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仙传奇 !冬夜静寂,寒气逼人,白雪悄然伏于垂柳之上,雾凇顿成,仪态万千,甚是好看。
然而此景却难敌明梦寒顾盼间所展露的风韵。
明梦寒心知对于李义山来说,多劝无益,毕竟李义山若是自己不想放下,别人却是爱莫能助,于是便想转移话题,美目顾盼间,见无相和尚仍在念《佛言度化经》,当即便道:“这和尚好生了得,年纪轻轻修为竟如此深厚,下一届的七派会武定能大放异彩。”
长醉真人闻言不禁缓过神来,略一沉吟,道:“不错,这和尚的天资在正法寺或可称为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深具慧根,到时候小辈比试,怕是要力压七派。”
明梦寒轻轻颔首,道:“他这连正法寺的《佛言度化经》都修习成功,确实深具慧根。”
就在这时,无相和尚缓缓睁开双眸,微笑道:“如今我已将你自身的怨气除净,并且使你沾染了些许佛性,今后你便跟着我吧。”
随着怨气化净,此时的鬼魅心中一片祥和,似是放下了一切,当听闻无相和尚要让自己跟着他时,心中莫名的升起一股苦涩之情,后又于顷刻间尽皆消散,平静道:“愿随大师左右。”
无相和尚见鬼魅果真没有异议,笑意更深,道:“你我也算有缘,我便收你为我的大弟子吧!你可愿意?”
鬼魅道:“弟子拜见师父。”
无相和尚点了点头,嘴角含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鬼魅道:“如今我已身死成鬼,本名不用也罢!还请师父赐名。”
无相和尚沉吟道:“也好,如今你既已入我门下,我便赐你法号,为师下一代弟子均是以净字起头,方才为师将你心中怨气除净,你便叫做净心吧。”
净心拜了拜无相,道:“谢师父。”
无相满意的略微颔首道:“你且将你生前所受之事与为师说说。”
净心沉吟道:“我本是北安城人,新婚不久便携妻子出外游历,刚巧于三日前游至长松城时,被一长松城恶霸拦住,他见我妻子貌美如花,便强行掳走了我的妻子,而我也被他们打成重伤,不能动弹,后来我渐渐恢复过来,循着线索,找到了他们,当我见到我妻子时,我发现我的妻子因抵抗恶霸对其行不轨之事,誓死不从,最后咬舌自尽,心痛难忍的我当即便攻向那恶霸,可惜敌之不过,被恶霸几掌打死。”
众人方知原来这净心也有如此悲痛的经历,难怪满心怨气,无形中却是对净心的恨淡薄了不少。
无相和尚道:“这人行径如此恶劣,净心你放心,他不会有好下场的。”
苏映晴闻听净心是被恶霸打死,不由好奇道:“这恶霸姓甚名谁,怎么个称呼。”
净心道:“我只知这人姓翟,住在不远处,修为后天后期。”
苏映晴当即惊叫道:“翟刚!”
净心摇头道:“不太清楚,不过我感觉他的掌法与横练功夫俱都甚是了得。”
苏映晴看了看众人一眼,颔首道:“没错,那人定是翟刚无疑。”
净心道:“你怎么这么确定?”
苏映晴眼眶微红,道:“一个月前,我的父母就是被这恶霸所杀,我的家自此便没有了。”说着便哽咽起来。
净心叹了口气道:“没想到都是苦难人啊!先前是我被怨气迷失了本性,在此我向诸位先赔个不是,希望诸位能因我如今已改过自新,给我个悔过向善的机会。”说着向众人一拜。
天茗看了眼众人,说道:“我虽被你打伤,但当时你恶念丛生,心怀怨气,如今你既然已拜入无相大师门下,洗心革面,从新做鬼,那就让往事如烟,随风散去吧!”
孙云天虽面色煞白,但仍面带笑容的说道:“一笑泯恩仇,不打不相识,既然你已弃恶从善,皈依佛门,我便既往不咎。”
冬志鹏与苏映晴见两个受伤之人都宽恕了净心,自己却是也不好怪罪,当下也不多言。
无相和尚见众人均宽恕了净心,不由微微颔首,暗忖道:“这几人心性善良,如今两番相遇,倒是也与我有缘,待他日若是缘法到了,或可送他们一场造化。”
净心见众人宽恕了自己,连忙谢道:“诸位的宽宏大量,在下铭记于心,还请受我一拜。”说着便又向诸人拜去。
苏映晴道:“我们虽无大事,但你杀死窦伯,吸取贺云峰阳气之事,怕是这贺府的主人贺云峰不会善罢甘休的。”
无相和尚说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然他已更名净心,便已是新生,之前那恶鬼已然魂飞魄散,阿弥陀佛,想来若是贺施主知道那恶鬼已死也不会过多追究。”
长醉真人冷笑道:“和尚,众人之中就你会说。”
无相和尚微笑道:“道长谬赞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就自有定数,对于贺施主来说,放下方能快乐,执着只会烦恼,告诉他恶鬼没死,只会让其徒增烦恼,心生仇恨,几位都是心善之人,自然懂得告诉他恶鬼已死,而隐去净心之事,不禁对他最为有益,并且也没有违背你们的初衷。”
众人闻言,相视一眼,均露出深思的神情。
片刻后,孙云天最先说道:“大师境界甚高,我等受教了。”
无相和尚笑道:“相由心生,无我无相。”见天茗四人面露茫然之色,也不在意,复又对净心说道:“虽你已诚心悔过,但为师仍要罚你,你可有异议?”
净心双手合十道:“弟子并无异议,愿听师父教诲。”
无相和尚满意的略一颔首,道:“为是便罚你每日默念三百遍《佛言度化经》,默念一年,若不能按时完成,还会有另外惩罚。”
净心拜道:“师父放心,弟子定当努力完成,不让师父失望。”
明梦寒见无相和尚道行着实不俗,便也尊称道:“却不知大师法号。”
无相和尚嘴角含笑道:“贫僧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