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五二六章 本世界末汽车行业最大的疑案到)(1/1)

“成功了!”

当林鸿飞从李.艾科卡的豪华别墅里出来、钻进了自己的车子里的之后,再也忍不住心中兴奋的林鸿飞,用力的挥舞了一下拳头!

“呃……老板,我们成功了?”看着兴奋的好像是打赢了一场大仗的林鸿飞,王国梁无法理解林鸿飞为什么这么兴奋,他小心翼翼的向林鸿飞问道,“我们不说没有能够收购克莱斯勒汽车的股份吗?”

现在的克莱斯勒,堪称是克莱斯勒自二战之后最辉煌、最不可一世的时代,就在去年年底李.艾科卡从克莱斯勒退休的时候,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制造企业,李.艾科卡更是为克莱斯勒汽车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产:公司在持续的发展,利润相当可观,每个季度可以达到大约10亿美元;小型货车非常赚钱,大切诺基和道奇皮卡就像卖疯了一样。

这还不止,李.艾科卡为克莱斯勒汽车留下的最丰厚的财产是一笔总额高达120亿美元的现金和一个斥资15亿美元建造的全新的研究中心,此外还有4000家盈利的经销商,这是一份珍贵到无法想象的财产。

与此同时,克莱斯勒是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汽车公司,每年汽车和轻型卡车的销售量达到250万辆,这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国人更加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

虽然现在的克莱斯勒汽车内部已经矛盾重重,各种隐忧初现苗头,但就算是林鸿飞,也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不愧是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李.艾科卡。能够将一家濒临破产的汽车企业待到如此程度,林鸿飞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有个“服!”字。

当然,这些问题王国梁还没有看到,在王国梁看来,现在的克莱斯勒汽车如日中天。谁能够卖到克莱斯勒汽车的股票就等于买到了一份不断升值的保险,老板这次来找李.艾科卡这位前克莱斯勒汽车的前任总裁,想要谈的不就是这件事么,怎么没有谈成功,他反而还这么兴奋?难道被刺激的失心疯了?

这个说法有些荒诞,但除了这个理由之外。他委实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来解释林鸿飞此刻的反应了。

“谁说我是要收购克莱斯勒的股份了?”林鸿飞反问了一句。

“啊?!”

林鸿飞的这句反问,直接将王国梁给问傻了。呆了足足10秒钟,他才傻乎乎的问道,“您来美国,不就是为了说服李.艾科卡先生同意我们收购克莱斯勒汽车的股份的事情的吗?”

顿了顿,为了说明。他还特意补充了一句,“连克莱斯勒的股东:那个混蛋柯克.科克莱因都打算增加自己手里持有的克莱斯勒汽车的股份。”

“不,你想的太简单了,”林鸿飞摇摇头,意味深长的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收购克莱斯勒汽车的股份,我们要做的事要让鲍勃.伊顿这位现在屁股还没有坐稳的新任克莱斯勒汽车总裁心里本能的对股份收购感到厌恶和排斥。这才是我们这次美国之行的目的。”

反正车子是加长型、中间带有隔音玻璃的克莱斯勒300c,所以林鸿飞并不需要担心自己和王国梁之间的谈话被司机听到之后拿出去卖钱……该死的美国就这点不好,那些大企业、大财团和大集团的负责人身边的人,不管是家里的保姆、开车的司机还是秘书,都有可能被那些无孔不入的该死的情报公司收买,将自己的一些重要情报泄露出去。

王国梁当然不会知道,林鸿飞和柯克.科克莱因的这次股份收购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成功的终于成功的引起了克莱斯勒汽车集团总裁:鲍勃.伊顿对被收购的恐慌,被收购这种情况在他心里埋下了浓浓的阴影。

按照历史的发展,这之后。鲍勃.伊顿对任何形式的收购都异常警惕,这为接下来鲍勃.伊顿未来犯下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在接下来几年的世界性能源危机来临的时候,大功率、大排量、大油耗的美系轿车不再成为美国人民宠爱的对象,节油的日本车大行其道、克莱斯勒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一落千丈的时候,为了所谓的“挽救克莱斯勒”。同时为了避免被收购,鲍勃.伊顿做出了一个让无数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同戴姆勒公司合并。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要知道,那个时候虽然是克莱斯勒汽车转型的关键时刻,但越是这个时候,克莱斯勒汽车的高层就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在无数人看来,鲍勃.伊顿应该是把这次的能源危机看做是一个机会,一个克莱斯勒汽车之前因为种种顾虑也没有考虑产品转型、现在借助能源危机的压力实行汽车产品线战略转型的绝佳机会、并带领克莱斯勒汽车成功的实现了战略转型才对,为什么是和戴姆勒合并呢?

