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1)

永和宫里,短暂的慌乱过后,德贵妃恢复了镇定。

她唤了元春前来。

“本宫留你在身边,也有近半年了,你是个好孩子,一丝错处都挑不出来的。”德贵妃端详着立在阶下的元春,花一般的年纪,出身侯府,舅父掌兵、姑丈理政,若是给了成灿,于五皇子府上大有助力。

最妙的是,这元春本身出自的贾府,却已不在权力中心。

将元春指给成灿,本不该引起景隆帝疑心的。

如今一句话的事儿,这元春却要去十六皇子府上做侧妃了。

德贵妃打量着元春,究竟是哪里露了痕迹,让景隆帝横加干预?

除非是景隆帝早已对五皇子不放心了。

元春惴惴不安立在阶下,知道贵主儿正在打量自己,那目光如有实质般落在她身上,她却不敢抬头。

“你在永和宫服侍了这半年,本宫也没有旁的能赏你……”

元春心中一跳,德贵妃这话的意思分明是要送她出宫——可是,从前德贵妃言语举动里分明是把她当成五皇子府上长媳的。

“倒是还有一副翡翠头面,是从前我嫁妆里头的,成色还好……”德贵妃温言徐徐,赏了几样东西下来。

元春直到被人送回贾府,还有些恍惚。

贾母、王夫人等得了消息,也都心中不安,从来选中女史的,基本就可以认定是要留给皇子皇孙的——除非是指婚之后,偶尔有家里不舍或极体面的,能上奏折恳请让女儿从家中发嫁,否则都是从宫里嫁。

这一点指婚的消息没有,元春却被送回家中了,如何能让贾母、王夫人等不忧心?

王夫人问道:“德贵妃再没跟你说别的了?你再好好想想。”

“再没有旁的了。”元春垂首坐着,因涉及自己的婚事,还有些羞窘,强装镇定回答着,心里早乱成一锅粥了。

贾母道:“孩子又知道什么?你打发珠儿媳妇那边的人,往五皇子妃处打听打听才是正经。”说着又让贾政亲自写了帖子,差人给十七皇子送去。

五皇子妃李氏对长子成灿与元春的婚事本就不赞成。她娘家还有个内侄女,与成灿年纪也相当的。若是自己内侄女做了长媳,日后怎么也比外人要贴心贴肺。李氏自己没有孩子,日后难免要仰仗庶子,长媳选个好拿捏的,才是正经事儿。照五皇子妃李氏看来,德贵妃巴巴要留下元春,未尝没有防着自己的意思。

如今元春被送回贾府,五皇子妃李氏虽说与李纨是同族,又怎么会真心出力?

听了贾府来人的话,五皇子妃李氏只是敷衍,言称下次进宫问一问德贵妃。

倒是永嗔在毓庆宫中,消息灵通些,早已知道十六皇子永沂平乱成功之事,也听说景隆帝往永和宫去了一趟——当晚元春就被送回贾府了。

他对贾府来人道:“莫慌,不是坏事。”多的也不便再说。

惇本殿东间,太子永湛见幼弟拿着山东捷报不作声,慢慢走过去,站在榻边附身往他手中看去。

永嗔原是蜷腿坐在窗下,晒着冬日暖阳,见手中奏本上投落浅浅一片影子,知道是太子哥哥站到了背后,因抬头笑道:“我找了半日,就是这处阳光最好,既暖和又不耀眼。我看索性就将你那书桌挪到这里来如何?”

