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曲曲弯弯那条河(1/1)

挨着和合大叔家,除了几棵干巴巴的乌桕树,就是一条臭水河。

其实叫“愁水河”。

起码在本地县志上是这么记载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文人发明的,多愁善感,纯粹吃饱了撑的,大概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

然而到了村民口中。

就成了“臭水河”。

其实水并不臭,波光潋滟,有鱼有虾,其实还满清亮的。

然而村民就有这本事,完全不顾事情本质,永远按着他们的需求来改造一切。

他们有本事把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地上跑的,以及世间所呈现的一切,都和自己拉平。

他们永远不相信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

也不去探究《西厢记》和《王二姐思夫》的优美唱词。

村民们在意的,只是那个充满淫_荡气息的故事。

之后一点点去想象。

一点点去丰富。

一点点去扩充。

直到资料翔实、细节到位、纲举目张,直到私生子出现。

他们才心满意足。

当后来云破月试图回忆那条曲曲弯弯、缠绕家乡的小河,印象中凸显的并不是男人为你累弯了腰,女人也为你锁愁眉。

而是哭笑不得。

实际上大家其乐融融。

在村头的乌桕树下,一到傍晚,男人们提着破矮凳,手摇大蒲扇,三三五五,聚在一起。咧开嘴,呲着他们焦黄的大板牙,交流彼此奇妙的心得。

一辈子洗两回澡的人在村子里比比皆是。

一辈子刷一回牙的几乎一个没有。

所以在一种臭烘烘的气味中男人们开始交换昨晚意_淫过的王宝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种大屁话,只有傻子才会说。

臭水村人的能耐是联想和类比推理。

由人及物,或由物及人。

其中还掺杂了大量诗人般的跳跃性思维。

一会儿人尽可夫,一会儿是动物世界。

而且村民们不但在性方面的想象力极其跃进,空前绝后,又热心十足,喜欢替人拿主意。尤其愿意为思恋男人、彻夜难眠、独守空房的妇女。同时又会以一种积极地、不可遏制的热情弥补与修正编剧,作家们的阙漏。

所以云破月一直认为这些人种地、撑船、打鱼是搞错了行业。

他们应该申请版权人人都去创作《金瓶梅》!

在臭水河的右岸,却是一排排村里洗衣服的妇女。

她们坐在青石上,猫下腰,就着皂荚液,用力搓洗衣服。

人站在乌桕树这个方向,向下看去,居高临下,洗衣的人又用力勾着头,映入眼中的经常是一排排女人的圆滚滚的屁股。

有的壮硕如山,有的玲珑丰润,有的略显羞涩。

屁股自然是赏心悦目。

但是云破月那时候太小,只是个毛孩子,从十二岁到十五岁,他一直不能将屁股的意义升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或者终其一生,他也没有把女人的屁股上升到哲学、美学、伦理学的角度。

意义经常是这样。

或者从来这样。

云破月只和母亲去过河边一次,那是在父亲去世不久。

母亲走下码头,提着篮子,里面装着待洗的衣裳。

他跟在后面。

来到河边。

母亲搓洗衣服,云破月却像一只孤立的仙鹤,立在一排排的屁股之后。

女人们总是闲不住的。

与那些天马行空、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神思悠远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男人们相比,女人的创作手法一般为革命现实主义。

女人不喜欢做风筝,放风筝还差不多。

因为线可以捏在她自己手里。

至于飘在天上,她怕那根线绷不住,哪一天会突然断了。

男人们才不在乎。

愿意飘到哪儿飘到哪儿?

笑江湖。

任逍遥。

若是从天而落,降到另一个女人的床上那更好了!

河马一样肥胖的六婶一面弯着厚墩墩的身子,用棒槌捶打衣裳,一面大咧咧地瞧着结婚不到四个月的旺儿媳妇,眨眨眼,问:“一晚上,几次?”

旺儿媳妇的脸刷的一下红了。

动作立时不自然。

旁边惯于见缝插针的老李嫂子接过话题:“这有啥可害羞?害羞你不也没闲着嘛?怎么那时候你光想乐、没觉着羞臊?甭怕,是女人都得过这一关。哪个男人不猴急猴急的!我们刚结婚,那个活王八也这样,一上来就动粗……”

很显然,这个启发人想象力且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话题在新婚的旺儿媳妇那里,不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于是六婶便把目标转向了老李嫂子,揶揄道:“我看还是你自己愿意,后来竟依从了。现在却倒打一耙、把不是都推到人家的身上?”

姜还是老的辣。

别看老李嫂子平日不吭气,蔫啦吧唧,关键时刻才较真。只见她眯着眼、翘着唇,咏叹道:“我愿意,我要愿意能哭半宿?”

这下轮到六婶忸怩不安了。

河岸上的妇女听了个个掩口而笑。

自从六婶当年初学乍练、新婚之夜哭床的消息如一颗超级核弹,在小村子的上空砰然一声引爆后,历经十几年,它的冲击波依然盘旋回荡。

激动人心。

当年这件事可是不折不扣荣登了“臭水村”第一万众瞩目光荣榜。

点击率百分之一千。

据说有一个心脏不好的老光棍听到后,当场背过气去。

女人们见面,一脸神经兮兮:“听到了吗,入洞房那晚,谁谁谁半夜哭了、闹个不休,把对屋的公婆都吵醒……”

男人们见面,表情则相对比较复杂,似乎捻酸,又像艳羡,而且明显还带有些不足:“没把老婆搞叫床?看来你的本事不济。”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以大瘟疫的速度惊人扩散。

到后来就连街头上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见到六叔,也老远停下拐杖,凑过去责问:“怎么搞的,听说你媳妇哭了半宿?”

弄得六叔灰头土脸,狼狈逃窜。

而六婶哭鼻子的具体原因,据村子里老少娘们热衷、热情、热心、热切、热望、热诚之考证,目前版本已达一百三十八个。孰真孰假,难下定评。

恐怕就算历史上最有名的考据大师来到儿,也只能望洋兴叹,瞪眼蒙圈。

这正是:

堪比美酒,历久弥香。

百般品匝,回味悠长。(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