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1/1)

25 工作质量不完美没关系,调整思路也可以,关键是不要中途放弃

如何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是大多数人都关心的重要问题。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职场氛围、男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感觉艰辛的人似乎依旧很多。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的时间往往会被挤占,工作精力也会受到影响。

很多事情,往往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很多女性会有这样的烦恼:“无法按照预期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往往落后于同事。由于孩子发烧等突发问题,也会给工作带来麻烦。在育儿方面,也没其他妈妈那么细心娴熟。”

自己明明有理想,却无法实现,从而使自己丧失自信,心情焦虑。对于认真负责的人来说,这种感觉真的很痛苦。

但我认为,为什么非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呢?这么做又是为了谁?

其实,不完美也是可以的。

世间不存在完美的事情。看似完美的人或事,当你深入了解后可能会感到诧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的丈夫就是这样,工作以及因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一样。无论外表多么光鲜,打开盒子,谁也不知道会冒出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有不能对别人诉说的事情。因此,请放弃“希望万事都朝理想方向发展”的想法,转换思维,思考“如何做才能推进事情顺利进行”。

拿我自己来说,从长子出生到次子长到5岁这一阶段,我一直承担着家庭主妇这一角色。

对于带孩子,我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感觉结果应该在平均值以上。

我对工作没有那么高的期待,觉得这样下去做个全职妈妈也可以。

但是,医院人手不足要求我赶快回去,那时刚好父母从乡下过来,告诉我“他们可以住过来,让我去上班”。就这样,我被“强迫”回到了工作岗位。

一回到医院,工作排山倒海而来。没办法,照顾孩子的事情只能全部交给父母,现实和理想差距很大。

我也曾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但现状并未立即发生改变。

当我琢磨自己能做什么时,发现可以尝试“两者都不放弃”,即家庭与事业兼顾。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我决定这么做时,也是一种自我解脱。

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可以达到平均分;最糟糕的时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判断,我觉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比较适合。

在我看来,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制定一条界线,确定“超过这条线就可以”,就会努力进取以确保成绩不低于这条线。这样,即使中途出现问题也没关系。切换成这样的方式后,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顺利。

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26 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它,其他都会慢慢变好

我在工作时,最担忧的就是“家庭和睦”。

如果家里发生纠纷或家庭氛围不好,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比如夫妻吵架、婆媳关系不融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等,孩子就容易出现不想上学或走上歧途,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这个规律,从古至今都未改变过。

尤其是孩子的母亲,如果母亲的情绪不稳定,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

我结婚后就有了孩子,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是会为了孩子,把家庭和睦放在第一位。

不要因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而发生争执,而是让家庭氛围保持平和。

家庭和睦不仅仅对孩子颇为重要,对父母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生病或走上歧途,父母心神不安,也就无法好好工作。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我多次提到,我丈夫把钱都花在了喝酒上,所以为了生活费,我不得不工作。

那时候,周围的人都不太理解。他们觉得有个当医生的丈夫,自己还要如此拼命,实在不可思议。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如果能下定决心就一定会找到出路。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

有多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左右瞻顾,当“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反而会意外地突破现状。如果你意识到人的强大,你的心情也许会轻松一点。

纵然如此,带孩子的辛苦也毋庸置疑。通过与患者或职场年轻女性聊天,我深知这个时代有很多单身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们需要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极其不容易。

当你为“我如此拼命,为什么事情偏偏不顺利”而烦恼不已时,该放弃的时候,果断放弃就好啦。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其他家庭都这么做,世间大众都这么做。不要去和别人家比较。那么,“我们家这样,实在是没办法”的想法就不会纠缠你。

一旦你总想着“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你的焦虑就会累积并影响孩子,然后再由孩子反过来影响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改变你优先排序的方式。

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幸福并无多大关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其为设立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恼,不如平和欢笑地与孩子好好相处。