太子永湛只探身抽走了那份捷报,笑道:“不过两页纸的东西,你都看了一上午了。怎么?”他垂眸端详着幼弟脸上神色,“看你十六哥立了功劳,怪我当初拦着不许你去了?”口吻带笑,显然是在调侃。

永嗔指间一松,任由太子哥哥把捷报抽走,索性往后一仰,躺在被阳光晒得暖和馨香的榻上。

太子永湛合上那捷报,垂眸看他。

永嗔枕着双臂,望着太子哥哥笑道:“哥哥担心我?”他又道:“要说不自在,总是有一点的。不过能平了乱党总是好事,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不至于为这个跟十六哥争。”

太子永湛安静听他说着,见他伸手,以为他又要看那捷报,因将奏本递给他——却被他握住手腕拉着在榻边坐下来。

太子永湛原本立在榻边,阳光斜射进来,只碰到他的肩头。

这会儿永嗔拉着太子哥哥在榻边坐下来,从明窗里透进来的阳光刚好洒落他一身。

那光与太子哥哥身上的明黄色衣裳绞在一处,好似融化了的金子一般,越发衬得他一双眼睛明澈干净。

永嗔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满意笑道:“你正该多晒晒太阳。”

“你这跳脱的性子真是跟小时候一模一样……”太子永湛任由他拉着,笑道:“好端端说着正经事儿的时候,也不知哪里就冒出不相干的想头来……”

永嗔笑道:“都是正经事。”

朝廷政务是正经事,要太子哥哥晒太阳也是正经事。

太子永湛只是笑,又道:“从前你说那蔡家小姑娘要见贼首,答应了在我面前苦恼来着。如今那张九龙被押解进京,算是全了那小姑娘的心愿,你也不必担心失信于人了。”

永嗔点头道:“此事的确要谢谢十六哥。”是十六皇子率士卒生擒的张九龙。

“昨儿贾府打发人来问我,说是永和宫把她家大姑娘送回去了——那原是德贵妃留着要给五哥膝下几个儿子的,只怕这次要当做封赏,给十六哥了……”

两人一个躺着,一个坐着,冬阳温暖,香鼎销金,便是闲话家常,也别有一番趣味。

“十六弟成亲数年,府上只你十六嫂一个,原已罕见。”太子永湛道,“父皇这次借着封赏之事,给他指一门侧妃,也是情理之中的。”

永嗔咂舌,“一个就够烦恼了,还要两个——照我说,这竟算不得封赏……”

太子永湛想起幼弟被教导人事的宫女吓得跑回来求他的旧事,轻笑出声,拍了拍他脑袋,道:“孔子说‘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原来是因没见过你。”

永嗔顺势捉住他手臂,把脸蹭在他胳膊衣料上,笑嘻嘻道:“我是‘恶德如恶色’,寻常人等闲到不了我这境界!”

太子永湛大笑起来。

诚如永嗔所言,他十六哥对于指婚之事,忧大于喜。

等山东人马班师回朝的时候,皇上属意把贾府嫡长女嫁给十六皇子做侧妃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

贾府众人自然欣悦,不再惶恐——只是贾母偶尔会有一丝隐忧,原本是要给五皇子长子的,如今中途换了十六皇子,可有不妥?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德贵妃才连夜将元春送回来?

却不知道德贵妃是个最会揣摩上意的人物,眼见景隆帝起了疑心,哪有不赶紧甩脱干系的?

十六皇子永沂这里,也是一半欣然一半忐忑。

金陵四大权贵,同气连枝,娶了贾府的嫡女做侧妃,平添一段助力,十六皇子自是欣然。

然而这贾府嫡女原本被留在永和宫中,上下皆知原是留给五皇子长子的。如今却因为景隆帝的意思,变成了他的侧妃。相当于他从五哥口中,夺了一块肥肉——虽不是他主动夺取的,然而只看结果,总是他占了便宜。

一回都中,十六皇子便与府中邹廷彦关起门来,密谋了一个时辰。

“十六爷不可再跟着五爷了。”

“五哥防我了?”

