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最为难得。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皮肤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2、明眸善睐
明洁灵动、富有□□的眼睛,也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面为一身之主”,而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动静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3、云发丰艳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审美标准。“云发丰艳”出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云发”,形容头发象乌云一样又黑又浓;“丰艳”,则形容头发不仅浓密,而且亮丽有光泽。
4、蛾眉青黛
细长、弯曲、淡青色是中国古代美女眉毛的审美标准。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
5、杏脸桃腮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中国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多强调其艳光照人。古人常用“玉”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颜”或“颜如玉”,取义玉的温润、光洁和美好。
6、樱唇贝齿
色泽红润、口型小巧是中国古代美女嘴唇的审美标准;晶莹洁白、整齐均匀是中国古代美女牙齿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人们常以“红唇皓齿”、“樱唇贝齿”来赞美女性唇齿之美,晶莹洁白、整齐均匀的牙齿配以小巧红润、充满活力的樱唇,当然会给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对容貌美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7、杨柳细腰
纤、柔是中国古代美女腰肢的审美标准。纤腰是自古迄今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腰肢之美,不仅在于其纤细,还在于其柔软、柔韧。柔并不是弱,而是要表现出一种韧性,柔而有力。
8、纤纤素手
白嫩细腻、修长灵巧是中国古代美女手指的审美标准。古代美女,除了面孔之外,人体最频繁外露的部分要数双手了。古人在评论美手的时候,瞩目最多还是手指的白嫩,常用“柔荑”、“玉”、“葱”等物作比。
9、三寸金莲
纤小、弓弯、白净是中国古代美女双足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女性对自己身体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西方美女那样的肥臀丰乳,而是美丽的小脚,古人称之为“三寸金莲”。这不仅令众多西方人感到困惑,也令对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相对陌生的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
10、软玉温香
娇柔、白腻、芳香是中国古代美女身体的审美标准。“软玉温香”是对女子身体美的描写,其中“软”、“温”是柔和、温和的意思,“玉”、“香”两个字颇有概括性,一个表现视觉和触觉方面的白腻,另一个表现嗅觉和味觉方面的芳香。
虽说美有千种风情、万种韵致,但亘古以来,每代人都忍不住追索一个问题:长成什么样,才能算是美女?哦,这句话不妥,现代人更可能问的是:整成什么样,才能算是美女?
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逐渐沉淀而成,与地域环境、人种特征、哲学思想、政济文化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每个朝代、每个地域,可能差异很大,但存在一种内在逻辑性与恒定性。
中国古典美女的标准,按照明末清初嘉兴文人徐震《美人谱》所述,应该有如下特征:
【壹螓首】
《诗经》有云“螓首蛾眉”,就是描述先秦时期一位君王夫人庄姜的容貌。“螓”是指类似蝉的昆虫,身体虽小但脑袋很宽。古人认为,前额丰满而宽阔、天庭饱满的女人才算美,看面相才是气运吉佳。
终于弄明白,现代女明星为什么垫额头了吧?
【贰樱唇】
唐代白居易为自己两个心爱的小妾,写了一句著名的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的唇,就是中国古典美女的标准,唇小如杏、如樱桃。宋代大词人苏轼也曾经用一句“一颗樱桃樊素口”,形容一位佳人。
现代社会因为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也开始欣赏与追求“大嘴”,但樱桃小口依然是最传统的审美标准。哦,传说嚼槟榔能让嘴巴变小……
【叁犀齿】
《诗经》中还有一句“齿如瓠犀”,形容美女牙齿洁白整齐。宋代王炎有一句诗“那堪老赋悼亡诗,不见蛾眉瓠犀齿”。民国戏剧《新茶花女》的女主角,被人这样称赞美丽“远山之眉瓠犀齿,春运为发秋波瞳”。
可见,古人审美,洁白整齐的牙齿可是必不可少哦!这也是现代人为什么热衷于箍牙的原因,据说angelababy女神的美貌就是因为箍牙了!
【肆远山眉】
远山眉,形容的,就是一种色淡而虚,如远山之色的眉形,似有还无,弯曲缥缈……类似于国画的风格:写意、含蓄、淡雅。汉代美女卓文君被人形容其美貌时,是这么说的“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另一位汉代美女赵合德,也被形容为“施薄眉,号远山黛。”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断肠□□在眉湾,倩谁临远山。”
古人的眉毛审美,与如今大肆流行的韩式一字眉完全不同,这与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伍秋波】
秋波是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它描述的是一种“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的眼神,却没有对眼睛具体形态的要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人对眼睛这个特殊部位的审美,并不太具象化,只是强调眼神动人。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弯似蹙非蹙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最形象的描述,莫过于曹雪芹《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刻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
其实丹凤眼就是中国人传统的眼型,只是后来收到西方和韩国影响,双眼皮才多了起来。
【陆芙蓉脸】
中国人表扬清纯美丽的女子,习惯用“清水芙蓉”这个词,形容女人淡雅清秀、浅露微红的脸庞。汉代美女卓文君被人称赞“脸际常若芙蓉”。唐代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采莲曲》,其中有一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形容一位貌美如花的采莲女。古人喜欢用“花”去形容女人,而为什么偏爱“芙蓉”去形容脸庞?可能是因为,芙蓉花一日变三次颜色,清晨开花时是冰清玉洁的白色,中午逐渐变成娇艳欲滴的粉红色,午后凋谢成为美人初醉般的深红色,完全像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白里透红的芙蓉脸,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统一的审美标准。现在也有很多化妆品牌也普遍用“白里透红”的卖点宣传。
【柒】不胖不瘦长短适宜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短暂的“以胖为美”,但整个历史纵截面上,标准的审美依然是“不胖不瘦长短适宜,增之一分则太胖,减之一分则太瘦。”这就与当下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截然不同。
(配图:)
【柒】杨柳腰与酥胸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标准摆在一起?是因为我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又要“不胖不瘦”,又要“腰细胸大”——天然出品的女人,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吧……
古人对杨柳腰和酥胸的崇拜,在诗词中也可以见一般——元代张可久《梧叶儿·席上有赠》曲:“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娆。”还有这句:“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讲“酥胸”的诗词就不列在此。当然,古人讲酥胸,并不一定是现代意义的“大”,而是指如绸缎光洁细腻的意思。
【捌金莲香足】
古人对足部的审美追求,始于西汉。西汉班婕妤在《捣素赋》中如此描述美女:“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如何生芳?足要香啊!而对“三寸金莲”的追求,据说始于南堂后主李煜,其嫔妃窅娘善舞,以裹足来取悦皇帝,从此各朝各代的文人们反复赞咏小脚,比如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等等,刺激了缠足的风气。
古人的足部审美追求,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