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责怪那些逃出去的人,以道德来责备他们,这是多么地苍白无力啊。为了保命,人做出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其实他们何尝不想留在国内啊?可是人们是不可能傻傻地等死,逃出去又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
你国家要是强大,我能在祖国过得更好,我又怎么会想出去呢?所以想要责备这些流亡,流落到海外的人,还真是责备不了。
或许更多的人是身于这个痛苦的祖国之中,而见到别人出去过得好了,在不断地横加指责。可真正到了自己有机会出去的时候,谁不会出去啊?
汉人必须强!一定要变得强大,只有强大了,就能吸引别人前来,凡是离开的人,让他们后悔去吧!只是当他们要回来的时候,还是能让他们回来的。
这该死的战争,一定要尽快地结束,从而让整个汉人的王朝变得强大。
石嘉虽然想是这样想,可是他很明白,想要让战争结束,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刘媛来到了石嘉的身边,她紧紧地拥着石嘉,她知道石嘉内心中的痛苦和难受,她唯有用这个方法来告诉石嘉,作为他的妻子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会陪伴在石嘉的身边,支持石嘉,一起走下去。
别人常说,男人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此话是有道理的,这不,石嘉躺在刘媛的怀中,他可以安详,他能有什么就说什么了。
“媛,你知道吗?当我和刘冲接触的时候,他说到了中原混战不休,汉人被充当两脚羊,他那一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还有庆幸的样子,就让人心疼!要知道他是汉人啊!更是汉宗室之后啊!可是现在呢?他为刘阿知东渡的明智而庆幸!他们这一族人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其代价却是数典忘祖!”
“第二代人就这样了,汉文化的保留就很少了,可是等第三代呢?第四代呢?他们将完全地融合于倭人之中,成为真正的倭人。可能在汉人的王朝崛起,如唐王朝时,他们会觉得要是汉人还好,并且推动国内自认为汉人血统。可一旦……”
石嘉话锋一转:“可一旦,汉人势危,倭人势强,他们就会欺凌汉人,就会举起屠刀,忘记了祖宗来攻打祖宗之地,来攻打具有同样血脉的兄弟姐妹!甚至于残忍地杀害,祸害兄弟姐妹!他们以倭人而自豪,却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身上也流着他们所杀的人的血!”
石嘉说到这,是很痛心的,他不由念出了一首诗:“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是一首后世唐朝司空图所做的诗《河湟有感》,萧关自秦时开始就是重要的关卡,一直到了唐朝也是汉人引以为傲的关卡。
这是在吐蕃乘唐朝衰落攻占了河湟之地,唐人百万陷于吐蕃,一百年之后,生活在此地的汉人却忘记了母语,全部学的是吐蕃语,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吐蕃人,一点对汉人的认同感也没有,反而充满的是对唐朝,对汉人的仇视。
他们用吐蕃语来骂汉人,把兄弟当成了仇人,怎么不让人心里在滴血,痛苦万分啊?
石嘉就是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用了后世司空图的诗来抒发内心中的苦闷和痛苦。
刘媛则是一傻,她经常觉得夫君有些话是听不懂的,唐朝?哪有这个年代,要说有,那是远古时期的唐国,不过是一个国,当时的一个国连一个县都不到,可听其所说,必是非常强大的皇朝,绝非一县不到的春秋时的小国可比。
倒是那一首诗让刘媛听到了意义深重的一面,她看着石嘉,她能明白石嘉的心思,石嘉一定是想要对倭国有了吞并之心,从而让那些东渡的人,能不至于如他诗中读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出现如他痛苦诉说中的情况出现。
刘媛不由问了:“夫君,倭人真有这么强大的时刻吗?他们真能对我们汉人构成威胁?”
石嘉苦笑了一下,回答:“他们真的有可以强大的时刻!不止对我们构成威胁,而且也会对许多的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他们是一个能隐忍,善于学习的民族!更何况如他们自己说,他们之中是有很多归化人的,是一个容纳朝鲜和中国大陆的人再加上本岛的人而成的一个民族!自王仁等东渡开启了倭人文明,倭人从此见到了好处,便开始了学习!”
石嘉说到这,黯然了,毕竟倭人的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积极向上进取的民族,他们能有成就完完全全是正常的。
“你知道吗?由于倭人的善于学习,他们曾经把长安的样子原原本本地搬到了他们的京都,所以后世就有种说法,要想见识唐都长安最原始的样貌就应该到倭国去,你就会见到!有不少中国的文化,可却在倭人那里得已保存,包括不少的古籍!这是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啊?”
刘媛一听到石嘉所说,又是不解了,因为她知道长安早就因为战火被毁过很多次了,如项羽破咸阳,然后到了西汉末赤眉和绿林起义时,义军破长安,同样长安被毁,刘秀不得不定都于洛阳。再到了东汉末,董卓被杀,李傕和郭汜进犯长安,长安同样也毁于战火之中。
现在怎么石嘉就说了,倭人到长安学习?这是汉朝时的事?东汉时长安的辉煌早已不在,只有西汉时才是最为辉煌的。
倭人就算是真想学习,他们也不会去长安学习啊,应该是洛阳等才是啊,这难怪刘媛有这样的想法了,毕竟她不懂后世的历史。
虽然心中有疑问,正如石嘉有时说出一些超时空的话来,刘媛也是疑问重重的,可她好就好在一点,不管你说什么,我都是选择去相信你!你是我的夫君,我连你都不相信,我还能相信谁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