“是皇上在防着五爷了。”邹廷彦一语惊人。

十六皇子一震,强笑道:“不至于……我从山东回来前夜,还在五哥处看了父皇给他的批复,夸他河道上用心,要他安心办差,功劳父皇都看着的。”

邹廷彦嘴角下弯,露出个带点讥讽的笑容,“十六爷真看不出来么?皇上不只防着五爷,还要让五爷防着十六爷……”

“父皇防着我?”十六皇子一惊,笑道:“先生不要故意耸人听闻……”

“皇上是要让五爷防着你,以此来防五爷。”邹廷彦淡漠道:“十六爷你与五爷、九爷一母同胞,天然的同盟。皇上虽然能防一个五爷,但到底也是父子天性,未必舍得一摘摘三个……”

“那贾府女儿,既然是皇上封赏下来的,你多半打算要好好对待的吧?”

“确如先生所言。”

“那你就错了。”邹廷彦铿锵有力道,灰茫茫的眼睛里一片冰冷,“本朝侧妃的家人也是正经亲戚,十六爷下一步岂不是要跟贾府中人、金陵四家都牵起关系来?你青年凯旋,意气风发,军功上自不必提。有了皇妃背后卫家的关系还不够,连金陵的一揽子也扯上——你让远在山东河道上的五爷如何不防你?你若不收敛,日后连皇上也会防你的。”

十六皇子哑然。

“更何况,你吃下去的这块肉,原是德贵妃为五爷府上煮熟了的。”邹廷彦冷笑道:“饮食情、色,人与野兽无异。夺食之恨,不共戴天。你越是善待贾氏,五爷就越是防着你。五爷越是防着你,你自然与他越发疏远。等你们兄弟渐行渐远,皇上要摘哪一个,都能轻巧下手,不激起大的波澜了。皇上这一招棋,原是极妙的。”

“先生的意思是……我不可与五哥疏远了?”

邹廷彦冷笑道;“那你就是陪葬。”

十六皇子永沂被他刺了一句,心里怫然不悦,面上丝毫不显,只笑道:“还请先生教我。”

邹廷彦扬起脸来,灰茫茫的眼珠一动不动,这十六皇子虽然不算英主,然而能听进劝言去,也算矮子里头选将军,已是不错了。他摸起拐杖来,往前敲了两下,探着路走到窗边,吸了一口冬夜寒冷的空气,思索着,语速极慢道:“明日去乾清宫,等皇上说了赐婚一事,你就这么回答……”

十六皇子认真听完,大喜,“先生果然智谋过人。”

“照着我说的这几条去做,五爷不会防你,皇上非但不会疑你——还会越发嘉许你。”邹廷彦声音干涩,摸到躺椅边,坐下去,老僧入定般闭上眼睛,竟是不打算再理会对面的府上主人。

十六皇子见他这般做派,心里腻味,却也没说什么,客气道别,悄然出去了。

次日一早,十六皇子永沂往乾清宫见景隆帝,交还武将印信,备述平乱战事。

景隆帝按例封赏之外,果然说到指婚之事。

十六皇子不亢不卑,朗声道:“父皇厚爱,儿子感激涕零。只是儿子与内人感情甚笃,卫氏养育儿女、管理家事,都极为用心的。依儿子愚见,请封贾氏女为庶妃,日后若诞下儿女,再封为侧妃不迟。”他跪下去,叩首道:“这是儿子一点私心,求父皇成全。”

景隆帝静默了一瞬,大笑道:“若是人人的私心都像你一样,朕还有什么不能成全的?”

十六皇子爬起身来,见父皇眼中笑意不似作伪,不禁心头一跳——那眼盲书生于帝王心思上,竟如此了解。他照着邹廷彦所教,如此这般一说,父皇果然欣悦。他心情颇为复杂,一面为得了这样一个人才沾沾自喜,一面又深知那邹廷彦并未将自己看在眼里——这人若不能为他所用……

十六皇子这里想着如何在风浪漩涡中驾驶好自己这艘船,贾府却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贾府不比十六皇子妃所出的卫府,虽然是权贵,但是家中已无实权在握之人,然而到底家族底蕴在那里。本朝皇子都是在皇子妃之外,有一侧妃,若干庶妃,至于底下无品级的就不必提了;相当于是一正妻一平妻多姬妾。

