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回 论世家蔡邕教徒 解字谜名显三吴(1/1)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 !上回说到蔡邕窦辅一行人准备游览会稽山,但是突降大雪,山路受阻,只得作罢。这时远处一骑飞奔而来。正在窦辅疑惑之时,来人问道:“不知蔡伯喈先生可在此处?”

窦辅一愣,心道:此人好俊的身手,更兼如此高超控马之术,应该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小心道:“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那人下马行礼道:“在下乃无名小卒,乃是奉家主之命,前来迎请蔡大家!”

窦辅疑道:“贵家主是哪一位?”

来人傲然答道:“在下是吴郡顾家之门客,家主自然是顾家家主!”

窦辅暗道:这顾家是什么来历,一个门客就有这么好的身手!看其为人彬彬有礼,但是提到家主时,却显得十分骄傲!这家主什么大人物啊?

窦辅正待回答,这时蔡邕从屋内走了出来,道:“老夫便是蔡邕!不知有何见教!”

来人连忙行大礼,恭敬道:“原来是伯喈先生,在下失礼!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家主再三叮嘱,无比请先生望吴郡一行。原本应当家主亲自来请,只因未能知晓先生行踪,故而分遣众人,逐一道路来追迎先生。在下侥幸,能先一步得见先生!此乃家主亲笔手书,请先生过目!”说完,将信件双手递上。

蔡邕看完来信,抚须微笑,道:“贵家主如此盛情,邕愧不敢当!如此,恭敬不如从命。请壮士稍待片刻,待吾等略作收拾,便可启程!”

回到屋内,窦辅谨慎道:“老师还需小心,谨防有诈!”

蔡邕笑道:“辅儿多虑了!为师早年在雒阳曾与其有一面之缘。为人磊落,乃是当世君子!”说完,看着窦辅,语重心长道:“辅儿天资聪颖,刻苦勤奋。来日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汝幼年家遭大变,失却双亲,致使汝性情过于谨慎,疑心过重,对汝将来却有大碍!”

窦辅听蔡邕之言,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沉思道:这些年,一直为了生存和报仇,处处提防,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确实是未曾有一日开心。虽说现在情形比之早年好了很多,但是心性却是受其影响。为人太过多疑!

想到此处,窦辅不禁想起历史上的曹操,自己若将来也变的如此,人生也太悲惨了。不禁一身冷汗!

于是,窦辅重重的给蔡邕行了一个大礼,道:“多谢恩师点拨!辅铭感五内!”

蔡邕见窦辅领悟,心中大慰!一时间,蔡邕欣慰,窦辅感恩,其乐融融,一派和谐景象!

人生充满了危机和变数。这一刻的幸运不代表永恒,今日的机遇,也可能成为来日的危难!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世事原本就不是可以预料的,也是不可测的!

今日蔡邕的点拨,让窦辅未来相交满天下,在无数次危难面前,有贵人相助!但是,也因为这一番话,使其失去了应有的警惕,而这一失,差点葬送窦辅的一生!

当然并不能说蔡邕说的不对!只是说明了命运的无常!若不如此,怎能体会人生的奇妙,生命的精彩呢!

蔡邕见窦辅等整理好东西后,对众人讲道:“此次回吴郡,大家务必注意仪表谈吐。这顾家,乃是吴郡四大世家之一!”说完,特意嘱咐了窦辅,道:“辅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世家的助力!光武帝中兴大汉,亦是靠着世家之力!汝可明白?”

窦辅沉声道:“辅儿明白,谢老师指点!只是不知是哪四家?”

蔡邕答道:“吴郡四家乃是江东大族!分别为:顾家,陆家,朱家,张家!此次赴顾家之宴,相信吴郡四家都会派人参加。这四家向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百余年来,相互联姻。早已经是不分彼此了!”

窦辅听完后,感叹世家的庞大,连蔡邕这样的海内名士,亦要如此重视。不禁想起了陈登,这位自己来到三国后,最谈得来的朋友,其也是出生世家大族—徐州陈家!还有自己那位名为师兄,实则如同老师的荀爽,亦出生颍川荀家!还有自己见过的荆襄的蒯家,蔡家,黄家,张家!即将见到的吴郡顾家,陆家,朱家,张家!还有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如同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等,这天下真的是世家的天下吗?世家的实力居然如此庞大,恐怖!

在窦辅的疑惑和深思中,众人踏上了回吴郡的道路。因为冰雪,道路难行,为了不至误了归期。于是,一行人决定改走水路。在这个时候,再次显示了世家强大的实力。仅仅用一晚时间,便将车船等一切所需物品准备妥当。

当晚众人只得在江水岸边休息,闲来无事。蔡琰便央求蔡邕讲典故,蔡邕拗不过爱女,便指着江水道:“此江何名,尔等可知?”

窦辅答道:“此江名舜江!相传五帝之一的虞舜为避丹朱之乱,来上虞,率百官治江害,因而得名!”

