赵之恶从已,愿王之定虑而羽?臣也。勺止臣而它人取齐,必害于燕。臣止于勺而侍其鱼肉,臣□不利于身。

……

从这三部分内容而言,苏秦虽然是以合纵名闻天下,但是其一开始,并没有坚定站在合纵方面,而是在合纵连横两者之间左右摇摆。

在张嘉师的心中,这样的苏秦用一个词语就能够很明白的形容对方,那就是——墙头草。

(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品&书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