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比李菲儿大上几个月的赫连慧如今已经九岁了。而大公主——赫连兰已经十六岁的了,二公主——赫连心也已经快十五岁的了,太子——赫连明快十二岁而四皇子——赫连智也已经十一岁的了。
虽然说李菲儿如今还不过是个快九岁的孩子,但是三年多的时间一切早已经改变,大家不再是孩提的了。古语有云:女子十有五年笄。也就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就及笄的了。
什么是及笄?就是说女子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嫁人的了。
像李菲儿这样的孩童,平日里头发也不过使用丝绸带子扎成两个包包,或者是简单的编起来。根本就不会用上簪子、细钿之内的头饰的。但是女子十五及笄之后头发就不能这么随意的了,要好好的挽起来,带上珠花、簪子、细钿之内的饰品的了。
牵涉到帝凰归的有如今已经快十五岁,即将及笄的赫连心,还有快十一岁的宋慧慧,十三岁的龚珍儿还有快九岁的自己。
虽然说看上去年纪最小的李菲儿是最安全的,但是李菲儿只能说很难说。在古代男子二十采及冠,而女子十五就已经及笄的了。也就是说一般来说女子都是嫁的老男人。呃~应该不能这么说的,但是……李菲儿就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一般来说就是这样的,女的嫁给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所以说,不要以为李菲儿现在才差不多九岁就是很安全的了。只不过是在四个女孩之中,李菲儿现在是要安全一些。
虽然说很少会出现女大过男,但是皇帝金口玉言的赐婚就是另当别论的了。反正李菲儿他们四人都与帝凰归有关系,被皇帝乱点鸳鸯谱的事情那是觉都有可能会发生的。只不过相对来说,现在比较紧的会是快及笄的赫连心。而已经及笄的大公主赫连兰则因为依然是衰斩期间,自然就还没有许配人家的了。李菲儿估计这次和赫连慧回去京城就差不多的了。
不过这种事情,李菲儿就算是操心也没有用,这不是李菲儿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意中破坏了赫连心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李菲儿的本意,但是李菲儿虽然心中有愧疚,也无力去澄清什么,去改变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如果说李菲儿的命运就是帝凰归的主人,那么在这命运之中其他三人的结局早就注定。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会受到李菲儿这个不负责的帝凰的牵连,从一开始赫连心、明月辉的命运便已经注定。
一想到明月辉,李菲儿不禁的叹了口气。那个聪慧却又淡漠的女子,曾经的圣女,李菲儿并不知道明月辉是怎么知道自己是帝凰归的主人,但是李菲儿透过明月辉的双眸看到的是一片清明。好像自己所隐藏的所有秘密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了一般的。同时李菲儿的心理面总有些不安,明月辉好想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虽然李菲儿一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奇的人,但是那时李菲儿心中的确是有一种悸动,一种想知道的悸动。但是……终究明月辉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只说了让自己好好的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就当做是回报她并没有讲事实说出去的恩惠。
明月辉虽然并没有明说,但是李菲儿认为所谓的照顾好就是带他们远离宫廷吧!毕竟明月辉既然是知道自己是帝凰归的主人,而又明白自己的选择,那么明月辉所说的照顾好就应该是自己理解中的照顾好的好吧?
不过关于这一点,已经没有人能够回答明月辉的了。
现在李菲儿就算是道三位师傅住的小草屋去也很少主动开口说话的了,倒不是因为换牙缺了个口害羞,而是实在是被三位老头子弄得是烦不胜烦的了。换牙而已,又不是火星撞地球,用得着先看到世界奇观那样的么?真的是……三个老顽童啊!
不过也不得不说的是在自己牙齿开始松动之前,李菲儿自己也是很担心的。
换牙就是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六岁到七岁左右下颌的乳中切牙开始摇动、脱落,不久,在此处长出恒中切牙;同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磨牙。此后,其他牙也陆续替换。恒牙的单尖牙和双尖牙,也是在同一位置的乳牙脱落后,才能长出来。直到十二岁到十三岁左右,乳牙全部脱落,恒牙替换完毕。
不过李菲儿一直到自己过完八岁的生日,牙齿都没有松动过就开始有些担心的了。身体已经被三位师傅给毒坏了,现在牙齿迟迟不肯换牙,如果不是每年身高都在变化,李菲儿真的怀疑自己被三位师傅给毒成了“天上童姥”了。不过看到赫连慧到八岁才开始换牙,李菲儿心里面也平衡一些。琢磨着是不是这个时空的孩子换牙的时间是比较迟的。
自从李菲儿发现自己切牙开始松动之后,每天的必修课也多了一样,有空没空的摇一摇牙齿。李菲儿别的不怕,就怕向前世一样。前世李菲儿最怕的就是换牙,虽然不同,但是李菲儿总觉得挺可怕的。又一次李菲儿下面不知道到底是哪一颗牙齿松动了,当时李菲儿一家正回乡,在乡下住着的呢!刚开始还觉得那牙齿每天都在松动,结果回到城里面的时候那颗牙齿居然越来越稳的了!没错!丫丫的就是乳牙还没有脱落,恒压就长了出来。结果李菲儿人生中的第一次走进了牙科医院,血与痛之中拔掉了那颗顽固的乳牙。从那以后每次乳牙松动之后,李菲儿都会执着的摇几遥,希望它早点掉下来。
说起换牙唯一让李菲儿心里面有美好回忆的就是李菲儿的两颗蛀牙给换没了,新的恒牙也没有在蛀牙过了。为此李菲儿本人不知道是美了多少次的呢!