蔡邕笑道:“辅儿所言不差!可知此江还有一名?”说完望着众人。窦辅不知,而众人亦摇头,皆向蔡邕请教。

蔡邕道:“此江亦称曹娥江!相传顺帝汉安二年,在五月初五日迎潮神伍子胥,曹娥之父亲曹盱立于船头“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时,忽然一个怪浪打来,将船打翻,曹盱落江身亡。时年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至七日,她亦投江,后竟抱父尸出。众乡人惊异,哀其孝女,就纷纷出资买,将其尸葬于江岸。后在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长度尚,悲怜其义,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郸淳为之作碑。”

众人听闻后,皆唏嘘不已。为其孝义感动,亦为其结局感叹。这时,那陆府门客,道:“先生有所不知!度尚原请会稽郡魏朗撰文,当时魏朗才名卓著,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然而,当他阅过邯郸淳的文稿后,认为其文远胜自己,遂用其文。”

蔡邕等闻言后,道:“壮士如何知晓此等事?”

那门客道:“那魏朗乃是会籍魏家已故家主。此时,吴会各家皆知!”

蔡邕感叹道:“此碑文老夫闻名已久,可惜一直未能一见!”

那门客笑道:“先生无需感叹,此碑就在前面不远。”

闻此言,蔡邕激动不已,忙让其带路。

不一会,便来到了‘曹娥碑’前。但因天色已晚,看不清碑文字迹。蔡邕便以手摸碑文,用此法阅完全文。阅完之后,赞叹不已,遂在其背面刻下了著名的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也算是我国最早的字谜了。

刻完之后,众人皆不解其意,唯有窦辅看的目瞪口呆:原来这词是蔡邕写的!可是曹操和杨修怎么可能看到。传说这辞不是他们解的吗?曹操一生都未能征服江东!不可能踏足会籍!难道又是三国演义骗了我?

而蔡邕见到窦辅如此神情,遂问道:“辅儿何故如此,可知为师所书何意?”

窦辅还在神佑状态,呆呆道:“绝妙好辞!?”

一行人不知所以,可蔡邕却是无比震惊,随即狂喜道:“老夫此生无悔,有此弟子,夫复何求!”

听到蔡邕此言,众人方才明白,窦辅所言,竟然解开了字谜!

在众人的赞叹中,蔡邕的狂喜中,窦辅的呆滞中。一行人离开了会籍,踏上了前往吴郡的海船。

一直在呆滞中的窦辅,见到海船,又受惊吓,反倒恢复过来了。忙问道:“此船可以入海?”

那门客答道:“那是当然!大雪封路,唯有走海路。此去沿舜江而下入海,再北上,经海盐,由东江直至吴郡。只要再行三十余里便可进城!”

蔡邕感慨道:“向来有‘北人骑马,南人架舟’之说,今日一见。才知此言不虚!”

窦辅望着茫茫海滨,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叹道:果然沧海桑田啊!千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切!这条宽阔的东江,一条从苏州经太湖通向大海的水路,在后世早已不见踪影!而后世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此刻却还没有形成!不是真正身临其境,是永远无法知晓这种心情的!在这茫茫历史长河中,变幻了多少时空,泯灭了多少故事!人真的好渺小!

虽然时光岁月变迁,但是八卦的心永远不变!当窦辅在船上感慨之际,窦辅的才名伴随着蔡邕的字谜,已经迅速传向吴会!那快到何种程度呢?在吴郡,人未到,名已显!

只两日便到吴郡。当下船时,唯有窦辅安然无恙,众人皆不同程度晕船。毕竟是走了一段海路,虽说是近海,可是风浪也不是河流可比。其中,最离谱的是典韦,有两名船员抬下船的。路上强者,到了水中就成了软脚下了。

窦辅见到典韦如此,而船员们吃住皆在船上,不由感慨:人的技能与其生存环境有直接关系!再想到数十年后曹操南下江东,半生驰骋的他,在赤壁遭遇人生‘滑铁卢’!那些北地汉子,对着长江一筹莫展。看来孟德输得不冤!

曹操赤壁败北真的是因为这个吗?还是让我们看下去吧!

当晚,蔡邕一行在顾家的安排下,住进了顾家在城南的别院。第二日,顾家在府中设宴,为蔡邕等接风。在宴会上,除了认识了顾家主外,更见到了另外三家。陆家家主陆康,也许他不是很有名,但是他的儿子和侄子就一定都很熟悉,陆绩,陆逊!其后陆逊之子陆抗,独立对抗西晋,镇守荆襄!朱家家主朱质(杜撰),他的儿子朱桓,后为江东大将!张家家主张允(史实,非荆襄张允),他的儿子也很有名叫张温(非南阳张温),在三国演义中,出使蜀国,与秦宓著名的对答:天有头乎?天有姓乎?

