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金陵城中,宋国公府上。
刘威端坐在书房之中,身前书案上平放着几份书信,都是已经被拆开看过的。
他今年已经五十四岁,身材中等,头发微白,身经百战的他,脸上总是充满着一股浓厚的英气和刚毅,让人见了不由得心生好感。
此时,刘威正仔细的看着手中的书信,看完后,他将书信放下,皱眉沉思起来。
在他的身旁坐着的,乃是他曾经的幕僚,如今官居金陵府长史之职的黄讷。
黄讷当初在刘威府上做幕僚,后来经过高勖的推荐,作为杨信的副手担负起了修筑捍海堰的工程任务,因为表现突出而受到重用。
如今虽然出仕了,但黄讷依旧保持着当年为刘威做幕僚时的习惯,经常来他府上为他筹谋。
过了一会儿后,刘威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摇头说道:“唉,都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如今已经在朝中做官了,就不要经常来老夫这里了,这样传扬出去影响不好!”
黄讷笑道:“国公多虑了,下官本来就是从国公府中出去的,如今与国公多走动一些,没人会说闲话的!”
刘威闻言苦笑一声,也就由得他去了。
他也知道,一般人还真不会说闲话的,他真正所担心的人,除了王宫中的那位外,也没有别人了。
但他同样也知道,以杨渥的心胸,对这点小事还是不会介怀的。
堂堂一个国公,而且还是当年为吴国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的老臣,若是手下一个为他奔走的部下都没有,那才是不正常。
所以刘威才对黄讷的做法并不强求。
“不知道这一次世子来信中都说了些什么?前些日子听说他在鄂州那边接连立了几个功劳呢!”黄讷接着问道。
“哼!还能有什么?无非是立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功劳之后,就想着老夫帮他在朝堂中说话,让他调回禁军中来!”
“那么国公的打算呢?世子再怎么说也是国公的长子啊!”黄讷一边询问,一边小声提醒着。
身处这个朝堂之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派系之争。
这种派系之间的区别,根本不是黄讷想不参与就不参与的;尤其是他曾经作过刘威的幕僚,天然就带上了刘威的印记,就算他想要摆脱也是摆脱不了。
更何况,以刘威在朝中的威望,即便他现在不领兵了,但他依旧有不少人脉在,依旧有崇高的威信。
所以黄讷也没有必要去摆脱与刘威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他自然是无比关心刘威这一系的实力发展。
而刘崇景作为刘威的世子,将来也会是刘家的掌权人,现在却只是一个厢军的指挥使,这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一股能影响到朝堂的势力。
若是他将来只能以厢军指挥使的身份终老,那么刘家这个派系自然就只能解散或者另外寻找一个带头人了。
“让他回禁军中来?不,老夫可不觉得这对他是一件好事。崇景这人我最清楚不过,争强好胜不说,偏偏眼高手低,没有那个能力,却又想身居高位,那只会害人害己的!像如今好好在厢军里面呆着也没什么不好的!”刘威摇摇头叹息道。
黄讷连忙劝道:“可是国公,世子毕竟是你的长子,将来也会继承你的爵位。但他若是一直在厢军里面呆着,得不到多少立功机会,将来只怕……”
“只怕什么?怕他继承了爵位后因为官职太低而丢脸吗?”刘威冷笑问道。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威对自己儿子当然是最了解不过的,知道他表面上看有些能力,但实际上却没有带兵打仗的才能,再加上他的心性又是个功名心太强的人,继续留在禁军之中只会坏了大事的。
“可是国公,世子有上进之心,想要回到禁军中来,总不好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吧?”黄讷道。
刘威听了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又沉思半晌,这才坚定的说道:“你不必劝了,老夫之意已决,崇景还是继续留在厢军中的好!”
