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番外03:宋煜(1/1)

无论在任何地方,推行新政,就意味着要流血。

当初李宸提出的新政,只是一个想法。如今宋璟和李贤将她的想法具体化了,并且正在改革。朝廷设立军机处,与中书省并立,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宰相团的权力,各地的亲王和郡王都尽数安排在长安,并没有让他们回去所封的属地。

宋璟如今是中书令,又兼管军机处,足以显示帝王对他的信任。

自古以来,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李宸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驸马踏上前人的路。宋璟答应过她,只要新政初成,他就立即退下来。如今他位高权重,在大唐境内也实行了许多的惠民政策。

“身居高位,则要思民生,否则如何对得起这身官袍?”那是宋璟在一次和李宸聊天时说的话。

中书令和兼管军机处的职务之便让宋璟得到了很大的便利,他年少时参加科举,进士第一,才华横溢。当时的帝王李治问他有何心愿,他说愿为万民请命,助圣主开太平盛世。如今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不忘初心。

新政并不仅仅是涉及朝廷中的改革,还有对大唐科举选拔官员以及农民赋税的一些改革。新政在朝廷中激起声浪最严重的不外乎是设立军机处与中书令并立,而在大唐实行的赋税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早些年大唐天灾*不断,朝堂之上政治斗争又十分严重,后来又来什么张氏兄弟乱政,好不容易则天皇帝将帝位传给当今圣人,百废待兴。

圣人登基之后,立即起用宋为首席宰相,君臣也十分称得上是君明臣贤。李贤大概是对自家阿妹早些年对他的维护十分感激,因此倍加地疼爱这个最小的阿妹,对宋璟原本就欣赏,又是妹夫,鉴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原本的欣赏就变成了十分欣赏,所幸宋璟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

宋璟如今是不止圣人宠信,就连大唐的百姓对这位宰相也十分爱戴,并为宋璟起了个“阳春有脚”的外号,称赞对权贵不假辞色的宋璟,本人宛如春天一般温暖,不管走到哪儿,就能将温暖带到哪儿。

百姓爱戴不能说明什么,军机处的设立直接对帝王负责,旧的世家贵族以及宰相团的权力被削减,必然会引起不满。

如今宋璟是有帝王李贤力挺,并且他又是太子的老师,日后太子登基,大概也还是会继续重用宋璟。但李宸和宋璟心中都十分明白,如果新政成了,宋璟再留下来也就只有招人恨的份儿。就算是如今帝王和太子都信任他,谁又能保证以后会怎样呢?

出身在帝王家,多深厚的感情在各方的博弈之下,或许都不值得一提。

宋璟也算是为了大唐鞠躬尽瘁了,李宸希望他心中除了天下百姓之外,还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日子。

她还希望,她可以和他一起,白首到老。

宋煜看向自己的母亲,微微笑了笑。他五官像极了他的父亲,可大概是自小便养尊处优,父母又是人中龙凤,母亲对他的教导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气质与父亲的冷清有礼颇为不同,不经意间便能流露出几分勋贵子弟的清贵风流。可他笑起来的感觉,确实跟他的父亲宋璟一模一样。

大概那种面对最亲近的人时,从心底流露出来的温柔和情感都是一样的,因此父子俩笑起来的时候在李宸看来就是一个饼印般的模样。

宋煜听到母亲待着几分温柔笑意的嗓音:“你笑起来的时候,跟你的父亲最像。”

宋煜:“不是说孩儿青出于蓝吗?自然是我笑起来比父亲更好看些。”

李宸忍俊不禁。

母亲的笑容落在了宋煜眼里,他想起悟云大师和墨非跟他说过的那些事情。母亲在和他一般大的时候,大概便是看着十分骄纵实则暗中操碎了心。

关于外祖母是怎么当上女皇的事情,宋煜虽没有身在其中,但光是耳闻,外祖母的手段便能让人退避三舍。宋煜在长安的时候,帝王李贤看不过去好好的少年被公主和驸马放出去流落天涯,于是便逮着他让他去学习。宋煜行事风格也是别出心裁,他跟李贤说若是舅父不想让外甥闲着,那便让外甥到刑部或是大理寺跟着办办案子吧。

则天皇帝掌权的那段时间,如今深居简出的永昌公主或多或少都在里面留下了蛛丝马迹,因此宋煜尤其喜欢翻那段时间的旧案。

反正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看到这个小郡王,倒是从来不会说些什么,随他喜欢看什么东西。

宋煜曾经看到当年父亲所审的酷吏案件,也看到过在外祖母去世后,父亲为了替当年被酷吏迫害的忠臣翻案的卷宗。父亲办事向来循规蹈矩,强调一定要按照大唐律法程序来,可唯独是在酷吏案件和为忠臣翻案的这些事情上,虽然看似一切都按照程序而来,可只要略微深究,便能发现其中的蹊跷。有的资料若是按正规渠道,大概是无法获取的。

他去大理寺和刑部的时候又不是对母亲的事情一无所知,想了想母亲的行事作风,心中便有了个大概。

悟云大师和墨非在闲聊时曾无意中说道:“我以为公主和驸马为了大唐殚精竭虑,大概也会希望小郡王日后能像驸马那般为国效忠的。”

墨非却笑着说道:“公主和驸马都已经为大唐呕心沥血了,你们儒家之人不都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瞧公主当年若不是逼到那份儿上,也不会操那些闲心。她既然是不得不为,既然也不会要求小郡王去做那些事情。”

