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688章】 盟军大纛(1/1)

“奉孝慎言,切莫非议主公的对错。”

听到郭嘉的话后,贾诩轻声提醒一声,随即笑眯眯地说道:“其实奉孝是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你只看到主公似乎是骂不过袁绍,才恼羞成怒地逼袁绍应战,却忽略了主公本身也是能言善辩之人。须知阵前答话不比私下叙谈,一言一行都直接关乎两军士气,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稍有不慎被对方抓住把柄,往往就会大失颜面,继而影响全军士气。”

在贾诩话音稍顿之际,郭嘉插话道:“文和兄的意思是???主公故意示弱,佯作辩不过袁绍,继而扮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抓住袁绍的口误逼迫他阵前应战?”

贾诩颔首而笑:“奉孝可曾见过市井小民打架斗殴的场景?”

“当然见过。街市上的小民往往一语不合便大打出手,直到打得一方头破血流、矢口求饶为止,这等市井斗殴之事,我看到的不止一次,可谓是屡见不鲜。文和兄何故有此一问哪?”

“抛开身份和地位不谈,奉孝再看看眼下主公与袁绍之间的情形是不是似曾相识啊?”

“这???”郭嘉闻言错愕,既而灵光一闪,恍然大悟道:“咦,还真是如此!主公和袁绍起初还暗藏机锋地互相讥讽,既而撕破脸皮破口大骂,接下来主公佯装辩不过袁绍,便要与袁绍当众厮斗。这一幕还真是与市井斗殴一般无二,话不投机便破口大骂,骂不过别人的时候就大打出手。原来主公的真实意图便在于此啊!”

“正是如此。主公行事向来无轨迹可寻,如天马行空般变幻莫测,越是盛大的场面越是让人捉摸不透。很多我等认为十分棘手的事情到了主公手里往往会变得很简单。就像眼前这般剑拔弩张的场面,任何人面对两军数十万人马恐怕都很难做到镇定自若、应对自如。但主公却视诸侯大军如无物,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打击盟军士气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举重若轻,王者风范!”贾诩甚为钦佩地赞叹道。

“呃!”郭嘉闻言愕然:“主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

“儿戏?亦或是难登大雅之堂是吗?”贾诩接声笑道。

“正是。主公贵为骠骑大将军。如此作为,难免落入下乘,事后明眼人自然都能想明白。这样以来,岂不是有损主公声望与威名?”

贾诩含笑摇头:“奉孝此言差矣。主公常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不在乎是大雅还是低俗,关键要看听歌之人是何等身份?面对寻常百姓吟诗作赋。即便是大雅之作,恐怕也没几个人能听懂,远不如乡间小调听着舒服。

眼前这般情景亦是如此。袁绍之所以邀请主公出关叙话,无非是想借着口舌之利打击我军士气,听众便是两军将士。而两军将士之中有多少是读过书、会识字的士族子弟,想必一定不多。甚至是寥寥无几。这些将士与市井之中打架斗殴的小民何异?故而,对他们来说口舌之利根本没有多大作用,也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拳头就不一样了。不管袁绍年纪大小,这是战场上而不是府邸中坐而论道,他既然敢于出阵与主公对话,并且出言挑衅主公决战。那就要有与主公正面厮斗的勇气和心理准备。

而主公呢,表面上佯装骂不过袁绍,继而借着袁绍之前的挑衅口误,逼迫袁绍阵前决斗。这一瞬间的转变,我等都觉得荒诞离奇且太过突然,但两军将士却看得明明白白,并且认为合情合理。

说不过别人就动手打嘛,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不懂,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至少两军将士都能理解。而且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可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简单至极的方法,就能让袁绍大失颜面,在诸侯大军之中威望大减。是以,主公此举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任凭袁绍巧舌如簧、舌灿莲花,却终究抵不过市井无赖的斗殴之法。

而袁绍之所以陷入如此难堪的境地,并不是他愚蠢,而是他眼里根本没有普通兵士。他还以为两军对垒是冀州牧大堂呢,面对的都是士族官宦之人、饱学之士,却不知今天的听众都是普普通通的兵士,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因此,越是浅显易懂的方式,他们才能第一时间接受,并且能够认同。所谓谋略之道,‘谋’是基础,但如何去做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就是‘略’。”

“文和兄所言甚是,嘉受教了。”躬身一揖后,郭嘉心悦诚服地说道。

“奉孝不必如此。此乃小道也,难登大雅之堂,不过主公曾说,最合时宜的谋略才是最好的策略。现在想来确实如此,我等往后还需抛开世俗偏见,不拘一格才行啊!”

