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国发展情况 上(1/1)

手机阅读

有很多事情,张嘉师很想现在就去做,但是很可惜的是,张嘉师很清楚匈奴人的威胁到底有多大。所以在张嘉师结束了中原地区的乱局之后,就不得不着重将一切的重心基本调整为对应匈奴方面的作战安排上。

秦匈之间必然会在这么两三年,或者是今年的春天,就会爆发一场大战。

到底是什么时候爆发,张嘉师不知道,因为他不是冒顿肚子里面的蛔虫,不可能知道冒顿会是将填补今年冬天的严寒气候带来的惨重损失,而大举入侵大秦帝国,还是会依旧按照原定计划,先灭亡吞并东胡,增强匈奴人的国力,然后再跟大秦帝国决战。

不过不管如何,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以匈奴人现在的实力而言,虽然因为严寒气候而让匈奴人的整体国力严重受损,但是不可否认一点,那就是匈奴人在眼下,依旧占据着主动权。

张嘉师很想趁着这么一个机会拼着惨重损失而给匈奴人带来一次主动打击。但是在思考再三之后,张嘉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种诱人,但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因为无论是他还是大秦帝国,还没有在这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

贸然出击匈奴,很有可能只会让出征的官兵得到被匈奴人围歼的毁灭性的打击。而这种损失,不要说是军方无法承受的,更加是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同样无法承受的。

毕竟,张嘉师麾下的官兵,在眼下这么一个时期也可以算是良莠不齐,而部署在边境地区的部队,可以说占据了张嘉师麾下主力起码二分之一的兵力数量。若是因为贸然出击而折损这些兵力,那么对于后续作战而言,必然会让张嘉师以及大秦帝国更加被动,甚至是无法在很多方面的战场上有应对的余力。

这么一种结果,可不是张嘉师愿意看到的。

所以,张嘉师不得不继续“装乌龟”。毕竟强化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被动,但是也许很有效的手段。

张嘉师不知道匈奴人会打算如何,在这么几年发展出来的少数匈奴人内部的间谍,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有用消息传达。这让张嘉师很是无奈,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么一个结果,因为他还不希望因为一时间的激进而让自己以及陈平等人。在这几年的相应部署化为乌有。

也许这些间谍的存在,并没有发挥出张嘉师等人期望的作用。但是总比让这些间谍被匈奴人处理掉要好得多。

情报作战对于战争的胜负到底有多大影响,张嘉师很清楚,陈平等人同样也一样。所以这些间谍的存在,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而在大秦帝国的高层人员当中,就算是李信也大概知道大秦帝国有收买了的匈奴人作为相应的细作,但是他不知道这些人分别有谁。

他不奇怪张嘉师为何不将这种事情也对他说出来,他也没有抱怨什么,毕竟他自己都很清楚这些人员的重要性以及有可能会让战争结果出现重大契机的关键所在。

……

而与情报方面的问题相对。大秦帝国在这么两三个月的兵力调动,虽然说因为严寒天气同样也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但是伴随着最后一支来自汉中郡的郡兵部队,于公元前201年2月5日抵达云中郡的驻防地点之后,张嘉师的兵力调动计划算是告一段落。

只不过,让大量的部队驻守在边疆,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同样是一个很沉重的压力。

张嘉师不知道若是匈奴人在春天不进攻长城沿线,这些调动部队的相应消耗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天文数字。但是既然已经部署完毕,张嘉师就算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还好以大秦帝国很多地区在这几年的发展,张嘉师在这方面的储备还算是相当充足的。

也许在军械方面,张嘉师苦恼着产能的问题,但是无法否认的一点,那就是眼下的兵造产能对于整个大秦帝**方而言。还算是能够满足基本需要,而因为一时之间的产能不足而满目扩建兵造,反而是会导致后续更加多的问题。这么一个情况可不是张嘉师希望看到的。

这就好比是囤积居奇那样,一旦囤积过多而相应货物却无法消化,那么受损的往往是投机者自己。

兵器生产也一样,这些兵器的产量也许因为特殊情况而不足,但是宁缺毋滥。张嘉师不希望自己到时候会因为堆积如山,但是没有地方使用的兵器而很头痛自己该拿这些兵器怎么办。

………………………………………………分割线…………………………………………

而在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201年的冬天,张嘉师除了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军事调动方面,还进行了相应的民事为主的对应匈奴问题的调整。

这些民事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沿着长城一带的各个大小不一的屯田区,张嘉师在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将原来的边线屯田区的平民或者是刑徒,迁移到这些相应郡县的二线地区,开辟一个屯田地区。

这种工程很浩大,而且还需要有很多方面的相应配合才能够得到成功的结果。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屯田区能不能创建起来还是一个小问题,让这些平民以及刑徒发生暴动,这个问题张嘉师才觉得难以接受。

当然,对于张嘉师来说,这些屯田区的重要性严格来说也不是那么优先,因为这些屯田区在刚刚开辟的那一年或者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内,恐怕都无法实现盈余。当然,这些屯田区虽然在这么一段时间无法实现盈余,但是也算是减少了相应的粮秣损耗,这个问题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同样也是有效减轻相应压力的部署。

而这些屯田区,张嘉师看重的自然不是短时间内的利益得失,而是长时间的发展下,这些屯田区很有可能为减轻内地粮秣运输的压力甚至是能够有力提供日后征伐匈奴的部队相应需求。

