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虽然咱们这次的招聘工作非常的顺利,但是这里面好多人其实对于来到咱们工厂工作和做产业工人都是有着很深的抵触情绪的,这样的状态可并不利于咱们接下来的生产工作啊。”招聘工作结束之后,赫伯特忧心忡忡的说道。
而唐宁则满不在乎的说道:“放心吧,这件事我早有准备,等到明天开完员工大会,我保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都会提高起来。”
“哦?老板您想到什么好办法了?”赫伯特惊讶的问道。
唐宁故作神秘的说道:“我给他们准备了一碗鸡汤!”
“鸡汤?什么鸡汤,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这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其实唐宁所谓的鸡汤指的是前世的鸡汤励志文,而他准备的这个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前世最有名的一篇鸡汤文。
在随后召开的员工大会上,轮到唐宁这个老板讲话的时候,他站起身高声说道:“各位员工,欢迎加入我们杜乐士工厂。今天在讲话之前,我要先向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遥远东方的日本国的真实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一碗阳春面》。”(这个故事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看过,我就不细写内容了。)
听到唐宁这么说,底下的员工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这种迎新大会上老板不应该都是喊几句口号、让大家对于企业有信心、努力工作之类的么,这个托尼--唐宁怎么还讲起故事来了?看来这个花花公子老板就是不靠谱啊。
不过当故事讲起来之后,大家就慢慢的被这篇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实际上却相当富有内涵的故事给吸引了进去,尤其是当听到母子三人分吃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很多人都联想到了自身的遭遇,可不么,现在大多数人的家里都是这样、有限的食物全家一起吃、一起共渡难关。
慢慢的、大家都被故事里面那位坚强的母亲、懂事而又肯吃苦的两个小兄弟,尤其是被憨厚善良的面馆老板的善行所感动,纷纷的流下了眼泪,那不是伤感的泪水,而是感动的泪水。
到了最后,唐宁沉声说道:“现在我们的国家遭遇了一些挫折,大家的日子现在都不那么好过,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学习故事里面母子三人面对困境坚韧不拔的精神,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家人和我们自己重新过上富足快乐的日子!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故事里的面馆老板,虽然他的付出并不多,只是两个小小的面团而已,但是他的憨厚、善良,诚恳而又带有勉力祝福之意的新年快乐,却使得正在饱受残酷现实陷入困境的母子三人增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宗旨,我们是要赚钱,但更要给人以希望!”
唐宁的讲话结束之后,台下顿时掌声雷动,好多员工都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拼命的鼓着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唐宁的讲话多么有煽动性,而是因为《一碗阳春面》这个故事的背景与此时的美国太过于相似了,使得几乎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代入感,因为在场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跟故事里的母子三人几乎是一样的,都在为了摆脱困境而拼命的努力着,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点希望和一点鼓励,哪怕那点希望是那么的渺小和遥远,但那也毕竟是希望!
另外就是作者栗良平写得太好、太感人了,虽然只用了简单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对话、质朴的人物性格描写,但却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在困境中依旧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
这么一番简短的讲话自然不可能达到一夕尽收人心的作用,但起码给所有员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码不会再有人单纯的认为他们的老板唐宁先生只是一个花花公子,其实这就是唐宁这么做的目的,不过随之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就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第二天,唐宁正在办公室的时候,秘书忽然敲门进来汇报道:“老板,《纽约时报》的记者过来了,说是有事要跟您商量。”
“《纽约时报》?”听到这个名字,唐宁不由得为之一呆,因为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他在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新闻界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拥有相当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为什么会来采访自己呢?自己只是一个小工厂的老板,应该没这个资格啊。
虽然对于这个采访很是不解,不过唐宁还是很快就站起身对秘书说道:“快、快把人请进来,然后泡最好的咖啡送进来!算了、我还是跟你一起出去迎接吧!”
一到会客室,唐宁就看到一名身穿制服、身材高挑、容颜冷艳的美女,如果不是对方身上带着《纽约时报》的工作证,唐宁一准会以为这是哪位模特或者电影明星。
不过这位女记者好像对于类似唐宁这样的目光习以为常了,伸出手冷冷的说道:“唐宁先生您好,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戴妮,今天过来呢是有件事想要跟您商量一下。”
“您说、您说,有什么我能做到的地方,一定尽力!”唐宁热情的答道。
“我听说在贵厂两天前的员工大会上,唐宁先生您给员工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名叫《一碗阳春面》,对么?”
唐宁点点头答道:“没错,是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请问,这个故事是您创作的还是您的日本朋友创作的?”戴妮追问道。
“这件事是我一个日本朋友的亲身经历,不过被我改动了一下,然后编成了这个故事,我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激励一下我的员工们!”唐宁很不要脸的解释道,不过他并不担心侵权的问题,因为栗良平好像是在二战之后才写的这个故事。
“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现在我代表《纽约时报》向您正式约稿,希望您能够同意将这篇故事刊登在我们《纽约时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