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传说别看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玉石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玉作为中国的“国石”。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汉白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经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开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后,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虽然最后被识破只是一个yīn谋,但也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古人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贵呢?首先,玉的模样好看,sè彩丰富。古书《说文》记载,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颜sè有草绿、葱绿、墨绿、灰白、乳白sè,sè调深沉柔和,形成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sè彩。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sè以至黄白sè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sè中杂有绿sè的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
其次,古代人mí信,认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镯、玉簪、指环、烟嘴等装饰品。
第三,玉的韧性强,受得住铁锤击打,这一特性连金刚石也无法与之相比。利用玉的sè彩和这一优点可以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uā草、楼阁、宝塔等精致的工艺品和装饰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袭击了南加里福尼亚,桑塔巴巴拉的一个小工艺品店里收藏的中国工艺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钱的玉制品虽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层,但一件也没有损坏。很显然,玉非常坚韧。
清末慈禧太后贪婪玉石一生。据说,有一名进贡者奉献一枚大金刚石头饰,她没有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绿玉制品。她有一只宝贵的戒指,形状像一只小黄瓜,是用高品质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镯,几个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环和三寸长的玉制指甲套,吃饭喝水用精雕细刻的玉盘、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来的,重5吨,被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发现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地区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但早在1960年,在我国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特大玉石,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比国外三大玉石总重量还多204.05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不是有那么一句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丞相高洋。高洋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高洋当皇帝第10年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把一个亲信召来问:“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随便回答说:“陛下,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yù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至于另外一种玉石的故事,相信任何人都知晓。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国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来交换,不然就出兵攻打赵国。当时秦国很强大,但赵国就是不愿意宝贝落到别人手里,好在蔺相如能够完璧归赵。这说明“玉”是国宝,非常值钱的,用十五个城池都不换,成语“价值连城”便由此而来。玉实际上是无价的,所以有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
大家肯定也听说过和氏璧的来历,跟一个叫做卞和的人有关。故事记录在《韩非子》里。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含有宝石的石头。他捧着宝石去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王宫里的玉石匠鉴别,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厉王去世,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捧着玉石去献给武王。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鉴别,玉石匠还是说:“就是一块石头啊”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武王去世,文王登基。卞和听说以后,便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遣使者赶到楚山脚下,问卞和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卞和回答:“我不是为了被砍去的双脚而悲伤,我是痛心宝玉被人当成了石头,坦诚忠贞的人被当成了骗子。”文王听了使者的汇报,便命令玉石匠将那块石头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于是文王便将那块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还有就是血玉,它的传说有些恐怖。血玉一种是指在西藏的雪域高原出产有一种红sè的玉石,叫贡觉玛之歌,俗称高原血玉,因其sè彩殷红而得名。这种石头的记载极少,在史料中,只在吐蕃时代,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的礼单中有过它的纪录与介绍。”
这种玉十分难得;传说中的贡觉玛是当惹雍湖的女神,她住在当惹雍湖心底四四方方的绿宝石宫殿里,宫殿的四面墙有不同的颜sè;红sè是歌唱.贡觉玛之歌,也就是当惹雍女神歌唱的意思。
另一种血玉则让人感到有一点恐怖,它指的不是单单那一种玉,而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阗,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于是伪商也用一种相似自然的手段来造血玉。将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后,尸骨埋入地下。几十年后再掘,就可以得到血玉。当然,不管是人血还是狗血,都比较通灵(人的更好),狗血玉有怨气凝在此中,对佩戴者并没好处。
当代血玉之所以会那么多,是因为用人工染sè而得来的,这样的玉,就不是血玉了,一点灵性也没有了。现在还有一种血玉是上等的新疆白玉,埋放在小羊的皮肤下,让血深透到玉里,几年之后再取出来,这一种玉是很贵的,而且市面上也很少见。
