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令丞待如何(1/1)

翌日。

按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新来一个令丞就一定要立些新规矩,改几处以往用过的条例。但是盐务署这位新令丞上来,除了把所有卷宗要过去就再没有别的动静。

不温不火五六日就过去了,赵高每天上工前把盐吏们召集在一起简单说两句勉励之语,就让他们一切照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而他自己呢?镇日埋首案前。许多人从正厅经过,是看不到他人的,能看到的只能是层层叠叠整齐堆起来的卷宗。换而言之,他人完全淹没在竹简后面,瞧不见。

不过赵高效率也高,人家要看十几天的东西,他在第六天就全看完了

。这会儿把黑漆大案上堆的大部分竹简挪开,只留小部分放着,正厅里看着骤然清爽了不少。

今日下午,他终于让一旁待命的小厮把所有人都叫到了正厅,盐吏们忙了一天的公务头,此时头脑已经开始昏沉了,私底下茫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高抬手指了指已经分好类的卷宗,对小厮说道:“你把这些拿给他们。”那小厮手脚倒是伶俐,得了命令便抱了东西一个个散给盐吏们。谁知散到一半赵高突然道:“慢。”小厮动作一顿,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悠然抬手往近旁一指道:“那卷是给王掌事的。”

小厮自愧记错了顺序,怕他责怪,急着要向他赔罪,他却先一步摆摆手抬手阻止:“继续发。”此时先拿到的卷宗的那几个翻看了卷宗里面的内容已经白了脸,剩下的见状再接的时候,脸色就显得格外难看,样子也格外地凝重。

等窸窸窣窣翻动竹简的声音渐止,全部盐吏都把卷宗看完,正厅变得一片肃寂。若此时使针堕地,只怕犹能作响。

盐务里的水有多深大家心照不宣,所以但凡在盐务署来回浸润的,没谁能保证点滴污泥不沾身,况且就算你再正再直,有时候也不是你想不如何就不如何的。然而秦律的严苛大家也清楚,想想自己的小命,万一出了事……

其中一人名叫白举,他耐不住倒是先一步质问了起来:“令丞此举何意?”白举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与治粟内史白恒沾了亲缘。虽然白恒有言在先:官署之内不谈亲疏。但上任令丞在的时候,也还是有意无意让了他三分。眼下出了事,盐吏们自然相互递眼色,指着他来出头。

他一说赵孟见风使舵,强作镇定站出来问道:“令丞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莫不是打算交给大王,惩办我等?”赵高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没说话,陈白给赵孟递了一个眼色道:“不要瞎说。”赵孟知道他们当中陈白心思最是活络,被陈白这么一阻止,就知道自己这张嘴肯定坏事了,忙讪讪地后退了一步,不再言语。

陈白看了看赵高的脸色,见并无异状才放心继续说道:“若是令丞想要将这些东西报上去,今日又何必多此一举,拿给我等一观?”赵高心中好笑,这个陈白是有几分小聪明。

瞧时机差不多成熟了,赵高也没有再兜圈子,肃了神情道:“陈白说得不错,这些卷宗我拿出来不是想威胁谁,抑或借此惩办谁,而是想给诸位提个醒。大王对盐引法极为重视,等到新盐法一推行,少不得会时常躬亲过问。从前的一切便揭过不提,包括你们担心的那人,我都可一并隐去。但是你们要是再不思悔改,可就不是威胁惩办这么简单。记住了么?”

赵高说的那人其实是上任令丞,因为从前许多事情即便不是令丞授意也是他默许的,底下的盐吏怕赵高把事情捅出去,牵出了上任令丞。要知道上任令丞现下已是治粟内史的副手,万一没把他给拉下来,届时前令丞要挟私报复,在场的谁也讨不了好。

底下一干人见事情来了个大转机,都松了一口气,再看赵高突然觉得“亲切”了几分,唯唯诺诺地应了。但这新盐法他们大多都已提前知道怎么回事,一想到要推行,从前那些油水可能就没了,谁心里不觉得憋屈?

