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1)

康熙直等到江菱睡熟了,才起身走到宫外,叫了一声梁九功。

梁大总管在旁边的偏殿里候着,听见康熙传唤,便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康熙吩咐道:“到外面去传话,说云主子月份大了,行动不便,亦不方便招待客人。往常要是有人来拜访——尤其是荣国府里的那几位,不管是宫女还是他们家太太,都一并推辞,就说是朕的命令。”

梁大总管道了声嗻,便到外面去安排了。

康熙这才返回到屋里,在江菱的身侧躺下,刚刚眼里的那一抹暗沉之色,渐渐变得无影无踪。江菱的腰身已经相当粗重,躺在康熙身侧的时候,明显有一种艰难的错觉。康熙侧过身,凝望了她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地阖眼睡去。

此后一连两个月,江菱都过得相当安稳。

自从那位王太医离开之后,例行问诊的那三个太医兢兢业业的,没出过什么大差错。到了后来,康熙甚至额外指了第四个太医,时不时到江菱宫里给她松松筋骨,据说是圣手中的圣手,即便是康熙皇帝本人,亦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此人请到太医院里。

江菱比前面的小半年,还要谨慎行事,连平素最喜欢的事情,都渐渐地不大做了。

上个月,王夫人进宫了一回,但在贾元春宫里坐了一会儿便走了,没来长春宫。

贾元春自从被康熙禁足,便一直拘束着。连那些偶尔会来套话的宫女,都不再来了。

江菱初时不解,后来才知道,康熙又给外面下了死命令,说孩子的月份大了,不能让江菱有过多的情绪波动,因此那些来来往往的应酬,一并都给她提前辞掉,倒是让她的耳旁清静了不少。

同时,江菱还让嬷嬷们到内务府里筛选了一遍,拣定两个身家清白,家庭和睦,平素没有坏心思,亦跟王家没有什么牵连的稳婆,好好地保护起来。虽然不敢肯定,留下来的稳婆里人人都没有坏心眼,但还是要尽量去做到最好的。

·

两个多月之前,贾琏尝到了那件事情的甜头,便一直坚持不懈地给贾宝玉制造小麻烦。

虽然这些小麻烦,不至于让贾宝玉和荣国府伤筋动骨,但是在上司们眼里,贾宝玉渐渐变成了一个“办不了差、不懂事儿、性情虽好但却软弱、喜欢风花雪月的富贵闲散公子哥儿”,慢慢地,上司们不大喜欢给他办差了。

贾宝玉本来就是个富贵闲散的性情,在闲下来之后,非但没有感觉到哀愁,反倒高兴了不少。

现在哀愁的,是王夫人。

王夫人为了给贾宝玉疏通门路、铺平前程,把能用的办法都用尽了。

一开始给高官夫人们赠送礼物,让贾政在外面交游,以及请自己的两位兄长,用昔日的门生和同僚来给贾宝玉疏通门路,但基本是无甚用处。反倒是贾宝玉自己,经常是一件事情办不完,又从天而降了一桩小麻烦,心里相当的不痛快。这些麻烦都非常小,但偏偏又让宝二爷觉得烦躁,还能让二房的太太和老爷半夜睡不着觉,同时又追不到贾琏身上。当然,贾琏表面上还得做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替贾宝玉四处奔走,但单单是领着差使不干事罢了。

最后,王夫人无计可施,便唯有动用贾元春这最后一招棋。

但贾元春还在宫里禁足,又因为上回王太医的事情,被看得严严实实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王夫人试了几回,见不到结果,便索性在外面用贾元春的名头,办成了几件事儿。

问题是,前面几次堵窟窿的时候,王夫人的私房体己,都用得差不多了。

便在这时候,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浮到了水面上。

贾母一辈子活了七八十年,屋里的体己不少,积攒的财货甚至比荣国府的几位太太们都要多。老太太的白事一过,便有管家去问询两位太太,这些财货到底应该放在公中,还是应该按照惯例,散给荣国府的几个老爷和小少爷,又或者干脆直接归到族里。第一句话惹怒了所有人,第二句话则激怒了几位太太和奶奶,第三句话,则将隔壁的宁国府,都一起牵连进来了。

赦大老爷以为,自个儿亲娘的东西,当然应该由长房和二房平分,别人想都别想。

贾琏和贾政亦支持贾赦的观点,贾政甚至以为,即便是将老太太的遗产交到公中,亦没有什么大碍,横竖都是自己家里的人。贾宝玉当然是万事不管的,贾兰和贾环年纪太小,忽略不计。

但是大太太和二太太却不乐意了。

邢夫人虽然平时喜欢把干系撇干净,但却希望能给自己,还有自己的娘家留点儿体己。娘家帮不上什么太大的忙,她便只能帮衬着娘家了。至于王夫人,本来因为自己吃斋念佛,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财欲,但因为这段时间,替贾宝玉上上下下疏通门路,自己的体己都快要用光了,手头有些紧,便想着能否从老太太遗留的东西里下手。