“文和兄言之有理,嘉却是有些迂腐了。此后定当自省自查,以免误己误人,耽误了主公的千秋霸业。”

“奉孝不必自谦。贤弟之才不输于当世任何智者,并且年轻力壮,又得主公器重,日后必然前途无量。如今愚兄已过不惑之龄,距离天命之年不远矣;此战过后,主公争霸天下之路必将走出西凉,前往东北和江南各州各郡。届时,愚兄纵然有心跟随主公征讨四方,只怕主公也不会应允,因此奉孝贤弟就要担负起更多更重的担子,辅佐主公尽早平定天下,成就千秋霸业!”

“多谢文和兄抬爱,嘉必定不负兄之所托,尽己所能辅佐主公廓清寰宇,戡平天下!”

至此,郭嘉终于明白贾诩今日为何将一件小事讲解得如此细致,这和以往沉默寡言的处事风格孑然不符。但现在他彻底明白了,原来贾诩有意培养他全权接管军务,以便于日后跟随主公李利南征北战,晋平天下。

毕竟贾诩年龄偏大,而且素来被李利所倚重,军政一肩挑,随着西凉军地盘不断扩大,贾诩必然会被委以重任,不会常年跟在李利身边出谋划策。如此以来,右军师郭嘉自然是当仁不让,担负起出征大军的军务,并时刻跟在李利身边出谋献策,随军征战。

————————————

哒哒哒!

“李贼休得猖狂,袁盟主麾下韩德与你一战!”

策马奔向阵前,韩德、韩猛叔侄二人并驾齐驱,行至阵前百步时,韩德一边跃马扬刀,一边厉声喊话。

韩德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老道,此时喊话,一则临阵通名,二则替袁绍解围。

有道是:主上有难,臣下服其劳。

此刻韩德、韩猛叔侄俩出战李利,可谓是恰逢其时,不枉袁绍对他们叔侄二人长期以来的信任。当年袁绍取代韩馥提领冀州时,慕名前去邀请韩家叔侄出仕相助,自此韩德、韩猛叔侄二人一直很受袁绍器重,在军中地位颇高,虽不能与颜良文丑相比,却也比张郃高览、吕旷吕翔等辈高出一筹。

勒马阵前与李利对峙的袁绍,听闻身后传来的急促马蹄声和韩德的喊话后,犹如大旱逢甘霖般松了口气,一脸煞白的神色顿时恢复些许红润。随即他拨马便走,眼角余光却一直留意着李利,惟恐李利趁自己勒马转身之时狠下杀手。

然而,袁绍确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勒马转身之际,李利手持战刀纹丝不动,任由他打马回阵而视若无睹,似乎根本没有趁机将其斩杀之意。

看到这一幕,两军将士谁能不明白,李利此举才是真正的恫吓袁绍,其目的就是恐吓袁绍主动退缩,从而在盟军三十万将士面前大失颜面、威严扫地,继而打击盟军士气。自始至终,李利压根就没想当众斩杀袁绍,并不是他不想杀袁绍,而是不能,或者说是时机未到。

毕竟袁绍是诸侯大军的盟主,乃盟军之大纛,而且年过五旬。如果李利趁势斩杀袁绍,无疑是图一时之快而后患多多;其一胜之不武,其二袁绍阵前被杀必然导致盟军将士义愤填膺,既而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如此一来,纵然函谷关坚固无比,足可抵挡盟军强攻关隘;但在盟军悍不畏死的强攻之下,关内五万守关步军必然损失惨重,势必迫使西凉战骑提早出关迎敌。此举有违李利诱敌深入的初衷,将打破他早已布置妥当的即定战术,继而改变整个战局,将这场胜券在握的大战引向无法预料的未知方向。

若是失去了袁绍这个诸侯盟主,盟军粮草辎重必然中断,使得三十余万大军难以为继,势必一哄而散。果真如此的话,西凉军肯定获胜,但是李利想将诸侯大军聚而歼之的初衷便无法达成。袁绍一死势必导致中原局势动荡,但只要各镇诸侯尚存,就无法彻底改变中原诸侯割据的局面;那么李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无异于枉费心机,徒劳无功。

是以,对于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而言,在没有消灭诸侯大军之前袁绍就不能死,只有彻底剿灭了盟军的有生力量之后,才是除掉袁绍和各镇诸侯的最佳时机。

“李贼受死吧!”目送袁绍离去,跃入李利视线的赫然是跃马狂奔杀来的韩德、韩猛叔侄二人。

————————————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