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部进展一直不顺利,对于商部和宋修承,大家一直在看热闹。赶上今天宣帝心情不好,宋修承该倒霉了。
果不其然,宣帝直接点名宋修承,面色不悦:“商部可有进项?”
大家都以为他会惶恐的站出来回答没有,没想到宋修承站出来,脸上不仅没有害怕的情绪,反而自信满满的回道:“回皇上,再给微臣三天时间,微臣保证至少能有五十万两的进账。”
五十万两不是小数目,在场自然有比他资历深的权臣。右侍郎王文右站出来说道:“年轻人不要太狂妄,五十万两岂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进项?”李相开口,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他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轻视,碍于身份说的比较委婉而已,“朝政不容儿戏,宋尚书资历尚浅,行事风风火火,难免考虑不周,说话口气过大。”
宣帝倒是十分感兴趣。
“哦?细致说说。”
众臣嘴上嘲讽,心中却是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见皇上开口,纷纷侧目。
面对质疑,宋修承也好不怯场,这段时间他下了血本将京城各大商行的账目查了一遍,发现有很多对不上账的地方,顺藤摸瓜,查到了各大商行和某些官员暗中勾结的内幕。朝中很多人都不干净。
“回皇上,自商部成立以来,微臣将所有商籍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各商户实行账目汇总,每个月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汇总,所有的账目都要经朝廷之手。”
“微臣查过,前朝鼎盛时期正是实行了此种策略,有效控制了虚假报账,偷税漏税的情况。我朝建朝不足百年,在制度上存在许多漏洞,尤其是在户部管理这一块,户籍、财务等方面户部虽然统筹管理,但是对于商户这一块划分不够细致,条章杂乱,责任不明。”
“所以微臣针对问题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拟成奏折,还请皇上过目。”
他从宽大的袖子中拿出一封厚厚的奏折,高钦亲自下来从他手中接过折子递给宣帝。众臣好奇的伸长脖子,好像能看清里面写的是什么一样。
“哦?快拿来朕看看!”
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宣帝的心情跟着明朗了起来。不过一切还要等看过了具体的方案再说。
“皇上。”
宣帝打开奏折,看了一眼,顿觉眼前一亮,不由得调整了坐姿重新看起来。宋修承垂手站立在大殿中央,其他人则在观察着宣帝的脸色。
韩智斜睨了他一眼,默默地低下头不做声。宋修承做了什么他自然知道,并且帮了他不少忙,要调查京城各大商行要借助户部的数据。虽然呈到户部的账目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从各地关税和其他各省的赋税总额上来看,能看出许多问题。
宋修承能想到这一点很不错,只是要查起来,就恐怕圣上顶不住压力。十官九贪,各州府及以下官员的贪污的证据还好查一点,京官就难了。毕竟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做事,谁也不敢太明目张胆,而且京城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查出来也不好处置。
他早就想做这件事儿了,只是年纪大了,冒不得险,还是喜欢平稳度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不过他很期待宋修承这一次的动作,想来要不是被逼急了,他也不至于摆出同归于尽的态度。
宣帝看一份奏折看了小半个时辰,大殿上的大臣们一开始还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儿,现在却觉得有些焦躁。依照惯例商户的账目是要交到户部审核,只要大体上过得去,上面没人查账,何况又不是贪官污吏,上面就算查,也不会过于严厉。
如果要专门划分出来一个商部统管财务核对账目的话……
虽然他们不是商户,但是京官哪有完全不跟商户来往的清流?一旦查起来的话,他们多多少少都要吃点挂落,甚至有的还会把身家性命都搭上去!
宣帝的面色越来越沉重,他们的心也有点打鼓。李相看了一眼宋修承,面色也不太好看。有人忍不住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你说,奏折里写的什么东西?皇上看了半个时辰,会不会……”
有人指了指头顶,做了个置身事外的手势,官员们一惯擅长明哲保身。现在就看圣上的意思。
宣帝瞧了半晌,啪的一声把奏折合上,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宋爱卿的方案朕看了。”宣帝的语气短暂一停顿,视线在在场众人脸上扫过,“朕觉得可行。”
大殿内轰的一下炸开了,惊讶的有,好奇的有,也有掺杂着其他情绪的声音,到最后归于平静。宋修承拱手应道:“谢皇上赏识。”
宣帝思忖片刻,开口道:“朕将谢泽云给你,京畿司听你调遣,若有人闹事,你放开手脚去做。另外,朕再从户部拨一个侍郎以及差役若干,这些账目日后就由你负责。”
“微臣谢主隆恩。”
谢泽云和韩智同时出列应是。
几人退回行列,韩智瞧着宋修承意气风发,打击道:“别得意的太早,京城的官员你几乎全得罪了一遍,且看后面你能不能驾驭!”
相处久了,宋修承知道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平时就是抠了点,清贫了点,别的没毛病。
“我知道你是关心我,放心吧,我怎么会让你失望呢?看我的吧,到时候少不得还要劳烦您老。”
“去你的,谁老?”
两人目视前方,趁着别人不注意窃窃私语,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你来我往,韩智嘴上不服气,怼回去之后脸上忍不住笑起来。
后生可畏。
“今天的早朝就到这里吧,稍后,谁有本送到御书房。韩爱卿、宋爱卿留下。”
小太监躬身上前收折子,高钦拂尘一甩,高喊道:“退朝——”
群臣跪下恭送宣帝离开:“微臣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帝起身离开,大家这才起身,或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小声议论,或零零散散离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