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不见硝烟的战场(1/1)

早朝后。

御书房。

宰辅齐聚,皇帝还特别传召户部尚书、侍郎,以及太府寺卿等前来。

气氛有些压抑。

“确定有大量‘假钞’流入?”李世民沉着脸问。

“陛下,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却可以肯定,一定有大量宝钞在流入市场。这些宝钞,与真钞毫无二致,完全就是用真模版印刷的,纸张、油墨等都与真钞一致。所以臣等肯定,这些钞就是李记印钞厂印制的。”

“好狠的招数!”魏征一边道。

“可以甄别吗?”李世民问。

“陛下,那就是真钞啊。”戴胄无奈道。

李超的这一手,击中了朝廷最薄弱的地方。

“臣早就说过,不能让李家开钱庄,更不能让他们印刷宝钞,如今出事了。”有人在放马后炮。

当初谁又能想到如今呢。

若是正常情况下,李家敢乱印钞吗?乱印的结果,就是他们兑付不了,信用破产,然后李家钱庄倒闭。

这是李家更不愿意看到的书面。

可是现在,朝廷把李记钱庄给查封没收了,于是乎,李家很直接的掀了桌子。直接在中原各地投放大量的宝钞,让本就危险的宝钞信用,彻底破产。

“李超这样做,他自己怎么办,在岭南等地,宝钞不也一样得破产?”

“也许李超另有后招。”

“现在怎么办?”

不管李超是不是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手段,现在大家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

朝廷要如何面对呢?

魏征道,“臣以为当废除所有纸钞!”

李世民皱眉,这算什么办法。

废除宝钞,那百姓手里的宝钞怎么办?

就此做废,谁会肯。而要是换,那朝廷岂不成了冤大头。

“戴卿,你有什么办法?”

“宝钞得废除。”戴胄也没有办法了。

李世民摇头。

“不能废。”

“房相,你有什么好办法?”

房玄龄紧皱着眉头,“臣以为,眼下朝廷应当回收宝钞,宣布一个兑换周期,规定时间内让百姓把所有的宝钞兑换掉,过期之后,原有宝钞一律不得再使用。”

“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可兑?”有人问。

“我们用金券来兑换宝钞。”房玄龄说出了一个无奈的办法。

宝钞现在出了大量‘假钱,’朝廷银行发行的金券还没有,那就用金券换宝钞,避免出现更多的假钞流通。

魏征指出一个关键问题。

宝钞换成金券,虽然看似能够防假钞,可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百姓换到手里后,也一样还是假钞。

因为这些宝钞换成的金券,其本身应当含有的铜钱,李记钱庄库里并没有。没有了准备金,这些钞就是假钞。

到时百姓宝钞换成金券,可银行也没那么多钱可兑。

本来金券能兑,只是调拔问题。可现在,就真的是无钱可兑了。

金券兑换不出金银和铜钱,那拿到市场去买东西,按现在的情况,只能五折甚至是四折,说不定还会贬值更多。

百姓们手里的钱,在蒸发。

这百姓如何不怨,这民心如何安抚?

没有人能回答魏征。

他们也看到这些问题,却一时没法解决。

“限令一周之内回收所有宝钞,换成金券,金券一贯换宝钞两贯。”

“银行暂停金券兑换金银铜钱。”

·······

会议结束。

魏征站在宫门前,回望巍巍皇宫,长声叹气。

“天下要大乱了!”

“天下乱矣!”

········

朝廷的诏令宣布。

汉京震动。

百姓们惊慌,愤怒,一面大声咒骂,一面把家里所有的钞都带上,然后去银行排队,去兑换成金券。

两贯宝钞,才能兑换一贯金券。

虽然朝廷不断的宣传说张超抢走了大家的钱,可百姓哪管那些,他们只找朝廷。要是朝廷不查抄李记,那大家宝钞不用的好好的吗?

百姓们更相信是朝廷把钱给抢走了。

就如现在,两贯宝钞换一贯金券,这是在抢钱啊。

手里的钱,直接就缩水了一半。

而换成金券后,大家并没松口气。

因为朝廷并不给兑换成铜钱。

朝廷已经全面停止兑换金银铜钱了,大家只能拿着金券。

汉京的市场上,宝钞已经绝迹,金券成了唯一的纸钞。但金券也一样在迅速的贬值,金券对铜钱,一折。

贬值十倍。

随着而来的还是物价的迅速上涨。

原来一斗最便宜的早占米,二十钱,如今涨到了五十钱。若是付钞,得付十倍,要五百文金券。

那些小额的金券,几乎已经没用了,根本买不到东西。

与此同时,朝廷将越来越多的物资,纳入票证供应之列。

买粮食买布匹买煤,统统得凭票,而且是定量的。光有钱还不行,得还有票。

市场萧条,工厂放假,繁华的汉京和京郊的一座座商镇,在一天天凋零。

官员的俸钱和将士的军饷,已经改为发放实物,由粮食和布匹等实物组成,加上少量的铜钱。

皇帝已经不敢给官员和将士们发纸钞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本来有不少在流通的金银币和铜钱,越发的减少了。百姓们不肯用这些珍贵的钱,纷纷存在手里,甚至埋藏起来。