悟云大师闻言,笑叹着说道:“钜子说的极是,是和尚太过强求了。”

悟云大师和墨非的对话是宋煜无意中听到的,说者无心,但他作为母亲和父亲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因此宋煜才会问母亲,她和父亲可曾对他有过什么期望。

母亲的答案让他十分意外。

而他在听到母亲说再过几年,父亲也会退下来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这些事情,父母从未跟他说过。虽然未曾说过,但是推行新政的艰辛,光是他所能想象到的一二,便已觉得寸步难行,更何况父亲是身在其中,主持新政推行的。

宋煜从前曾经想过要成为跟父亲一样的人,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感受到父亲的不易。

有时候正是因为懂得,所以犹豫。宋璟从小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父母给了他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从小受到足够多的关爱,因此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后来被母亲扔出去跟着悟云大师游历,才开始知晓天高地厚,于是明白个人的渺小。他还没从自己翻天覆地的认识中回过神来,就听到了悟云大师和墨非的话,又回到了长安这个地方。

李宸那双眸子落在宋煜年轻英俊的脸庞上片刻,随即笑着说道:“你若是还没想明白自己日后要走的路也无妨,你还有几年的时间,可以多出去看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宋煜听到母亲的话,心中十分动容,“阿娘……”

宋煜难得有心情跟母亲感性一把,谁知李宸却没有兴趣,她站了起来,语气颇有几分嫌弃的意味:“长得快能跟竹竿一样高了,还想要跟母亲撒娇啊?”

宋煜无语。

李宸摇了摇头,煞有其事地摇头,“不成器。”

宋煜这回是彻底无话可说,他觉得每次自己好不容易想要跟母亲说几句煽情的话,最后酝酿好的气氛都会被母亲搅和得一扫而空。

李宸回头,望了无语凝噎的宋煜一眼,微微笑了笑,“傻站着做什么呢?你父亲大概已经从军机处回来了,你不去给他请安?”

宋煜十分训练有素地调整好自己有些崩溃的心情,脸上扬起了笑容,“自然是要去的。”

他想,自己还有时间。

可也不知道是母子同心还是怎么回事,母亲好似是能看穿他的心事一般,头也没回地淡声说道:“就算你志在朝堂,也等你父亲退下来几年之后再说。”

宋煜微微一怔,随即回过神来。父亲推行新政,树敌太多,母亲也是未雨绸缪。

他朝母亲露出一个十分可以说得上是灿烂的笑容,与母亲说道:“不急,孩儿还想到外面多游历几年呢。等父亲退下来之后,阿娘与父亲便跟孩儿一同游遍五湖四海罢。”

李宸没好气,“你父亲退下来,只想和我一同访遍名山大川,你长得都跟竹竿一样高了,还想父亲和母亲带你玩啊?”

宋煜:“……”

行吧,父亲和母亲感情越发地好了,这些年来母亲深居简出,可对父亲也是越来越温柔体贴。跟父亲的待遇相比,宋煜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母亲捡回来养的,十分命苦。

李宸其实也在头疼一个问题,她手中的暗卫和灵隐寺这股民间力量到底要何去何从?如果宋煜对这个感兴趣,她倒是可以将她手中的这些势力都交给宋煜。可宋煜之后呢?

三年后,圣人李贤驾崩,太子李隆基即位。新皇即位后一年,中书令宋璟请求辞官,帝王再三挽留,谁知被他的永昌姑姑一句话顶了回去。

“三郎,宋璟既是你的姑丈也是你的老师,这些年来他够辛苦啦,你就不能放他歇一会儿?姑姑还希望日后有人可以陪着环游四海,看尽日出日落呢。”

新皇想了想,心中再不舍,也只好准了。

而永昌公主一直头疼的暗卫和灵隐寺这些民间力量的安排,在宋璟辞官一年后,宋煜跟母亲提了一个设想。灵隐寺和暗卫都认李宸身上的令牌,令牌做得十分别致,中间刻有一个宸字。宋煜找了墨家的人将令牌重新设计了一下,可以将令牌分为四部分。

宋煜跟母亲说:“将暗卫和灵隐寺合并,这块令牌日后母亲可分别交由四个人保管,太平盛世之时,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可要保持联络。乱世之时,便让他们各自拿着令牌会面,选择可以信托之人,为平定乱世出一份力。”

李宸扬眉,“可怎么保证保管令牌的人是可靠的人?”

宋煜跟母亲说:“届时我会亲自选择四个人,让他们可以相互牵制。乱世之时若是要择明主辅助,若是不能全部人通过,那么至少也得过半人同意才行。凡事都没有百分百保险,灵隐寺发展至今,自成规模,即便是解散了部分人还是会聚集在一起,与其让他们好似一盘散沙,不如继续这么发展。我已经让舒晔留意合适的人选,等定下来之后,便会跟父亲商量要怎样才能让四个人各司其职又能相互牵制。”

李宸:“你父亲竟然愿意操心这些事情?”

宋煜笑了起来,“让一国之相来烦恼这些事情确实有些杀鸡用牛刀,但只要是阿娘关心的事情,父亲也是一样关心的。父亲在这些事情上想得比孩儿还要更远一些,有他来为孩儿参谋,母亲应该能放心才是。”

李宸闻言,只笑不语。

其实有什么不好放心的?她从来没有想过那么远,以后还有千秋万世呢,她只需要看到自己有生之年,这些因她而出现的民间力量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就已经足够。

但是宋煜这个举动,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