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七章 内置弹仓(1/1)

龙战长空 !之前在战机周围转悠的时候还看不出来,等到真的躺在滑车上接近机腹,龙云一边还在质疑整体油箱的设计思路是否合理,一边就见到了舱盖开启的“油箱”里面是什么情况。

躺在滑车上观察,就在他所处位置的斜上方,几乎填平了发动机吊舱之间的大半凹陷、外形经过隐身设计的所谓“整体油箱”,其实却是一具武器内置的保形弹仓;视线绕过折叠开启的弹舱门向内看去,只见一枚弹翼张扬的乳白色r-27r导弹,正静静的悬挂在狭窄的舱内空间里。

怪不得要这样安置,原来是可以内置空空导弹的武器弹仓!

把空空导弹放进内置弹舱里携带,这也是隐身战机的一种起码要求,龙云对此当然很清楚,但是他刚才骤然见到迷g-29n、心情比较激动就忘了这茬。现在见到了米格局的设计方案,他才想到这也是雷达隐身战机的必须配置,不由得就在滑车上仔细的看了又看,然后才慢慢退了出来。

是啊,作为一种低可探测性战斗机,武器内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不管rcs多小的战机,只要挂上一两枚空空导弹,就基本上完全丧失了雷达隐身特性,反射信号强度可以提升一、两个量级,而且越是隐身设计优秀的战机,就越是如此。

那么对改进自迷g-29的迷g-29n,作为一种体型中等、机内空间也没有什么富余(这个自然,否则何至于如此腿短?)的中型战斗机。在原有机体内增加内置弹仓完全不可能。那么现在这一种设计。大概就是最好的折衷选择了。

虽然经过刚才的一番观察,龙云已经发现,这具临时加装的内置弹仓空间非常局促,看上去除了首尾两部分的油箱结构外,就只能再塞进一枚r-27r/er之类的超视距导弹;但是就在看到了这些设计之后,他已经洞悉了米格设计局研发迷g-29n的真正目的,那么仅仅一发导弹容量的内置弹仓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正如他所见到的那样,全面雷达隐身设计的迷g-29n。的确可望达到良好的“低可探测性”,但是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也大打折扣,这样一种优缺点都极其明显的战机,本来也不适合打传统空战。

那么这么一种飞机,它的战术价值又在哪里呢?

想一想接下来的南方战区形势,龙云从滑车上慢慢爬起身,他已经在心里给迷g-29n找到了一种可以大显身手的战场环境,现在就看接下来的试飞是否顺利了。

……

在布加斯空军基地,龙云感觉时间是过的飞快。

从米格设计局得到了最新型迷g-29n战斗机,而且还一下子就是两架。他现在的任务也变得很简单,就是在升空出击的间隙尽量抽出一些时间测试新战机、熟悉改型设计的米格机脾性。为接下来的战斗行动做好一切准备。

测试雷达隐形战机的飞行性能,这对龙云来说,也算是一种战斗间隙的闲暇放松。

就像今天,翱翔在烟波浩渺的黑海之滨,驾驶灰色渐变迷彩的新型迷g-29n穿行在连绵的苍茫云海里,用无线电与布加斯基地塔台保持联系,龙云右手轻轻搭在操纵杆上,透过无遮无拦的一体式座舱盖鸟瞰远方的苍茫大地。

坐在完全改进的迷g-29n战机里,没有了圆拱形的座舱隔框、也没有了潜意识的提示,龙云感觉到自己就像一只无拘无束的轻盈飞鸟,或者说就是真正“骑”在战斗机上巡曳苍穹,这种完全暴露在天空之中、近似幻觉的飞行体验让他非常兴奋,同时也想到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驾驶整体舱盖的战斗机飞行,不论在现实、还是穿越中都是第一次。

当然话说回来,就他的观察而言,米格机上的这种一体式座舱盖质量还并不理想。

就在两三天之前,刚刚见到外形可称惊艳、外表流畅光洁的迷g-29n,龙云还对出现在米格机上的一体式无框座舱盖深表惊讶,他觉得这种时髦玩意不太符合苏联九十年代的工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红色帝国武器研发的一贯原则,那就是“武器是为战争服务、尽可能做的更简洁”。

不过现在呢,和设计局的克拉科夫同志交流过好几次,他才知道这种看上去挺美的一体式座舱盖,其实折射均匀度、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都还达不到大规模使用的指标,换句话说,就是不怎么耐用、也不允许载机飞到马赫一点二以上,总之就是一种专门为迷g-29n量身定做的试验品而已。

当然作为雷达隐身的设计考量之一,这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座舱盖,至少还是蒸镀了一层泛着金黄色的反射膜。

要是这么想的话,所谓“专物专用”,倒是挺符合苏联军工的设计原则咯?

