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妃的眼神变了变,“你可看清楚是何物了?”
巧儿摇摇头,“回王妃,只因当时罗侧妃的动作太快,奴婢并未看清。”
肃王妃道,“想要知道是何物,倒也不难,只要王妃差人过去看看那娜莉公主的头上都少了些什么,不就知道了?”
“这恐怕不妥。”沐心暖皱眉道,“刚刚娜莉公主落水,只怕掉到水里的物件儿,可非一样。”
明王妃想想也是,这当如何是好?
“这有何难?娘娘,既然是巧儿说刚刚娜莉公主伸手去夺,可见对于娜莉公主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娜莉公主天生惧水,人人皆知,若不是比她将性命看的还重要的东西,她断然是不会毫无顾忌的。”
众人点点头,“的确如此。”
明王妃将自己身边的两名丫环派了过去,陪着巧儿一起再度看了看。
不多时,便过来回话,说是发现娜莉公主丢了两支头簪、一支步摇。
“来人,即刻命人下人去打捞。”
“是,娘娘。”
恰在此时,巧儿突然高声叫道,“奴婢想起来了。娘娘,今日公主进宫。因为得知是娘娘的恩典,所以便十分隆重地打扮了自己,她今日头上插了一支并不算是十分昂贵的银簪,只那银簪是她的嫁妆,所以,莉侧妃一直都是十分小心地保管着,极少戴的。”
明王妃似乎也想起来了,“你说的,可是那支造型有些奇怪的银簪?”
“回王妃正是那一支。”
明王妃点点头,转而看向了皇后,“娘娘,那支银簪是娜莉公主的生母逝前所留。听闻,曾是她母亲的嫁妆,直到她过世前,才到了娜莉公主的手上。故而,娜莉公主一直将此物看得十分贵重。就连臣妇曾有意观瞻,她都有些不太愿意呢。”
肃王妃冷笑一声,“难怪了。既然是生母的遗物,那自然是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只怕,这也正是罗侧妃使计将娜莉公主推下水去的重要原因了。”
“不!我与她无怨无仇,何故要害她?”
明王妃摇摇头,一脸失望道,“罗侧妃,你太让本妃失望了。诚如你所说,你们无怨无仇,可你当初何故要害她小产?如今她不明不白地落了水,先是你说丢了东西,使得周围没有人服侍,现在一切真相大白,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不!我没有!王妃,您一定要信我呀。我当真没有做过这种事。娜莉公主虽说是受王爷宠爱,可是妾身也有公子在身边养着,何需去算计她?”
“有儿子又如何?毕竟不是你自己亲生的,再说了,当初你被禁足时,那孩子不就是养在了娜莉公主的身边儿?”
罗侧妃这下子无话可说了!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指向了她。
罗侧妃百口莫辩。
今日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娜莉公主落水,就是她所为。可是每样儿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却全都将矛头指向了她。
罗侧妃不傻,她知道,自己今日,是被人算计了。
很快,外头有宫人进来,“回娘娘,这是刚刚从荷塘里捞上来的,就在娜莉公主落水的附近。”
巧儿眼尖,一眼便看到了那支银簪,“对对对,就是这支。娘娘,这就是今天早上莉侧妃头上戴的。”
明王妃也看过,点头确认道,“回娘娘,此簪的确是在一年前娜莉公主便说过,是她母亲的遗物。”
罗侧妃张了张口,总不能说娜莉公主在一年前开始就给自己布一了今日这一局吧?
这便是说出去,也无人肯信哪。
罗侧妃转头恶狠狠地瞪向了巧儿。
很明显,这丫头就是与娜莉公主联合好了来算计自己的。
自己何时伸手拔了她的东西了?
分明就是她刚刚落水时刻意抛进水里的。
常年打雁的人,这一次,偏生让雁给啄了眼,这一回,罗侧妃的心里可着实是咽不下这口气了。
“明王嫂,按说,这也算是你们明王府的家事,只是事情发生在了本宫的御花园,本宫就不能不理会了。来人,先前罗侧妃带下去,重打二十大板,待娜莉公主清醒之后,再做打算。”
“是,娘娘。”
进宫赏花,却被打了板子。
这下子,罗侧妃的脸可以说是丢尽了。
这还不算完。
娜莉公主再怎么说也是和亲的公主,这往大了说,罗侧妃此举,岂不正是要刻意破坏两国的安定和友好关系?
这是想要挑起战端的举动呀!
万一娜莉公主修书一封到了突厥,那岂不是给大雍也带来了大麻烦?
大雍纵然是兵强马壮,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打仗的。
更何况,这一次,还是他们的人,欺负人家娜莉公主在先。
“明王妃,此事,依我看,你还是一回去,便要禀于明王知晓的好。”
沐心暖也点头道,“王婶儿所说正是。王嫂,此事干涉重大,绝对不是打她二十板子就能了的事儿。您想想,这若是闹到了朝上,那些御史,还不知道怎么弹劾明王兄呢。”
明王妃也明白了皇后的提点,此刻正是白天,先前御花园里那么多人,如今又是大张旗鼓地查明了真相,只怕,想要瞒下来,是绝无可能的。
“臣妇明白了。一切都是臣妇不好,治家不严,还请娘娘恕罪。”
“王嫂哪里话?你的身子原本也不是太好。再说了,这是罗侧妃自己作的,与旁人何干?”
约莫一刻钟后,娜莉公主也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的第一句便是,“我的簪子,我的簪子呢?”
如此,更是将罗侧妃的罪名,给摁了个严实。
沐心暖并没有再多做处罚,早早地散了宴会,只说是委屈了娜莉公主,又赏赐了不少,以做弥补。
事情很快就专的沸沸扬扬,明王府的罗侧妃善妒成性,竟然在御花园里公然将娜莉公主推入荷花池,致其险些丧命,这简直就是蛇蝎毒妇!
于是很快,朝堂上的御史们,就开始掀起了一番弹劾明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