因为有前世的经验,李菲儿知道在换牙期间其实要注意的事情是有很多的。首先说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这样的话牙床会变得肥厚而坚韧,阻碍恒牙萌出。然后要注意的是口腔清洁卫生。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容易龋坏,所以一定要认真刷牙。在这个没有牙膏的时代,就更是要小心呵护的了。不然的话到时候蛀牙真的是痛死人的了。最后呢,李菲儿也知道不可以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样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导致错位咬合,也就是牙排列不整齐。
总之呢,李菲儿就是觉得吧!能够死而复生的确是件好事,但是要从孩子时代重活一会,虽然说自己是赚了青春,赚了时间,但是做个孩子真的是很麻烦的好不好?现在是换恒压,十四岁的时候就是来月事的了,也就是古代说说的天葵,现代说的大姨妈。真的是……李菲儿只希望都是后不要像前世那般的肚子疼就好了。
李菲儿并不知道作为一个傻子久别重逢应该有怎么样的表现,恩,李菲儿知道自己的表现不是很好,有些激动的了,但是……
亲情的羁绊这东西总是说不准的,真是那么神秘莫测的。即便是傻子也斩不断亲情的羁绊的不是吗?
看得出来表现得最激动的并不是李菲儿和李引凤,而是欧阳嫣然,就连自己那运筹帷幄一脸淡然的老爹——李渊慤的脸上都流露出深深的思念。
李菲儿和李引凤一起回到李府的时候正好是午膳之后,欧阳嫣然抱着李菲儿坐在院子里的石椅上,而李渊慤则坐在欧阳嫣然对面的石椅上烹茶,李引凤坐在中间不停的说着自己这将近四年的宫中生活。
李菲儿则是最无所事事的那个,一边打着小盹儿,一边听听李引凤的只字片语。
虽然说在皇家学堂读了将近四年的书,整个人也比以前看清来稳重一些,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再稳重也是孩子。别了父母这么多年,再次见面能不激动的么?再加上小孩子一兴奋起来,说话就有些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的,原本一句话就可以表达的事情,非得说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才能得到结论。
当然了,这个时候并没有人会嫌弃,会不耐烦的。阿爹阿娘巴不得多听听哥哥说说平日里面的琐事,就算是一些糗事也好,毕竟这都是儿子最真实的经历。就像阿爹阿娘不会嫌弃自己是个小傻子一样的。
李渊慤微笑着将煮好的茶水到了四杯出来,欧阳嫣然端起青花瓷杯放到嘴边轻轻的吹了吹,才地道李菲儿的嘴边微笑着轻声细语道:“思思,喝茶,小心烫。”
李菲儿心中充满的感动,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李菲儿就感受到了欧阳嫣然浓浓的爱。
李菲儿觉得自己很幸运,穿越到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之中真的很幸运。李菲儿心中也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守护这个温馨的小家的意愿。不管前路多么的艰难,自己一定要坚守。
以前李菲儿觉得时间就像指中沙一般的,但是现在李菲儿知道自己错了。原来幸福的时间流逝得更快一些的。如果三年在外无忧无虑的守孝生活时光是指中沙的话,那么现在的生活时光就是光速流逝。
明明才在院子里喝着下午茶的,现在已经是月色迷蒙,星斗满天的晚上了。李菲儿坐在院子的秋千上,看着李渊慤在那里净手焚香,微微笑了笑。
记得前世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古代的人弹琴之前都是很郑重的,要净手焚香做很多功夫才开始弹琴的。
李菲儿在音乐和花卉上的天赋真的是十分的有限的,以前听别人说瑶琴瑶琴,然后自己有知道古琴、古筝,结果就以为古琴和瑶琴是两种琴,惹了笑话之后才去问了度娘,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太乌龙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作为中文系的孩子,李菲儿也只知道的,在神话传说之中创造琴的是伏羲,而那个琴就是伏羲琴。
传说中伏羲琴是伏羲神以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出的乐器,形似古琴,呈淡粉色,泛著柔和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甚至能够净化已被魔界气息沾染的心灵,是十大上古神器之一,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以考证。而在这个时空也没有伏羲神一说。
在前世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