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真不是什么好事(1/1)

“薛兄能得到欧阳先生的赏识,若有幸成为其高徒,实在幸甚。”

“是啊,涨了学问,得了美名啊,两全其美。”

“欧阳先生才学出众,没准过几年科举之时,有担任主考之可能,到时候薛兄……啊,哈,是吧?”

这事貌似真有可能,别的薛纵没把握,但是这一件却觉得可能性极大。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貌似是说苏轼科举的时候写了篇文章非常好,当得上状元之才。

但是身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之后,认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试卷,怕别人说自己徇私,以至于让苏轼丢掉了状元。

这种阴差阳错的故事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欧阳修当科举主考官应该确有其事,只是作为他的学生,着实是占不到一点便宜。

尽管薛纵自己并不想成为苏轼第二,但是天子一号班里,你一句我一句,很多人对薛纵羡慕不已。

“不止如此呢,昨天的事情你们可都知道,欧阳先生可今非昔比了。”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来,顿时引起众人关注。

“昨日发生何事?”

很多人要么没有关注,要么是昨晚去风花雪,来不及关注,所有大部分人都不知清楚。

薛纵也竖起了耳朵,现阶段在这方面自己确实存在信息落后的问题,平民之家自然不如这些勋贵官宦人家消息灵通。

只听某一位官宦子弟道:“我是昨晚无意间听到父亲和兄长的谈话,才得知的,听说官家重用了范相公、韩相公还有彦国先生(富弼),还任命了好几位台谏官员,其中便是以欧阳先生为首的。

而且啊,欧阳先生现在可是在中枢担任知制诰,知制诰啊,你们想想?”

知制诰,负责帮皇帝草拟诏书,这个薛纵是知道的。

其中权力和地位可想而知,那绝对称得上是皇帝的亲信,天子近臣。

难怪他们说欧阳修今非昔比,担任了这个职位,那就不简简单单是个谏官了,可以说是正经位居中枢要地的大臣。

如此一来,被欧阳修看中,与其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似乎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前程似锦几个字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那个官宦子弟续道:“听我父亲的意思,是官家要推行新政,所以重用这些人……欧阳先生说官家励精图治,大宋需要人才可能就是指的这件事。”

新政?!

薛纵顿时一个激灵,脑海中顿时蹦出了四个字——庆历新政。

这个实在是太有名,历史书上是专门强调过的,如今正是庆历三年,范仲淹当朝为参知政事。

如此说来,眼下庆历新政已经开始了?

听这些官宦勋贵子弟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庆历新政是以范仲淹和韩琦为首的,欧阳修也是参与其中的。

薛纵心里通透的同时,一直不屑一顾的吕公孺也一下子反应过来,难怪昨天晚上书房灯火通明,父亲深夜未睡,原来当真是出了大事。

新政?到底怎么个新法?父亲又是什么态度?吕公孺心下开始揣度起来。

至于薛纵,他压根没有放在眼里,被一个知制诰看中算得了什么?别忘了自己可是宰相家的公子,岂是他可以比的?

但旁人却不同,那边有人道:“薛兄,欧阳先生现在身居高位,你若拜在他的门下,必定是大有好处的。”

“是啊,欧阳先生似是对你寄予厚望,是希望你成为新政的后续栋梁吧!”

“我听说薛兄的《六国论》名扬东京,好像范相公看过之后也赞不绝口,如此说来,薛兄着实是前程远大啊。”

远大个毛线!

搞清楚状况之后,这是薛纵的第一反应。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的“庆历新政”是以失败告终的。

范仲淹因而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才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欧阳修也正是因为此事才被贬谪到了滁州,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写下了很有名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时间不会很长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就该重修岳阳楼了,那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会远吗?

如此说来,庆历新政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掺和进去能有什么好事呢?

而且欧阳修现在看着是风光,但这风光似乎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呢,被他看中,赏识还算是一件好事吗?

赏识没有错,但若成为他的学生,或者与关系密切,那可就尴尬了。

毕竟这个年代,新政失败这种事一旦发生,后果会怎样不言而喻,受牵连几乎不可避免,而师生关系尤为敏感。

尽管大宋相对比较温柔,不会像汉朝和唐朝那样,只要失败就要付出生命,甚至祸及家族的代价。

饶是如此,被贬谪或者其他牵连也是不好的。

当然了,贬谪或许只是一时的。

欧阳修后来也被调回东京,貌似还出任过参知政事,韩琦和富弼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后来的宰相,国之重臣。唯独范仲淹运气不好,没几年就死在了任上,没能等到起复的机会。

但薛纵不想这样,十几岁的年纪,前程似锦的时候,何必趟这趟浑水,走那么多弯路呢?家中老祖母年纪大了,妹妹年纪还小,让她们担惊受怕就更不好了。

从长远看也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庆历新政之所以失败,就是损害了当权勋贵们的利益。这些人在大宋根深蒂固,势力庞大,得罪了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现在已经是枝繁茂叶的大树,可以不在乎狂风暴雨,熬过去之后还能继续长成参天大树。但自己现在只是一棵幼小的小树苗,稍微一阵风就可能折断。

这风险完全不是自己能承担的,所以欧阳修的好意只能心领了,庆历新政也须得避而远之,轻易掺和不得。

毕竟现在自己年纪还小,只是四门馆里一个普通学生,不参与这等朝廷大事才在情理之中。

恪守本分总是没错的,想必欧阳修也不会有什么微词……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