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1/1)

突如其来的决定,直接打乱了宣传队一行人接下来的计划。

不过接话的人是公社书记的老婆的亲侄,宣传队几人倒不好不给面子的直接驳回,最后还是办事稳妥的赵亮笑着把话接了过去:“既然张元民同志有心,那我们就简单抽查几家。”

最后还不忘把老村长拉上:“季老同志你看可还行?”

老村长点头,这时候他除了说行,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得摆出一副听之任之,全力配合的模样。

见老村长这么给面子,赵亮也想给对方一个面子,主动说:“队员们为了祖国建设忙得脚不沾地,同样咱们也得分清轻重,咱先看看谁家有人,简单抽查一下再说?”

后面一句是在跟宣传队的一行人商量。

不过他这话说的漂亮,还让人挑不出半点漏洞,宣传队另外几人都表示没意见。

宣传队一行五人,连续查完四五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就有了想撤的心。

“咱再查两家,要是还没有......”后面话赵亮没说全,都是聪明人,理解他的后续之意。

还没有就走呗,说好的抽查,总不能逮着开门的挨个都查一遍。

不过查到最后一家的时候,就是那么不巧,出了问题。

通讯员于阳同学,又一次受老村长托,来到场口送信:“爹,村长让全村集合。”

而这次于阳先找上的于建宗,村里出了大事,先跟家里大人知会一声总归没错。

于建宗用脖子上的毛巾边擦汗边问:“咋了?啥事啊?”

“宣传队查余粮,从季小妮家查了一袋棒子粒出来。”说到最后于阳嗓音已经隐隐带上哭腔,却还记得他二姐偷偷叮嘱他的话:“二姐说小叔家也有,不过宣传队还没查到,估计一会全村要大查。”

后面于建宗顾不上细问,直接招呼村里各位,说要开会。

另外还简单跟村民们说了下,宣传队可能要大查的事,好让大伙有个心理准备。

回去路上,于建宗把于阳交给李巧花,把于建设叫到跟前:“余粮你们家是不是没都交上?”

私藏余粮,多大的罪啊。

于建设张口就要反驳,看着他哥的眼神,始终没把瞎话说出口,实在是他太了解他哥,同样他哥也了解他。

“刚刚阳子来说宣传队查家,把你隔壁季大栓家没上交的余粮查出来了,你有个心理准备,最好先跟你媳妇说一声。”

开门见山,直接了断,主要是村口已经近在眼前。

村里,自查粮开始,于暖就一直远远注意着宣传队的动静,见他们连续查完五家,走进季大栓家门时,就知道要糟。

都在一个村生活,谁是啥样于暖大致都有个了解,季大栓家的媳妇,说句不好听的,私心很重,完全不像这个时代特有的,激情满满,一心为国的人。

是个行动上‘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典型性代表。

全村二百多户,六七百个壮劳力,呜呜泱泱的从场口走回村,又站好队,足足花了大半小时。

由于季家村是老村长的主场,宣传队的人不好说话,只能站在一边,等着老村长跟队员们下达开会内容。

队员们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腔调,开始了。

“咱们村,有人出现了思想上的错误,不过幸好有宣传队的同志帮忙,来给咱们纠正,咱们要感谢。”

说到这老村长特意停了停,下面一片安静。

于暖:“......”

知道村长停顿这是想要架台的,无奈没人回应,只得她带头鼓起掌,脸上还露出‘村长说的对,宣传队同志同样很对’这样的表情,激动的把巴掌都拍到通红。

显然老村长要的也是这种氛围,稀稀拉拉的鼓掌过后,他挥起手继续慷慨激昂。

“可能村里还有些人,思想跟不上国家的脚步,没关系,咱们宣传队的同志,会纠出来,帮你们改进,相信他们,现在从十队开始,十队的人,跟着宣传队的同志,领着他们去各自的家里查看一番,咱们要把不好的思想找出来,拔除掉。”

除了于暖跟几位明白人,看出村长玩的什么道道,其他人都一脸懵。

尤其是宣传队的几位,除了赵亮听出了几分意思,另外四位年轻人,各被一顶高帽压下来,都有种不上不下的憋屈。

不过赵亮是老农出身,平日代表宣传队下生产队,基本不为难人民群众。

这次老村长接二连三的高帽戴下来,他没插嘴,放任了宣传队里几个年轻人被堵得回不了话。

除了宣传队查过的五家,另外二百多家,十个小队,宣传队挨个又查了一个遍。

情节严重的又查出来六家,每家留余粮都不少于两袋。

其他人家都是几斤粮,几块地瓜,因为开查前村长接二连三的大帽,宣传队倒是抬抬手让过去了。

秋天的粮食收成不错,平日队员们表现也挺好,交余粮的时候都挺积极,老村长就没细究,谁也没想到会发生现在这出。

唯一值得于家庆幸的,是于建设没在新查出来的六家之列,因为之前于暖趁乱提前去了趟他家,把粮食收进了空间。

轰轰烈烈查余粮活动,从上午九点查到下午三点。

私藏余粮,且情节严重的七家,被宣传队当着全村人的面,教训了整整两个小时。

临走前张元民还不忘喊话:“国家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才办的集体食堂,有些不知足的就应该接受党的再教育。”

望着宣传队远去的驴车,有一家被纠出来私藏余粮的女主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晕了过去。

其他则有人问:“事情完了吗?”

“没有呢,估计最近还会过来。”

——

确实没完,自从宣传队从季家村查出有人私藏余粮,就像爱上了这个村一样。

隔三差五的赶着小毛驴来一趟,每次来必把藏余粮的七家揪出来批评教育一番,弄得队员们都开始人心惶惶。。

因为有老村长从中擀旋,私藏余粮的几家,倒没被弄去公社做深层次教育,只是在村里被宣传队当着全村人的面,教育过几次。

村里人再怎么人心不稳,都跟于暖没多大关系。

由于家里向来行的正,坐得直,光明磊落,还不怕查。

来这八年多,近段日子算是她生活最好,却也最闹心的一段时间。

好的是,集体食堂建了半月终于完成,虽说做大锅饭的婶子大娘们厨艺不咋样,油水却十足,隔两个星期还能吃次肉。

家里除了猪跟鸡得喂一下,三顿饭都不用再做。

不好的在于,现在国家的发展,已经跟她前世华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合起来,要是她没记错,好日子过不了两年,全国百姓将会在接下去两年,都陷入没粮的日子中。

想着往后没粮,家里老的小的,啃树皮的抠树皮,吃草根的挖草根,个个面黄肌瘦,脸无血色她就心理抽搐。

但是现在村民们都陷在了祖国建设中不能自拔,地里的农作物也已经半月没人管了。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