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89(1/1)

石奎接手了谷阳里的一切证据,将纸质的证据封存,并未存在谷阳,而是打算带着一道往三关里去。想着等到了落日城先将证据着人送往京城,让天子过目,也好天子能知晓更多此案细节。

而太孙一行在谷阳停留了许多日后,终于也启程再回往落日城。

不过此时却是带着三千精兵,不是上回那般落魄模样。

因公开了身份,太孙吴也不用再坐之前的马车,转而借用了常将军仪仗所用,有驷马并行,里头宽敞得坐上几个人都可行。

临行前,常家大姑娘送萧安跟程锦安出门,萧安上马前问道:“你可有要带的东西?我到时候带回来给你?”

常家大姑娘撵人,“赶紧去军营领兵了,没东西要带的。”

萧安跟程锦安看了一眼,点头先行一步。

等人走远了些,常家大姑娘才问程锦安,“袁福宁如何处置?”

程锦安垂着眼道:“毕竟是陛下钦点,给他们那一家子好吃好喝的供着,把他下面的人一个一个的审,也别拘手段,总会问得出东西。六关粮草要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迟早还会重蹈魏侯覆辙。”

常家大姑娘道:“我爹那人,你也不是不知道。就算弄倒了袁福宁,陛下还是会派人来,只怕下一个,连袁福宁都不如。”

程锦安却是道:“那就换,他不愿意走,就想出法子让他走,换到满意的为止。当初魏侯与陛下情义深厚且还被人算计,你爹还没这层保障,要不狠一些,那位置如何坐得稳。陛下多疑,就是你爹再忠厚,比得过他对魏侯的信任?”

常家大姑娘点头,听得程锦安又道:“粮草官之事也不是多急,萧安跟魏婶子柳叔他们总是要定居边关的,到时候咱们一道拿主意,现下是拿到袁福宁的罪证。必须得是铁证,否则都可能让他翻身。”

常家大姑娘再点了头,道:“厉家那几个呢,总关着门什么都不说,要袁福宁的事儿都摸清楚了,她还不愿意说该如何?”

程锦安对厉家的人从来都没有好感,“你我受柳叔教导多年,许多事情我们也清楚。厉先生背叛魏侯,有没有当年魏家大夫人处置了厉先生的外室在里头的缘故在里头。”

能说动厉先生,对方拿出来的好处必然不会少,然而厉先生能算计魏侯,难道就不是心中早就对魏家有了外心。

常家大姑娘眼睛闭上了又睁开,神色悲然,“当年我还年幼,犹听说柳先生与我姨母说过,此事乃厉家家事,又涉及子嗣传承,旁人不得多言。然而姨母不信,为了厉家婶子,非得管下来。柳叔又谏言魏侯,换下厉先生,魏侯只当这是小事,还怪柳叔心思不正,看谁都是坏的……”如今来看,终究还是柳叔当年说的没错。

这一点程锦安倒也有话说:“此事也怪不得魏侯。魏家子嗣不论男女,皆能上战场,对魏侯而言,自然是儿女都是一样,哪能明白有些人对男嗣的重视,如同心魔?”

就是当年厉家之事,程锦安也得说一句天意弄人,“当年那罪奴的确是有几分心机,也心太大,身为罪人却敢怂恿厉先生不容主母,有她在一日厉家婶子迟早被算计死,也不怪魏家大夫人为了厉家婶子要她死,连肚子里的孩子都不想容。可断人子嗣如挖人祖坟,旁人的家事又哪是好管的。小安自来对女人心软,不愿意真为难她们,如此何时能得到有用的线索?我们走后,你只管按着自己想的去做就是,只不让小安知晓就好。”

常家大姑娘脸色稍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厉家婶子跟她的姨母关系好,然而她父亲还是魏侯一手带大的,她家的荣耀源于魏侯的提拔,对于害过魏侯的人,常凤不会论半点亲疏。

