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历练?坐谈?(1/1)

寡人无疾 !“汪汪汪!汪汪汪嗷!”

“蠢蛋,别叫!”

刘凌尴尬地一拍座下的宝马,脸色羞窘的通红。

绝地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打它,委屈地“嗷呜”了一声,垂着头拖着脚在兵部街上走着。

“三殿下的马,倒是有趣的很。”一大早就被兵部尚书派去宫门口迎接刘凌的兵部文书,笑着替刘凌化解尴尬。

“看着,像是汗血宝马?”

“是。”刘凌点了点头,“是父皇御马苑中的汗血宝马,名曰绝地。我们三兄弟一人得赐了一匹。”

身为皇族,还真是让人羡慕……

那文书还没资格在内城骑马,凭着一双脚在刘凌身边快步走着,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那马叫的怪异,竟也不觉得是什么缺点。

只要是男人,天性中都爱这种自由的生灵。

六部衙门在内城,与皇宫只有宫墙和宫门相隔,每部衙门都占有广阔的土地,内外城和宫城与六部衙门相通的那条路,就以该部的名称命名,譬如面前的这道“兵部街”。

和兵部紧紧相临的是工部,毕竟兵部武备的督造经常要和工部合作,两个衙门的官员也互相交好,比其他几个衙门要更加相处融洽一些。

内城只有极少数极受到皇帝信任、从开国就一直延续至此的公侯宗室人家住着,其余大部分地方是京中办事的衙门,人称“官城”。

既然是“官城”,来来往往的官员也不知有多少,刘凌骑着高头大马,又穿着皇子的常服,但凡脑子不坏眼睛不瞎都知道这是什么来头,绝地还未到旁边,就已经恭恭敬敬地避开了。

那文书平日里不是兵部衙门一个不入流的小吏,靠着好人缘得了这么个差事,狐假虎威的了一把,脚步都走的轻快了一点。

“三殿下去兵部上差?”

也有胆子大脑子又机灵的官员壮着胆子搭讪,混个脸熟,总是没错。

“是,怕误了点,一过午时就来了。”

“哈哈,兵部下午的点心可难吃了,殿下明日来,要记得自备些点心!”

“无妨,无妨,谢大人提点。”

刘凌笑着对马下的官员拱手。

“大不了,送做‘活人饭’去。”

那官员大概是没想到刘凌一住在深宫里的皇子还知道“活人饭”,忍不住微微一怔,再回过神来时,这位皇子已经骑着马走的远了。

长久以来,人们的习惯都是只吃朝食和晚膳,但对于早上要起早上朝、中午要在宫中轮值,下午又要回衙门办公的朝官们来说,只吃两餐实在是架不住。

于是乎,为了体现皇帝的体恤,京中各衙门在正午过后还会准备一餐,大多是方便边办公边取用又不会掉碎屑的食物,极少会喝到汤水,所以一到了冬天,各种点心被冻得硬邦邦的,被各部衙门戏称为“硬餐”。

硬餐对于当年大多锦衣玉食蒙荫入仕的官员来说,自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是百姓们对于官老爷们能被国家包一顿伙食都十分羡慕,即使在官员们看来难吃的硬饼、馒头等物,也被百姓们叫做“状元饼”、“宰相团”,意喻是只有当上官老爷才能端上的铁饭碗。

从赐下硬餐的福利时,就有官员们吃不下或是不爱吃这些点心,又怕被御史知道后弹劾自己浪费粮食,便包起来出去由衙门里的差人送出去,发给外城忍饥挨饿的乞丐或受难的百姓,引起一时效仿。

久而久之,送餐也已经成了一种传统,收到这些食物的人,都叫它们“活人饭”,又叫“皇帝饭”,因为为六部和其他衙门的官员加餐的福利是皇帝赐予的,最终却是百姓得了恩惠。

于是每到午时一过,总是有许多无家可归或穷困潦倒的流民早早等在内城入口的城门处,或坐或卧,安静无声。

没有人敢在这里生乱,也没有泼皮无赖会在这里骗官老爷的东西,只有最需要帮助的人,会聚集到这里来。

走投无路之下的流民,原本应该是最容易生乱的一群人,可因为有了希望,便能和平共处。他们之中大多数的人,都充满感激的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积蓄了力量投入到为了未来而做出的奋斗中去,能改变自己颠沛潦倒的命运,全靠的是内城里送来的这些“活人饭”。