即使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太多,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在竭尽全力用爱守护着他们,他们就会安心地努力进步。

当然,养育孩子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带孩子也有疲惫的时候。当将孩子养育成人后,你的人生还很长,而且会很有趣。

这样的生活,也很值得期待呢。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27 人生常常需要忍耐,思考可以轻松忍耐的方法

上文中我曾提到,为了孩子也好,为了工作也好,为了生活也好,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

即使我觉得丈夫有问题,但我决定不和他离婚。

如今,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并不稀奇,但在以前却是不太被接受的。对单亲爸妈来说,一个人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确实不容易,还会受到“那个家庭的孩子肯定有问题”的质疑。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就是我决定不离婚的原因。

然而,一味地忍耐会带来极大的痛苦。要忍一辈子,想想都不寒而栗。对此,大家不妨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孩子的结婚仪式上,你们俩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

确立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即使夫妻关系、家庭生活出现危机,也会有一种超越矛盾的勇气,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或者“终会解决”。

话虽如此,现在离婚的人基本上不考虑设定什么共同目标。

现在的家庭比较自由,双方父母可以帮忙照顾孩子,所以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离婚。如果非离不可,则取决于具体情况。

我认为,不仅仅是夫妻关系,在需要忍耐的时候,可以制定界限来尝试解决问题。

如果之前约定好了,之后出现一些伤痛、疲惫,也会变得轻松一些。

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变得懒散。一旦决定“今天这样做”,生活一下子就会张弛有度。

人生常常需要忍受。如果能尽可能避免烦恼当然最好,但是有些问题由不得自己,所以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试图“不再忍受”,而是思考“同样的耐心,如何才能轻松一些”。

就我自己而言,家庭问题能忍耐就忍耐,工作方面能放松就放松。

无论是护士还是其他同事,只要我觉得“和这个人相处得来”,我就不会顾忌身份、关系,和她们友好相处。

我和同事经常在工作之余说说丈夫的坏话来缓解压力。当孩子长大后不用我太操心的时候,我也会和她们一起登山,放松身心。

同事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旦拥有这样的关系,不仅可以缓解来自家庭的压力,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许多。简而言之,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我们的休息场所。

我非常推荐大家和同事一起出去玩,你可以发现同事在工作之外的真性情,也可以与趣味相投的人成为好朋友。

同事中可能有我们喜欢或讨厌的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度过,还是心情舒畅地工作比较好。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心情的重要因素。

这样若干年后,“在孩子的结婚仪式上,你们俩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这一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我当时定下这个计划的时候,眼看就要和丈夫离婚了。可是实现目标后,却发现丈夫上了岁数后性格变得温和,酒量也减少了,变得更加成熟,于是心境改变了,就觉得“还离什么婚呀,真麻烦”。

生活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变得懒散。一旦决定“今天这样做”,生活一下子就会张弛有度。

28 所谓育儿,其实也是成长

当我打算把精神科医生作为一生的事业时,很多同行前辈多次叮嘱我“精神科医生最好有结婚、育儿的经验”。

就这样,我结婚并生了孩子,然后想着终于可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啦。

将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大人,普通的方法肯定无济于事,因此育儿过程对我来说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问题。

说起来,不顺利的事接踵而至。有的是突发事件,有些事令人感到心烦,还有的事让人心生不安。总之,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也抽不出时间。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调理自己的身体,然后怎么处理自己和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母亲,通过育儿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些都是我工作及后来人生的巨大财富。

说到底,人通过“培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培养自己。

比如,一个人口头上说什么并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不是他发自肺腑的话,就不足以影响到他的内心,也不足以改变他的行为。

同时,提醒别人的事情,自己如果做不到,更加不好。即使是孩子,也会看穿大人的一言一行。因此,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这样,通过育儿,也会注意到自己一些为人处事的方式。

育儿基本的原则是,对待大人和孩子一视同仁。

有的人珍惜自己的人生所以不要孩子,有的人不想担责任所以不带下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培养他人是一种很好的经验。