程锦安与常家大姑娘说完这些,便一拱手,上马追萧安而去。

萧安早已带着三千兵马从军营到了城外迎接太孙羽石奎一行。安排了两千人在前,后面一千人压阵,太孙等一行正在中间,朝着谷阳到落日城后来才用的官道行走。

虽人众多,但一路急行,倒是比走小路还要快一些。

三千户知晓是护送太孙,自然小心了又小心,暗地里没少骂萧安没能早透出点消息来,好让他们有个准备,结果被吓了一跳。

不过太孙的安危,那三人却都是放在了心上的,毕竟事关全家性命,又有机会升官发财。

萧安安排好了一切,等到了程锦安,就启程骑马亲自护在太孙的马车旁,她一直着的男子装扮,让才与太孙等汇合的石奎一行时不时侧目。

不过她也不在乎,只管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车,也不去逗弄石大人,拿他媳妇打趣。

因是官道,比小道好走了许多,太孙坐在马车里并没有感到大的不适,便时不时的捞开帘子让萧安一道进马车里坐也是一样。

每次都被萧安拍着马车车壁给撵回了马车里,让陈十郎一阵好笑。

然而此行也并没非有多轻松,至少石奎便邀了张公公、魏氏等进了马车商议,此回前往三关该如何行事。

“铁矿之事与三关商会有关,三关商会又负责与外族交易,诸位不想轻举妄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情有可原,然而此时已走漏了消息,诸位除了寻常将军借这三千精兵,便没别的主意?”

要是石奎早随他们一道,必然是要先拿下了三关的商户们,将人控制住了,才会再来寻求证据,别说什么怕冤枉他人,官府办案首先要抓的就是嫌疑者,然后才是慢慢审案。

魏氏听这话看了柳贞一眼,柳贞又去看张公公。

张公公只得代他们一行说话道:“我等奉命乃是暗查,在无实证之下,引起恐慌只怕不好。”

说简单一点就是,他们主要是来视察军务的,而其他的不过是顺带,万没有因小事误了大事的。

“况三关里还有杨三爷与南魏的魏九重在,想来他们心中也有主意。”随后柳贞又添了一句。

事实是,被柳贞等看好的杨三爷与魏九重带着假冒太孙的小太监苟顺,却是被困在了将军府中。

只因被带着绕了一圈子的他们,终于提出了要查账,而在查了今年的账目后,决定查往年的,因此一夜之间就被困在了三关将军府中。

刘希庭也并未苛待他们,照样的送了一日三餐进来。

然而他们在将军府中不过两百护卫轮值,剩下两百还在城外待命,偏生将军府中也有数百护卫守着,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刘希庭也不说要做甚,只是把人关着,说是怕有敌袭,为太孙安全计,只得委屈他们在府里住着了,等着过一段时日了就好。

风吼城的繁华,长得有眼睛的都看得到,又哪是曾遭过敌袭的模样,要就在风吼城里老人就会记得,此地至少十年里都不曾有过战事了,要打也是往前面一个小关口马胡关。

苟顺不过是个小太监,皇宫里哪见过这些事,只被这困得连饭都吃不下,最后心里暗想亏得太孙没有跟他们在一起,不然就真的被包饺子了。

不过魏九重与杨三爷倒是老神在在,南魏在边关里到底还是有些能使唤的人的,他们得到太孙那边的消息也不少,因出了铁矿之事,视察军务这般事就变得并不重要起来,就是查账,也不过是为了迷惑三关里的人罢了。

如今见刘希庭把他们困起来,倒是让他们看明白了些事,至少他与三关商户怕是不太干净。

“不过只是围困,并无苛待,送来的饭菜也如往日一样丰盛可口。看来他心中也在犹豫,许是被人逼着不得不动手了,然而到底还是不敢大逆不道。”魏九重喝了一杯酒道。

魏家还有人在外面,发现他被围困,自然会往六关里送信去与萧安等知晓,他们的人总会想出法子来的,以他得到的消息,太孙等一行也该往三关里来了。

在等着太孙一行的日子里,只要不去刺激刘希庭,反而与他拖着些,他们一行的安危也不会真有问题。

当然,前提是刘希庭千万别发疯真想反了。

因此萧安等一行一到落日城外,就遇见了南魏的人,得知了他们一行在风吼城的近况。

石奎脸色不太好看,围困太孙,怎么看都是刘希庭活得不耐烦了,也庆幸还好太孙与杨三爷等分道扬镳,否则是真的危险。

魏氏倒是不担心的模样,“只是围困,还没有下手,就说明刘希庭心中想法并不那么坚定,也无非是想给自己点时间,好把账目铺平。”