黄讷听了之后只好作罢,开始商议别的事情,不久之后才告辞离去。
书房中,最后只剩下刘威一人独自沉思。
他反对刘崇景回禁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知道杨渥对他与陶雅这两个老臣的态度极为复杂。
一方面,他们两人都是杨行密的同乡好友,在杨行密还没起兵之前就追随在左右了;换句话说,他们的地位就好比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一般,都是最早的元从老臣;便是李神福都要比他们二人资历浅一些。
而在之后杨行密创业的过程中,二人更是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在如今的吴国朝堂之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甚至于,历史上杨行密病重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将淮南节度使的位置传给刘威。
可以说,现在的吴国朝堂中,也只有这两人的声望最高了。
所以杨渥对他们二人心怀忌惮就可以理解了。
而在另一方面,杨渥又想着给这些功勋老臣一个善终,不希望做出诛杀功臣的事来,尤其是在刘威二人没有犯错的情况下。
所以杨渥在忌惮二人的同时,又对二人极为礼敬。
在刘威看来,现在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他自己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长子则在厢军中担任闲职,如此恰到好处。
而一旦刘崇景转入禁军,以他那么强的功名心和对权利的渴望,再加上他本身又缺乏能力,极有可能会打破如今的平衡,将刘家带入深渊之中。
这才是刘威反对帮他在朝堂中说话的原因。
可惜的是,有些事不是由他一人说了算的,即便是刘威打定主意不帮其子说话,但他耐不住许多门生故旧、亲朋好友的劝说。
在黄讷告辞离去之后,接着又有一些以前的故旧上门拜访,说的也基本是刘崇景的事。
后来甚至连好友陶雅都亲自登门了,在这些人的劝说下,刘威无奈中也只能同意了众人的心意。
当然,他作为刘崇景的父亲自然不好亲自出面上书,但只要他点头同意,朝堂中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卖他一个面子帮刘崇景说话的。
没过多久,朝堂之中陆续有人上书向杨渥求情。
“啪!”
华盖殿中,杨渥将手中刚刚看过的奏章扔在了书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么多人为刘崇景说话,这是刘威点头了啊!看来这老家伙也不是那么的淡然嘛!”回想着奏章中的内容,杨渥心中若有所思。
“大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刘崇景昔日虽然因为立功心切而擅自出兵,以至于兵败,理应受到严惩;不过如今他已经认识到了错误,还请大王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旁,周隐见杨渥已经看完了奏章,当即站起来一脸肃然的说着。
在朝中众臣为刘崇景求情的同时,刘崇景本人也上书杨渥,自承昔日之过,认错的态度极为诚恳,所以即便是周隐这个素来刚直之人也会为他说话。
“大王,臣以为周阁老所言甚是,刘崇景此人还是有些能力的,而且他现在毕竟还年轻,不应当为了一次错误而将一生都浪费在厢军之中!”在周隐身旁,陈彦谦也开口道。
其他内阁大臣,除了刘威作为刘崇景的父亲不好开口外,其他大臣基本上都已经开口为刘崇景说话。
“既然诸位都觉得孤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孤若是再不答应,倒是显得不近人情了!也罢,既然刘崇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加上他当初攻伐洪州时立下的功劳,孤便给他一个机会,恢复他禁军指挥使的职务就是。”杨渥心中沉吟,最终还是决定。
对他来说,当初惩罚刘崇景,更多的目的还是为了整饬军纪,避免更多的擅自出兵的事件发生,倒不是刻意针对刘威的。
他也没有这个必要去针对刘威,毕竟刘威如今都没有兵权在手了,就算让他刘家世代富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能重用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能重用李承嗣的儿子李禅,还有陶雅的儿子陶敬昭等等,自然就不会去刻意针对刘崇景。
如今既然以儆效尤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其他各部将领已经没有擅自出兵的情况了,再加上刘崇景本人又诚恳认错,杨渥自然不好继续纠缠此事,所以决定卖刘威等人一个面子。
“老臣多谢大王厚恩!”刘威连忙躬身说道。
“罢了!另外,虽说孤已经同意了他回到禁军中来,不过如今禁军各卫都已经有了指挥使,短时间内我军也不会扩充军队,所以刘崇景暂时只能来当一个副手,这一点可要记下!”杨渥接着补充道。
“这个理当如此!”
“嗯,此事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还是商议一下我军下一步的计划吧!从去年夺取福建至今,我军也已经休整了大半年时间了,如今也是时候动一下了!”杨渥并没有在刘崇景的事情上多纠缠,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如今真正的大事还是统一南方的大业。