难不成他是在害怕,可在无数人看来,他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汽车生产公司的老总,面对这种能源危机,怎么会、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可这么无法理解、让人倍感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在几乎是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鲍勃.伊顿忽然宣布克莱斯勒汽车要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合并。

毫无疑问,这个决定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之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没有人能明白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克莱斯勒汽车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会同意这么一个明显对克莱斯勒汽车不利的合并。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合并,克莱斯勒想要得到戴姆勒的豪华轿车制造技术,也应该是以克莱斯勒为主,新的公司应该是克莱斯勒.戴姆勒,而不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双方合并后的公司的股份划分更不应该是戴姆勒公司拥有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57%的股份,而克莱斯勒只有43%,应该反过来才对,要知道,当时戴姆勒公司的全部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而已,这种情况完全不正常……这其实还不是醉不正常的,最不正常的是不但克莱斯勒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甚至新公司都是德国完成合并的,策者都来自斯图加特,参与的银行家也都来自柏林,这意味着戴姆勒.克莱斯勒甚至都不会被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

就在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之初,就有人说这是世界级的文化冲突,戴姆勒赚到大便宜了,克莱斯勒则成了大傻叉,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借助这次的合并,戴姆勒公司不但成功的实现了自己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北美汽车市场上的漂亮翻身仗,更是借此成功的消化吸收了戴姆勒公司之前最为觊觎的宝贵技术:大型全尺寸豪华型suv的底盘设计技术和理念。

是的,戴姆勒公司在制造豪华型商务轿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但德国人从来就不懂什么叫做”大型全尺寸豪华suv”,但通过和克莱斯勒的合作,戴姆勒公司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大型全尺寸豪华suv:奔驰gl级越野车,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奔驰gl级越野车的底盘几乎完全复制了大切诺基的底盘技术,可怜的美国汽车工业,连自己最擅长的一点东西都被德国人抢走了。

林鸿飞也不知道当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内幕,但这并不妨碍他现在就布置下一颗钉子,为将来参与瓜分克莱斯勒做准备……好歹自己现在也是克莱斯勒的股东之一。

王国梁自然不知道这些,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彻底呆住了,愣了好久,他才怔怔的问道,“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好记的我曾经说过要收购克莱斯勒吗?”林鸿飞却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当然记得!可是这么做和收购克莱斯勒有什么关系?”王国梁连连点头,林鸿飞曾近说过的被人认为是脑子有病的狂言,他怎么可能会不记得?

“当然有关系,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大了,这次没成功的收购是一个伏笔,在若干年后,嗯,最多五年吧,这个伏笔就会发生作用,到时候就是我们收购克莱斯勒汽车的时候了。”林鸿飞信心满满的道。

“可是,我完全看不明白……”

“你不需要看明白,你之需要看着就好,有些事情,你不站在一定的高度、看的不是足够远,是不可能看明白的。”林鸿飞的这番话不但高深莫测,显得信心十足,说的王国梁再也不敢说话,还很有装逼之嫌。

没错,林鸿飞确实是信心十足,他的信心来源于当年他对克莱斯勒和戴姆勒合并谜案的研究:这桩谜案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了,号称是本世纪末汽车行业最大的疑案,作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士的林鸿飞,对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好奇?

虽然最终依旧没有研究出来个结果,但这并不妨碍林鸿飞想要在这次瓜分克莱斯勒的盛宴当中分得一杯羹……虽然他没指望能够得到全部的克莱斯勒,但哪怕是只能够得到一部分也是赚大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