大家都想用掉那些不值钱的宝钞。

劣币在驱逐良币。

纸钞当道,可信用全无,价格一贬再贬。

许多百姓一夜之间就返贫了。

他们存在银行里、钱庄里的钱虽然朝廷承认,可朝廷只给他们取钞,不给取钱。取出来,已经贬值十几倍了。

一片混乱。

六扇门全力出动,配合刑部、大理寺以及地方各衙门,到处都在找李记那些消失的金库存钱。

可毫无头绪。

······

汉京郊外。

一座地下金库里,柯庆正与数名部下谈话,他的背后,是整整一面墙的金条。一架架的堆满,金光灿灿。

“教头,朝廷反应很快,他们用金券换宝钞,现在宝钞已经成废纸,不能流通了。”

柯庆却只是笑笑。

“朝廷的反应,早在赵王的预料之中。伙计们,宝钞已经废了,那我们接下来再弄金券。朝廷那些人,也是没长记性,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他们的金券雕版也是由我们的印钞厂帮他们制作的,过去连金券都是由我们代印的。”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

这段时间,他们疯狂的印刷宝钞,然后四处投放。不但买下了无数的物资秘密的屯积起来,而且还让宝钞彻底的完蛋了。

真是爽啊。

现在,金券成了他们下一个目标。

战争,往往就是如此。

“赵王说过,战场无处不在,在那不见硝烟的地方,同样有激烈的战争。现在,我们就是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是在敌方的心脏中打这一仗。”

“伙计们,再加把油,这次把金券搞死之后,朝廷的民生经济就要崩溃了。”

现在金券都已经贬为原来一折的价值了,如果金券也出现大量的假券,那金券就将成为废纸,大唐将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大唐这些年大兴工商,经济总量是相当巨大的,铜钱的铸造量虽然比之过去要多,但大唐总铜钱的拥有量也不会超过一亿贯,相对于现在这个巨大的商品经济总量来说,差的远了。

加上金银币,也远远不足。金银币的总量,其实是很少的,只是充当着辅助货币。

这十几年来,大唐经济腾飞,可以说纸钞功不可没。

而现在一旦纸钞彻底用不了了,那就得回到过去。

就算朝廷钱帛兼行,甚至拿粮食来充当交易货币,也不够了。

钱荒,通货紧缩。

这些问题,将严重打击市场经济,会让大唐的经济全面倒退。

这都是张超跟柯庆说过的,这是不见硝烟的战争,却相当致命。

“教头,纸钞完蛋了,不会影响到岭南吗?”

“放心吧,赵王早就料到这一切,也早做好了准备。岭南等地,早就发行了新钞,兑换了旧钞。而在五岭、武夷山和诸海港,监国朝廷也设立了层层检查,中原的纸钞进不来,进来了也是废纸。不会影响到岭南的。”

“而岭南现在的铸币厂,正日夜不停的铸造金银铜币,百姓们随时可以兑换,只不过现在金银铜币,不能出岭南而已。我们岭南的纸钞信用维持的住,不用担心。”

······

七天,朝廷各银行加班加点,增开窗口,甚至是各衙门派人到乡镇等地去兑换。总算是在规定限期内,把宝钞都收上来了。

收回的数目相当惊人,好在如今朝廷接管了李记的印钞厂,日夜不停的赶印金券,算是印够了数目。

戴胄刚松了口气。

下面禀报。

市面上的金券有些异常,疑似出现了“假金券”。

大量金券在出手,市场上的金券多的不像话,过多的金券在抢购着货物。

通货膨胀出现了。

物价在迅速的上涨,而金券在飞速的贬值。

在换完宝钞的第一天内,铜钱对金券一比十,而在第二天,已经飞到了一比二十。这个势头根本止不住,第三天更是直接一比五十。

金券彻底的失去了信用,大小商铺已经拒收金券了。

许多百姓甚至拿着家里的东西,到市场上以物易物。

“完了!”

戴胄一头载倒在地。

今天还是没网,好烦啊,写作不顺。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