这也算是京中的一道景致。

刘凌会知道这么多,是因为刘凌曾经听赵太妃说过景帝时期的轶事。

据景帝时期的《起居注》记载,景帝经常微服私访,在六部下班之前于内城游荡,观察索要“活人饭”的流民有多少。

是人都要脸面,只有衣食无着、实在无以为继,才会出去乞讨,毕竟官府对于流民的管制非常严格,京城恐怕算是天底下乞丐和流民最少的地方。

如果天子脚下索要“活人饭”的百姓都开始增多了,景帝就明白国家最近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再去查找原因,也算是他自己了解世情的一个独特的法子。

皇帝微服,到后来肯定是瞒不住的,知道这件事的人多了,就有京中的官员开始暗中驱赶讨要“活人饭”的乞丐或流民们。

景帝知道此事以后,自然是大为感叹,认为他身为皇帝,想要了解外面的事情却如此艰难,可见皇帝高坐在庙堂之上,也有许多力有不及之处。

从知道百姓因他的微服而被驱赶之后,景帝便再不微服去内城“溜达”,以免“活人饭”成了“害人饭”。

断绝别人的活路毕竟是个缺德的事情,景帝不再微服,又有百姓和其他性格刚正的官员盯着,驱赶百姓的事情便慢慢绝迹了。

在民间的百姓们看来,当皇帝是天底下最好的一件事。皇子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皇帝后又能睡天底下最美的女人,差用天底下最杰出的人才,所有人都要对他俯首称臣。

却很少有人明白作为一个想要有作为的皇帝,究竟有多么难。

刘凌原本也不明白皇帝的责任和无奈之处,他生于冷宫,长于冷宫,起初对于皇位的看法,便是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能随意将别人送去了冷宫,又或者宠爱到宫中无人敢忤而已。

而他对皇帝的认识,是从幼时起听赵太妃一点一点说着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往事而建立起来的。

有景帝的欲兼听而不得,如何以军队部署对门阀进行制衡,也有景帝如何求美而被拒,最终养成恋足的毛病;

有恵帝的心算过人,如何设法填补国家财政的空虚,也有恵帝如何对锱铢必较,简朴到令人发指;

有平帝的杀伐决断,如何削弱后戚与权臣的实力,也有平帝性烈急躁后缺乏深思熟虑的那些举动对国家带来的灾难。

有时候刘凌听着听着,甚至觉得人生的目标不应该是当“皇帝”,而是当一个随心所欲的“暴君”才是。

否则如此劳心劳力,呕心沥血,其他人还有休沐、辞官和致仕之时,皇帝却不得休息,如此辛劳,做的又有什么滋味?

背负着无数人的命运和未来而活,一有不慎便是生灵涂炭,岂不是人世间最大的一种痛苦?

刘凌一边怀揣着对“硬餐”的好奇,一边不停的和沿途来往于官道上办差的官员们打着招呼,望着他们充满活力和自信的神色,那些对着未来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的笑容,刘凌也忍不住笑容满脸。

这些都是刘凌在宫中看不见的光景。

在宫中,宫人们都是严肃而谨慎的,即使有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辈,向来也表现出的是一种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这并不是一种会让人心情豁达的氛围,有时候刘凌也有些理解,为什么大哥、二哥和父皇会养成一种无法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的性格。

因为生活在皇宫里的人,是连求这些高高在上的“主子”们为他们想一想都不敢想的,他们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成为了更加卑微的样子。

连宫人们都表现出一种无需当自己是人的理所当然,又如何能让父皇和兄长们意识到他们也是人?