薛宝钗虽然在管家,但因为嫁到府里的时日尚短,贾宝玉又是个撒手掌柜,因此略过。

李纨倒是同先前一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亦略过。

王熙凤从前因为管过家,对府里的事情,尤其是老太太遗留的东西,心里门儿清。因为在年前,户部清查过一次账目,府里的铺子关停了不少,有些利钱也收不回来,便想着能不能在这些财货里匀一点儿出来。在这一点上,倒是同邢夫人和王夫人,贴合上了。

至于宁国府……

还是因为管家当初的那句话,“归到族里”,便也牵扯了进来。要是归到族里,而不是归到荣国府的公账,那宁国府自然也有一份儿。再加上上回宁国府元气大伤,亦需要一些血液来补充,因此…

这一笔账,全都被摆在了台面上,众人纷争不休。

王夫人因为要忙着贾宝玉的事情,又因为老太太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非但忙得焦头烂额,甚至有些疲于奔命了,江菱在宫里的那些人和事儿,便慢慢地没有心思去管。再加上贾元春在宫里禁足,抱琴和几个荣国府出身丫鬟,被拦在长春宫外,居然让江菱清静了不少时日。

直到江菱接近临盆,王夫人才想起来,居然还有江菱这么一桩事儿。

·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行事警惕的缘故,江菱非但让人时时盯着那些稳婆,还名正言顺地(她已经接近临盆,需要稳婆在宫里随时待命)让稳婆们住在长春宫里,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弃之不用。不管王夫人费了多大的心思,都没办法把人送进来,生生咬碎了一口银牙。

贾元春那边倒是想动手,但自己人却出不去。

更有甚者,江菱将长春宫里的消息封锁的严严实实,即便插上了翅膀,都飞不出去。

在梦境里,江菱偶尔还会问问荣国府里的人,有时是贾琏,有时是薛宝钗,有时是荣国府的管事媳妇儿或是丫鬟小厮,二太太这些日子在做什么,可曾打过宫里人的主意。如果听到二太太在为了宝二爷的事情烦心,又或是二太太又跟大太太闹起来了,江菱便能略略安心;要是听到二太太这些天,跟王大人通过信,又或是在外面找了几个老婆子,便立刻想出相应的法子来应对,让王夫人气得不行,又生生摔碎了好几套杯盏。

等到产期将近的时候,江菱非但严密地封锁了宫里的消息,还编造了几个假的预产期,以混淆旁人的视线。在传出来的小道消息里,江菱听过不下七八个版本,但没一个都是对的。

长春宫里封锁得严实,连太皇太后那边,都额外指了两个贴身的宫女,连同苏麻喇姑一起到江菱宫里候着,嬷嬷们照顾不好。江菱试探着问了问苏麻喇姑,苏麻喇姑道:“宫里三年多不曾有皇子皇女降生,云主子这一胎是个吉兆,因此太皇太后便命我到跟前看顾着。”

江菱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不管太皇太后以什么理由,将苏麻喇姑派到自己宫里来,都是给自己加上了一道保险。

这样一来,不管王夫人是想要让她难产,去母留子,还是用个死胎替换了孩子,操作的难度都会被放大十倍;再加上那些稳婆,都处在江菱严密的监视之下(连梦境亦在监视),这些操作的难度,又从十倍放大到了百倍,即便王夫人有通天之能,成功的几率也微乎其微了。

而且荣国府已经上了康熙的黑名单,这段时间严禁出入宫闱,连探视都不允,更别提送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人进宫,又或是在产房里做些什么手脚。

因此,江菱在这段时间里,倒是十分的安全。

从临盆到生产的那几天,江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甚至有了一种度日如年的错觉。

平时她非但不能随意看书写字,而且连每天走动的步数,都是太医们严格制定好的,既能让江菱松松筋骨,不至于将来难产,又不会伤到腹中的孩子。不过,江菱还是平平安安地熬了下来。

等到孩子平安出世,她的身子恢复之后,便不用再像现在这样束手束脚了。

但现在,还是要谨遵医嘱的。

这些天,康熙亦多了一项乐趣,时不时跑到江菱宫里,给腹中的孩子念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孩子偶尔会朝他的手掌心踹上一脚,江菱不疼,但却有一种极其奇妙的滋味,难以用言语来描述。

江菱有一次问康熙,他平素给孩子念的那些,都是什么意思?

康熙笑笑,道:“等他长大了便会知晓。”

江菱无奈至极。

但因为康熙不说,她便也拿他没有办法。

后来苏麻喇姑偶然听到了两句,便跟江菱解释道,这是一些祈福或是期望的话,让孩子平平安安地出世,健康长大,将来矫健且聪颖,是天上赐下来的孩子。至于别的意思……

江菱听不出来。苏麻喇姑也没有提到过。

时间慢慢地到了七月,天气变得酷热,距离江菱生产的日子,亦只剩下一两日的时间。太医院里唯二的两位女医师,都住到了长春宫里,等待江菱生产。江菱隐隐有一种预感,孩子快要降生了。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相当准确。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