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庆功宴和整编(1/1)

大军胜利回朝,对国家是一个大喜事,更别提这样开疆扩土的大胜,举国欢庆都不为过,帝都再抠门也不会在这个上面省钱。

为了庆祝对越作战胜利,帝都拨款2亿给昆城市政府,让其把庆功宴操办的风风光光,顺便让大家过个快活年,一起跨进1985年。

那些官员搞别的事儿可能力有不逮,但是张罗吃喝玩乐的事情,那绝对比谁都再行,帝都的钱一到账立马就开始操办了起来。

十万人的庆功宴不是个小工作,每一桌至少得十二个大菜,再加上凉菜酒水,那工作得把人忙上天。再加上还有跑过来凑热闹的地方政府官员,参加过后勤工作的老百姓也都要邀请参加,另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涌过来给大军送胜利礼物的单位,这参加大酒席的人数蹭蹭蹭往上涨,五十万人都是谨慎的数字,指不定会有七八十万人。

但是不管来多少人,都得保证大家都吃好喝好,来者是客哪怕只是来串门的都要喂饱了才准走人!

好在帝都给的钱足够,2个亿足够昆城市政府往大了操办,人越多场面才会更热闹。

而且现在还是冬天温度低,为了让将士们吃好,昆城市政府搜集全城的大锅和蒸笼,不够的还要赶紧从外地运过来,然后四处架起了土灶搞蒸菜大席。空军用运输机空运过来了鸡鸭牛羊,滇池里面最肥美的鲜鱼都被打捞一空,大量家庭主妇被召集起来负责切肉洗菜,另有专门的大厨掌勺把菜做出来。

因为人数太多,几十万人挤在一起吃肯定不现实,这个只能搞流水席,吃一批走一批,酒足饭饱之后将士们自己散开,去城里看电影或者看歌舞晚会,后面的人跟上继续吃。

即便是这样,也得夜以继日吃上三天两夜才算完,可算是中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流水席了。

花2亿用于吃喝玩乐,这是建国以来首次这么大手脚的花钱,全国各地电视台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素材,各地记者云集昆城,准备通过摄像头和全国人民一起分享喜悦。

昆城市政府为了讨将士们欢心,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国各地的戏台班子就请了上百家,在城内各处搭起戏台,咿咿呀呀,各唱各的,将士们爱看什么戏都行,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其次还有露天电影院,这个比戏班子要省事儿,一台放映机一块幕布就行了。这个时代大彩电也只是在一线大城市普及,内地城市基本以黑白电视机为主,最重要的是电视节目并不多。最两年随着和日美关系转暖,电视台引进了大量翻译的日本和好莱坞节目,这才让电视里面的内容丰富了起来。

不过民众最喜欢看的依然是电影,为了趁景,昆城市政府还特地派人去魔都带回来了时下最新的好莱坞大片,有施瓦辛格的《终结者》,以及007电影《八爪女》等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影片。

为了保证效果,这些大片只会在电影院里面放映,尤其是终结者那可真的是科幻大片,对这个时代人们视觉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更是杀伤力巨大,电影放映的消息传出来,将士们全都一窝蜂地跑过去看,有些人看了两三遍也依然不过瘾,电影院外面排队的人潮一眼看不到头,就是等一晚上大家都心甘情愿。

陈旭当然是不用等的,作为高级军官他走到哪里将士们呼啦啦的就让开了一条道,即便是自己不想插队,但是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只能却之不恭提前进场看了。

终结者非常的好看,除了中文配音有些怪怪的之外,这部经典电影总是百看不厌,能够坐在电影院看着美国最新的电影,让陈旭有种回到了前世的感觉。

能够在内地城市看到西方最流行的电影,国家改革开放的威力已经初露峥嵘头角。

将士们可以吃喝玩乐,跳迪斯科,狂欢个几天几夜,但是高级军官在参加完大席,看过电影之后,就要回到驻地开始新的工作。

会议室里气氛沉闷,69集团军团级以上的干部齐聚一堂,根据军委的指示,69军和万岁军在回国后,必须立即精简指挥系统,整编完成之后,全军开拔进驻阿克赛钦。

所谓精简指挥机构其实就是裁人,69军刚刚成立不久,人员结构本就处在磨合期,人事调动倒也不难。不过相邻的万岁军就难了,建军几十年来集团军内部利益就像藤蔓一样纠缠不清,哪怕动一个打字员都能牵扯到一大溜的背后势力,这一番精简机构就是在剜骨疗毒,对万岁军来说有点伤筋动骨。