相比起宫内的宫人,宫外的官员们即使是有意交好,也是快乐的、充满着对于自己未来的自信而攀谈,这种交谈和搭话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甚至能感觉到平等的交好,让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这大概就是仰人鼻息的奴婢与靠着自己能力生活之人其间最大的区别。

刘凌说不上自己喜欢哪一种。

他生来便是皇子,早已经习惯了前者,而未来,则是要慢慢适应和后者的相处之道。

养“士”,而非驭“奴”的道。

随着马蹄得得得得的声音,引路的文书在兵部衙门的大门前停下了脚步。

皇帝派出两位侍卫保护刘凌,又有刘凌身边差用的王宁和侍读戴良作为随从,一行五人还未站定,便有兵部的两位侍郎迎了出来,亲自接刘凌入部。

“三殿下,对不住,对不住,尚书大人被陛下留在宫中,嘱了我等先领着殿下在兵部中走一走,熟悉下环境,再过一个时辰,尚书应该就回来了……”

兵部左侍郎是一位性格爽利的中年人,留着一撇山羊胡子,边笑着让兵部门房的门人牵着刘凌的马去安置,边介绍着兵部的情况。

“我兵部有四属,分属四院,中央是兵部上官们的坐班之所,四属分别是兵、职方、驾、库各部,臣先领您去……”

“汪!汪嗷!”

兵部左侍郎滔滔不绝的声音突然一顿,疑惑着四处张望:“我兵部街上,何时来了野狗……”

“噗嗤!”

一旁的戴良实在忍不住,靠在王宁的身上抖着身子,就差没笑翻过去。

刘凌摸了摸鼻子,红着脸喊了一声。

“我那马不爱和其他马在一起,劳烦单独拴着,喂点豆料……”

兵部左侍郎这才发现叫的是什么,眼睛睁的浑圆,另一旁的兵部右侍郎大概是个爱马之人,已经满脸痛惜的叫了起来。

“兀那门子,你给我小心点!那可是大宛马!大宛马!不是你养的那骡子!”

原本还有些紧张和陌生的气氛,因着绝地叫唤了几声,顿时融洽了起来,那左侍郎也悄悄松了口气。

“看起来这三殿下果然是个好说话的。”他想,“想来他在兵部历练,也不会给我们添什么麻烦。”

右侍郎是个粗人,向来同僚说什么附和什么,心中想的大概也差不多。

然而没有片刻功夫,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

“啊,原来这就是山河图志,咦,为什么这一大片都是红的?”

“原来职方是负责给武将授官的,那以什么标准授官?什么,等我再待一阵子就知道了?那可不行,万一父皇问起我今天学了什么,我该怎么回答?”

“哦,原来一般训练是没有真家伙的,都是木刀木剑,临出阵之前授予兵甲?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这样吧?难道边关用兵,还千里迢迢运武备过去?什么?又要我再待一阵子?这不是一句话就解释完了的事吗!”

刘凌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恨不得连墙上多个钉子都要问一遍。

他来之前已经寻思过了,装傻充愣肯定不行,要表现出英明神武也不切实际,唯有一副什么都好奇的样子,才能打探到父皇想要知道的消息。

毕竟他是年轻人,平时又不出宫,好奇一点也不算突兀。

只是他玩“你问我答”玩的不亦乐乎,可怜两位兵部侍郎揪胡子的揪胡子,揉眼睛的揉眼睛,满头满身都是大汗。

这位皇子,麻烦倒是不麻烦,可架不住是个话痨!

他居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啊!

连吃喝拉撒都要问啊!

雷尚书,快来救命啊啊啊啊啊啊啊!

他们再也不想带小孩了!

***

刘凌在兵部历练的还算顺利,刘祁这边却是一团乱麻。

和大多是武官的兵部,以及注重实务的工部不同,礼部是六部中公认的最不好待的一个衙门。

吏部是方孝庭的一言堂,你再有才干,不得方孝庭的法眼也是白搭,所以在吏部里混,只有两个字——“听话”。

因为没什么选择,混起来也不废心力。

刑部则是需要极高的刑名侦讯经验,哪怕你有大才,即使背完那本厚厚的《代国律》和各种量刑的案例,不历练个三五年根本不能胜任,所以刑部里人人都是擅长某个方面的人才,没有什么大错轻易不会动他们的位子,比如前任刑部尚书,就一直坐到了致仕才回乡。

人事是固定的,相处起来也容易。

户部则是朝中蒙荫最厉害的地方,几乎是三步一“公卿”,两步一“大夫”,人和人之间不能轻易得罪,每个人背后都背景深厚,相处起来也就特别客气。

加之户部掌管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轻易不可出错,使得户部的官员都十分谨慎,在这里也算是个美差。