卫氏为皇子妃,元春做侧妃,原是相宜;忽然就从侧妃成了庶妃,贾府中人立时就从皇族的正经亲戚变成了臣子下人——这落差不可谓不大。

元春备嫁家中,虽然面上如常,还能宽慰母亲,其实自己心中煎熬——难道是那十六皇子对她不满意?再没有比来自未来夫君的羞辱,更能让一个待嫁少女更伤心恐惧的了。

原都好好的,怎么十六皇子回来往乾清宫里就说出这话来?倒是先在王府住了一晚,多半是皇子妃说了什么——毕竟数年来,十六皇子府上只卫氏一个,必然是卫氏善妒。

猜测与流言丝毫不需要成本。

元春待嫁家中,虽然王夫人与贾母都教给她的是正经道理,要她嫁人之后服侍皇子妃、不可存了争斗之心。然而元春难免也听到几句流言,早认了这卫氏是个可怕的。

要知道这世上许多不必要的攻击,往往不是强者发出的,而是弱者出于恐惧与误解造成的。

不管各处如何心思,这一年的新年还是来临了。

腊月二十三,景隆帝封宝,各府封宝印,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停止朝拜。

惇本殿内,永嗔穿上新冬服,预备了黄色、红色、湖色斗方大纸,磨墨以待,要央太子哥哥写“福”。这原是景隆帝的差事,他写完分赏来宾以及群臣;也分派给各皇子,或者让书法好的翰林院官吏书写。

太子永湛见幼弟把他那份也推给自己写,只是笑道:“你这躲懒,竟是从年头一直到年尾,也是毅力可嘉。”

永嗔笑嘻嘻的,也不分辩,只仔细帮他铺纸,殷勤地替他吹干墨迹。

太子永湛见他故意做出这幅样子来,笑得几乎握不住笔。

才写了三个“福”字,永嗔却又来夺笔,笑道:“写多了仔细手疼……”不许他再写。

太子永湛无奈,笑道:“要写也是你,不要写也是你——究竟是要怎么样?”

永嗔珍惜地把那三个“福”字抱在胸前,笑道:“我早找好了翰林院写字好看的,让他们写去——这三个是我的,我的得了,哥哥你就歇了吧。”说着就叫莲溪过来,把才得的“福”字贴到西间门框顶上,又要在窗户外头也贴一个。

“这湖色的我要收起来,黄的贴到门框顶上,这红色的贴到外头去——又抢眼又好看……”

永嗔说着就出去,站在雪地里,指挥莲溪把那红底的福字贴到窗户上。

“再高一点,往左一点……哎哎,歪了。”永嗔跺脚道:“好蠢的东西,你下来,爷亲自贴。”

莲溪早被他骂皮了,下来给永嗔扶着三角梯子,笑道:“太子殿下亲笔写的‘福’字,小的手轻托不住……”

太子永湛听他们主仆在外面闹腾,也走出来,原是站得比永嗔方才还远些看着,眼见永嗔爬了梯子,不由得往前紧走几步,仰头望着——见永嗔还低头跟自己招手,忙道:“仔细跌了。”

“跌不了。”永嗔一手举着那红底“福”字,一手举着沾满浆糊的刷子,扭头冲太子哥哥笑道:“你看这样贴成不成?可歪了?”

“一点儿不歪。”太子永湛看了一眼,认真道。

永嗔便刷上浆糊,仔仔细细把那“福”字贴好,顺着梯子一溜烟滑下来,跑到太子哥哥身边,抬头一看,立时笑喷了,“可是歪的不能再歪了。”

“把那梯子挪走。”太子永湛吩咐下人,跟弟弟一起端详着明窗上歪歪贴着的那个“福”字。

“虽是贴歪了,敌不过字好,还是好看。”端详了半天,永嗔老神在在地评价道,这便把刷子浆糊等物丢到一旁,举着双手凑到太子哥哥面前去,撒娇道:“贴了半日,风吹的手冷——好哥哥,给我焐焐手……”