不过精简机构之后的两个集团军才能指令通畅,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一身臃肿的去打仗总不是什么好事。

在精简整编完成之后,部队就要立即开拔进驻阿克赛钦了。

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阿克赛钦地处4000米高原,必须让将士们提前去驻扎适应地方的气候环境,否则临时抱佛脚把军队送上去,一个高原反应就能让部队战斗力减半。

盛唐时期,强悍的唐军始终拿不下吐蕃这个心腹大患,就是因为高原反应军队上去受不了,只能以和亲的方式来维持和平。

在打通去阿克赛钦的军用公路的工地上,已经出现了数十起工人白天干活,晚上躺床上一睡不醒的情况,情况严重的时候每天都会发生两三起。

这种高原猝死极为影响军心,尤其是修路的工程兵,白天需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加重了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晚上一口气没上来,不知不觉就牺牲了。

这个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军委只能派人对所有的工兵进行体检,清查出有心肺疾病的和患有高血压病的,这类人就不适合上高原工作,把这些人都撤下来之后,猝死的情况才好转。

还有就是在工地大量的提供红景天泡水增强心脑血管的能力,同时备好氧气瓶和葡萄糖注射液随时应急。再有就是工人们不管多脏都不准再洗澡了,因为洗澡后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尤其是头部会缺氧,加重高原反应。

其次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每个工地都会派专人值日,每隔十来分钟就要在床铺间走动巡查,检查工友呼吸正常。

工人们也有自己的小聪明,他们会在睡觉的时候会往鼻子上贴一张小纸条,呼吸的时候纸条就会起伏飘动,证明自己还活着。一旦纸条停住不动了,值日的人就会一眼看到,立即跑过来对患者进行急救。

还别说,虽然猝死的情况依然防不胜防,但是凭着这些预防措施已经阻止了四十多起危险情况,等于是挽救了四十多个家庭的幸福。

为了在战前打通内地和阿克赛钦的物流大动脉,军委后勤部集齐了全国的工程机械,临时征召的工程兵数量已经超过了130万,这些人奋斗在深山老林里,工作在悬崖峭壁间,山体滑坡,失足坠崖,车祸疾病等等事故常有发生,付出的牺牲一点都不比前线打仗要少。

这些工程兵其实就是地方上的民兵,很多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田来养活一家人,都是一家之主!

军委对他们的态度和正规军是一视同仁的,有错就罚,有功就赏,在修路的这些日子,军委的功劳簿上已经添加了上百页的名字了,最难获得的一等功都有十数页了,对于这些敢牺牲的人,军委从来都是不吝奖赏的。

150万的基建大军,基本可以保证公路全线同时开工了,在通往阿克赛钦的工地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工人,大家遇水搭桥,遇山凿洞,大有要把珠穆朗玛峰都挖空的劲头。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三条不同方向的简易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就已经初见雏形了,而且路面铺的是厚厚一层细碎的小石子,经过试验可以承受坦克和重型卡车的碾压,通车后这三条大动脉基本可以保证驻扎在阿克赛钦的百万军队物资的供应了。

铺这三条路花费巨大,算是举国之力在搞了,如果不是美国人出钱,以种花家现在的国力恐怕一条都修不起来。

这么一条路修起来不容易,工程师们当然是精打细算,在修路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路面先用碎石子保证通车,将来再铺沥青将之升级成高速公路。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就修双向六车道的原因,如果只是普通的碎石子公路四车道就足够了。

帝都是考虑到未来等苏军退兵,种花家吃下印度东北部七邦之后,印度肯定会反弹企图收复国土,所以我军必须在阿克赛钦布下重兵,对印度保持泰山压顶之势。

所以把三条普通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保持物流的通畅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碎石子路车速终究有限,比柏油沥青路面的运输力要差许多,提前预留升级的空间,即省钱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公路修通之后,在旁边加修铁路也会容易很多倍,工程机械顺着高速公路一路修过去就行,再也不用靠人力去开山凿路了。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我军就能够在阿克赛钦保持军事常态。阿三就是再怎么蹦跶,每次出兵都要爬上来仰攻上面的阿克赛钦,不仅物资运输困难,而且士兵也会疲惫不堪,在阿克赛钦的我军部队以逸待劳,哪怕是自缚双手,用脚踢都能把阿三全都踹下山。

当然阿三也会努力修一条高速公路通往阿克赛钦,只不过以这个国家行事风格,估计这条路要到十几年之后才能看到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