特别是在带孩子方面,每个人投入的精力不同,但毕竟其中也有许多欢乐和欣慰的时光。

从一个刚生下来只会哭泣的孩子,到一个人学会走路、说话、上学,然后经历青春期长大成人。孩子成长的每个过程,比任何一部动漫或电影都令人感动。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还是希望身体健康的人,尽可能生个孩子,并将他们养育成人。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

29 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

关于养育孩子的话题,女性的烦恼比较多。

当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其实她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孩子。

有的父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或是社会的衡量标准,原因各种多样。他要么在意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干什么,要么在意与别人家孩子相比自己家孩子怎么样,这些都是没有正视孩子本身。

我认为,培养孩子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想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真心为孩子的幸福考虑,并付诸行动。这样做,才能将爱传递给孩子。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30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一个人终有长大独立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大约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然后逐渐与父母分离,直到20岁左右开始自立。

工作也是一样。新员工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他们不再拘泥于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具备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不过,近些年来关于自立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孩子,父母该管教的时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才会安心成长,直至独立生活。

可是,很多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还想插手孩子的生活。

这种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很多时候会阻碍孩子自立。

公司也是如此。对员工进行压迫或者无微不至的指导,都会使员工疲惫不堪。

没有管理员工的一言一行就不放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一来,员工就无法顺利成长,将来也不可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英。如果这样管孩子,就可能引起自闭、厌食、心理疾病等各种问题。

当然,如果孩子或者员工处于什么都不会做的年龄或者阶段,对他们细心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若在成长过程中总不放手,就会阻碍一个人的独立和发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也许有人对此会有疑问,和孩子完全分离,自己会感到非常孤寂。

要知道,既然是亲子关系,你们之间的纽带就永远不会断开。在我看来,这样的纽带就像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车轮虽然驶向不同的方向,由于桥梁的存在,你们可以随时往来。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亲子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烦恼。

相反,如果父母毫无顾虑地闯入已经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种矛盾就会产生。婆媳问题,尤其要注意。

我虽然和长子住在同一小区的不同单元,但除了周末,我们平时几乎没什么往来。

只有周日,大家才会聚在一起吃饭,其余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也不去他们家里。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来独自一个人生活。

在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就想好“把儿子交给他的妻子”。儿媳妇不仅烧得一手好饭菜,家务活也干得很好,把五个孩子也照顾得非常周到。没有比这更难得的了,我还要奢求什么呢?

如果他们邀请我过去吃饭,我会说“你好,谢谢”以表示打扰;如果他们没有邀请我吃饭,但把做好的饭菜送过来,我从心底里非常感激,对他们说:“谢谢。”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我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完全分离”,我们之间依靠一座“桥梁”沟通关系,而且不能频繁登上这座桥。

因此,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中寻求充实感,而不是闯入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指手画脚,我认为这才是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31 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如果有人孤独地死去,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可怜、悲惨,但我却不这么想。

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既不需要家人辛苦地照顾,也不需要到医院挂号、花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

无牵无挂、潇潇洒洒地死亡,是不是很精彩?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孤独地死去。

我经常告诉长子和儿媳妇:“如果好几天都没看到我,说不定我已经死了,你们可以随意进来。”

对于90岁且一个人独居的我来说,死亡之神随时都可能光顾,不足为虑。

周三到周六早上,司机师傅都会接我去医院,所以我经常拜托他:“如果到时间我还没出来,可能我已经死了,请您去隔壁告知我的长子。”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死亡即生命的终结,至于死后的评价、虚荣以及其他情况,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我经常在病房护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我曾询问住院多年的患者“您去世前想做什么”,对方告诉我:“请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对方也不希望痛苦地死去。

我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家属:“病人希望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离开,所以你们要尽可能地用心照顾,避免他遭受痛苦。”