太子永湛只是笑,由着他牵起自己的手来试温度。

永嗔冰得“嘶”了一声,笑道:“还是我给哥哥暖手吧。”

他年纪小,手心烫,常年都像个小火炉;饶是吹了半日冷风,手心竟比太子哥哥的手还要暖。

他原是卖乖,把自己的手夹在太子哥哥手心里的。

这会儿就双手一翻,把太子哥哥微凉的双手夹在了自己手心里——却盖不住,忙来回搓动了两下,又低下头去哈热气。

落日熔金,天空飘起细雪来,轻盈而又洁白。

永嗔抬眼看太子哥哥,睫毛上落了两片细羽般的薄雪,他眯眼笑道:“暖和点了吧?”

太子永湛轻轻“嗯”了一声,望着远处的落日细雪出神。

永嗔知他心事多,为他焐着手,静静陪他站了一会儿。

却恰有内务府的人来送椒屏和岁轴。

这两样原是由内廷词臣来作的,永嗔别出心裁,要自己做那岁轴。

只见那椒屏上写了“平安喜乐”四字,画了一枝早梅,倒也罢了。

岁轴上却是写了“棠棣融其华”,语出《晋书》“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

以彩绢设色,太子永湛亲自画了两株棠棣,花瓣挨蹭,亲密无间。

永嗔饶有兴致地瞅着那画,指着高些的那株棠棣道:“这个是太子哥哥你,”又指着依在高棠棣旁的小棠棣道:“这个是我……看,我这株虽然小些,却正好挡着风呢!”

太子永湛画的时候原无它想,只是如此布局留白雅致些便如此画了,不意幼弟有这等新鲜有趣的解读,因笑道:“你说得极是。”

小棠棣虽小,却要为大棠棣挡风呢。

太子永湛含笑看了一眼幼弟,见他睫毛上的细雪已融成水珠,正要递帕子给他。

永嗔捧着那岁轴,却舍不得腾出手来,狠狠眨了两下眼睛。

只见那水珠就顺着他黑长的睫毛飞出去了。

太子永湛笑出声来。

永嗔愣愣抬头,还问道:“好哥哥,你笑什么?”一面问着,也已经跟着笑起来。

除夕日一早,景隆帝开始祭拜先祖。

下午二时,各位宾客群集于朝堂,依照爵位,排列成行,以太子永湛为首,叩首景隆帝前。

一整日的除夕活动下来,永嗔最期待就是晚上的燃冬青枝叶祈福。

从前虽也过新年,却都是他自己在皇子所里一个人过,跟太子哥哥一起过新年,还是第一遭。

除夕半夜,苏淡墨拿出铜钵到室内,里面燃着火炭。

冬青枝叶是永嗔亲手准备的。

太子永湛折取一小段,加上一点松香,置于火上。

永嗔也效仿着,空气尽变芬馥。

兄弟二人在温暖散发着松木香气的屋子里,并肩坐在火炉前,看檐下的红灯笼。

一团团细雪落过灯笼,把那一汪红色光晕衬得漂亮极了。

剔透的红光照得灯笼面上“平安”两字越发清晰。

永嗔挨着太子哥哥,望着温暖的火苗舔上冬青枝叶,幻化成一簇明亮的橘色。

他忽然把脑袋一歪,搁到太子哥哥的臂弯间,小声道:“前两日父皇问我,明年是要去云南查账,还是去北疆守边。”

太子永湛手上动作一顿,把前臂抬高了些,好让幼弟枕得舒服,他温和问道:“你想去哪里?”

“其实去哪都无所谓。”

永嗔还没出过都中,少年心性,总是想四处走走的。

吃苦倒不怕的。

“我只是舍不得哥哥。”

对面墙上,兄弟二人手制的岁轴正高挂着。

彩绢上的两株棠棣,花瓣挨蹭,亲密无间。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