不过赵高也是早有准备:“大王答应从往后出售盐引所得利润中抽出一定数额发放给盐务署。往后盐务署实行按月考核,你们若是做好本职工作,待遇断不会比从前差。但我还要强调一次,若行止再有差错,按律论处绝不姑息。”

没没没……没听错吧,天底下竟然有这等好事?要知道秦法严苛,尤其是新法初行的时候谁要以身试法,大可想想昔年孝公和商君变法的时候,惠文王和公子虔的下场

。所以至少在初行的时候,想都不要想油水的事。

而且即便是从前,他们也是冒着风险行事。而现在新令丞却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好好儿干,将来得到实利不比从前差,并且那笔钱将成为合法收入,谁听着不心动?

“令丞此话当真?”有人还是将信将疑。赵高倒是好脾气,耐心道:“百余年来,我秦国为励军心,行激赏之法,何时有假?盐引法便是为活商、利民、强国而行。换言之,往后诸位所做努力,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秦国。古有《无衣》慷慨之吟,今亦当存我报国之志。”

赵高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也没有如何地激动,但最后两句却字字铿锵,其声虽然随风散去良久,但其意却犹荡耳边,在场诸人的老秦血气无不被他勾起,当下振奋了精神道:“我等愿为秦国效力。”

一天。

郑国那边传来消息,挖渠水挖出了件大事,说是有个大器械一头下去挖到一个大蛇洞,里面一窝的蛇,看得人头皮发麻,最麻烦的是不慎拦腰斩断了条有稚子腰粗的蛇王。一时间谣言四起,说是郑国修渠连天也容不得,并且挖断了龙脉,乃不祥之兆,应当立即停止。

郑国起初没管,下令将那整窝的蛇移开继续修。谁知道后来临近几个族长冒着寒风组织不少民众拦在渠上不让修,两边就这么耗了起来。郑国眼见局势失控也不敢再妄动,只有派人递消息到咸阳,请示赵政。

消息传到曲台宫的时候,已是半夜。赵政批阅完奏疏,洗了个澡,正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下,接到消息也顾不得许多了,当即从榻上起来。沉玉见他从内寝殿出来只顾着吩咐待命的寺人请几个朝臣过来,就着了件玄色中衣还赤着脚却浑然不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知道他不喜让人近身服侍,从一旁摸了件狐裘递过去。

赵政此时心里想着事情,随手接了往身上松松垮垮一披便到了案前,凝神看起奏疏来。赵政属下办事效率极高,不多时王绾等人就被人带着匆忙前来奉召了。在路上他们就简单听了事情的原委,现在赵赵将奏疏亲手递给他们让他们传阅,众人一看完,也知失态有些严重,不满之声以渐渐扩散至全国。

“今日扰众位清梦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还请莫怪。”莫说王绾和冯去疾他们上了年纪,就连李斯几个中年人这会儿过来气还没理顺,加之路上吹了点凉风正难受着,听他如此诚恳地致歉,胸中顿扫恹恹之气,只觉窝心得很。

他们都了解赵政的脾性所以只简单道一句“大王言重”,便将心力转移到了水渠的事情上来。大王对那条水渠的重视程度在场所有人都是知道的,这些年赵政待民如何他们也有目共睹,眼下出了这样的事情,一边是渠,一边是民,顾头不顾尾,也难怪赵政火急火燎。

“此事要在全国传开也就是这一两日的事情,届时只怕民怨沸腾。眼看再有三月即可完工,若因此暂时搁置,寡人怎能安卧……寡人的想法是连夜出发亲自去一趟,这些时日朝中诸事就暂由众位担待,不知你们怎么看?”