相比之下,兵部直来直往、工部闷头做自己的事,各有各的风格,而礼部的风格,就是“文人相轻”。

所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礼部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管理全国的书院及科举考试,还有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可以说,随便哪个长官提出来,都是一方有名的大儒。

他们之中,有曾在国子监任过司业的学官,也有因为学问做的特别好而被特点的,还有通晓其他民族的文字、礼法而出名的,总而言之,就是有学问。

想在这里混,除了人要八面玲珑,还必须有让他们看得起的文采。

刘未的治国风格是注重实务,不重辞赋,薛芳和赵太妃也都是不善工辞之人,所以刘家这三兄弟,除了老大受母亲影响在这方面好些,老二刘祁和老三刘凌都是文辞并不华丽之人。

刘祁刚入礼部,来来去去每个见到他的官员都“好心”的考校考校他的文辞,聊聊他读过什么书,问问会些什么,直把这个明日里冷傲矜持的皇子问的是冷汗连连,眼睛充血。

他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极为出色的了,可考校他的都是什么人?这些都是当朝“状元”、“榜眼”们的主考官,他是皇子,便是天下同龄人的表率,这一考校完,有些老成的面上没露出什么,可有些轻浮些的,态度上对他有些轻视。

更有甚者,刘祁单独相处时,还能听到不少礼部官员的窃窃私语。

“这二殿下,学问似乎不怎么扎实啊!”

笑话!他在宫中人人称赞学问扎实!

三兄弟里,就属他对功课做得最为慎重和认真!

“那笔字也没什么筋骨,还不如在冷宫没发蒙多久的三殿下,是不是心性不太坚定?”

可恶,给他只软毫,却要他有筋骨!

怎么不干脆用筋骨来写算了!

“居然说不会赋诗!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身为皇子,必须脱离庸俗,使志向和情操得到陶冶与提升,怎能死读书?没灵气,没灵气!”

他就是俗人,愿意当俗人行不行!

做功课都做不过来了,哪里有闲情逸致去吟诗作对,伤春悲秋!

刘祁是何等骄傲的一个人,何曾被人这样嫌弃过?差点没跑出去当场翻脸!

还是庄扬波咬着牙死死抓住他的衣袖,才没让他出去给别人下不来台。

原本,礼部和吏部关系极好,毕竟考完了的进士们等着授官,授出去才能当“座师”,否则收一个穷秀才做门生,对个人声望和日后的前途一点作用都没有。

在两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刘祁在礼部历练,怎么也会被给予各种方便。

偏偏情况和之前又不相同,闹出太学生“叩宫门”的事情后,皇帝加开了恩科。开恩科这种事情,明显是拉拢礼部、杀吏部威风的事,偏偏礼部这么多官员根本没办法拒绝这样的诱惑,又或者早就像找个理由不和吏部同流合污,竟甩开吏部操持起来年恩科的事情了。

一旦“加恩科”的情况增多,礼部顺势而起获得不亚于吏部的重要地位也指日可待,何必处处看吏部的眼色?

在这种情况下,刘祁就变得更加尴尬。

刘未将刘祁和刘凌送去兵部和礼部,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但他没有想到原本清闲的礼部会因为叩宫门加开恩科的事情变得极为繁忙,这样难以自处的刘祁除了尴尬以外,也确实找不到什么人带他学习历练,倒变得进退为难。

礼部现在一部分人在忙着冬祭和来年的春祭,一部分人在忙着过年时各地藩属进贡和回礼的事情,剩下的则全部在忙活明年科举到的事情,一下子就把刘祁晾在了一旁,成了隐形人一般的存在。

于是乎,这两兄弟进了六部历练,都是人人避之不及。

兵部避之不及刘凌,是因为他太能问;

礼部避之不及刘祁,是怕他太能问。

刘祁比刘凌麻烦就麻烦在他性格高傲,还不愿意先低头去讨好别人,如是这般呆了三天之后,他彻底熬不住了,提了父皇给的出入宫牌,就去探望自己“生病”的曾外祖父去了。

方府。

“阿公,你怎么……”

刘祁望着行走如常的方孝庭,诧异极了。

他最是明白这位长辈的性格,那是行事从来滴水不漏的。

既然他向父皇是“报病”,以身体不适休了病假,那即便是什么病都没有,躺也在床上躺几个月,绝不给人指摘的地方。

可如今他气色如常,龙行虎步,哪里有半点“虚弱”的样子?