无论是富有神秘sè彩的高原血红还是染了人或动物血的血玉,见过这种玉的人是很少的,我们更多的是在小说中读到的关于血玉更为神秘的传奇故事。
至于玉中的贵族蓝田玉,也有那么一个传说。传很久很久以前,蓝田这块地方还没有县治相大的市镇,当然也还没有蓝田这个美名了。那时当地终南山的古驿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庄,山庄里有一位名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种点薄地,一面读书自娱,虽清贫淡泊,倒也自得其乐。
在种地和读书吟诗之余,他还好游历,家乡周围美丽的山川、古老的驿道是他经常涉足的去处。他看到烈日下风尘仆仆的旅人、商贾、驿卒、工匠和僧侣等汗流满面、焦渴难忍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头之上的长长驿道却没有一处泉水可饮。
于是他在山头驿道旁搭了一间草蓬凉亭,供来往的路人们歇息,又从山间远处担来甘泉之水供人们解渴。有人不习惯饮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盘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锅,砍柴烧水供路人们饮用。后来,他觉得自己来回跑路耽误功夫,便干脆搬到山头草亭内居住,每日天刚亮便担水、烧汤,以待路人。
当他看到路人们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时,便揩着汗满意地笑了。寒冬腊月,他也担雪烧汤不辍,带给了路人象阳春一般的暖意。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杨伯雍在终南山上供人饮水已经三年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收过路人一分一文的酬劳,遇到饥寒潦倒于途的路人,他还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点点薄产也已贴赔殆尽。有人讥他为“书痴”、“积小善而无远志”。
他却豁达大度地说:“财帛者,过眼之烟云也;以之济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眼看已到三十而立之年,他却一不着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亲成家,仍然助人如故。
一天,有一位贫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见了,急忙将他扶入草亭,给他洗脸、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过来。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饭让老人吃,自己则咽唾忍饥。
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连饮了三碗汤水后,不知从哪儿拿来一斗碎石子儿来,递给伯雍说:“把这些石子种到地里,能够生长宝玉,你还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fù,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让,忽然老人不见了,只留下自己脚前的那斗石子。
杨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种子山间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莹的玉石。他同样不把它们全部视为已有,经常用来周济贫困,解人危难。
这时期内,他听路人们纷纷传说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儿,十分美丽端庄,聪颖贤慧,许多人上门求婚,徐公皆不应允,杨伯雍听说有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爱慕,便抱着试一试的愿望,上门求婚。徐公说,如果他能拿出一双白壁来作聘礼,可以立即把女儿嫁给他。杨伯雍从种玉的田里取了五双白壁,作为聘礼送与徐公,这样就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
小俩口成婚后,异常恩爱,且心性一样,都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不几年,便把一斗石子所生的美玉用完了。
一晃又过了三年,一天,那位赠玉种的老人又出现在杨伯雍的而前,说:“我知道你们所产的美玉已因助人用尽,这里我再赠你们玉种三石六斗,你们这回要珍惜它,不可再轻易赠人,可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享富贵于万世吧。”说完,老人又不见了。
夫妻俩商量了一通后,认为子孙之福要靠子孙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父母所遗,仙人之赠,不但不是长策,还会养成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恶习,这样的人不是冻饿而亡,就是以盘剥他人汗血而生!于是,他们决定,把这神仙所赠之物,还与普天百姓。
他俩每天在这一带终南山上种玉母石,种呀,种呀,终于把三石六斗全部种完,但他们自己却不再去收取所生之玉,而靠自家耕织生活。他俩还在驿路边贴出告示,告诉人们,凡穷人都可自行去山中采玉。于是,世上无地少业的人,都纷纷到山中采玉,凡去的人都能满载而归。
后来,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也派人入山大肆采玉。许多年后,表层的玉石便被他们掠抢一空。这样,穷人入山便很难采到玉了,于是杨伯雍便向上天祷告。一天,那位赠玉母石的老人——太白金星在梦中对他说:“可让采玉者在晴天日出时入山,若见那处山中有若隐若观的轻烟升起,其中必有玉石。”
杨伯爽醒后立即把这个方法告诉百姓。于是,穷人入山,便能见到有些地方升起轻炳,依迹挖掘果然得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听说此法,便又遣人蜂拥而来劫夺五石,但说也奇怪,他们的眼睛睁得再圆再大,也看不见日暖生烟的奇观,也就得不到挖玉之所了
他们恼羞成怒,便遣更多的人漫山遍野乱挖一通,有的深层玉还没有完全生长成,便被他们挖出来。这种没有长成之玉略呈蓝sè,被称作“蓝”,又因为杨伯雍最早是在良田里种石得玉的,因此,此地便被称为“蓝田”了。
从此开始,以后凡产玉石的地方都称为“某田”,如“和田”等等。而玉豁生(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便以上面的传说为典了。再一方面,因杨伯雍种玉得妻遂成千古佳话,于是,后来遂称两家通婚为“种玉之缘”。或简称为“玉成”二字,但此词的词义已引伸扩大了。
而翡翠是种硬玉,硬度大概在6.0——7.0左右,仅次于钻石。翡翠一词来源于翡翠鸟,这种鸟雄性呈艳红sè,称为翡鸟,雌性呈艳绿sè,称为翠鸟。由于自然界产出的翡翠多为绿sè和红sè,渐渐‘翡翠‘这一名词由鸟禽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翡翠的颜sè自然而富于变化,与自然界极为协调,代表着万物生机勃勃与青春活力,深受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喜爱。古人视翡翠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玉锁、玉板指、手镯、脚镯、挂链、鼻烟壶以及摆饰、装饰之用,还用来养生健体。
现代科技表明,玉石含有锌、镁、铜、铬、锰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当玉石光点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可刺jī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保健功能。老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佩戴玉手镯,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视力模糊症状还可蓄元气、养精神。嘴含玉石,可借助唾液中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热、平烦懑、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蓄元气、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