当然,这些窦辅此刻并不知晓。他此刻正在应对四面涌来的敬酒,以及有关曹娥碑的字谜。

当酒宴气氛高涨之际,顾家主,向蔡邕道:“伯喈先生,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先生答允!”

顾家主到底会提出怎样的要求呢?窦辅的江东之行,还将遇到怎样的奇遇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注:

1.吴四家:上面说了,顾,陆,朱,张!这是指的吴郡四家,并不是东吴四家!现在很多人都将其混为一谈。至于所谓的江东四家,在之后会讲到。而吴四家,直到后世,一直是苏州的大家族。到今天还有地名以其为名,最著名的当属‘陆墓’,就是陆逊之墓!

2.曹娥碑:故事已经说了。我国历史上著名孝女。三国演义说曹操经过蔡琰家,见碑文,后与杨修对猜。这事件,不知真假,可能老罗想凸显杨修聪明吧!但是,二人一定不可能见过原碑!这碑在绍兴。

3.祭潮神:就是纪念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全家被楚平王杀害,他逃亡吴国,后助吴王攻破出国国都,将平王鞭尸泄愤!成语鞭尸三百,就出自这里。这个故事很长,大家又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著名的典故,如:一夜白头,千金小姐等!这些词都是出自伍子胥的故事。后伍子胥被吴王子夫差杀害,尸体扔进了江里。百姓为纪念他,传说他被封为潮神,每逢五月初五便会祭祀他。

4.五月初五,俗称端午!其实最早叫端五!各地风俗不同,有分大小端午的,有叫端阳的,北方有叫五月节的!那么出处在哪里?最早又是从何时起呢?

传说典故:

纪念人的,三位。分别是屈原,伍子胥,曹娥!这三人哪个传说更久远,确实不好说,肯定是伍子胥和屈原。一在荆楚,一在吴越。但是按照史书记载,伍子胥早,出现在汉代太史公的史记。屈原晚,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纪念风俗的,说是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纪念节气的,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还有一说,为夏至说。在中国,有冬至大过年之说,所以,夏至也该有节日。

其实,综上所述,最早是因为风俗。加之农历五月,天气炎热,易生瘟疫。且蛇虫鼠蚁增多,故而有风俗要饮雄黄酒,沐浴,插菖蒲。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五毒’的,蜈蚣,蜘蛛,蟾蜍,蛇,蝎子!

再后来才因为屈原和伍子胥等爱国英雄,人们表示尊敬,加在他们身上的。但是,明显屈原更有名,因为他是写书的!呵呵,所以‘立功’不如‘立言’啊!

太多了,就不细讲了,有机会开单章吧。之所以,用这么大篇幅说这个,因为端午快到了!同时,告诫某些棒子们,端午在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晚的也就到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那时你们那,没有文字,没有文明,说不定连人都没有呢!居然有脸说端午是你们的!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给不知道的国人们,普及下。下次也能吐槽!呵呵

5.震泽,就是今天的太湖。是五大淡水湖,80年代,洞庭湖第一,鄱阳湖第二,太湖第三。如今,鄱阳湖第一,太湖第二。洞庭开始萎缩了。

《尚书·禹贡》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虽未明确三江所指,但其意已说明三江为震泽通向大海的水道。

入海之道,这三条水道畅通了,震泽就不致有壅塞之害。三江即指太湖下游入海的三条水道娄江、松江及东江。

北支娄江即今浏河,经昆山、太仓到浏河口入海;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就是有此入海。

中支松江即今吴淞江,近代又称苏州河,从吴江向东进入上海后入海;那时还没有上海,所以直通大海。

至于南支东江,早已淤塞,究在何处,成为千年来注疏家争论所在。近年来通过微地貌的调查和沉积物的分析,在今苏州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处发现太湖尾闾地带存在着三个显著的线型低砂地带向着太湖辐集,其中两个与吴淞江、浏河符合,另一个则由澄湖、白蚬湖及淀泖地区向着东南至海盐附近有一个低洼地带,比附近地面约低数十厘米至一米,根据这一地貌上的表现,显示了太湖尾闾东江的所在,系由淀泖湖区南流至海盐的芦沥浦(今平湖广陈以东)附近入海。而本书中的会吴郡水路,走的就是此道。

《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对于五湖,历来各家解释不一。有以五湖即指太湖,如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郦道元《水经注》的五湖还包括射贵湖,又名芙蓉湖,在今常州、无锡、江阴之间,已于明宣德(1426—1435年)年间湮废。由此可见,古代所谓五湖最初可能系指太湖,后来泛指太湖湖群而言。所以,所谓的三江五湖最早指的是太湖流域,吴会间。

6.邯郸淳:著名书法家!对他书中记载的年代,个人有疑问,遍查书籍,没有确切说法。故而此处就不多说的。

7.尚度:党人中的“八厨”之一,之前说过的。

8.本章对很多地理的解释,在后期都有大用处。故而,前期的铺垫和注解很多!谢谢大家的支持!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