像是这么一种情况,是张嘉师希望看到的。毕竟征伐匈奴的耗费可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张嘉师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大秦帝国会像汉武帝后期的汉帝国那样,弄得虚弱不堪。

而在张嘉师的相应规划当中,这些屯田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

第一个地区是位于燕山北面的平原区域,这个地方用来作为屯田区,在某个意义上并不算得天独厚,最起码比之辽河产粮区以及燕山南面的督亢地区,这一带的农业基础不算很好。

但是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军事区域。张嘉师用这个地区作为屯田区,最主要还是看重这片地区对于燕郡北部长城的支援方面因素。

这一片地区虽然位于燕郡中南部。但是由于往北到达长城的道路并不算太过崎岖,在这个地区发展屯田区域,也算是有效支援燕郡长城防御体系的中继点。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张嘉师自然是不会让这个地方的重要性被无视掉。

而截至公元前201年2月15日的来自燕郡方面的奏疏表示,燕山北面屯田区的基础已经打好,但是在两年内想要让这个地区得到盈余,除非是遇到丰收,否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嘉师看着桓硫以及西门忻两人联名签署的这一份奏疏,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燕山北面的屯田区,关系着日后很多方面的作战关键,尤其是对应东胡相应地区,更加显得重要无比。

只不过因为严寒天气的影响,另外两个新屯田区的开发,进展就相当缓慢。或者是说,这两个屯田区本身也不是发展屯田地区的好地方。

……

这两个屯田区。分别是位于原来雁门郡,代郡,现在的晋北郡中部,后世主要是在大同以及附近区域的一带,以及在上郡中部,后世的延安一带地区。

两个地方的屯田基础发展难度很大。因为两地的水文因素相对较为恶劣。

位于晋北郡的新屯田区,沿着后世的御河两岸发展起来的农田以及相应水利设施还算有相应基础,但是一旦距离较远,那么以现在的水利体系的发展情况而言,想要得到充足的供水,还不如直接使用人力。

而位于上郡中部的屯田地区问题更加恶劣,虽然说这片地区的水文基础还算不错。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一带地区的盐碱地问题相当严重。

张嘉师都不得不佩服在后世的南泥湾事迹了,因为在这么一种问题上,对方能够调度的资源可没有他那么多。

不过不管如何,根据两份相应内容的奏疏显示,尽管在今年内(公元前201年)这两个屯田区的发展非常缓慢,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情是,这两个屯田区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应的基础可言。

张嘉师相信,自己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自然也能够克服相应的困难。

而对于张嘉师而言,三个屯田区的发展主要是应对军事方面,那么另外一个民事问题,张嘉师则是为大秦帝国的基础发展既定了相应的基础,或者是说,进行相应恢复性的发展。

………………………………………………分割线…………………………………………

在先秦时期,比如说战国七雄时期,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重要的产粮区。

比如说秦国的关中,巴蜀盆地;韩魏两国的河洛平原;燕国的督亢地区;齐国的山东平原;楚国的江东,荆楚平原;赵国的河北平原,太原盆地等等。

张嘉师很清楚,大秦帝国能够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在治下人口几乎翻倍,那么有效利用这些产粮区,以及推行牛耕制度,增加产粮数量,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利好因素。

在张嘉师这几年的治理下,这些产粮区的利用率虽然说平均下来并不高,但是,这个利用率主要受到人口流失问题以及战争对于基础建设的破坏程度所拖累。

严格来说,张嘉师开辟了辽宁郡产粮区,恢复督亢地区,太原盆地,关中地区以及巴蜀盆地等等重要产粮区的相应发展,这些产粮区的逐步正常运作,成为了大秦帝国再次平定天下的重要基础之一。

若是将产粮区的情况分三六九等,那么辽宁郡产粮区,关中产粮区的产粮数量是最多的,尤其是关中产粮区,虽然在张嘉师攻下关中地区之后的两三年,还需要张嘉师从其他地区进行“倒贴”,但是从眼下的情况而言,关中产粮区甚至是有了逆转辽宁产粮区,占据大秦帝国第一产粮区的苗头。

当然平均下来,关中产粮区的情况事实上并不算太多,因为关中产粮区的人口基数太大,而每一户耕作的黔首分得的农地相对较少。

而巴蜀盆地,太原盆地以及督亢地区的情况则是次一些,因为这三个地区主要受到人口因素拖累,很多时候,这些地区能够开发出相对数量的新田,只可惜缺乏相应的耕作人口,导致了这些新田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

当然,张嘉师不认为这个算坏事,因为这也说明了三个地区的农地还有相应的利用率,饭要一口口吃才行,张嘉师也没有打算对这些地方进行过多的移民,毕竟大秦帝国现在还真的是很缺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缺乏相应的人口基数。

在接下来是张嘉师收复时间不短,但是因为战争影响严重,而人口流失情况也越严重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粮率相当低,但是已经开始有所起色。

这些地区的代表主要是河北平原,河洛平原以及南阳盆地等等。

这种产粮区虽然本来也有着自身的良好基础,但是因为战争以及人口问题,张嘉师在这几年的时间虽然对这片区域进行相应的恢复治理,只不过直到现在,依旧是没有让张嘉师认为有根本改善的样子……

张嘉师对于这些地区的情况还是很看好的,因为这也算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因为相比起这些地区……

新附地区的情况,张嘉师只能够沉默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第二章帝国发展情况(上)网址:.html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