因为我一直这么做,所以我的看护相当受欢迎。

最近,有一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不是我,却点名让我护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不管是一个人离开,还是在医院离开,我觉得能带着尊严,安安稳稳地死去便足矣。

担心死亡来临、提前做好计划终究无济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诉家人,其余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可以。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故事5 烦恼、痛苦,即使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候,也必须持续工作

恒子老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长子五岁,次子两岁,都需要她照顾。为了能和从尾道过来的父母一起居住,她搬到了新家。

“其实,那时是我人生最糟糕日子的开始。”每次回忆起来,老师都苦笑不已。

老师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没有问题,但因此掌握了家里的“实权”。

“他们说家里的事交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去做。他们把孩子带得确实很不错,但我在管教孩子方面失去了话语权,而且孩子的运动会、参观日,都是他们去参加。后来,正在上大学的弟弟都住到了我家里……”

就这样,恒子老师不知不觉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权。

时间一长,老师的丈夫就有了怨言,每天晚上都会十分不满地告诉恒子老师:“我能待的地方只有卫生间呀。”正因为这样,他在外面喝酒的次数越发频繁。

“由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就不用再操心钱的事,于是只要出去喝酒就大肆请客吃饭。他觉得家里的贷款、生活费我肯定可以搞定,所以全然不顾家庭生活,大吃大喝地过日子。此外,我还会被当成坏人,丈夫的亲戚都认为‘我不把丈夫当回事’。因为要维持家庭开支,我也不敢贸然辞职,每天都饱受精神上的煎熬。”

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恒子老师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精神科医生的全职工作每天也要照常进行。工作期间,她有近80个患者,还要承担接待门诊和病房的值班工作。就这样事情一件接一件,她不得不埋头于工作。

“那时候就是努力工作,家里和职场处处都是烦恼。但是,正是那时候无暇顾及烦恼、疯狂工作的经历,也许让我学到了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根本技能。摆脱来自孩子、父母、丈夫的烦恼,这样的经历竟能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是不可思议。”

就这样在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冲突中,同时被工作紧逼的状态持续了大约10年。

“次子上中学后,父母终于跟我说要回尾道。我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1974年,恒子老师终于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解放出来,回归家庭,守护在孩子身边。

在这期间,作为精神科医生,她的经验和实力获得了提升,因此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骨干。

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工作结束后,她就立即乘电车,到商业街上的肉店、鱼店、菜店精挑细选,然后两手拎着满满的东西回家做饭。

回忆起来,恒子老师会说,那时候“总是在单位和家之间,提着一大堆东西跑来跑去”。

接下来的日子,她作为医院的主治医师,每天要接待60余名患者。在值班的日子里,她还要提前做好饭菜或咖喱,早上用值班室电话叫孩子起床。考试前一天和值班时间重合时,为了保证孩子不迟到,她会让孩子住在值班室,第二天直接从医院把孩子送到考场。

而那时,丈夫依然到处喝酒,如果喝醉了心情不好,他还会找恒子老师或孩子教训一个多小时,而且不让别人插嘴。丈夫这种说教的毛病“屡教不改”,恒子老师有好几次都把离婚协议放在他面前。

“什么话都别说了,我要跟你离婚。”

“对不起,对不起。”

之后他就会反省,比如买点蛋糕讨好家人。可是几个月后,他又重复了恶习,如此反反复复……恒子老师知道“他这个毛病一辈子也改不了”,便也不抱太大期望。

于是恒子老师决定:“总之,坚持到孩子结婚。如果孩子结婚时我们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

恒子老师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因此,她把孩子安心学习、成长放在第一位,为了这个目标,就忍耐一下吧。家庭和睦在她心里永远是第一位。

也许是孩子们理解恒子老师的决心,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长子成为一名耳鼻科医生,次子是一名药剂师,都拥有自立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数年后,恒子老师一直坚持的“在长子、次子的结婚仪式上,她和丈夫共同致辞”的大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