是因为他要“致仕”了,所以无所谓了,还是因为什么其他的缘故?

“殿下来了。”方孝庭微笑着,没有接刘祁的话,“您今日怎么来了?怎么不在礼部‘办差’?”

他在礼部也有不少眼线,这样说,自然是故意引起刘祁的不快。

刘祁即使知道方孝庭是什么意思,可还是抑制不住地吐起了苦水:“什么办差,我连礼部尚书房间的桌子都没摸过!他们一天到晚就让我读书读书,好似我把天底下的书全部读全了就能治国似的!”

“哈哈,对于礼部来说,还真是如此。”方孝庭哈哈笑着,“所以殿下当了逃兵,逃到老臣这里来了?”

“……”

刘祁沉默不语。

“殿下,老臣其实并没有什么病,只是陛下如今已经不信任老臣了,再在朝堂上留着也是徒增嫌恶,所以老臣不如在家中闲散闲散,对那个位子也看淡了许多……”

方孝庭慢悠悠地说道:“殿下反正也是闲着无事,不如跟老臣下盘棋?”

“我棋力远不如您,何必自取其辱……”

这几天被虐的还不够吗?

琴棋书画都被考了,就差没问会不会卖艺了!

“那就让你执黑,再让你五目!”

方孝庭干脆地堵了他拒绝的路。

刘祁无法,被方孝庭引着入了书房,上了罗汉床,两人开始了“手谈”。

执黑先手,所以占据了很大的优势,通常是水平低者执黑,方孝庭又愿意让子,这便是“饶子棋”。

三兄弟中,刘恒最擅音律,刘祁最擅围棋,刘凌最擅书法,刘祁虽然嘴里谦虚自己的棋力不如方孝庭,但他执黑又被让了五个子,便自诩有八成的胜算,一拿起棋子之后,不由自主的认真了起来。

他素来就是个对什么都认真的性子,所谓“手谈”,又是只用手中的棋子说话,双方一言不发,你来我往,庄扬波年纪小,没一会儿就熬不住了,看着看着,就坐在了罗汉床的脚踏之上,靠着罗汉床,慢慢地睡了过去。

刘祁和方孝庭都没有管他,只是看了他一眼,就继续下棋。

刘祁一拿到黑子,立刻占据了有力的位置,开始慢条斯理的布局。

方孝庭也是浸/淫棋道多年,步步紧逼,不肯放弃。

刘祁占据优势的局面保持了很久,他有着有力的地盘、有着可供进退的活“气”,还有随时可以连纵的余地,而方孝庭却只能偏安一隅,保持着自己的实力不被蚕食,再一点点反击。

没过一会儿,刘祁的表情变得越发凝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优势局面被一点点扳平过来,除了左边的半壁江山,右边已经没有了什么气数,只能往左边尽力一搏,才有胜利的可能。

可等到他真的往左突进,放弃右边之后,方孝庭突然连连变子,右边被堵死的局面原来是个幌子,他在接连“杀”了自己白子的几个子之后,右边被堵死的路重新焕发了升级,可此时左边和右边之间的活路已经因为他放弃右边的举动被彻底截断。

堵在中间的刘祁进退不得,眼见着左边和右边都是活路,却没有办法再和任何一边连成一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曾外祖父慢慢收官,将整片江山都吃了下去。

不必一颗颗棋子数,刘祁眼睛一扫,就知道哪怕再让五目,自己也是彻彻底底的将这一局输了个干净。

刘祁连日来频频受到打击,先是在礼部被人小瞧的一无是处,又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输得干干净净,加上方孝庭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让他胸中一股郁气顿时暴起。

哗啦!

暴起的刘祁伸出手去,将棋局直接掀翻了过去。

无数黑白交错的棋子像是一颗颗星子,瞬间飞散出去,洒落于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世界瞬间倾覆,山河从此倒转……

此一局,再没有回天之力。

随着棋子落地,庄扬波也被这么大的动静惊醒了过来,一头磕在了罗汉床的床沿上,迷迷糊糊地望向刘祁,顿时大惊失色!