关于座舱盖的事情,坐在一架高空平飞的迷g-29n战机中,龙云现在倒还不是太担心,他最需要集中精神的还是战机起飞、降落之时,如果在飞行速度很高时很不走运的撞上了飞鸟,按照克拉科夫的说法,这座舱盖就会“像水壶胆一样骤然爆裂”——这种景象,想一想就知道并不好玩,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和老鹰之类的大型飞禽发生迎头相撞的飞行事故才好。

“呼叫‘十字斧’,呼叫‘十字斧’,预计三十秒后到达航迹转折点,请检查导航信标,并报告自己的飞行状态;重复一遍,三十秒后到达航迹转折点,请检查信标并报告状态。”

“‘十字斧’收到;目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五十(千米/时),飞行高度三千五百米。”

“这里是‘哨塔’,确认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六十五;‘十字斧’,保持现有航迹,转向后再进行一次雷达截获距离测试。”

“‘十字斧’收到,明白。”

和机场塔台联络之后,龙云略微低头看了看仪表板上的rwr灯盘,代表地面雷达扫描的c波段信号灯正在一闪一闪,显然部署在保加利亚海畔城市瓦尔纳附近的三坐标警戒雷达正在用一道狭窄波束尝试搜索自己;不过从以往几天的测试飞行来看,除非他飞的再近一点,否则在六十多千米的距离上警戒雷达是没法发现他的。

作为vvs的头号王牌、也是统帅部格外关照的耀眼将星,亲自参与飞行测试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当然不受保密原则限制、可以得知迷g-29n的真实能力。

比如说昨天,龙云就已经惊讶的发现,如果是驾驶迷g-29n与vvs派来承担测试任务的su-27s战斗机以一定夹角对飞,只要自己把速度保持在低水平、不给对手的n001雷达提供更大的多普勒频移,那么即使他接近到很危险的距离、有一次甚至是已经能够目视发现晴空中的友军战机,机械扫描的n001却还是抓不到他的影踪,这让龙云对“低可探测性”米格机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从理论上讲,对rcs五平方米的目标,n001雷达的截获距离大概在一百一十千米,换算成迷g-29n的零点一平方米rcs,理论上的发现距离是四十千米左右,而不应该是接近到目视距离都没察觉。

要是情形真的如此,那么su-27s还是可以从容接战,至少也可以用r-27r/t尝试一轮超视距攻击。

然而,理论毕竟只是理论。

在分析雷达探测能力时,信号噪声之类的不利影响暂且不谈,机械扫描pd雷达的所谓“探测距离”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已经大概知道目标在哪儿”,然后才能调动天线波束转向大致方位开始扫描、完成信号积累并截获目标。

这么说来,机扫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指标并不是在造假,然而这一过程显然需要时间,而且目标的初始方位不确定性越大、需要的扫描时间就越长,有时候十几秒钟还没有抓到敌机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真实空战中,敌我双方迎头接近之时,从雷达开始工作、到真的截获目标,敌我之间的距离就已经会比理论探测距离缩水不少,甚至由于飞行员判断失误、操控不当,敌机已经飞到眼前都没有截获,这种情况也不是非常罕见。

关于雷达隐身技术的战场价值,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在起作用,龙云才对迷g-29n的表现充满信心,至少驾驶这么一架战机前出接敌、就不太需要担心北约战斗机的威胁。至于他摩拳擦掌、打算除之而后快的那种目标,即使雷达工作在不利于战斗机隐身的s波段,他也觉得这很值得试一试。

e-3a“望楼”,美国空中作战体系的最关键节点,如果能够悄无声息的亮剑出鞘、一举将其当场击杀,那么接下来的天空战场上又会发生什么?

这种情形,想一想都让人十分期待,不是吗。(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