“大王要去,臣周武自然一路贴身护卫。”王绾、冯去疾他们遇事一贯主张稳妥起见,是以赵政的想法说出来,他们虽然觉得是个办法但还是有些犹豫,所以一时无话。而李斯的想法倒是时常与赵政不谋而合:“以大王之尊亲身说服民众的确更为稳妥。”

之后众人又商议了半晌,总算把事情定了下来。赵政一刻也没有耽误,命卫尉周武和新任郎中令范成着手准备离宫之事,不足小半个时候,他的车架便从咸阳宫疾驰了出去

坐在马车上,想起今日事出突然,还没来得及同赵高辞别,自觉有些对他不住,又怕他误会今日没有传召的事情,便有些坐立难安。若非念及明日还有大事要办,强迫自己转移了注意力,只怕那一晚赵政都不用睡了。

赵高翌日去了盐务署才听说赵政已经没在咸阳,对于昨晚为何没有被传召,不似赵政担心的那般,赵高除了心系他的安危以外,并没有多想,当天像往日一样办公,忙的时候甚至把什么都忘了。

赵政在第二日就到了地方。赶到的时候,周遭已经黑压压站满了人。无论是郑国还是当地的百姓看到他的车驾都有些意外,一时间忘了先前的事情,只顾着接驾,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也淡了些。大王的真容难得一见,今日就这么随一辆插着王旗的六驾马车、百来骑组成的仪仗过来,并且走下马车大大方方站在众人面前,所有人都怔了。

早先赵政双脚落地前站在站在马车上环视了一遭,突然将目光落至一处,也没让人扶,洒然跳下了马车,然后缓缓走了过去。他前走时有兵士喊道:“都退后。”赵政却回头摆摆手道:“不用。”说完他又回头看向民众道:“寡人贸然过来扰了诸位的清静,这里向你们赔罪,你们一切照旧。”

说着朝一个年近七旬的还坐在地上的老丈走去。适才场面混乱,老丈上了年纪没能挣扎着站起来,已经是违了礼数,周遭民众只当要出事,无不凝神屏息看着这边。谁知……赵政在老丈面前蹲下,看着他手里的酒坛道:“老丈家,赵政赶了两天的路,实在是又渴又饿,厚颜向您讨碗酒水喝,您看还使得?”

那老丈好歹也是扛过刀剑上阵杀过敌的老兵,却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几十个精甲士站在一身寻常黑衣笑容可亲的大……呃……大王?身后森然而立,大王的气势虽然在,但看样子对人却亲切得很,这么毫无顾忌地随性走过来,仅仅是问自己要了一碗米酒。

多少人打了一辈子仗杀了一辈子的敌就连主将的面都未必能见到,更莫说大王。这会儿这么轻而易举地见了,那老丈都还觉得有些自己大梦未醒。等他回过神来,讷讷提了酒壶,拿了一个陶碗局促地说道:“使得……使得……可这酒……还有里只有这些粗陶碗,都是用过的,贱民怕大王……”

赵政不假思索双手从老丈手里接了碗,老丈也没再多说,抖着手揭开盖子,颤颤巍巍给他倒了一碗,还溅了赵政一袖的酒水,赵政浑不在意,端着碗仰头饮尽,再豪气地拿袖子抹去下颔水渍,抗声笑道:“哈哈,还是这浊酒实在,酒糟够多,解饿。”

周遭不少前来送酒送饭的妇人女子,瞧了一阵眼花,那以袖抹水的动作邻里乡亲的汉子做起来就是粗俗,赵政做起来却是雍容,加之他眉目如画,简直是说不出的赏心悦目。殊不知那之后赵政离开,多少少女为他害了相思。

“听说大王们喝的都是清酒,怎的大王也喜欢浊酒?”此时那老丈已经不似先前那般紧张了,慈祥地问道。赵政苦笑一声答:“赵政昔年在赵国食不果腹的时候,见人家喝着全是酒糟的浊酒,又馋又饿,可惜最后也没能喝上一口。”他说到这里在场所有人想起他昔年被质赵国的事,都有些忡怔。

赵政却浑然不觉,眸光没了焦距,自顾喃喃道:“好在后来有个好心阿姑见了,拱手送了个白面馍馍,就和……和母亲分着吃了。呵,那以后还时时惦记着那碗酒,后来有条件了,也时时惦记着当时那碗,想着那时候若能喝一口,不知是个什么味道。”

赵政说完瞧气氛有些凝重,自觉失言,无所谓地摆摆手道:“总之今日多谢老丈这碗酒,算是补了赵政多年的遗憾,在此谢过。”说到最后他已然站了以来,向老人端端正正地行了个礼。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