不过刘希庭接掌边关也不久,却会为账目之事围困杨三爷一行,那就证明在南阳侯时他在里面也并不干净,就是往南阳侯身上推,也推不够,这才慌了手脚。

只是不管何种猜测,他们也得快快进城,然后商议出个法子来。

落日城中只有掌事的小衙门,面对京中钦差的名帖,还有一句太孙随行就慌了手脚,从落日城到风吼城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时间,就是想去风吼城讨个主意,此时也行不通的,只得先让人送了信往风吼城,再亲自出了城门去迎。

把人迎进了小衙门中,掌事的才道:“听钦差大人的意思,此行还有贵人随行,不知这随行的贵人与风吼城中的贵人是何……”

石奎打断道:“风吼城中的自然是假的!”

掌事的心中一喜,正欲开口,就听得石奎又道:“风吼城中的太孙不过障眼法罢了。”

这是承认他们与风吼城中的太孙是一伙的了,掌事的心中一沉,不得不继续面带微笑,道:“那不知贵人将在贱地踏足几日?我等也好筹备。”

石奎道:“许一两日罢了,你且随我去接贵客上门。”

太孙吴与萧安等虽之前同在城外等候,不过因太孙亮明了身份,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要等着城里的官员先将石奎迎进了城,再听石奎的主持,准备好一切,才往城外来迎接太孙。

萧安此时坐在马车里,跟着太孙面对面扯淡,“落日城有的是钱,就是让商户们凑,也能凑出个十里红毯来。我跟着公子,也算是占个便宜了。”

太孙忍不住翻了白眼,“说得好似你进宫就没走过。”

大庆的礼法,皇宫里从宫外朱雀门到宫内,只有皇帝继位、封后及太子大婚时才会处处铺上红毯,其他时候只设在楼台室内之间与朝殿之路。

不过宫内偶尔有举办筵席之时,也会在宫门内开始铺上地毯以示庆贺。

萧安进皇宫进得不多也不少,但每一回都是能凑上这份热闹的,这红毯子少说也走得见怪不怪了才对。

说什么沾他的便宜,其实就是酸落日城比谷阳有钱。

萧安哈哈一声别过话头,便等着石奎带着小衙主前来迎接他们一行,尽量的将太孙的存在宣扬出去。

太孙看着萧安,试探着问:“等我回京之时,你真的不回去?京城里才是你的家。”

萧安头枕着双手,搁在了马车壁上,撇嘴,“不去。京城哪有边关里自在?京城里的是南阳侯府,魏家早就不在了。”

太孙道:“此番事了,魏侯也会翻案。”

萧安叹气,“可那也是我大舅母大表哥的家啊!”

就便是她跟她母亲尴尬的地方,她母亲跟南阳侯和离,她又不愿意住在南阳侯府,然而回娘家,又哪是好回的,就是她外祖父翻了案,她跟大舅母关系也不好,就是大表哥继承了爵位,还有个孝道压在头上。

这要说与她们母女撑腰,还不如南魏。然而南魏又不是开善堂的,两边到时候少不得也是各有所需。

两个白身,在边关还能混,在京城里要寄人篱下,她可不愿意。

“还是边关好,等我上了战场,给我娘挣了诰命回来,再让她回京过好日子去。”萧安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求人不如求己,她娘当年是几品的诰命,她也得挣个几品的回去,才有脸让她娘回京城去呀,不然怎么跟往日的诰命们来往。

萧安是不在乎自己怎样的,却是不想要别人说她娘的半分不好。

太孙也知晓自己再劝也无用,便沉默了下来,一直等到落日城一切准备妥当,且石奎带着谷阳里的小衙主携带谷阳里的秀才举子们一道前来迎接。

本小衙主的意思是自己身份低微,不如前往风吼城中的知府与县令一道前来迎接,更显尊重。

然而风吼城中是如何情形,石奎又哪有不知的,只让小衙主先将太孙迎进了城中,再在落日城中等风吼城中的知府与县令来见。

这也不过托词,等进了落日城的小衙门,还需得商议下一步当如何。

然而等一行进了小衙门,这一路一直不太爱说话的张公公却是出言道:“刘希廷既然只是将人困住,还未有别的动作,许未必想与杨家三爷如何。下臣幸与之一个故乡出来,许能在其中有转圜?”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