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十里长安街】(1/1)

而且羊蝎子素有“补钙之王”的美誉,在大补的羊肉中加入了麻椒、辣椒、豆豉、桂皮、小茴香、胡椒、干姜、良姜、砂仁、丁香、山奈、白芷、北芪、生地、荜拨、草果等三十多种纯天然中药材以及香料,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焖火熬制,骨髓里的钙变得极其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楚阑虽然才二十三岁,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常年的不运动以及饮食上的不注意,骨头都生锈了,眼前这锅香飘万里的羊蝎子,同时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钙的功效的滋阴补肾,强身壮阳的圣品,不仅“运动过量”的王亦需要,他也很有这种需要啊。

三个人吃得不亦乐乎,吃得热火朝天。吃到兴起,一向风流不羁的刘胖子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筷子不停,用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不放过一块美食”的雄图伟业中,吃得额头布满了汗珠,膀子上的肥肉也不住地往外直冒着汗水……

畅快淋漓,豪放不拘,当然,吃相,也有那么一点的不够文雅!

楚阑算是他们三个当中最能抵挡得住诱惑的,还能做到细咽慢嚼。

——

一顿下来,耗了两个多时辰,干掉了一大盘烤鱼、一大碟小龙虾、一大盒烤鸭、一大锅羊蝎子以及五瓶啤酒,吃量惊人,有如蝗虫过境。

战斗力最惊人,自然是刘胖子了,要不,他那有如十月怀胎的肚腩是怎样来的?

“刘哥我就是被那些美食给强(QJ)女干的!”

每当有人打趣刘胖子那十层甜甜圈厚的肚子时,“胖爷,怀孕几个月了?”

刘胖爷都会一边“噼噼啪啪”地拍打着他的肚腩,一边一脸委屈地叹气道,“生活就像他——妈的强(QJ)女干,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享受了!”

“哈哈哈……胖爷,你是被女干了又女干啊!”

“可不是嘛,怀了十数年,也不见生出个蛋来!”刘胖子充分发挥了自嘲的精神。

而瘦瘦高高的王亦也是食量惊人,如果换到古时候以能吃为英雄的年代【1】,他也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了。

反而,自诩为“饕餮”的楚阑,吃得反倒是斯斯文文,每道美食都细细咀嚼,力求把每道菜的精髓都体味出来,方不辜负了这世间美味一般。

——

酒足饭饱后,楚阑给已经喝得有几分醉意的刘胖子和王亦叫了代驾,他自己则抱起一直在他怀中眯眼小憩的【萌妹子】,这个小胖猫可能是小吃吃多了,对晚上的美食连瞧一眼的欲(YW)望都没有。

穿过灯笼高挂、人流熙熙攘攘的簋街,楚阑抱着他的金主,慢慢地往皇城的核心要地——天安门广场走去,顺便消消食。

——

十里长安街,在夜色中,像是铺满了黄金的街道,直直的,规规整整的,贯穿东西,横跨南北。辉煌的灯火刻划出它的壮丽和宏,

长安街无疑是世界最宽、最长、最繁忙的一条大街,同时也无疑是世界最伟大、最壮丽的一条大街。

在这条大街上流淌的不仅仅是川流不息的轿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的洪流,还流淌着这个民族关于这个国家的希望、梦想和思考。

五十多年来,长安街和我们年轻的刚摆脱列强侵扰的共和国,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艰辛历程。

楚阑走过这条举世闻名的街道无数次,特意来的,就不亚于十次,而在车上经过的次数,更是不胜枚举,然而,这里对他来说,既熟悉,也陌生,这里太庞大,也太繁杂了。

即使是天天经过,也不一定能对它了解多几分,就好像手中的红色毛爷爷,很熟悉却又很陌生,楚阑从来没有留意上面写的是什么银行的名称,从来不知道那上面的建筑是“天安门广场还是人民大会堂”,从来对那上面的毛爷爷的衣服上的纽扣视为不见……

熟悉的陌生!

楚阑一边漫步,一边不断地调出脑海中的【超级百科全书】,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样走马观花来走个场就算了。

——

长安街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华夏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这条街上,汇聚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构、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数个部委、电报局、最大的邮局、国家级的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等……

“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内容、这么宽阔、这么直的街,法国的香榭利舍大街也没有这样的气势!”

坐落在这样街道上的建筑,想不张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华夏国的第一街,每一幢建筑都要代表什么,象征什么,都要成为一个标志,因此,海关大楼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门,象征国门;中国人民银行大楼是一个古钱的形状;全国妇联大楼是一个半圆,象征半边天……

如果实在要找,唯一一幢不那么张扬的建筑,勉强可以拿北(BJ)京邮件处理中心的那幢建筑来充数,它位于北(BJ)京站口西边,在长安街上毫不引人注目,淡淡的白墙,仅有的装饰是作为屋檐的蓝色琉璃瓦,不过,它彰显的却是另一种特性:平和与亲切。

但是,对这种处处都是标志性建筑的长安街,也有人忍不住诟病,“咱们恨不得每栋房子都成为一种标志,但都是标志就没有标志了。其实,长安街除了天安门从政治意义上看是一种标志,其他都不应该是标志。正是长安街的建筑都想突出各自的标志,所以使得长安街显得很凌乱。”

但无论有怎样的争议,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长安街的建筑是共和国历史的缩影。

比如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电报大楼、军事博物馆这些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具有华夏国传统建筑和前苏联建筑的味道,那时的华夏国寻求文化上的独立,拒绝西方,但又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

而70 年代在这条街上所建的寥寥几栋建筑,如新北(BJ)京饭店、外交公寓、国家海洋局旧楼则反映了当时经济上的困难,有的建筑甚至没有钱做一个凸出的屋檐;

80年代给华夏国这条最重要的街上增加了许多清一色的火柴盒似的建筑,因为那时改革伊始,思想解放还阻力重重。这些建筑后来被戏称为“豆腐块、麻将牌、一边高、等距离”;

进入90年代,似乎一切都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这条街上,新建筑的数量和式样之多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深受西方的影响,追求时尚、但又很快过时,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注】中国古代小说里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古人称赞起英雄来,经常把巨大食量和英雄气概联系到一起。比如,李逵一顿饭吃三升米,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一餐斗米,食肉十斤”,饭量大得吓人。

看欧洲历史,情况也差不多,中世纪的贵族和武士,都特别能吃。

为什么?

因为古代商品经济很落后,货币流通量很少,尤其在古代欧洲,甚至是“以物易物”,税收比较麻烦,所以欧洲中世纪的大小领主们主流的收租方法,就是连续不断地长途巡视,领主带着他们的家眷、亲兵、侍卫、仆人、弄臣等,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走去过,走到哪里,吃饭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当地的老百姓供应的饭食就算是收税了,住了几天,吃饱喝足,收税也就收完了,然后赶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所以吃得越多,代表收到的税就越多,就是国家的大英雄!

——根据《罗辑思维》《沐猿而冠》整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