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察觉(1/1)

高俅不踢球 !“你到底想说什么?能一次性把话说完嘛!”

眼看着说到终点,高俅又停了下来,赵佶可是有些不高兴了,于是开口催促了起来。

“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说。”高俅考虑来的一下措辞,接着说道:“打了胜仗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觉得吐蕃的事情不是靠那边手边的将士能够解决的,但是有这个胜仗作为基础,我担心朝里面有人会借机发难,到时候王厚自然是倒霉的,可是真正吃亏的,其实还是我们大宋!”

“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问题是,谁告诉你是吐蕃那边传过来的消息了?”

赵佶挠了挠头,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向了高俅。

“哎?不是吐蕃?可是那人从南边的城门进来,不是吐蕃还能是哪里啊?总不会是西夏那边出事了吧?”

愣了一下,高俅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猜错的时候,可不是吐蕃又能是哪里呢?

“你这话说的,吐蕃也不算是在大宋的南边啊,而且南边不是还有大理嘛!虽然说常年内乱,但是人家好歹也算是个小国不是?而且这次的军报其实就是剿灭的一伙土匪。”

纠正了高俅话里面的错误,赵佶解释起军情的来源。

经过赵佶这么一说,高俅忽然间想了起来,著名的《水浒传》就是以赵佶执政期间为背景的。虽然说里面掺杂了不少的水分,可是在赵佶当皇帝的时候确实发生了不少农民起义的事情,只不过没有《水浒传》里面写的那样声势浩大。

而爆发农民起义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赵佶奢侈无度,搜刮民脂民膏。或许赵佶用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让他手下的那些人给瓜分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得不防。

想到这里,高俅忍不住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一下赵佶。

“怎么?我身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赵佶眨了眨眼,不明白高俅到底是在看什么。

“你……最近加赋税了?”

犹豫了一下,高俅带着些许疑惑地问了出来。

其实高俅自己心里也不太相信,毕竟现在的赵佶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说奢华了一些,但他毕竟是皇帝,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赵佶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加……加了啊!”赵佶不明白高俅是什么意思,愣了一下之后,看着高俅似乎有暴走的趋势,赶紧开口解释道:“去年我即位之后整个大宋都减了赋税,眼看着这就一年了,赋税也只是加回到原来的标准,并没有多加啊!”

“真的?”

心里面已经相信了九分,但是高俅抱着谨慎的态度,还是再次问了赵佶一句。

“真的!绝对是真的!要不是考虑到要征讨吐蕃,其实还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不过你也应该明白,粮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征集起来的,我也得未雨绸缪啊!”

赵佶信誓旦旦地说着,神情无比的真诚。

“这我倒是相信,就算你以后是一个昏君,至少现在还是挺开明的。不过不管怎么看,你也考虑不了这么周全吧?是谁的主意?”

也不是说担心赵佶卸磨杀驴,高俅只是担心有人会趁机蛊惑赵佶,毕竟原本的历史上对赵佶的评价可是不怎么高的。

“是曾布出的主意……”见高俅的眉毛拧在了一起,赵佶赶紧又补充道:“不过韩忠彦后来看过,在曾布的主意上做了点更改,所以实际上应该算是韩忠彦的想法。”

“韩老大人吗?那倒是正常了。”

点了点头,高俅倒是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若真是曾布出的主意,高俅可能要头疼一番了,但是韩忠彦么,高俅对他的印象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就是啊!韩忠彦跟我说减税一年已经够了,现在起恢复税收,以后才有足够的钱财来支撑整个大宋。”说到这里,赵佶忍不住人了一口气,“唉!你别看我好像整天游手好闲的,其实肩膀上的胆子可是十分的重啊!”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嘛……”

对于赵佶的无赖脾气,高俅是一点的办法都没有,除了吐槽之外,能做的实在是有限。不过好在现在的赵佶知道轻重缓急,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来。

“好了好了!这个不重要,不重要!”赵佶摆了摆手,显然不希望高俅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下去,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接着说道:“对了,你你进宫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吗?”

