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酒行天下(1/1)

所谓,酒是英雄胆。杨家七条狼在老八的带领下完成了由人向狼的转变。

酒足饭饱之后,杨延融趁机道:“陈大伯,小侄想请你到我身边来帮忙。”

陈冲笑了笑道:“八少爷,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使唤几年,说吧,要我怎么做!”

“陈大伯,我是这样想的。您不是有祖传的酿酒技术么?我出资金,咱们合股开办一个酒厂。”大家听他说正事,都纷纷停下来,听他说道:“在这个时代,酒可是奢侈品。虽然价钱极高,但仍然是供不应求。也就是了卖方市场少于买方市场,这样一来,咱们的发展空间也就很大了。这些日子来,我也喝过不少所谓的名酒了,但是由于酿造工艺的落后,粮食的出酒率低得很,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对这个,陈伯怎么看?”

陈冲听他说起酿酒,顿时来了精神。这些年来,陈冲能带着女儿东奔西走,盘缠全都来源于买酒赚的钱。他自然知道做酒这一行的利润非常之大,若不是为了寻找八少爷,凭陈冲醉酒的本事,做个富家翁也是绰绰有余的。他道:“说得很好,一百斤粮食最多能酿出四十斤酒就不错了。但是酿酒手续繁杂,须经过选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配槽,装桶发酵,蒸馏这十道工序方可出成品酒。一石粮食的成本大概是70钱,而酿出来的酒每斤能买三十钱,这其中的差价就足有一贯银子。”

杨延融笑道:“陈大伯不愧是酿酒大师啊,这其中的利润算得是分毫不差。虽然利润不少,但我仍然觉得这其中的利润太少,照我看来,食粮的出酒率应该至少达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而且工序应该缩减到三道,就是配料,发酵,蒸馏,直至出成品酒。”

陈冲吃了一惊,失声道:“这怎么可能?百分之四十的出酒率已经很高了,要达到百分之八十,这绝对不可能。而且粮食不经过初蒸根本就酿不出酒来。”

杨延融摇摇头,坚定地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咱们得改进一下工艺就可以。”。杨延融虽然是个富二代出身,但他前世的老爹就是靠开酒厂发的家,后来做起房地产,开连锁超市,身家亿万。在他小时候,就经常到他老爸的工厂里头玩耍,自然对酿酒明白得很。而且当时运用的是新工艺,比起传统工艺来大大缩减了成本。后来长大了,人就变得懒散了,对管理公司事务非常不尽心,他老子经常叫他去公司跟他学习,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这么多年过去,但他对小时候的事情还是记忆犹新。

杨延融知道要改变这个时代人的观点,并非一朝一夕可成的,只有把事情摆在眼前,人们才会相信。他又道:“陈大伯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我知道酿酒的核心便是酒曲。而你们现在所用的酒曲由于活性太低,只能在粮食熟的时候才能够完成分解淀粉。而我制造出来的酒曲,能够使粮食不经过初蒸就能酿酒出来,并且出酒率要提高三成以上。”

陈冲仍然难以理解,对他说的什么活性太低,分解淀粉这些术语不太明白。但杨延融话里的意思他倒是懂了,说道:“你是说生料就能酿酒的酒曲,这世上真有吗?而且能提高三成的出酒率的话,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延融笑道:“陈大伯,现在我说什么你肯定都不会相信的,回头我到你那去亲自示范一下,你就明白了,不过,事先我得先弄一点特殊的酒曲。”

陈冲听他说得肯定,也将信将疑起来,如果八少爷说的是真的的话,那酿酒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这些东西,对酿酒十多年的陈冲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他赶紧上前道:“八少爷,要不,咱们先去试验一番?如果真能有你说的那么神奇,我陈冲以后哪都不去了,就天天呆在酒厂里头,对了,不知道八少爷准备投多少银子进去?”

“先投入个一万两吧!”杨延融满不在乎的道:“如果以后赚钱了,咱们再追加投资,争取成为大宋第一大酿酒厂。”

“一万两?”陈冲倒吸了一口凉气,失声道:“八少爷,这一万两投进去,先不说能赚多少钱?你想过没有,每天生产的酒那得是多少了?怎么销售得出去?只怕这京城大大小小的酒家饭店也吃不下这么多酒吧!”

杨延融笑道:“陈大伯,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生产的酒不是为这东京城,而是整个大宋,包括辽国,西域,草原,甚至海外,都是我要销售的对象,我要让咱们酒厂生产的酒买到这天下的所有地方。只要哪里有人,就得有咱们酒厂生产的酒。嗯,我的目标就是,酒行天下!”

疯了,疯了!陈冲被这八少爷的疯狂想法彻底打晕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又会是怎么样?陈冲都不敢往下想了,激动地道:“八少爷,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都听你的。”

“不止如此,咱们的酒还要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分别买给不同的客户。比如说高端市场,咱们可以买给各大富商,乡绅官宦,甚至声卖到宫里去。而中档酒的销售对象就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小康之家,至于低档酒嘛,就卖给普通百姓好了,毕竟如果酒太贵了的话,他们也买不起。”杨延融的目标很大,要在一年内赚够五千万贯的银子出来,光靠卖酒显然是无法做到的。不过,他还有其他的想法,只要这些想法都一一实现的时候,别说区区五千万贯了,就是五亿贯,他也拿得出来。

所有的人都是默不作声,静静的听着杨延融的伟大构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谁也不会想到:酒行天下,这四个闻名遐迩的金字招牌,却是在杨延融不经意间提出来的。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