只见刘祁捂着胸口的衣襟,面红耳赤,气喘如牛,看着那地上棋子的表情哪里像是看着什么物件,简直就像是洪水猛兽一般。

而一旁的方孝庭还像是刺激他刺激的不够似的,慢条斯理地弯下腰捡起棋盘,一边收拾着棋子,一边淡淡地说道:

“殿下一开始占据优势,又听老臣说让您五子,心中已经存了必胜的信念,所以开局随心所欲,再没有了平日和老臣对弈时的谨慎,此乃‘轻敌’,这便是大败的先兆,此其一。”

刘祁见了鬼一眼地望着地上的棋子,浑身不住地颤抖。

“诚如老臣所言,您确实占据优势,若是稳扎稳打,步步紧逼,老臣也会十分头疼,然而您却试图一下子吞下整个地盘,致使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连,前后恍如两人,此乃‘自大’,兵家之大忌,此其二。”

“不先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却先行退却另谋他路,置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步步经营的棋子于不顾,此乃‘不仁’,此其三。”

旁边的庄扬波听得懵懵懂懂,耳朵里停着的似乎是方老大人在指导二皇子如何下棋,仔细听起来又像是蕴含着什么大道理,一时间云里雾里,只觉得方孝庭说不出的高大和神秘莫测,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敬畏之情。

庄扬波尚且如此,身为当事人和被指导的刘祁会有多么受震动也可想而知。

随着“其三”被方孝庭说出,刘祁一下子瘫软在罗汉床上,整个人犹如被完全泄去了精气神,只能痴呆呆地仰头看着方孝庭。

“最让人可惜的是……”

这位年已古稀的老大人满脸惋惜。

“其实殿下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只要能坚持己见,不为老臣自找死路的举动所乱了手脚,只认准一条路缓缓图之,不管选择那条路,都能最后通向胜利。;老臣虽截断了你选择的‘道路’,但每条路的气数都尚存,可您总记着之前右边送死的那些棋子,每走一步,都要瞻前顾后,不愿意再送出一子……”

方孝庭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将地上的棋子捡起了大半,又拿了些棋盒里的棋子,开始一点一点复原起刚才的棋局。

“不是我不愿意在送出一子,而是我怕到了最后,虽然胜了江山,可收官之后棋子的数目依旧不及你的白子,是以格外谨慎,不愿意再有任何损失……”

刘祁苦笑着。

“比起之前执黑又饶子的优势,到了那时,已经再也损失不起了。”

“正是如此。您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便不会被左边的大好局面所诱惑,左边和右边的大局都不会有失;若您已经选择了放弃右边,那应该索性经营左边,彻底绝了自己左右逢源的路,这样即使老臣在右边如何动作,也干扰不到您的决断,反倒该老臣左右为难……”

方孝庭意有所指地继续说道:“到最后,你生路已断,可也并不是没有能赢的法子,譬如到了这一步……”

他指了指其中几个位置。

“您若彻底堵死自己一边的道路,不再想着两边都顾全,臣即使胜了,也是惨胜,别忘了臣和您相比,先天就输了许多优势,还需要饶您几个子,所以即使臣赢了局面,已经到了收官的时候,但没有终局,谁也不知道胜负究竟如何。”

刘祁到了这时,才真正是面如死灰。

“……可您却看着大局将定,一抬手将棋盘给掀了。”

方孝庭摇了摇头。

“自己先放弃了这盘棋……”

“殿下,您的棋,并不是臣教的,想来除了您自己的天赋以外,也受了不少环境的影响。老臣确实无病,在家中不过是偷懒躲闲,您即使来老臣的家中,也不比礼部里好到哪里。”

方孝庭见刘祁听懂了他的意思,笑的更加快意。

“向左或向右,一旦选择,便不可再行更改。无论选择哪条路,您都有一拼之力,只是切莫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更不要未战先败。”

“这便是老臣,在‘棋’之一道上给您的教诲。也是一位曾外祖父,对自己从小关心的曾外孙的教诲……”

刘祁的嘴唇不住颤动着,不知道是为了方孝庭的话,还是为了自己即将要做出的选择。

“臣不需要您侍疾,臣只问您……”

方孝庭竟是一点都不把身边的庄扬波放在眼里。

“您是继续在礼部历练,还是每日来跟臣学下棋?”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