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买卖军火(七)(1/1)

铁柱流水般地打开零三式的保险,拉起枪栓,几乎同一时间扣动扳机,依次对着五十米外的六个铁桶来个了六连射,抢枪命中靶心,全部十环!

“呼……”

“好强!”

“这王教官平日里横眉竖眼的,没想到这么强,这……”

人群中议论声不断,铁柱转过身来说道:“五十米仅仅是最短暂的安全距离,指的是丧尸,如果是人类交火,五十米最有效的杀敌方法是扔这个。”铁柱指了指战术背心上的手雷。

长生又拍了拍手道:“王教官说的你们都记住了吧?战场就是运用一切手段活下去,如果你自身技术不过硬,往后打起仗你怎么保障自己的性命?武器弹药都无偿提供给你们了,至于你们练的怎么样,那就看你们自己有多珍惜自己生命了!”

水手们还在震惊铁柱的枪法,听了长生的话,握枪的力道明显都大了几分。

长生见目的达到,也不多说,吩咐水手们自行练习,转而对身边的齐叶兰说:“你想打枪我教你!”

牵着齐叶兰的手,来到水手们身边,齐叶兰兴奋地接过一边上杉兄弟递过来的枪和弹匣,和也细心地想为齐叶兰上弹匣,被长生阻止。

“让她自己来吧,包括压子弹也是,今天劳烦你们兄弟二人监督他们训练,我和铁柱有事要出去一趟。”

对于长生的话,齐叶兰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瞄准射击。这让铁柱大感意外!

下了船,铁柱忍不住问道:“长生,咱们这是去哪?还不带家伙!”

长生神秘地说道:“你跟我来就知道了!”

随意在码头上推起两辆废弃的自行车,按了按后座还有气,长生和铁柱纷纷骑上直行车往码头外驶去。

“妈的,长生,这都十几分钟了,到底去哪你说个话啊!”铁柱一边骑,一边抱怨道!

“快到了,耐心点!”

一路骑行,两边的楼层也越来越密集,街上各种肤色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开门营业的商店却少的可怜。大部分人群都拿着自己寻找来的商品在街上叫卖着,末世真的让一切都回归自然!

“到了!”长生跳下车,把车放在一边。铁柱闻言立马急刹,也把车放在路边的路灯杆旁。

四周高楼林立,铁柱看了看周围环境感叹道:“呵呵,这地方有点像咱们第一次打伏击的地方!”

长生不理会铁柱,径直走向一家开门营业的面馆。

铁柱一看长生进了饭店,不禁食指大动的跟了进去。

面馆不大,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环境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食客却是不少,乌压压的少说也有三五十人。

“老板,来两碗阳春面,多放两个鸡蛋!”长生对着柜台高声叫喊着!

“得嘞,马上来!”后厨传来一声标准的京片子口音,听的铁柱张目结舌的。

“长生,我地哥,你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北京人开的?”铁柱惊讶地闻着熟悉的面条味,惊喜地说道!

“怎么样不错吧?是老洪告诉我的,他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来吃一碗,因为老板做生意诚信,即便末世也没有人来破坏这里,大家都是规矩地吃完东西付钱走人。”

长生拿起筷笼里的筷子,递给铁柱一双,又从塑料筐里拿出两个小盏,站起来弄了些咸菜回来。

“怎么样?很有归属感吧!”长生笑眯眯地看着铁柱。

“好,好……”铁柱连连点头,激动地看着这熟悉的一切一切。

不多时,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端着托盘,托盘里放着三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来到二人面前,端着阳春面放在二人面前。自己端着第三碗也放在桌上,拿起一副筷子用手抹了几下,笑眯眯地说道:“二位中国人?”

“对,江南人!”长生礼貌地站起来。

“坐坐坐,看到您二位很开心,不是大早上还要忙活,咱仨喝点白的算了!”

“岂敢岂敢,老板来这里有多少年了?”长生连连推辞,接口问道。

“没算过,祖辈宣统年间逃过来的,到今儿少说一百来年了吧!二位是当兵的?”老板挑着面条,吹了吹说道!

“老板好眼力,我叫赵长生,他是王铁柱……”

“铁柱,你干啥呢?”

长生向老板介绍着,突然发现铁柱拿筷子挑着面条正在发呆。

“啊?哦,对不起长生,还有这位老哥,我突然有点想家!”铁柱放下筷子,手足无措道。

“嗨,想家嘛,男子汉大丈夫哪能牵挂那些个锅碗瓢盆的,我老郭煮了半辈子面条,放眼看去,经过这儿的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哥们,别太难过,面条趁热吃才香!”

三年饭店不是白干的,铁柱闻言,低着头猛吃碗里的面条。

老郭也不紧不慢的吃着,中国古语说得好:“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这也是一种美德。

待得三人吃完,长生掏出一盒卷烟,老郭两眼放光地说:“这是中国烟?”

长生点头,抽出两根,自己和铁柱一人一根,剩下的全给了老郭。

“郭老哥,您这的面很正宗,和我在家乡吃的是一个味道,我都怀疑您是土生土长的印尼人了。”铁柱擦了擦嘴,接过长生递过来的烟。

“嗨,就这么点儿水平,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光和面就有七十二种手法,传到我这一辈,仅存十一种,愧对祖宗啊……”说起往事,老郭好像满肚子的感概。

“七十二种,那不是孙猴子七十二般变化吗?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长生惊讶道!

“哼~客气!咱老祖宗会的东西,这些蛮夷之地的人趋之若附!您二位瞧见我这小小的面馆没有?跟您说,即便末世之前,在这高楼大厦的地儿,我这间门面也是一个子儿不花,这里的地产大王白送的!”

“至于为啥白送,那是我爷爷宣统年间逃亡到上海,靠着祖传的手艺,用仅存的二十斤白面和这个地产老大一起逃亡了一个多月到了印尼。”

“来到印尼这地产老大也没客气,直接送一栋楼给我爷爷,我爷爷打死没要,就要了这么一间不大的面馆。尽管后来大楼翻新重盖了两次,但咱面馆算是扎根保存了下来。”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