“哦,没什么别的事情了,不过……有个叫童贯的你认不认识?”

不知道为什么,高俅突然想起来了那个十分有个性的太监朋友,于是便随口问了起来。

本以为赵佶不会特别清楚童贯的事情,毕竟当初的童贯职位也不算是特别的高,谁知道在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赵佶竟然惊了一下,连带着去端茶杯的手也颤抖了一下,将茶杯碰的叮当乱响。

“怎么?不认识吗?”

高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赵佶的一切反应他都已经尽收眼底,没有揭穿,也只是不想让赵佶觉得自己多管闲事。

“啊!那倒不是,听是听过的,不过他好像是宫里的宦官吧?高俅你怎么会想起他来了呢?”

强装镇定,赵佶做出了一副有点印象的样子,看着高俅开口问了起来。

“哦,没什么,早年间我参加童子举,当时就跟他认识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这也是没话找话,想起他来就随口问了一句,没什么大事。”

嘴上说没什么事,但是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彻查一番了,高俅对童贯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如果有可能,他可不希望有朝一日跟童贯走到对立面。

“哦,是么?”

赵佶虽然有些怀疑,不过他自己对此也是讳莫如深,因此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并没有深究。

“好了,没什么事情我就先回去了,下午你应该要召集韩大人他们商量剿灭了的那些土匪吧?我就不多留了,在这里吃的饱饱的,正好回家睡午觉。”

已经有了决定,高俅也就不再跟赵佶多废话,起身就要离去。

“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我看你可比以前胖多了。长此以往,必定是脑满肠肥的,到时候可不得了啊!”

见高俅要走,赵佶也站了起来,只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是耐人寻味的很。

“吃了睡,睡了吃,有什么不好的?寻常的百姓家羡慕都羡慕不来啊!”高俅摇了摇头,没有反驳赵佶的话,毕竟之前的时候他是真的瘦削,现在只不过是补回来了而已,不过对于这眉头没拿的话,他还是都说了一句,“反正都是你出钱!”

“知道是我出钱你还不省着点,偌大的江山,容易嘛我!”

听完高俅的话之后,赵佶反而露出了笑容,活动了一下肩膀之后,和高俅并肩往外面走去。

赵佶和高俅并肩而行,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高俅自然不是不识时务的人,虽然没有宣之于口,但是已经将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等快要出门的时候,高俅故意停了一下,让赵佶先出的门,这是在表明自己并没有僭越之心。

虽然说高俅是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可是在大宋朝生活了十来年,心态观念已经被同化了很多,对皇帝也并没有以前那样不屑一顾了。当然这在苏轼看来,却是识时务、明进退的表现,说明高俅确实用不着他来操心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苏轼最近几个月寄来的信已经明显转变了风格。

出了门以后,有太监领着高俅往宫门的方向行去,赵佶则是自顾自地去安排议事的章程了。

皇宫的宫门侍卫每天都是轮班的,吃饭的时候自然是交替值班。不过张千跟武松两个人不好跟着那些侍卫去吃饭,不只是因为要等高俅,更是因为侍卫们是穿过宫门上皇宫内吃饭,而张千他们不能进宫。不过好在这些习武的人虽然饭量不小,但是挨饿的能耐也比一般人强上不少,就算是一天不吃饭也用不着高俅担心。

辞别了领着自己出来的小太监,高俅顺手给小太监塞了一块十两重的银子过去。别看对方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但是保不齐哪天就能用上对方。再说现在的高俅根本就不用自己出去挣钱养家,给个月赵佶都会差人送银子到王府里去,如果让赵佶知道高俅有这样的行为,也不知道他是会哭还是会笑了。

“公子,您出来啦!”

早就在宫门处等候多时的张千等人迎了上来,看着高俅齐声说道。

“嗯!你们久等了。”高俅点了点头,然后注意到张千等人的精气神儿有些不足,稍一思考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从袖子里面掏出了一块黑色的牌子扔向的张千,同时说道:“行了,看你们这有气无力的样子,自己去买点吃的先垫一下,然后去那家租车的店给我叫辆马车回来。”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